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艺术跨媒介中的想象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
殷曼楟
|
《艺术学研究》
|
2025 |
0 |
|
2
|
工具、示范与协作: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中青年形象的媒介展演 |
郭淼
陈昕怡
|
《传媒论坛》
|
2025 |
0 |
|
3
|
“时间拼贴”:媒介交互中的多重时间关系 |
韩传喜
楚艳艳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研究——以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为例 |
马丽辉
于慧丽
王新萍
|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
2025 |
0 |
|
5
|
构建科学的“媒介观” |
刘明洋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从拒斥到共生:西方书籍史视野下媒介使用依赖及其理论启示 |
桑裕臻
李常庆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论析 |
范玉刚
谭吉瑞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晒背:青年养生的媒介生产及其景观构建 |
张媛
王国强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意识构序与社会意识筑模 |
束秀芳
胡建强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为文学作品插上影视改编的翅膀——评《文学经典跨媒介传播的观念演变研究》 |
张宇晰
宋红岩
|
《传媒》
|
2025 |
0 |
|
11
|
“何必以蓍龟”:作为媒介的甲骨文及其传播功能考 |
张淑华
王子健
|
《新闻爱好者》
|
2025 |
0 |
|
12
|
失序与重构:媒介进化中的隐私自治 |
顾理平
陈言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3
|
重构视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媒介理论与实践 |
覃岚
孔梓睿
|
《东南传播》
|
2025 |
0 |
|
14
|
深度媒介化进程中媒介适老化改造的局限与发展 |
赵新艳
刘向枝
宋举
|
《传媒论坛》
|
2025 |
0 |
|
15
|
消费景观媒介化转向的表征解读与文化反思——以直播带货为例 |
音璐
|
《新媒体研究》
|
2025 |
0 |
|
16
|
从“上海书写”中看近四十年的媒介嬗变——以《长恨歌》《发廊情话》《考工记》为例 |
陈琰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7
|
AI“复活”:媒介考古学视角下悼念的技术流变与伦理 |
徐金辉
|
《采写编》
|
2025 |
0 |
|
18
|
数字时代的文学生产、传播与批评:电子媒介与媒介化文学 |
李斌
|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9
|
数字时代的深度媒介化:媒介社会学的新面向 |
葛小雨
|
《科技传播》
|
2025 |
0 |
|
20
|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
安冬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