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9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触结合按摩干预对婴幼儿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及恢复进程的影响
1
作者 杨丽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目的研究抚触结合按摩干预对婴幼儿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及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玉山县黄家驷医院治疗的66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等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干预组的基础上... 目的研究抚触结合按摩干预对婴幼儿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及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玉山县黄家驷医院治疗的66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等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干预组的基础上予以抚触结合按摩干预。记录干预1周后2组患儿疗效,记录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LT)]水平、粪便状况(粪便pH值、镜检脂肪滴个数),比较2组临床恢复状况(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水平、镜检脂肪滴个数较干预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2组患儿粪便pH值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恢复状况(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结合按摩干预能够缓解婴幼儿腹泻患儿症状,改善粪便状况,加快患儿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触 小儿按摩 婴幼儿腹泻 胃动素 胃泌素
下载PDF
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对婴幼儿腹泻患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婷 杨茜 周乐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在婴幼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安市中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在婴幼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安市中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干预,2组均持续干预5 d,比较2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胃肠道功能、胃肠道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胃肠道功能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胃排空率(gastric emptying rate,GER)、胃体蠕动频率(gastric peristalsis frequency,GPF)、胃窦收缩频率(antral contraction frequency,ACF)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胃肠道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胃肠道激素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和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D-乳酸(D-lactic acid,D-L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结论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可缩短婴幼儿腹泻患儿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有效改善患儿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激素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中药敷贴 腹部按摩 胃肠道功能 胃肠道激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小儿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
3
作者 甘婵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58-0161,共4页
婴幼儿腹泻采取小儿推拿加针对性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腹泻婴幼儿108例,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并且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成中医加优护组与非中医加优护组,中医加优护组采取小儿推拿加针对性护理,非中医... 婴幼儿腹泻采取小儿推拿加针对性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腹泻婴幼儿108例,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并且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成中医加优护组与非中医加优护组,中医加优护组采取小儿推拿加针对性护理,非中医加优护组采取常规治疗加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1)两组治疗情况对比,中医加优护组总体效果为96.29%明显高于非中医加优护组总体有效74.07%,(P<0.05)。(2)两组护理质量情况,中医加优护组护理质量分为93.27±6.11分明显高于非中医加优护组护理质量分80.35±7.94分,(P<0.05)。结论 小儿腹泻采取小儿推拿加针对性护理后效果优良,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小儿推拿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腹泻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52-0155,共4页
探讨且分析在婴幼儿腹泻护理中施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的对象均以婴幼儿腹泻患儿为主,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时间段入院诊断治疗。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等分入选研究的50例患儿,分别是干预组25例和常规组25例。前组患者按综合... 探讨且分析在婴幼儿腹泻护理中施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的对象均以婴幼儿腹泻患儿为主,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时间段入院诊断治疗。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等分入选研究的50例患儿,分别是干预组25例和常规组25例。前组患者按综合护理干预操作,后组患者按常规护理操作,对两组疗效、症状表现好转情况、护理满意度实施观察评价,比较上述各指标。结果 经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常规组(76.0%),差异明显,P<0.05;经护理,干预组患儿各症状表现好转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发热控制时间以及大便成形时间)均明显比常规组短,差异显著,P均<0.05。干预组患儿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基于婴幼儿腹泻的特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各症状表现的好转速度,效果明显,且满意度高,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症状 综合护理干预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赖氨葡锌颗粒在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吴希艳 刘玉静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究赖氨葡锌颗粒在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08月-2022年08月收治的100例腹泻确诊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腹部按摩治疗,研究在对照... 目的探究赖氨葡锌颗粒在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08月-2022年08月收治的100例腹泻确诊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腹部按摩治疗,研究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颗粒,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胃肠道激素水平[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胃动素(MOT)]、炎性指标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ɑ)、C反应蛋白(CRP)、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血锌水平、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M、IgA)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大便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GAS、SS、MO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gE水平低于对照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利于提升血锌水平和临床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增强患儿免疫力,改善胃肠道功能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赖氨葡锌颗粒 胃肠道功能 免疫功能 炎性指标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婴幼儿腹泻护理中应用效果对照研究
6
