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酸氟替卡松预防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喘息临床探讨
1
作者 简荣林 罗晶丹 韦瑞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0067-0070,共4页
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预防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计120例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喘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源自于2020年7月~202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入,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根据是否开展预防性治疗分为对照组... 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预防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计120例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喘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源自于2020年7月~202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入,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根据是否开展预防性治疗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不干预,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就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肺功能、骨密度及哮喘诊断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儿平均喘息发生次数、哮喘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无症状天数长于对照组,且治疗后PEF、TPTEF/TE及VPEF/VE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骨密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喘息应于丙酸氟替卡松预防,可有效降低喘息发作次数,提升肺功能指标,预防哮喘的发生,且不会影响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哮喘预测指数 丙酸氟替卡松 肺功能指标
原文传递
呼出气一氧化氮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婴幼儿喘息及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立馗 敖当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5期8-10,共3页
婴幼儿喘息属于患呼吸道疾病婴幼儿的常见症状,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文对婴幼儿喘息的发病率调查结果进行概述,以阐述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呼出气一氧化氮、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婴幼儿喘息和儿童支气管哮喘中... 婴幼儿喘息属于患呼吸道疾病婴幼儿的常见症状,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文对婴幼儿喘息的发病率调查结果进行概述,以阐述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呼出气一氧化氮、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婴幼儿喘息和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下载PDF
张炜运用麻黄附子地黄饮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经验
3
作者 吴振国 江静 +1 位作者 黄亚攀 张炜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507-1509,共3页
张炜教授认为,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肾气虚弱为本,寒邪阻滞,痰浊瘀滞为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以温养肾气、发散伏寒、化痰活血,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北宋赵佶《圣济总录》地黄饮、明朝韩天爵《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张炜教授认为,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肾气虚弱为本,寒邪阻滞,痰浊瘀滞为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以温养肾气、发散伏寒、化痰活血,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北宋赵佶《圣济总录》地黄饮、明朝韩天爵《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桃红饮加减,组成麻黄附子地黄饮合方治疗,方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搜剔伏寒、地黄饮滋阴补肾、三子养亲汤温化伏痰、桃红饮活血化瘀。全方有温补肾气,宣肺散寒,化痰活血,止哮平喘之效,契合该病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麻黄附子地黄饮 麻黄附子细辛汤 地黄饮 三子养亲汤 桃红饮
下载PDF
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与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虹 刘海沛 +1 位作者 鲍一笑 华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3个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方法将201例喘息婴幼儿分为API阳性组(68例)和API阴性组(133例)。选取儿童哮喘易感基因SNPs位点ADRβ2R16G、FcεR1 E237G和IL13 A2044G,... 目的探讨3个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方法将201例喘息婴幼儿分为API阳性组(68例)和API阴性组(133例)。选取儿童哮喘易感基因SNPs位点ADRβ2R16G、FcεR1 E237G和IL13 A2044G,采用TaqMan探针法对两组患儿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比较上述基因多态性位点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多态性位点FcεR1 E237G AG杂合子在API阳性组的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分别为41.2%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12,OR=2.21,95%CI=1.18~4.13),而ADRβ2 R16G和IL13 A2044G位点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1.85,P均>0.3)。结论儿童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FcεR1 E237G AG杂合子与API阳性患儿喘息相关,未发现ADRβ2 R16G和IL13 A2044G多态性与API阳性患儿喘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易感基因 婴幼儿喘息 哮喘预测指数
下载PDF
