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9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跨媒介中的想象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1
作者 殷曼楟 《艺术学研究》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当下对艺术跨媒介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在充分意识到媒介差异、了解媒介转换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导致在构想跨媒介融合何以可能的方案时容易落入“缝合”的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跨媒介转换和融合得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及想象在其中的中... 当下对艺术跨媒介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在充分意识到媒介差异、了解媒介转换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导致在构想跨媒介融合何以可能的方案时容易落入“缝合”的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跨媒介转换和融合得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及想象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想象使得跨媒介转换及融合的心理过程无缝展开,并涵盖了感知、认知与意志、信念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说,想象机制在三个方面发挥着中介作用:其一,想象力是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心理能力;其二,想象生成的心理意象因兼具个别形象的感性特征与心智普遍性而为跨媒介融合所需的整体直观性与融通性提供了心理支撑;其三,想象令心灵既停留于媒介表象,又引导了精神的超越,这为心灵在超越认知层面跨越媒介感性差异,实现心灵直观贯通地看待世界提供了心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心理机制 媒介 媒介转换 媒介融合
下载PDF
工具、示范与协作: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中青年形象的媒介展演
2
作者 郭淼 陈昕怡 《传媒论坛》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完成了从大屏“媒介事件”向小屏“媒介仪式”的跨越,对赛事的关注重点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聚焦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三场赛事在社交平台中进行形象呈现和展演的中国青年运动... 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完成了从大屏“媒介事件”向小屏“媒介仪式”的跨越,对赛事的关注重点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聚焦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三场赛事在社交平台中进行形象呈现和展演的中国青年运动员、志愿者,通过数据爬梳与文本内容分析发现,体育赛事中青年群体主要呈现出有实力、有态度、有热血三种形象,其形象展演更成为构筑记忆的工具、价值示范的载体、延长赛事生命的协作单元。在此过程中,其形象展演受到平台公共权力、个体权力、主流媒体权力的制约,权力的游动与共在使媒介从体育赛事的呈现者转为建构者。上述“媒介事件—形象展演—媒介仪式”的实践路径为体育赛事组织机构增强社会能见度、激活体育文化价值提供了引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媒介权力 媒介形象 媒介仪式
下载PDF
“时间拼贴”:媒介交互中的多重时间关系
3
作者 韩传喜 楚艳艳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当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带来了使用者时间感受上的混杂,组成了卡斯特所说的“时间拼贴”图景。“拼贴”结构的复杂性显示,不同类型的媒介并非各自拥有完全独异的时间标准,而是存在着“参照”“移位”“组合”的交互关系。媒介之间既... 当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带来了使用者时间感受上的混杂,组成了卡斯特所说的“时间拼贴”图景。“拼贴”结构的复杂性显示,不同类型的媒介并非各自拥有完全独异的时间标准,而是存在着“参照”“移位”“组合”的交互关系。媒介之间既能够通过时间符号的间接引用与模仿,指涉其他类型的时间特征,从而唤起使用者熟悉的时间经验来把握当下行动,也能够通过内容和形式的跨媒介转移实现时间再配置,在二次生成中衍生“现在—过去”联动的时间意义。同时,不同类型的媒介还以“组合”形式建构起互补互促的生态关系,在多媒介系统和多任务处理行为中衍生多层次的时间链接。三个层次的媒介联动生成了交织的时间网,身处其中的使用者体验着多维度的动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时间 媒介间性 媒介
下载PDF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研究——以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为例
4
作者 马丽辉 于慧丽 王新萍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5年第3期70-71,共2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已从单一纸质媒介阅读转向多种媒介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理应将跨媒介阅读列入教学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课程总目标...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已从单一纸质媒介阅读转向多种媒介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理应将跨媒介阅读列入教学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为此,我们开展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积累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经验和案例,提升教师跨媒介阅读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良好阅读习惯 纸质媒介 媒介即讯息 媒介 新课标下 课程总目标 媒介表达
下载PDF
构建科学的“媒介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洋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3,共1页
