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7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比较下嫉妒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神经质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徐柏雯 谢守美 《图书情报研究》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意义]探索网络使用中恶意嫉妒和良性嫉妒如何调节社会比较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神经质人格在预测嫉妒情绪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社会比较对用户情感和行为后果的驱动机制,为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服务优化、用户健康使用社交媒体... [目的/意义]探索网络使用中恶意嫉妒和良性嫉妒如何调节社会比较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神经质人格在预测嫉妒情绪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社会比较对用户情感和行为后果的驱动机制,为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服务优化、用户健康使用社交媒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基于情绪认知理论,构建社会比较下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讨论]结果显示,网络使用中用户的社会比较会引发恶意和良性的嫉妒,并直接影响社交媒体倦怠;恶意嫉妒和良性嫉妒显著影响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但恶意嫉妒在社会比较和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良性嫉妒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此外,用户的神经质性对社会比较和恶意嫉妒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倦怠 社会比较 恶意嫉妒 良性嫉妒 神经质
下载PDF
从生理表征到心理隐喻:汉语词汇“眼红”嫉妒义项的出现与文化内涵研究
2
作者 张明辉 丰凯鑫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文章聚焦汉语词汇“眼红”,深入探究其嫉妒义项的生成机制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古代医籍、文学作品、近现代语料的系统分析,揭示其语义演变路径。最初“眼红”仅描述眼睛发红的生理现象,基于嫉妒情绪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与该生理表征的相似... 文章聚焦汉语词汇“眼红”,深入探究其嫉妒义项的生成机制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古代医籍、文学作品、近现代语料的系统分析,揭示其语义演变路径。最初“眼红”仅描述眼睛发红的生理现象,基于嫉妒情绪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与该生理表征的相似性,借助认知隐喻映射,逐步产生嫉妒义项。通过对“眼红”从生理表征到心理隐喻的演变分析,为汉语词汇语义学展现出具体的多义生成案例,为文化语言学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深度互动,对深入理解汉语词汇演变规律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眼红” 嫉妒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嫉妒
3
作者 唐秉仁 《探索》 1987年第2期45-48,共4页
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的负感情,是个人和他人在相互关系上的势差及其变化在个人意识中的直接反映。当他人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方面发生向上的变化,特别是已经或者可能具有优势,而自己已经或可能处于劣势时。
关键词 嫉妒心理 同质性 积极型 嫉妒行为 嫉妒 日常生活 相互关系 私有制 性别 个人意识
下载PDF
同胞嫉妒的概念、测量及理论机制
4
作者 钱国英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7-473,共7页
同胞嫉妒指家庭中一个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受到同胞威胁或挑战时出现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合体,对于寻求三孩政策背景下的儿童健康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关系视角下简述了同胞嫉妒的概念及发展;其次介绍了同胞嫉妒的测量... 同胞嫉妒指家庭中一个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受到同胞威胁或挑战时出现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合体,对于寻求三孩政策背景下的儿童健康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关系视角下简述了同胞嫉妒的概念及发展;其次介绍了同胞嫉妒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和情境实验观察法;最后分别从个体、家庭及相互关系的视角阐述了同胞嫉妒的理论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揭示同胞嫉妒的影响机制、创造虚拟情景实验范式和深入考察同胞嫉妒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嫉妒 测量 三合会实验法 理论机制
原文传递
社会比较意义下嫉妒情绪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机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长宝 林阳阳 段奕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7,共10页