不同孕期服用叶酸与婴幼儿喘息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静 于艳艳 +2 位作者 王宜芬 钱前 李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10-43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服用叶酸与婴幼儿喘息发生的关系,为孕期服用叶酸选择合适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婴幼儿1 320例为研究对象。以电话或门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婴幼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服用叶酸与婴幼儿喘息发生的关系,为孕期服用叶酸选择合适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婴幼儿1 320例为研究对象。以电话或门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婴幼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包括婴幼儿性别、出生体质量、胎次、出生季节及出生2年内是否发生婴幼儿喘息;母亲受教育程度、吸烟史、喂养方式、孕期是否服用维生素A或维生素D、是否为特应性体质及服用叶酸的时期。根据婴幼儿是否发生喘息分为病例组(397例)和对照组(923例)。结果两组婴幼儿性别、出生体质量、第一胎比例、出生季节及其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吸烟率、喂养方式、孕期服用维生素A或维生素D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应性体质母亲中,两组婴幼儿的母亲开始服用叶酸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中后期开始服用叶酸的母亲的婴幼儿发生喘息的风险是未服用叶酸母亲的婴幼儿的1.95倍。非特应性体质母亲中,两组婴幼儿的母亲开始服用叶酸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体质母亲孕中后期开始服用叶酸可能使婴幼儿喘息的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婴幼儿喘息 妊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白三烯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夏明月 孙莉 +1 位作者 李明丽 刘灵 《西部医学》 2014年第2期257-258,262,共3页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一组以发作性咳嗽和(或)喘息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多为气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白三烯作为一组脂类介质,在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就白三烯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白三烯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进展
下载PDF
摩拉过敏原检测与治疗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谭杰 覃敏 +9 位作者 杨晓祥 苏晓 林映彤 吴丽 余尚扬 胡雪桦 李英乔 韦少玲 秦伟玲 赵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研究摩拉过敏原检测与治疗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过敏性喘息10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依据病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无脱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研究摩拉过敏原检测与治疗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过敏性喘息10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依据病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无脱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生物共振检测系统检测和脱敏治疗(即增加脱敏治疗),治疗后分别进行过敏原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过敏原检测的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Ig E水平变化,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过敏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过敏原无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吸入性过敏原治疗后检出率0.60%低于治疗前10.80%,食入性过敏原治疗后检出率0.28%低于治疗前8.57%,其他过敏原治疗后检出率0低于治疗前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otaxin水平低于对照组(69.63±5.61 vs.74.82±5.51)ng/L,Ig E水平低于低于对照组(86.72±5.53 vs.92.80±5.41)U/L,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复发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运用摩拉过敏原检测与治疗操作简单、方便,针对性脱敏的治疗效果确切,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摩拉过敏原检测与治疗 脱敏疗法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间歇使用孟鲁斯特钠预防婴幼儿喘息反复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灿霞 周雅燕 +1 位作者 鲍燕敏 张绍芬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3238-3239,共2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使用白三稀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钠预防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将53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在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有咳嗽、流涕、喷嚏... 目的观察间歇性使用白三稀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钠预防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将53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在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有咳嗽、流涕、喷嚏、鼻塞之一)时立即加用孟鲁斯特钠,对照组有喘息发作时才加用孟鲁斯特钠,其他对症、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两组相同,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儿急性喘息发作次数、无喘息发作人数百分比、无呼吸道症状的天数、患儿患呼吸道疾病次数。结果观察组急性喘息发作次数为(2.2±2.9)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2.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发作人数百分比率观察组为53.8%(14/26),对照组为7.4%(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呼吸道症状天数观察组为(309.7±26.1)d,对照组为(310.6±31.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患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观察组为(5.6±2.9)次,对照组为(5.5±3.1)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的婴幼儿喘息患儿,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立即给予孟鲁斯特钠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喘息发作,但不能减少呼吸道疾病发作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斯特钠 婴幼儿喘息 预防发作
下载PDF
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东兴 胡跃山 +2 位作者 李雪琼 张育宾 王艺卿 《海峡药学》 2013年第9期137-138,共2页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婴幼儿喘息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婴幼儿喘息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1日2次。将两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肺炎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性肺炎 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铵 普米克令舒 联合雾化吸入
下载PDF
婴幼儿喘息诊治进展 被引量:73
10