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介急剧变动的时期。从媒介行为,到媒介形态,再到媒介生态——观察一下会发现,对于当下的媒介或者未来的媒介,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学理性一点讲,叫“困惑”。或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以及这样的“困惑... 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介急剧变动的时期。从媒介行为,到媒介形态,再到媒介生态——观察一下会发现,对于当下的媒介或者未来的媒介,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学理性一点讲,叫“困惑”。或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以及这样的“困惑”所产生的影响,在媒介实践领域和媒介研究领域,我们都看到了一些与科学性、理性不相一致的行为选择。媒介实践领域媒介发展所带来的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竞争,正在替代以往同类介质媒体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研究 媒介发展 媒介形态 媒介生态 媒介产业 媒介消费 媒介机构 媒介融合 媒介素养 新型媒介
下载PDF
从拒斥到共生:西方书籍史视野下媒介使用依赖及其理论启示
6
作者 桑裕臻 李常庆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5,共7页
随着数智技术不断迭代交替,各类媒介已全面介入出版、社会与文化场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感官经验与思维模式。通过回溯西方书籍史视野下媒介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媒介使用依赖主要体现在对旧媒介的使用惯性与对新媒介的使用拒... 随着数智技术不断迭代交替,各类媒介已全面介入出版、社会与文化场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感官经验与思维模式。通过回溯西方书籍史视野下媒介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媒介使用依赖主要体现在对旧媒介的使用惯性与对新媒介的使用拒斥两个方面,其出现的缘由是技术内化下生理—心理的排异反应。媒介使用依赖的深化将产生知识解放与媒介制度化演进等深层影响,也存在遮蔽人类主体性的内在隐忧。只有意识到人—机关系重构的内核为机器逻辑与人类理性的主体性之争,始终强调人类心智、道德与思想的无可替代性,坚持人类理性主导技术工具的价值理路,从个体、教育、法律及政治等层面强化人的主体意识,方能朝向人类主导的数智媒介文化生态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使用依赖 西方书籍史 数智媒介文化生态
下载PDF
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论析
7
作者 范玉刚 谭吉瑞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在四个向度上与传统艺术媒介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根源于二进制数字“0”和“1”,所以,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本质上是数字媒介。可以说,数字媒介是数字艺术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相较于传统艺术媒介,数字媒介具有虚拟性、超媒... 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在四个向度上与传统艺术媒介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根源于二进制数字“0”和“1”,所以,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本质上是数字媒介。可以说,数字媒介是数字艺术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相较于传统艺术媒介,数字媒介具有虚拟性、超媒性、技术性、交互性、大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数字艺术的独特形态,同时也导致了数字艺术创作生产中作品、艺术家和接受者之间的鸿沟被填平,进而形成一种间性的共在存在关系,传统的“作者中心式”“作品中心式”“读者中心式”的创作生产模式被扬弃,从而形构了一种泛在性的共在性创作生产模式。在艺术实践中,由于自身的媒介特性,数字媒介很容易被忽视,通常它显现自身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注意力转移策略”和“内容消解策略”,前者以故障艺术为代表,后者以“自毁式”NFT艺术为代表。其实无论采取什么策略,都愈加凸显数字媒介之于数字艺术创新的决定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艺术媒介 数字媒介 艺术创新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晒背:青年养生的媒介生产及其景观构建
8
作者 张媛 王国强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议题。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青年群体将晒背实践锚定于跨时空的异质文化系统中,借助技术媒介预习、操练与展演晒背,在抵抗现代性焦虑的同时建立了自我归属的流动居所;在媒介养生景观化的生产过程中,晒背景观呈现出纠缠的传播实践与分离的传播本质并存的复杂态势;将晒背景观视作一种养生互型,在对青年媒介养生的意义实践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为景观社会的媒介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景观 媒介 晒背 青年养生 互型
原文传递
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意识构序与社会意识筑模
9
作者 束秀芳 胡建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共9页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从对象到现象的方式实现精神生产的上手。精神生产的内容通过媒介进行意识投流,从而引发社会意识的次级精神生产,并造就人们的精神交往关系构式。进而,媒介构式的社会意识逐渐筑模为一种精神先验架构,人们在此媒介架构之中去实现自我的精神存在,但同样也受其制约,形成一种对于媒介的物之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社会意识 媒介生产 媒介现象学 历史现象学
原文传递
为文学作品插上影视改编的翅膀——评《文学经典跨媒介传播的观念演变研究》
10
