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仪式视域下微纪录片《十一书》的集体记忆建构与情感强化研究
1
作者 白璐双 李静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71-73,110,共4页
目的: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成为弘扬主旋律的主阵地。如何把握网络场域观众的观看习惯,成为当下红色题材纪录片创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是新媒体时代红色题材纪录片的一次成功探索,其结合了大量英烈事迹,以书... 目的: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成为弘扬主旋律的主阵地。如何把握网络场域观众的观看习惯,成为当下红色题材纪录片创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是新媒体时代红色题材纪录片的一次成功探索,其结合了大量英烈事迹,以书信传递家国情怀,探索了红色题材纪录片新的发展方向。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媒介仪式理论,从个体与整体互补叙事、作品的符号建构以及观众由心理情感到身体实践的转化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红色历史题材纪录片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完成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爱国情怀的进一步强化。结果:该纪录片顺应了观众“短”观看的浏览习惯,而且以家书这一富有仪式感与情感的信物为中心,将爱国情感注入书信中,在历史再现中铸牢集体记忆,强化爱国情感。结论:媒介仪式理论对红色题材纪录片弘扬主旋律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进行仪式建构,能够形成仪式场域,使传受双方在此场域中加强互动,共筑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十一书》 集体记忆 微纪录片
下载PDF
媒介仪式视角下“网红地打卡”现象分析——以广州东山口为例
2
作者 梁芷茵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研究沿用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为分析路径,以广州东山口为例,从东山口打卡过程中的仪式化行为出发,采用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访谈法探究“网红地”背后的打卡实践与传播途径。研究发现,“网红地打卡”正是当前深度媒介化的社会体现,人... 研究沿用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为分析路径,以广州东山口为例,从东山口打卡过程中的仪式化行为出发,采用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访谈法探究“网红地”背后的打卡实践与传播途径。研究发现,“网红地打卡”正是当前深度媒介化的社会体现,人与地方在媒介的介入下展开深度互动,基于媒介塑造景观赋予地方意象,并在多元主体的竞合下,打卡群体完成具身实践与线上反馈,不断推动着广州东山口的空间再生产,以此形成了一个反复循环的闭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网红地 打卡 媒介朝觐 东山口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媒介仪式与历史记忆:杭州亚运会的文化展演与形象构建
3
作者 任静宜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文章结合媒介事件与媒介仪式观的理论,对杭州亚运会中的文化展演进行深入解读,将传播符号的内容再生产和传播渠道的议题再共鸣综合考量。通过梳理亚运会开闭幕式及赛场上出现的自然符号、物化符号和社会行为符号以及它们背后的意义内涵... 文章结合媒介事件与媒介仪式观的理论,对杭州亚运会中的文化展演进行深入解读,将传播符号的内容再生产和传播渠道的议题再共鸣综合考量。通过梳理亚运会开闭幕式及赛场上出现的自然符号、物化符号和社会行为符号以及它们背后的意义内涵,分析文化融合与再创造的过程,并依托多元在场的传播主体如官方媒体和自媒体以及智能沉浸式的传播技术如“数字融合”、云上转播、子弹时间技术等进行总结,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传播效果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上均有不同卷入,探索依托大型体育赛事的主办方可以完成的文化展演全过程以及通过赛事举办对国家及城市形象构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形象构建 杭州亚运会
下载PDF
浅析媒介仪式视角下直播带货的消费主义建构与反思
4
作者 田地 杨可可 《今传媒》 2024年第5期26-29,共4页
直播带货是新媒体时代发展出的新兴业态,它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同时,也使消费主义观念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从尼克·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视角出发,从根源的符号权力、用户的媒介朝觐、主播的自我表露三个方面分析了直... 直播带货是新媒体时代发展出的新兴业态,它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同时,也使消费主义观念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从尼克·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视角出发,从根源的符号权力、用户的媒介朝觐、主播的自我表露三个方面分析了直播带货这一仪式行为,探究了直播带货行业的消费主义中心是如何被建构和隐藏的,同时批判性地指出消费主义观念指引下直播带货背后的媒介权力与资本对消费者所进行的隐秘驯化和无偿剥削,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客观冷静地看待直播购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带货 消费主义 尼克·库尔德里 媒介仪式
下载PDF
库尔德里“媒介仪式”研究的理论突破、局限和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明 肖珈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既属于仪式传播研究范畴,也属于媒介研究范畴。对既有的仪式传播研究和媒介研究而言,媒介仪式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媒介化传播仪式形式研究范畴的突破;对新涂尔干主义“媒介—社会”关系解读框架的突... 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既属于仪式传播研究范畴,也属于媒介研究范畴。对既有的仪式传播研究和媒介研究而言,媒介仪式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媒介化传播仪式形式研究范畴的突破;对新涂尔干主义“媒介—社会”关系解读框架的突破;对媒介理论文本研究范式的突破;对汤普森、布尔迪厄符号权力研究的突破。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一方面媒介仪式赖以存在的媒介机构对符号权力的垄断被打破,另一方面媒介仪式现象仍然存在。这就使媒介仪式理论陷入悖论:要么媒介仪式理论在自媒体时代不再适用,要么媒介仪式的归因有误。这是一个二律背反问题,也是媒介仪式研究可能存在的理论局限。即便如此,无论是对于传播学研究,还是对于社会生活,媒介仪式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库尔德里 媒介仪式 后涂尔干主义 媒介实践范式 符号权力