作者 鲍一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婴幼儿喘息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分为婴幼儿暂时性喘息、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和过敏性喘息(即哮喘)。婴幼儿暂时性喘息主要与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主要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关,这一炎症参与的细胞主要... 婴幼儿喘息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分为婴幼儿暂时性喘息、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和过敏性喘息(即哮喘)。婴幼儿暂时性喘息主要与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主要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关,这一炎症参与的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哮喘参与的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婴幼儿期喘息的发作次数不是诊断哮喘的理想指标,婴幼儿期哮喘的诊断应重视过敏性疾病的遗传背景、个人过敏性疾病史、实验室过敏指标的检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反应。在不能明确婴幼儿喘息类型的情况下,联合应用激素、2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和组织胺H1受体阻断剂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12例婴幼儿喘息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桂丽琼 袁曼华 +1 位作者 李永莲 金晓群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41-42,共2页
喘息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婴幼儿喘息是以喘息为主要症状,曾有反复发作或以后可能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数种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可有多种不同的病因,其中有部分是支气管哮喘,这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 喘息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婴幼儿喘息是以喘息为主要症状,曾有反复发作或以后可能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数种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可有多种不同的病因,其中有部分是支气管哮喘,这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呼吸道疾病 反复发作 儿童哮喘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疾病 临床表现 身心健康
下载PDF
CD4^+CD25^+、CD4^+CD25^(hig)调节性T细胞和Foxp3 mRNA在婴幼儿喘息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力 钟礼立 +3 位作者 黄寒 厉娟 梁沫 李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CD4+CD25+、CD4+CD25hig调节性T细胞(Treg)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1例首次喘息婴幼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hig Treg的比例,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量...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CD4+CD25+、CD4+CD25hig调节性T细胞(Treg)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1例首次喘息婴幼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hig Treg的比例,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总IgE水平,并与正常婴幼儿对照。结果喘息婴幼儿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hig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6.31+2.96)%和(3.52+1.46)%,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特应征喘息组CD4+CD25+Treg、CD4+CD25higTreg及Foxp3mRNA表达均低于非特应征喘息组(P<0.05)。喘息患儿CD4+CD25higTreg百分率及Foxp3mRNA表达与血清总Ig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5,r=-0.61,P<0.01),而CD4+CD25+Treg百分比与血清总IgE存在正相关(r=0.36,P<0.05)。结论 CD4+CD25+Treg、CD4+CD25hig Treg及Foxp3mRNA在婴幼儿喘息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婴幼儿喘息 调节性T细胞 叉头转录因子类 特应征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喘息及IgE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敏英 蔡幸生 +2 位作者 朱勇斌 郑铭城 陈谋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了解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喘息及IgE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喘息就诊的婴幼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者50例(对照组),维生素D不足者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补充维生素D,1年后... 目的:了解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喘息及IgE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喘息就诊的婴幼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者50例(对照组),维生素D不足者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补充维生素D,1年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维生素D、IgE水平及喘息发作次数。结果:两组患儿入组前维生素D、I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的维生素D、IgE、喘息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年后有37例血清维生素D正常(观察组A)及13例血清维生素D不足(观察组B),观察组B血清IgE、喘息发作次数均高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反复喘息与维生素D有关,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使血清IgE水平升高,补充维生素D后可减少婴幼儿喘息发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IGE 婴幼儿喘息
下载PDF
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峻 陈焕芝 +1 位作者 武际英 冯益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9-830,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8 临床综合征 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肺炎 肺炎支原体 婴幼儿
下载PDF
婴幼儿喘息性肺炎与血清总IgE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东兴 胡跃山 +2 位作者 李雪琼 张育宾 王艺卿 《海峡药学》 2013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肺炎血清总Ig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发光法检测112例喘息性肺炎及54例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喘息性肺炎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肺炎血清总Ig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发光法检测112例喘息性肺炎及54例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喘息性肺炎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发作喘息性肺炎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明显高于一次发作喘息性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IgE的水平与婴幼儿喘息性肺炎有相关性,对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性肺炎 血清总IGE
下载PDF