作者 王韦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69-0172,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和传统护理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方法 在本文中,研究对象的具体构成是本院腹泻婴幼儿患者,按需进行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以电脑随机法为指导依据,2组腹泻婴幼儿患者总例数为78。对照组39例,实...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和传统护理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方法 在本文中,研究对象的具体构成是本院腹泻婴幼儿患者,按需进行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以电脑随机法为指导依据,2组腹泻婴幼儿患者总例数为78。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两组均于2020年1月起住院;在治疗期,对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实验组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婴幼儿腹泻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要比常规护理好,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有针对性的优化临床有效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黄飞燕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3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参苓白术颗粒、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于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接受腹泻治疗的67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观察...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参苓白术颗粒、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于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接受腹泻治疗的67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观察组采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参苓白术颗粒、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大便细菌调整菌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低热脱水、恶心呕吐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升高,大肠埃希菌水平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参苓白术颗粒、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平衡肠道内菌群,减少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参苓白术颗粒 蒙脱石散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66
8
作者 方肇寅 齐锦 +12 位作者 杨辉 王承训 叶青 马莉 唐景裕 何爱华 杜曾庆 谢健屏 卢亦愚 吴海燕 章菁 林思恩 谢华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3,共7页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 )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 10 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 ,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 ,其中阳性标本 433份 (39 6 % ) ,电泳型长型占优势 (96 % )。对HRV标本 ,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 /或RT 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 ,在 1998~ 1999年 ,在上述 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流行季节 ,以HRVG1型为主要流行株 ,占阳性总数的 83 4% ,其次为G3(12 0 % )、G4(3 5 % )和G2 (3 2 % )。此外 ,有 3份(0 7% )HRV标本未能分型 ,12 (2 8% )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 1982~ 1996年全国 12个地区 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 ,分析了我国HRV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 12 4份G型HRV标本 ,用RT -PCR进行P分型 ,其中P[8]型 76份 (6 1 3% ) ,P[4 ]型 14份 (11 3% ) ,P[6 ]型 12份 (9 7% ) ,P[9]型 8份 (6 4% )。另外 15份 (12 1% )未能分出P型 ,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常见的P[8]G1(5 1 4% )、P[4 ]G2(4 6 % )毒株外 ,还检测到P[8]G3(11 0 %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血清型 基因型 急性腹泻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1760例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检出率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9
作者 丁华 刘和录 +3 位作者 陈伟光 何玥 何维娜 梁鸿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4-245,共2页
目的了解沙井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1760例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1760例腹泻标本中有85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48.41%... 目的了解沙井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1760例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1760例腹泻标本中有85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48.41%;其中0.5-1岁组腹泻患儿阳性率可达69.96%;以每年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且有明显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粪便 病毒抗原检测
下载PDF
酶免疫吸附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冬梅 张又 +2 位作者 邓莉 贾莉英 钱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试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抽取167份应用EIA进行N... 目的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试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抽取167份应用EIA进行Noro病毒抗原检测,其中有61份同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7份粪便标本中,Noro病毒阳性46份,阳性率为27.5%。其中,GⅠ型阳性标本20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3.5%(20/46);GⅡ型阳性标本19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1.3%(19/46);另有7份标本为GⅠ和GⅡ型同时阳性,提示为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总数的15.2%(7/46)。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93.5%(43/46)。本组Noro病毒感染性腹泻未见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在检测轮状病毒的61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9份,阳性率为47.5%。在29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11份(11/61,18.0%)标本检出Noro病毒阳性,提示存在Noro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Noro病毒感染在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轮状病毒。EIA检测Noro病毒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细菌性腹泻 Nora病毒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酶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型别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鲍连生 姚承钢 +2 位作者 周建明 涂建成 刘红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36-437,共2页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及型别分布。方法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62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和轮状...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及型别分布。方法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62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和轮状病毒基因组RNA检测及分型。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2810例(阳性率77.5%),其中ELISA阳性检测率为78.5%PAGE阳性检测率为58.1%,2种方法均检出阳性率为43.8%;A组轮状病毒电泳型有2个亚组,第1亚组为短型S,第2亚组为长型L1、L2、L3、L4,本次调查以长型L1多见,占97.8%,短型只占2.2%。结论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50%以上由轮状病毒引起,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发病季节以每年10月至次年元月为高峰期;流行病学特点与各省、市报道一致;临床症状呕吐、代谢性酸中毒、咳嗽等以及显微镜检查脂肪球阳性,均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 感染型别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的激光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美兰 熊曙宁 +2 位作者 姜北生 党治平 延文惠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本文报道采用CO2激光或He-Ne激光治疗763例婴幼儿腹泻的观察结果。证明该疗法疗效可靠、无损伤、无副作用,患儿易于接受,可替代药物性治疗。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CO2激光 氦氖激光 激光疗法
下载PDF
口服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腹泻病 被引量:11
13
作者 钟盛林 王太森 +1 位作者 金敏 许红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腹泻 婴幼儿腹泻 药物疗法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南京市春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蓓 王志浩 +3 位作者 邹佩原 李建军 吴盛辉 汪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探讨南京市春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以 2 0 0 1年 3~ 4月就诊于某儿童医院的 5岁以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进行腹泻的病原学研究。结果 :在 2 2 5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细菌检出率为 18.7% ,轮状病毒检... 目的 :探讨南京市春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以 2 0 0 1年 3~ 4月就诊于某儿童医院的 5岁以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进行腹泻的病原学研究。结果 :在 2 2 5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细菌检出率为 18.7%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 8.4% ,消化不良性腹泻占 2 7.1% ,其它无明确病因的腹泻占 45 .8%。结论 :春季婴幼儿腹泻中除消化不良性腹泻外 ,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仍是较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婴幼儿腹泻 春季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检测分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朱晓华 王建成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1期2170-2172,共3页