嫉妒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其发生条件有相邻性和流动性两种因素。嫉妒包含了对嫉妒物的可获得性、他人获取的正当性及制度公平性的认知,是对嫉妒物可望不可及而别人又能及的一种情感评估。良性嫉妒和恶意嫉妒是统一的,二者是同一个连续情... 嫉妒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其发生条件有相邻性和流动性两种因素。嫉妒包含了对嫉妒物的可获得性、他人获取的正当性及制度公平性的认知,是对嫉妒物可望不可及而别人又能及的一种情感评估。良性嫉妒和恶意嫉妒是统一的,二者是同一个连续情感变量的两个极点。从流动性来看,恶意嫉妒的破坏性与嫉妒物的不可获得性而引发的不公平感知有关,善意或竞争性嫉妒与可获得性有关。嫉妒涉及嫉妒者、被嫉妒者及嫉妒物供给者等行为主体。由于社会性嫉妒也有第三方,因此Envy和Jealousy是一致的。在嫉妒行为中,可流动性让嫉妒具有了自我激励的第一行为效应。而不可流动性会导致攻击被嫉妒对象的第二行为效应,以及攻击供给者的第三行为效应。对各类社会管理者而言,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促进嫉妒物的公平分配与可获得性,从而有效防范因仇富、仇权引发的社会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嫉妒 社会比较 不公平 相邻嫉妒 不可流动性
下载PDF
大学生嫉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自卑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徐西良 张颖 王财玉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了探讨大学生嫉妒、攻击行为以及自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42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嫉妒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及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嫉妒、攻击性与自卑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485,0.504,0.526;p... 为了探讨大学生嫉妒、攻击行为以及自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42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嫉妒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及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嫉妒、攻击性与自卑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485,0.504,0.526;p<0.01);大学生嫉妒对攻击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β=0.330,p<0.001);大学生嫉妒通过自卑感对攻击性的间接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自卑在大学生嫉妒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嫉妒和自卑水平来减少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嫉妒 攻击行为 自卑 大学生
下载PDF
爱情嫉妒心理学综述与展望
7
作者 常竞元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3期397-402,共6页
在中文里,“嫉妒”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这和大众的刻板印象一致,仿佛只有女人才会因为爱情而嫉妒,可事实上,爱情嫉妒却不是只有女人才会有,男人也会有。不仅如此,爱情嫉妒也会因为个体的人格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差异。本文将整合现有的... 在中文里,“嫉妒”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这和大众的刻板印象一致,仿佛只有女人才会因为爱情而嫉妒,可事实上,爱情嫉妒却不是只有女人才会有,男人也会有。不仅如此,爱情嫉妒也会因为个体的人格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差异。本文将整合现有的与爱情嫉妒相关的研究,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嫉妒 研究方法 性别差异 亲密关系 依恋类型 未来展望
下载PDF
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学分析——基于无嫉妒公平观念的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辛波 牛勇平 孙滕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2,共5页
目前,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不仅存在着城乡之间的较大差异,而且也存在着同一区域内部农村之间的较大差距,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程度,而且还会导致落后地区居民嫉妒心理的产生。要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目前,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不仅存在着城乡之间的较大差异,而且也存在着同一区域内部农村之间的较大差距,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程度,而且还会导致落后地区居民嫉妒心理的产生。要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公平程度,相对于其它的公平观念来说,最理想的目标应该以"免于嫉妒"或"无嫉妒公平"为特征。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地降低"嫉妒指数"或实现"无嫉妒"改进。在政策选择上,中央政府在地区间要加大横向转移支付的力度,而地方政府对居民的公共产品收费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嫉妒公平 嫉妒指数 转移支付
下载PDF