下载PDF
记忆重构与媒介仪式:非遗影像的创新特色研究
6
作者 王艳玲 沈舒一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24,共6页
非遗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在信息社会当中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结合非遗影像的代表形式非遗类电视节目,从建构文化记忆实现情感认同、打造媒介仪式构建符号场域、通过创新融合手段延伸传播空间三个方面入手,分... 非遗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在信息社会当中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结合非遗影像的代表形式非遗类电视节目,从建构文化记忆实现情感认同、打造媒介仪式构建符号场域、通过创新融合手段延伸传播空间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非遗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特色,以此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强化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牢铸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影像 文化传承 文化记忆 媒介仪式 电视节目
下载PDF
献礼片对集体记忆的形塑研究——基于媒介仪式理论的思考
7
作者 谢稚 孙蔚航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97,共3页
本文从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出发,探究献礼片如何在新时代形塑集体记忆。作为能够容纳、拼接、唤醒和延续记忆的载体,献礼片将具有多元记忆的受众集聚到一个具有共同记忆的仪式空间之中,通过筛选和整合仪式行为、再造记忆载体和... 本文从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出发,探究献礼片如何在新时代形塑集体记忆。作为能够容纳、拼接、唤醒和延续记忆的载体,献礼片将具有多元记忆的受众集聚到一个具有共同记忆的仪式空间之中,通过筛选和整合仪式行为、再造记忆载体和想象媒介场景,引发受众对集体记忆的实践和共鸣,借助或隐或显的意义诉求完成对集体记忆的整饬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献礼片 集体记忆 库尔德里
下载PDF
媒介仪式视角下新徽商形象的建构——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时代 新徽商”为例
8
作者 李芸 李卓茜 《新闻世界》 2023年第6期33-35,共3页
徽商纵横明清数百年,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拼搏进取、贾而好儒,为商业版图开疆扩土。新时代,安徽广播电视台立足徽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以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新时代新徽商”讲述新徽商故事、建构新徽商形象。本文从媒介仪式视角,以... 徽商纵横明清数百年,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拼搏进取、贾而好儒,为商业版图开疆扩土。新时代,安徽广播电视台立足徽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以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新时代新徽商”讲述新徽商故事、建构新徽商形象。本文从媒介仪式视角,以该全媒体行动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徽商形象的建构路径、精神内涵以及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新徽商 形象 故事 精神内涵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媒介仪式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9
作者 李春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6期98-101,107,共5页
北京冬奥会是令世人驻足观看的媒介事件,在媒介的权力效力影响下形成了媒介仪式。该文对北京奥运会媒介仪式建构国家形象进行研究,探索其建构的技巧,为未来更好地建构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媒介仪式具有拟态性、象征性等特征,... 北京冬奥会是令世人驻足观看的媒介事件,在媒介的权力效力影响下形成了媒介仪式。该文对北京奥运会媒介仪式建构国家形象进行研究,探索其建构的技巧,为未来更好地建构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媒介仪式具有拟态性、象征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为建构国家形象提供了可能;在北京冬奥会媒介仪式中,利用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方式,象征性地刻画了自信的文明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负责任大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等诸多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今后,在体育赛事媒介仪式中要合理利用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以及事件的象征性,促进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媒介仪式 国家形象 叙事
下载PDF
媒介仪式、文化展演和身份认同:互联网公益中古籍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10
作者 周琼 王钰婷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4期4-9,共6页
古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瑰宝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媒体时代古籍的数字化传播有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古籍的文字性、学术性和低商业性也阻碍其数字化传播。聚焦于敦煌遗书古籍的传播困境,... 古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瑰宝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媒体时代古籍的数字化传播有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古籍的文字性、学术性和低商业性也阻碍其数字化传播。聚焦于敦煌遗书古籍的传播困境,以“花呗守护计划·文物公益”活动为研究切入点,探索互联网公益的媒介仪式构建和文化展演驱动,以期为古籍数字化传播提供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传播 互联网公益 媒介仪式 文化展演 数字经济