作者 张宇晰 宋红岩 《传媒》 2025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近年来,随着文学与影视、网络媒介的相互介入,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与破圈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现象,在不断催生新的文艺形态的同时,也促使文学经典作品走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态度、文化立场和... 近年来,随着文学与影视、网络媒介的相互介入,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与破圈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现象,在不断催生新的文艺形态的同时,也促使文学经典作品走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态度、文化立场和媒介意识等观念,深刻影响着文学经典改编和再创作的实践过程,是新媒介格局下文学经典跨媒介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吉林大学文学院刘叶琳所著的《文学经典跨媒介传播的观念演变研究》一书,从媒介文化视角分析文学经典跨媒介传播观念的演变,全面总结了自20世纪初至今我国文学经典跨媒介传播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可为新时期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新时期文学 媒介传播 文学作品 观念演变 媒介文化 影视改编 网络媒介
下载PDF
“何必以蓍龟”:作为媒介的甲骨文及其传播功能考
11
作者 张淑华 王子健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2期20-23,共4页
作为管窥殷商文明史的重要窗口,甲骨文与彼时的政治运作、文化播迁等相融相生,并建构出独特的媒介域。一方面,甲骨文镌刻于能够久存的龟甲兽骨,是承载商人追求不朽之心理的永恒媒介;卜辞和刻辞分别映照着甲骨文通常用作人神“交流”的... 作为管窥殷商文明史的重要窗口,甲骨文与彼时的政治运作、文化播迁等相融相生,并建构出独特的媒介域。一方面,甲骨文镌刻于能够久存的龟甲兽骨,是承载商人追求不朽之心理的永恒媒介;卜辞和刻辞分别映照着甲骨文通常用作人神“交流”的通灵媒介和记事表谱的书写媒介。另一方面,甲骨文在传播中有效发挥着以巫赋权治国的政统功能、照见殷商文明的史料功能与肇启汉字文脉的传承功能。再媒介化语境下,甲骨文可以在媒介形式、媒介表征、媒介意识三个层面实现活化与再造,进而增益于自身历史价值的涵化与媒介记忆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殷商 媒介 媒介
下载PDF
失序与重构:媒介进化中的隐私自治
12
作者 顾理平 陈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现代公民的隐私保护有着强烈的个人自治传统。历史地看,媒介的发展隐喻地推动了个人本位隐私传统的建立,在实践中从“作为隔离的隐私”向“作为控制的隐私”发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算法成为新一代主导要素,社会的技术条件、联结关系、... 现代公民的隐私保护有着强烈的个人自治传统。历史地看,媒介的发展隐喻地推动了个人本位隐私传统的建立,在实践中从“作为隔离的隐私”向“作为控制的隐私”发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算法成为新一代主导要素,社会的技术条件、联结关系、权力样态都因此发生了相应变迁,隐私自治的传统路径因而面临多重掣肘。鉴于当前的媒介境况,应当从打破语义连续性、强化信息处理过程的考察、补充对个人的必要支持入手,应对智能时代的信息秩序,探索更能适配当前媒介条件的隐私自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自治 媒介环境学 算法 深度媒介 平台
下载PDF
重构视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媒介理论与实践
13
作者 覃岚 孔梓睿 《东南传播》 2025年第2期4-9,共6页
深入分析西方媒介研究范式,重审中国媒介研究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可见其中“媒介实践反馈媒介理论”的构建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媒介研究范式转型的可行性思路:从理论层面出发,对“... 深入分析西方媒介研究范式,重审中国媒介研究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可见其中“媒介实践反馈媒介理论”的构建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媒介研究范式转型的可行性思路:从理论层面出发,对“现代化”的中、西社会科学知识谱系进行话语扬弃,明确“中国式”建构的历史基础和创新性内涵;从实践层面出发,当前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以数字媒介追求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媒介理论体系提供了路径支撑;从核心范畴出发,重构当代媒介理论与实践的总体性视野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理论 媒介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 总体性视野
下载PDF
深度媒介化进程中媒介适老化改造的局限与发展
14
作者 赵新艳 刘向枝 宋举 《传媒论坛》 2025年第1期44-46,共3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与数字社会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适老化的改造势在必行。聚焦当前媒介适老化改造中的推进困境,重点分析目前社会对“适老”认知存在的局限及媒介适老化改造“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提出可以从老年...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与数字社会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适老化的改造势在必行。聚焦当前媒介适老化改造中的推进困境,重点分析目前社会对“适老”认知存在的局限及媒介适老化改造“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提出可以从老年主体性的重新发掘、认识老年群体复杂性的现实以及确立媒介适老改造的整合思维等方面探讨重新认知老年群体、数字包容的可能性,从而为推动我国媒介适老化深度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适老化 深度媒介 信息无障碍
下载PDF
消费景观媒介化转向的表征解读与文化反思——以直播带货为例
15
作者 音璐 《新媒体研究》 2025年第1期88-93,104,共7页
直播带货不断刷新消费神话,拨开文化和经济的表象,其实质是技术逻辑主导的新消费景观的涌现。为探析直播带货背景下消费景观的新表征,以媒介化理论为框架,探讨直播何以作为“元技术”,型构“人、货、场”三要素进化构成消费景观演变的... 直播带货不断刷新消费神话,拨开文化和经济的表象,其实质是技术逻辑主导的新消费景观的涌现。为探析直播带货背景下消费景观的新表征,以媒介化理论为框架,探讨直播何以作为“元技术”,型构“人、货、场”三要素进化构成消费景观演变的“元过程”。研究认为,直播媒介作为支配性力量,彰显出“媒介权力”的根本属性,推动消费景观深度嵌入社会生活,滋生出新的风险,具体表现为身体收编与人物化、虚假关系与文化品位消弭、节日狂欢与民粹主义狂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逻辑 消费 景观社会 直播带货 媒介文化