大学生的嫉妒体验及与依恋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罗贤 蒋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嫉妒体验与依恋的关系。方法:在四川某省属高校选取大学生428名(男生225名,女生203名,年龄17~23岁),采用Bringle自陈嫉妒量表(BSJS,包括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2个维度)、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问卷(ECR,包...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嫉妒体验与依恋的关系。方法:在四川某省属高校选取大学生428名(男生225名,女生203名,年龄17~23岁),采用Bringle自陈嫉妒量表(BSJS,包括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2个维度)、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问卷(ECR,包含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2个维度)分别测量嫉妒体验、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专注型、回避型)和依恋风格。结果:大学生BSJS得分为(2.8±0.6),女生高于男生(P〈0.001),大二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对爱情嫉妒有预测作用(β=-0.24、-0.19、0.32,均P〈0.01),年级、性别、专业、依恋焦虑对社会嫉妒有预测作用(β=0.24、-0.17、0.19、0.20,均P〈0.05)。结论:嫉妒在大学生中常见,嫉妒与依恋密切相关,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可能是不同类型的嫉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依恋 爱情嫉妒 社会嫉妒 关系
下载PDF
滨州市婴儿嫉妒心理发展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燕燕 姜涛 +1 位作者 杜春娟 朱淑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2-1093,共2页
目的探讨滨州市婴儿嫉妒心理行为的发展情况。方法收治10个月患病(呼吸道感染、小儿肠炎)儿和健康儿各6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嫉妒诱导实验"录像,并对录像进行编码、赋值及分析,比较两组婴儿嫉妒心理有... 目的探讨滨州市婴儿嫉妒心理行为的发展情况。方法收治10个月患病(呼吸道感染、小儿肠炎)儿和健康儿各6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嫉妒诱导实验"录像,并对录像进行编码、赋值及分析,比较两组婴儿嫉妒心理有无差异。结果在4种情境实验中,即非社会性物体一致(书或者洋娃娃)的情况下,两组婴儿在母亲/书中编码评分大于陌生人/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洋娃娃编码评分大于陌生人/洋娃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性物体一致(人)的情况下,两组婴儿在陌生人/洋娃娃中编码评分大于陌生人/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洋娃娃中编码也大于母亲/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陌生人/书、母亲/书、陌生人/洋娃娃、母亲/洋娃娃4种情境实验中,观察组婴儿肢体行为编码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滨州市10个月婴儿已出现嫉妒心理,患病儿嫉妒心理强于健康儿,可能与生病期间对母亲依恋情绪增加有关。对嫉妒心理强的婴儿,应及时帮助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促进正确的心理行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嫉妒心理 嫉妒诱导实验 滨州市
下载PDF
社会心理学嫉妒研究评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蓉 王晓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4-158,共5页
为了探究社会心理学关于嫉妒的研究,应用文献分析等方法,评析社会心理学嫉妒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社会心理学嫉妒理论认为,社会文化对人类嫉妒的产生起着主导作用。该理论将嫉妒分为怀疑性嫉妒和反应性嫉妒,但这种分类未能清晰划分出嫉... 为了探究社会心理学关于嫉妒的研究,应用文献分析等方法,评析社会心理学嫉妒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社会心理学嫉妒理论认为,社会文化对人类嫉妒的产生起着主导作用。该理论将嫉妒分为怀疑性嫉妒和反应性嫉妒,但这种分类未能清晰划分出嫉妒的类型。西方社会心理学常将嫉妒和不公平感笼统地放在一起讨论。在人际关系嫉妒研究中,西方的研究较少涉及社会人际关系嫉妒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嫉妒 嫉妒理论
下载PDF
爱情嫉妒与中国人人格特质及其嫉妒反应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莉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4期91-96,共6页
该文章探讨爱情嫉妒与大七人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大七人格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67名本科生,采用三个嫉妒量表和大七人格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女性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著高于男性;谈恋爱被试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 该文章探讨爱情嫉妒与大七人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大七人格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67名本科生,采用三个嫉妒量表和大七人格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女性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著高于男性;谈恋爱被试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著高于没有恋爱的被试。2)大七人格中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维度与其爱情嫉妒呈负相关,情绪性维度与其呈正相关。3)大七人格中人际关系、他人指向、事物指向三个维度对嫉妒行为中的报复行为存在预测作用;善良、才干、处事态度三个维度对消极理智行为存在预测,情绪性维度对逃避行为存在预测,善良维度对积极理智行为存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嫉妒 人格 嫉妒行为