下载PDF
媒介仪式视域下《最忆是重阳》节目中的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婧艺 宋琳琳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新技术的不断更迭孕育了全新的媒介生态系统。数字媒体环境下,“新文化生态”由媒介仪式加以编织与重构。“重阳节”寄托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还承载了众多中华文化内涵。10月4日,2022年重阳节特别节目《最忆是重阳》在中央电视台... 新技术的不断更迭孕育了全新的媒介生态系统。数字媒体环境下,“新文化生态”由媒介仪式加以编织与重构。“重阳节”寄托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还承载了众多中华文化内涵。10月4日,2022年重阳节特别节目《最忆是重阳》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它以“小家”到“大家”的仪式化表演将家国情怀与人民幸福相联系,切身体会温馨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彰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将以媒介仪式理论的发展脉络为出发点,旨在结合个案分析媒介仪式的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的建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重阳节 文化认同 符号互动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朱熹文化生产活动与儒学的重建--基于媒介仪式理论的考察
12
作者 王乃考 谢清果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1,44,共7页
古登堡印刷活动的历史意义已被西方传播学者充分肯定和褒赞,而中国宋代朱熹通过出版活动构建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理学体系,却还没有被我国传播学者充分重视。研究者把朱熹出版活动的文化生产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用媒介仪式的理论视角进... 古登堡印刷活动的历史意义已被西方传播学者充分肯定和褒赞,而中国宋代朱熹通过出版活动构建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理学体系,却还没有被我国传播学者充分重视。研究者把朱熹出版活动的文化生产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用媒介仪式的理论视角进行历史意义阐释和传播实践分析,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朱熹文化生产活动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组织与整合方式、从传统儒学到朱熹理学的创新性生产与消费方式、重建儒学自信及其价值体系的系统方法。结果发现,朱熹以出版活动为中心形成了一套理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文化系统工程,逐渐构筑起了适应当时及后世较长历史时期的儒学价值体系,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圈的深层心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出版活动 文化生产 儒学重建 媒介仪式
下载PDF
媒介仪式中的网红地旅游打卡与纠偏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训梁 祝东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0-72,共3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生活的各类场景都逐步由现实空间向媒介空间转向。旅游也从纯粹的具身体验转向社交媒体平台的符号共享,由沉浸式游历过渡到媒介打卡这一仪式性行为。网红地旅游打卡作为一种媒介仪式,有其自身的形成机制。本文通过...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生活的各类场景都逐步由现实空间向媒介空间转向。旅游也从纯粹的具身体验转向社交媒体平台的符号共享,由沉浸式游历过渡到媒介打卡这一仪式性行为。网红地旅游打卡作为一种媒介仪式,有其自身的形成机制。本文通过媒介仪式视角来剖析打卡现象,探讨媒介空间对真实空间的再建构,游客通过媒介分享形成实现自我价值的能指崇拜,这是旅游行为在景观消费下的异化,亟待纠偏。网红打卡地需要回归旅游本真,让游历者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朝觐 媒介地理 媒介仪式 图底关系 景观消费
下载PDF
美食节目的国际传播实践:媒介仪式、文化间性与具身交互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燕钦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4期43-47,共5页
在数字化背景下,美食节目在制作主体、受众、内容样态、制作方式、传播媒介均有丰富拓展,平台化成为美食类节目国际传播的重要特征。基于此,从传播的仪式观、文化间性和具身传播三种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美食类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实... 在数字化背景下,美食节目在制作主体、受众、内容样态、制作方式、传播媒介均有丰富拓展,平台化成为美食类节目国际传播的重要特征。基于此,从传播的仪式观、文化间性和具身传播三种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美食类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试图探究在平台化国际传播时代,美食类节目如何依托全媒体传播格局,在讲述中国美食故事的同时展现多元鲜活且具体的民族群像,构建中国国家形象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节目 国际传播 媒介仪式 文化间性 具身交互
下载PDF
媒介仪式视角下音乐直播身份认同探析
15
作者 杨柳柳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7期76-78,96,共4页
