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浪地球2》:媒介场域中数字生命自我意识的合理性研究
1
作者 周翔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8期243-247,共5页
媒介场域逐步朝着数字化、超智能化方向发展。文章致力于辨析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生命具有的时代特征、研究缘由、作用,以及数字生命的新定义,得出数字生命具备自我意识的合理性所体现出的内外因素,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数字生命的特... 媒介场域逐步朝着数字化、超智能化方向发展。文章致力于辨析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生命具有的时代特征、研究缘由、作用,以及数字生命的新定义,得出数字生命具备自我意识的合理性所体现出的内外因素,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数字生命的特性与其自我意识合理性的原因。文章以广受好评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作为案例,运用影片中的数字生命桥段进行文本分析,并通过数字生命和这部影片的近期文献获得相关概念、见解和思路,而且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核心思想“关联性”为逻辑框架,研究分析现实与数字化媒介场域中数字生命的内、外合理性的实在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生命自我意识的合理性研究通过媒介技术、政策法规、用户惯习数字化的外在因素,数字生命意识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形成的“数字智力”与量子计算机提供“算力”形成的其意识的延续性和认知迭代升级的内部因素,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造就的数字生命意识合理性存在。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数字生命所在的场域是相对独立于真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第三世界,即数字世界。影片中的数字生命自我意识在今后的相关媒介技术发展成熟之际,能够形成超经验性,作为独立于自然生命体态的新型生命本体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数字生命 意识 合理性 关联
下载PDF
公开与隐蔽的媒介场域——教育场域中的显性、隐性媒介规则
2
作者 李硕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7期93-96,共4页
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并根据不同的资本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等不同场域,而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场域从传统的专业媒介机构扩展为社会性基础场域。通过与合肥市Y中学8名中学生深度访谈,笔者发现作为青少... 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并根据不同的资本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等不同场域,而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场域从传统的专业媒介机构扩展为社会性基础场域。通过与合肥市Y中学8名中学生深度访谈,笔者发现作为青少年社会化重要环节的教育场域,在不平衡权力结构下形成公开与隐蔽的两个媒介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媒介场 教育 媒介规则
下载PDF
出版媒介场域对抗战歌谣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兆辉 肖军 闫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在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的生成过程中,抗战歌谣创作者的广泛性、出版物的繁复性和受众的普及性,为抗战歌谣的创作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抗战歌谣得以广泛传播的有力保证,给抗战歌谣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抗战歌谣成为中华民族... 在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的生成过程中,抗战歌谣创作者的广泛性、出版物的繁复性和受众的普及性,为抗战歌谣的创作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抗战歌谣得以广泛传播的有力保证,给抗战歌谣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抗战歌谣成为中华民族抗日解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抗战救国"舆论的宣传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歌谣 出版物 媒介场
下载PDF
分割社会: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场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世华 黄盛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介形态涌现,通过细分市场,成为"子媒介场域"。"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概念及其关系构成了场域理论的基本框架。媒介场域具有关系性、相对自主性和争夺性的一般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介形态涌现,通过细分市场,成为"子媒介场域"。"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概念及其关系构成了场域理论的基本框架。媒介场域具有关系性、相对自主性和争夺性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中介性、低自主性和场效应的特殊性。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场域体现出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但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结构洞增多、社会分裂、群体极化等问题。相应地,我们要把握好细分度,发展"中媒介场域";发展弱关系,打通结构洞;发展"主惯习",引领"子惯习";加强场域间对话,实现群体智慧,从而使媒介场域更加稳定,增进社会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布尔迪厄 媒介场 惯习 社会整合