目的 探讨A群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 48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行胶体金法直接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月份及大便常规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目的 探讨A群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 48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行胶体金法直接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月份及大便常规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1 484例婴幼儿大便中检出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278例,阳性率18.73%。男、女婴幼儿阳性率分别为18.47%和19.08%,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至1岁,1~2岁和2~3岁年龄组为易感染A群轮状病毒婴幼儿年龄组,其阳性率分别为18.97%,23.97%和20.26%;5月和8月感染率最低,其阳性率分别为0.93%和0,而11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阳性率分别为46.74%和39.26%;阳性大便标本中糊状便占比最高(40%),粪便常规中潜血试验、白细胞、红细胞与轮状病毒抗原检测Kappa一致率和相关性较低,脂肪球则Kappa一致率较高。结论 A群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腹泻中,12月龄到2岁婴幼儿为高发年龄,11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粪便出现糊状便、脂肪球成分应高度考虑轮状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秋泻灵合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洪静 徐贵丽 徐庆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73-1274,共2页
目的:评价秋泻灵合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作用。方法:随机开放性试验,秋泻灵合剂组82例,小儿止泻颗粒组28例,进行疗效观察,并于试验前后测定血常规和肝肾功。结果:秋泻灵合剂试验组的临床治愈率为34.1%,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 目的:评价秋泻灵合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作用。方法:随机开放性试验,秋泻灵合剂组82例,小儿止泻颗粒组28例,进行疗效观察,并于试验前后测定血常规和肝肾功。结果:秋泻灵合剂试验组的临床治愈率为34.1%,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78.6%。24,48,72h止泻效果比较,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轮状病毒检测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轮状病毒转阴率为51.92%,对照组28.57%。治疗前后ALT、BUN、Cr、L及N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秋泻灵合剂对小儿泄泻(婴幼儿腹泻病)具有良好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泻灵合刑 婴幼儿腹泻 诊断标准 临床评价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与寒冷气候变化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丽玲 刘达云 +3 位作者 曾晓虹 肖开银 杨望月 李菁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5期806-808,共3页
对937例婴幼儿腹泻与秋冬寒冷气候变化关系分析,显示了婴幼儿腹泻有向12月集中的趋势(P<0.001),与寒冷气候显著相关(P<0.05)。其原因可能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婴幼儿肠道免疫功能降低易致病毒感染及易发生神... 对937例婴幼儿腹泻与秋冬寒冷气候变化关系分析,显示了婴幼儿腹泻有向12月集中的趋势(P<0.001),与寒冷气候显著相关(P<0.05)。其原因可能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婴幼儿肠道免疫功能降低易致病毒感染及易发生神经内分泌紊乱、胃动素异常增加有关,这与中医理论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肾常虚”,阳气不足易受寒邪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寒冷气候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IFN-γ IL-6 TGF-β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潘淑 张婧 马瑜珊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671-675,共5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41例轻型组和59例重型组,同期选择41...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41例轻型组和59例重型组,同期选择41例门诊体检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婴幼儿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比较各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并分析之间的联系。结果:共采集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共测出80例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为83.00%,其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7.34%、杯状病毒检出率为28.91%、小双节病毒检出率为9.63%、腺病毒检出率为8.43%、沙门菌检出率为6.02%,余下病毒及细菌检出率较低。研究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血清IFN-γ、IL-6、TGF-β及联合指标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70、0.788、0.859、0.940,联合指标的ROC曲线面积明显高于IFN-γ、IL-6、TGF-β单个指标。结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分析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能够利于疾病诊断及进展程度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 干扰素-Γ 白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门诊5321例婴幼儿腹泻发病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阳艳丽 钟天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36-1437,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肠道门诊2009年4-10月份5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及尿液的检测结果,探讨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特点,指导临床对婴幼儿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肠道门诊4-10月份5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常规检查、隐血检查、轮状... 目的:分析我院肠道门诊2009年4-10月份5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及尿液的检测结果,探讨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特点,指导临床对婴幼儿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肠道门诊4-10月份5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常规检查、隐血检查、轮状病毒抗原检查,根据喂养情况对2岁以下腹泻患儿尿液进行半乳糖检查。结果:功能性腹泻占本次腹泻患儿的61.53%,轮状病毒性肠炎1311例(24.64%),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炎736例(13.83%),共检测腹泻患儿尿液标本4084份,其中半乳糖阳性1923例(47.09%)。结论:功能性腹泻仍然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轮状病毒感染,因此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主动预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注重个人卫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预防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婴幼儿腹泻 半乳糖检测
下载PDF
416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方去 刘彩霞 蒋伟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温州市6岁以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胶体金法检测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核酸分型。结果 2007~2009年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6.1%、42.7%、30.0%,在6个月~2岁腹泻患儿中检出... 目的分析温州市6岁以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胶体金法检测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核酸分型。结果 2007~2009年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6.1%、42.7%、30.0%,在6个月~2岁腹泻患儿中检出率最高,最高达40%。每年的2月、5月和10~11月是感染的高峰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以长型为主,占94.4%,其中长型以L1型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春秋季节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不同电泳型引起的临床症状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 PAGE技术 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