下载PDF
从“上海书写”中看近四十年的媒介嬗变——以《长恨歌》《发廊情话》《考工记》为例
16
作者 陈琰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2期97-99,104,共4页
媒介的嬗变不是新媒介直接消灭旧媒介,而是二者交叉式螺旋上升的过程。文学的发展态势与媒介有相似的内部发展逻辑。当代小说追求非虚构写作,且杂糅社会、文化、生活等一系列复杂背景,通过叙述性的言语阐明历史脉络。媒介发展的本身就... 媒介的嬗变不是新媒介直接消灭旧媒介,而是二者交叉式螺旋上升的过程。文学的发展态势与媒介有相似的内部发展逻辑。当代小说追求非虚构写作,且杂糅社会、文化、生活等一系列复杂背景,通过叙述性的言语阐明历史脉络。媒介发展的本身就是社会历史演变的重要部分。从文学视角来研究媒介发展,将文学作品中复刻的社会历史进程作为媒介嬗变的参考资料,从而跳出“从媒介史看媒介发展”的研究视阈,从最接近人民生活的视角研究媒介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上海书写是当代文学史中承上启下的一部分,“上海书写”作为“上海记忆复苏的产物”,其文字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可以将其作为范例研究近40年来的媒介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嬗变 上海书写 媒介生活 媒介环境
下载PDF
AI“复活”:媒介考古学视角下悼念的技术流变与伦理
17
作者 徐金辉 《采写编》 2025年第2期22-24,共3页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悼念方式通过模拟逝者的外貌、声音、习惯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悼念体验。本研究通过媒介考古的方法视角,从历史的纬度去探讨这种新型AI数字悼念的新颖性及其技术风险问题。研究发现,这种AI赋能的数字悼...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悼念方式通过模拟逝者的外貌、声音、习惯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悼念体验。本研究通过媒介考古的方法视角,从历史的纬度去探讨这种新型AI数字悼念的新颖性及其技术风险问题。研究发现,这种AI赋能的数字悼念媒介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双向互动性和具身的情感体验,扩展了传统悼念的范畴。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个人数据隐私安全、违背传统道德观念和逝者尊严及用户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需要技术开发者、使用者和第三监管方共同努力,从而解除背后的技术风险和伦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悼念 智能媒介 媒介伦理 媒介考古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文学生产、传播与批评:电子媒介与媒介化文学
18
作者 李斌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文学发展与媒介变迁息息相关。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对于文学生产、传播和批评等环节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基于学者科德里纳·科兹马(Codrina Cozma)提出的“媒介化文学(mediatized literature)”这一概念,探讨电子媒介影响下... 文学发展与媒介变迁息息相关。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对于文学生产、传播和批评等环节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基于学者科德里纳·科兹马(Codrina Cozma)提出的“媒介化文学(mediatized literature)”这一概念,探讨电子媒介影响下文学活动的变革,包括“口头”与“书面”之争、电子媒介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媒介化文学的口语化、多元化、商业化等差异化特征,探索多媒介语境下的文学变迁。整体看来,电子媒介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媒介”成为文学活动的一部分,改变了文学叙事的话语风格、文学传播的具体方式等,推动了文学通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文学 电子媒介 媒介 文学发展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深度媒介化:媒介社会学的新面向
19
作者 葛小雨 《科技传播》 2025年第4期9-13,共5页
研究简要梳理媒介化概念的流变历程,通过既有研究来分析数字时代个体与组织的媒介实践,阐释媒介下沉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后,如何因其独特的“媒介逻辑”而具备建构社会的能力。研究认为,当媒介和社会成为问题的两个方向,才能形成一种... 研究简要梳理媒介化概念的流变历程,通过既有研究来分析数字时代个体与组织的媒介实践,阐释媒介下沉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后,如何因其独特的“媒介逻辑”而具备建构社会的能力。研究认为,当媒介和社会成为问题的两个方向,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媒介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媒介 媒介社会学 数字化 媒介实践
下载PDF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20
作者 安冬 《中国教育学刊》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随着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素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发生变化。信息素养、网络素养和数字素养有其各自特征,同时与媒介素养形成相互间的流动、促进和融合。儿童作为媒介使用者,其媒介素养主要由认识媒介、分析媒介、参与媒介和道德... 随着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素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发生变化。信息素养、网络素养和数字素养有其各自特征,同时与媒介素养形成相互间的流动、促进和融合。儿童作为媒介使用者,其媒介素养主要由认识媒介、分析媒介、参与媒介和道德责任四部分内容构成。对儿童媒介素养的培育需要超越技术化的教育倾向,辨析媒介经验与现实经验的关系,激活远距离的道德责任意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路径可以从建构儿童“个人定位”、实施“自我反应模式”、培育儿童的道德想象力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儿童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