下载PDF
时代语境·媒介场域——中国新主流电影文化实践的双维审视 被引量:28
5
作者 陆晓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新主流电影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要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深受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媒介传播理念的影响。因此,在时代语境与媒介场域这双重维度之中考察审视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表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展态势和多重文... 新主流电影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要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深受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媒介传播理念的影响。因此,在时代语境与媒介场域这双重维度之中考察审视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表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展态势和多重文化属性进而指导未来实践。由是观之,新主流电影之“新”主要凸显为两点:一是其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为基本理念和精神支柱来引导电影创作,并以开阔的艺术视野将世界电影优长兼收并蓄,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产业规律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文化品格;二是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新媒介挖掘创作素材、创新呈现形式、提升传播流量,并不断调整运作方式以适应更具不确定性的新媒介场域以应对挑战,呈现出与以往中国电影迥然不同的全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语境 媒介场 新主流电影 文化实践
下载PDF
媒介场理论的再发明:再思《关于电视》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海龙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0,共7页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发展与使用。本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布尔迪厄在他关于电视新闻场的研究中,对新闻传播的文献不够熟悉,经验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将自己发明的场域理论成功运用...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发展与使用。本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布尔迪厄在他关于电视新闻场的研究中,对新闻传播的文献不够熟悉,经验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将自己发明的场域理论成功运用到新闻场研究中,导致后人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本文总结了媒介场理论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必须要对其在中国的语境下,处理好媒介场与政治场域关系,并吸收传播研究的新近研究。经过"再发明"后,媒介场理论才能够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媒介场 域理论 再发明
原文传递
媒介场域理论观照下的“长尾剧”——从电视剧霸屏到网播剧回流 被引量:5
7
作者 尤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2-68,共7页
互联网时代的网播剧回流现象频频发生,其与传统电视时代的电视剧霸屏现象形式极为相似。根据布尔迪厄媒介场域理论观察分析,媒介场域的变化及场域内行动者、惯习和资本争夺的转变造成了两者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长尾剧&q... 互联网时代的网播剧回流现象频频发生,其与传统电视时代的电视剧霸屏现象形式极为相似。根据布尔迪厄媒介场域理论观察分析,媒介场域的变化及场域内行动者、惯习和资本争夺的转变造成了两者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长尾剧"现象是媒介场域改变过程中一系列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分析其在新旧媒介场域内的诸多变化,有助于深入思考该场域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长尾剧 行动者 惯习 资本
下载PDF
媒介场域:从概念到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21
8
作者 丁莉 《社科纵横》 2009年第8期104-106,共3页
"媒介场域"是对媒介实践活动作场域解读的尝试,但目前学界很少有针对这一理论概念的解读。本文对"媒介场域"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的操作化进行初步的学理建构,以期避免概念使用上的模糊性... "媒介场域"是对媒介实践活动作场域解读的尝试,但目前学界很少有针对这一理论概念的解读。本文对"媒介场域"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的操作化进行初步的学理建构,以期避免概念使用上的模糊性和方法运用上的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媒介场
下载PDF
当代中国建筑与媒体的关联式图景研究--以媒介场域为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小骅 李凌燕 支文军 《新建筑》 2020年第2期29-33,共5页
文章以媒介场域视角切入,将建筑媒体理解为一种关系的构筑与文化生态的维持线索,以建筑师、建筑批评、国际交往与影响力构建这三个典型领域深入研究建筑媒体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关联式图景,以此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当代建筑专业场域的建立与... 文章以媒介场域视角切入,将建筑媒体理解为一种关系的构筑与文化生态的维持线索,以建筑师、建筑批评、国际交往与影响力构建这三个典型领域深入研究建筑媒体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关联式图景,以此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当代建筑专业场域的建立与动态发展的过程,提供了观察当代中国建筑的独特路径。之所以引入媒介场域的视角,一方面,是因为媒介传播与建筑师及其思想观念始终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媒介场域视角是考察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历程演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建筑 媒体 媒介场 关联 实验建筑师群体 建筑批评 国际影响力