近年来,音乐直播发展迅速,作为后起之秀,其对互联网直播用户在网络社区的身份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学界对音乐直播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为探析音乐直播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媒介仪式视角为切入点,剖析音乐直播中存在的身份... 近年来,音乐直播发展迅速,作为后起之秀,其对互联网直播用户在网络社区的身份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学界对音乐直播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为探析音乐直播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媒介仪式视角为切入点,剖析音乐直播中存在的身份认同方式。研究认为,音乐直播中的有效互动甚至超越了现场音乐活动,虚拟的网络直播间同样会营造出音乐现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并在网络平台无远弗届的传播下,凝聚远超音乐现场参与人群的巨大能量。音乐直播中,极具“现场感”和“真实性”的氛围感激发了观众在直播间中的身份想象与共情,从而推动观众与主播之间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直播 身份认同 媒介仪式 共情传播 虚拟空间
下载PDF
共享的记忆: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激荡的媒介仪式——《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学分析
16
作者 郭梦雅 梁鑫泉 何苗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3期37-42,93,共7页
以符号聚合理论为基础,考察国际性体育运动开幕式在构建群众认同、传递民族观念方面的影响,仪式是符号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仪式化的时空建构,向受众传递奥运主办国对“共同体”的殷殷期盼。采用符号学... 以符号聚合理论为基础,考察国际性体育运动开幕式在构建群众认同、传递民族观念方面的影响,仪式是符号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仪式化的时空建构,向受众传递奥运主办国对“共同体”的殷殷期盼。采用符号学幻想主题分析方法,探讨网络社群在观看《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时如何分享意见、共享符号,传递奥运美学。研究通过对文化象征、精神概念、科技呈现等仪式符号的复诵,以“浪漫、诗意兼具现代性的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铸造下的北京冬奥会”两个幻想类型相互编织,最终形成“一起向未来的新时代”修辞视野,使中华民族包容、和平、发展的形象在仪式中得以构建,并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表述中国希冀和平、共克时艰之心,邀请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民族主义 对外传播 幻想主题分析 符号聚合
下载PDF
媒介仪式视域下2023年央视春晚的文化认同建构
17
作者 蔡思彤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4期16-18,共3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作为中华节庆文化传播特有的媒介仪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传播传统文化、建构文化认同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央视春晚以创新为媒,深耕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媒介仪式的优势,打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作为中华节庆文化传播特有的媒介仪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传播传统文化、建构文化认同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央视春晚以创新为媒,深耕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媒介仪式的优势,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认同感。本文将从仪式空间、仪式符号和仪式展演三方面探究央视春晚对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同类文化节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媒介仪式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数字时代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媒介仪式研究
18
作者 凡晨辉 《科技传播》 2023年第23期85-88,共4页
媒介仪式是制造社会共识,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场域,而杭州亚运会作为国际性赛事,其开幕式具有天然的媒介仪式特征。文章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媒介仪式的建构过程和仪式传播价值。研究发现,在数字时代,杭州亚运会开... 媒介仪式是制造社会共识,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场域,而杭州亚运会作为国际性赛事,其开幕式具有天然的媒介仪式特征。文章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媒介仪式的建构过程和仪式传播价值。研究发现,在数字时代,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通过数字化媒体的展演和丰富的象征符号,联结了观众的民族情感,实现了对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呼唤,打造了一场深入人心的视听盛宴。本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国际性体育赛事的象征符号,更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自信,以及积极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亚运会 媒介仪式 数字化媒体 亚洲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媒介仪式视域下的电视节目导播研究
19
作者 蒋闰华 《视听》 2023年第6期154-155,共2页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仍然是客厅的主角,电视节目对家庭教育和家庭和睦起到仪式化的作用。作为仪式化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导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节目的特点,运用媒介仪式理论对电视节目导播进行研究,充分调动视听语言符号和元素,做好电视节...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仍然是客厅的主角,电视节目对家庭教育和家庭和睦起到仪式化的作用。作为仪式化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导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节目的特点,运用媒介仪式理论对电视节目导播进行研究,充分调动视听语言符号和元素,做好电视节目传播,以提升电视节目导播的仪式感,从而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电视节目导播 客厅文化 视听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