外周血CD23、CD30、CD34在婴幼儿喘息中的早期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智源 孟媛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590-2591,共2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CD23、CD30、CD34表达水平与婴幼儿喘息发病的关系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94例观察组(其中包括过敏性喘息组35例、暂时性喘息组29例和非过敏性持续喘息组30例)和42例对照组(急性支气... 目的研究外周血CD23、CD30、CD34表达水平与婴幼儿喘息发病的关系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94例观察组(其中包括过敏性喘息组35例、暂时性喘息组29例和非过敏性持续喘息组30例)和42例对照组(急性支气管炎19例、急性支气管肺炎23例)外周血CD23、CD30、CD34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的过敏性喘息组的CD23、CD30、CD34表达水平分别与暂时性喘息组、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组和对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暂时性喘息组的CD23、CD30、CD34与非过敏性持续性喘息组和对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3、CD30、CD34三者呈正相关。结论外周血的CD23、CD30、CD34三者的表达水平在过敏性喘息中均明显升高,与婴幼儿过敏性喘息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过敏性喘息 CD23 CD30 CD34
下载PDF
潮气肺功能舒张试验及哮喘预测指数在0~3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建梅 王桂兰 +4 位作者 骆国青 王冰洁 刘翔腾 黄娟 林嘉镖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2326-2328,共3页
目的:探讨潮气肺功能舒张试验结合哮喘预测指数在喘息患儿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3~9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年龄为0~3岁、首次诊断为婴幼儿喘息的患儿根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API阳性组35例和API阴性组35例,... 目的:探讨潮气肺功能舒张试验结合哮喘预测指数在喘息患儿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3~9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年龄为0~3岁、首次诊断为婴幼儿喘息的患儿根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API阳性组35例和API阴性组35例,选取同期住院的年龄为0~3岁、首次诊断为普通呼吸道感染不伴有喘息的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测,吸入支气管舒张剂15 min后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比各组患儿用药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API阳性组Vt、RR、TPTEF/TE、VPTEF/VE均较API阴性组及对照组低,对照组Vt、RR、TPTEF/TE、VPTEF/VE均高于API阴性组,各组之间Vt、RR、TPTEF/TE、VPTEF/V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API阳性组及API阴性组Vt、RR、TPTEF/TE、VPTEF/VE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I阳性患儿气道阻塞严重程度较API阴性患儿更重,支气管舒张剂在API阳性患儿中应用效果更佳。API联合潮气肺功能舒张试验能减少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过度治疗,能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 哮喘预测指数 潮气呼吸肺功能舒张试验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对婴幼儿喘息的早期干预及预防哮喘发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臧亚勤 徐亮 沈耀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6期622-625,共4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早期干预治疗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治疗效果以及喘息后哮喘等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婴幼儿喘息患儿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早期干预治疗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治疗效果以及喘息后哮喘等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婴幼儿喘息患儿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短期疗效、临床症状评分,随访1年半内的哮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喘息、咳嗽、哮鸣音以及痰鸣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半内喘息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每次持续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半,观察组哮喘发生率为8.33%(4/48),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早期干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缓解了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降低了喘息后哮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哮喘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短期疗效
下载PDF
孟鲁司特辅助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45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明月 黄伟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3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就诊的病毒感染喘息婴幼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就诊的病毒感染喘息婴幼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6%(χ2=9.025,P=0.029<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及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940,5.341,P=0.000<0.01)。观察组的吸氧、激素及雾化使用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486,4.731,4.444,P=0.034,0.030,0.035<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仅P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70,14.420,P=0.000,0.000<0.01)。观察组治疗后P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9,P=0.000<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更快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病毒感染 婴幼儿喘息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金霞 王东明 王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6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止喘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年龄以6月~2岁多发(60%),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发热、喘息、对止喘药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应用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喘息 感染 临床诊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