下载PDF
“媒介场”视域中的“多重证据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云红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4,共7页
麦克卢汉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憾就在于对媒介参与历史建构、形塑社会关系性质的作用估计不足。他曾指出:“阿诺德·汤因比一点不了解媒介是如何塑造历史的。本雅明也指出,媒介的进程造成了人性的现代危机和革新对立面的传... 麦克卢汉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憾就在于对媒介参与历史建构、形塑社会关系性质的作用估计不足。他曾指出:“阿诺德·汤因比一点不了解媒介是如何塑造历史的。本雅明也指出,媒介的进程造成了人性的现代危机和革新对立面的传统大震荡。因此,当麦克卢汉和本雅明把媒介与历史关联的问题呈示出来之后,我们就再也不能忽视媒介参与历史建构、塑造社会关系性质的作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证据法 视域 历史建构 麦克卢汉 社会关系 历史研究 现代危机
下载PDF
规训、惯习与认知语境:论博物馆媒介场域与观众认知间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迪 《文化与传播》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作为社会"子场域"之一的博物馆,是一种有着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媒介场域。此场域的活动主体之一——观众,是有意识、有知觉、有精神属性的人,认知是其在博物馆场域中主要行为类型之一。从媒介场域理论角度考察,观众作为在博物... 作为社会"子场域"之一的博物馆,是一种有着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媒介场域。此场域的活动主体之一——观众,是有意识、有知觉、有精神属性的人,认知是其在博物馆场域中主要行为类型之一。从媒介场域理论角度考察,观众作为在博物馆媒介场域中具有既定位置的存在,其认知行为的发生除了内在的认知语境作为先天图式发挥作用外,还受制于外在的博物馆媒介场域规训以及中介于观众内在与场域之间的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认知 媒介场 认知语境 惯习 规训
下载PDF
开放性文学阅读——媒介场中的文学性坚守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88,共5页
当今,多媒介的混合语境,改变了文学阅读存在的条件,对文学阅读主体和阅读行为产生了冲击。面对多媒介混合的文学阅读语境,文学阅读不应采取对抗的姿态,而应与其他媒介交往互通,我们提出了开放性阅读策略。即文学阅读对象向其他媒介的扩... 当今,多媒介的混合语境,改变了文学阅读存在的条件,对文学阅读主体和阅读行为产生了冲击。面对多媒介混合的文学阅读语境,文学阅读不应采取对抗的姿态,而应与其他媒介交往互通,我们提出了开放性阅读策略。即文学阅读对象向其他媒介的扩展意味着把影视、网络当作符号阅读,使其皈依于文学阅读的法则。文章提出了媒介场的概念,媒介场正在改变文学接受者的阅读趣味;在文学阅读中具有参与者和旁观者双重身份的文学阅读主体以及其他媒介的符号性,使开放性阅读成为可能;通过社会调查,提出了从小学生的阅读启蒙培养开放性阅读趣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阅读 媒介场 开放性
下载PDF
京味文学:泛媒介场中的挽歌轻唱——读《京味文学第三代》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疆锋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在近年来的都市文化研究中,京昧文化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这当然和北京五百年来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有关.和越来越迫近的2008年奥运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在北京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古都和城市改造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伴... 在近年来的都市文化研究中,京昧文化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这当然和北京五百年来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有关.和越来越迫近的2008年奥运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在北京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古都和城市改造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伴随着推土机的轰响,老北京离我们渐行渐远,已成为一个迷离而遥远的梦.曾经浓浓的京味也相应地越来越凋零、清淡。当下人们对京味文化的热衷,与其说是出于某种文化自豪感,不如说是出于一种无以安身立命的认同危机,出于对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的散逸而产生的回瞥与怀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 媒介场 文学 文化研究 挽歌 老北京 文化地位 城市改造
下载PDF
新媒介场域公民道德审美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芝英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新媒介是公民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源。新媒介场域为公民道德审美教育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私传媒对主流传媒"象征"审美形象的消解、互联网企业的责任缺失对公民道德审美心理的戕害、"知识沟"及道... 新媒介是公民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源。新媒介场域为公民道德审美教育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私传媒对主流传媒"象征"审美形象的消解、互联网企业的责任缺失对公民道德审美心理的戕害、"知识沟"及道德芜杂局面对道德审美教育的影响等问题,需要从积极利用新媒介,重新编码"象征"审美形象,探索新的解释框架;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打造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社会责任的新形象;缩小新媒介场域中的"知识沟",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介场域的大美形象等各方面入手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审美教育
下载PDF
媒介场中文学研究的当前危机及创生之途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8-,共1页
自米勒的《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会继续存在吗》一文的发表,关于"文学终结论"的讨论绵延至今。无论论者持何种观点,在文学研究中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力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借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基本结构"此在在世界之中&qu... 自米勒的《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会继续存在吗》一文的发表,关于"文学终结论"的讨论绵延至今。无论论者持何种观点,在文学研究中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力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借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基本结构"此在在世界之中"和布尔迪厄"文学场"的概念,提出了直面当前危机的文学研究的创生之途,即"文学主体在媒介场中"。其意旨有三:第一,研究文学要在媒介场域的因缘关系中;第二,研究文学要在时间性的整体存在中;第三,研究文学要"直面文学事实",即文学主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时间性 文学事实
下载PDF
微观政治与新媒介赋权:数字媒介场域中的微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旭 《文化与传播》 2020年第6期71-75,共5页
微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文化,数字媒介场域中微文化的兴盛带来了微观政治和微观权力的崛起,也给新媒介赋权带来一条新通道,通过文化话语权的转移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与"合流",微文化... 微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文化,数字媒介场域中微文化的兴盛带来了微观政治和微观权力的崛起,也给新媒介赋权带来一条新通道,通过文化话语权的转移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与"合流",微文化正在重构中国当代文化场域中的权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文化 微观政治 媒介赋权 数字媒介场 微观权力
下载PDF
新媒介场域内的符号斗争与政治参与机制研究——回顾埃及“1·25革命”前后的网络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姚 《太原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28-133,140,共7页
对2011年埃及"1·25革命"前后的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回顾,特别是对新媒介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中的重新审视,理性和深入地思考其在政治动员发生机制中的实质性作用。重点对新媒介场域使用"符号暴力"进行政治动... 对2011年埃及"1·25革命"前后的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回顾,特别是对新媒介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中的重新审视,理性和深入地思考其在政治动员发生机制中的实质性作用。重点对新媒介场域使用"符号暴力"进行政治动员的符号化过程及政治组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而发现了场域内符号暴力的滥用和符号效果的凸显,并不能有效推动对公共事务的理性参与和民主进程,反而会出现意识形态盲从、群体意见极化等,对所谓"新媒介革命"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符号资本 符号暴力 新媒体革命 公共参与
下载PDF
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报刊媒介场域研究
18
作者 张立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189,共8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报刊传播媒介构筑了大后方抗战诗歌的生产与传播空间,它利用场效应,对抗战诗歌进行传播,为作者与读者建构起一个共同的精神想象空间,实际参与着抗战文化空间的建构,直接或间接地引导、规范着诗歌的发展方向,内在地生...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报刊传播媒介构筑了大后方抗战诗歌的生产与传播空间,它利用场效应,对抗战诗歌进行传播,为作者与读者建构起一个共同的精神想象空间,实际参与着抗战文化空间的建构,直接或间接地引导、规范着诗歌的发展方向,内在地生成了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某些重要品质,从而推动着大后方抗战诗歌风格、文体的演变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媒介场 抗战诗歌 大后方 大众化
下载PDF
论媒介场中文学的发展趋向
19
作者 赵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当前文学研究中所面对的"语码危机"、"图像霸权"、"文学边缘化"、"文学终结"等现象几乎都与媒介有一定的关系。在整体场域中重新审视文学所遭遇的存在之痛,在文学"通变"的参照系中... 当前文学研究中所面对的"语码危机"、"图像霸权"、"文学边缘化"、"文学终结"等现象几乎都与媒介有一定的关系。在整体场域中重新审视文学所遭遇的存在之痛,在文学"通变"的参照系中寻找救赎之途。文字与图像正常的关系应是哈贝马斯的交往与对话,以此形成新的文化,文字与图像各有优势,应该成为支撑文化的双翼。文学要能在"通"中求"变","变"而不失其"通":一方面创作主体可以通过文学性的坚守或与其他媒介相交通,或满足某些公众或公众的某个阶段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文学阅读主体而言,可以把文学阅读方式向其他媒介扩张,把原本属于文学文本的"阅读"概念,扩展到阅读一切符号(包括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语码危机 通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