下载PDF
嫉妒实证研究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钧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91,共6页
嫉妒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初,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嫉妒研究从现象学描述向理论分析和科学实证方向迈进的显著标志。探讨嫉妒实证研究的历史、方法、特点、发展趋势和现存问题,对嫉妒实证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意义重大,尤为必要。
关键词 嫉妒心理 嫉妒实证研究 发展趋势 心理测量学 结构方程分析法 研究方法 SD测量法 自我描述法
下载PDF
从黑色嫉妒到白色嫉妒——贾环嫉妒心理剖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汇涓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5-37,共3页
文章结合《红楼梦》具体文本,从嫉妒的根源、嫉妒的萌芽、嫉妒的深化、嫉妒的升华四个方面对贾环的嫉妒心理进行了剖析,认为贾环对宝玉的嫉妒从委屈性的一般嫉妒膨胀到报复性的黑色嫉妒,最后转变为竞争性的白色嫉妒。
关键词 《红楼梦》 贾环 贾宝玉 黑色嫉妒 白色嫉妒
下载PDF
员工职场嫉妒问题研究——以中国历史典故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宁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46-49,共4页
2009年末,电影圈的一句"羡慕嫉妒恨"不经意间成为民间流行语,把鲜为人知的职场嫉妒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古今中外对嫉妒均有描述。如,在中国,《离骚》中有"各兴心而嫉妒"、"孙膑智伏庞涓"、"... 2009年末,电影圈的一句"羡慕嫉妒恨"不经意间成为民间流行语,把鲜为人知的职场嫉妒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古今中外对嫉妒均有描述。如,在中国,《离骚》中有"各兴心而嫉妒"、"孙膑智伏庞涓"、"诸葛亮三气周瑜"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展现了更为多样的嫉妒行为;在国外,1966年,德国美因兹大学Schoeck教授出版《嫉妒与社会》一书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嫉妒行为 美因兹大学 历史典故 三气周瑜 职业目标 冲突管理 心理根源 庞涓 嫉妒 公叔
下载PDF
浅析嫉妒情感产生的根源及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钦建华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8-19,22,共3页
嫉妒是人类最原始、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情感。嫉妒产生的根源是恐惧与怨恨他人各方面条件优于自己的混合心理。嫉妒情感具有普遍性、隐藏性、指向性、攻击性、弥散性。
关键词 嫉妒情感 嫉妒心理 特性 危害 成因 思想政治素质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嫉妒心理表现及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澜 蔺娜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6-88,共3页
高校大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环境,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嫉妒心理呈现出特有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嫉妒心理与嫉妒行为的现实情况,探讨如何改善针对高校大学生嫉妒心理的教育对策,促进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嫉妒心理 嫉妒行为
下载PDF
鲁北地区婴儿嫉妒心理发育的调查和分析
18
作者 张燕燕 姜涛 +1 位作者 赵芳敏 王芳芳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9年第2期118-119,123,共3页
目的探讨滨州、德州及东营三个城市的婴儿嫉妒心理发育情况。方法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德州宁津县人民医院和东营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个月婴儿,分别为60例、34例和42例,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有关“嫉妒诱导实验”录像,并对录像进... 目的探讨滨州、德州及东营三个城市的婴儿嫉妒心理发育情况。方法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德州宁津县人民医院和东营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个月婴儿,分别为60例、34例和42例,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有关“嫉妒诱导实验”录像,并对录像进行编码和分析,比较3组婴儿的嫉妒心理评分有无差异。结果组内比较:A组、B组和C组婴儿在陌生人/书和母亲/书、陌生人/洋娃娃和母亲/洋娃娃情境中,后者评分均大于前者,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C组评分最高,A组居中,B组最低,除陌生人/书情境外,在其他3种情境中,3组婴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10个月婴儿已具备嫉妒心理,东营市婴儿嫉妒心理最强,滨州居中,德州最低,如果婴儿表现出过多的嫉妒心理,应该及时疏导,帮助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嫉妒心理发育 嫉妒诱导实验
下载PDF
如何防治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嫉妒心
19
作者 张郧 《社会》 1984年第5期46-48,共3页
《文汇报》1984年2月23日登载了一篇《嫉妒心使他毁灭了自己》的文章,此文叙述了出身于贫农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湖南怀化地区水电设备厂的技术人员林善强,在嫉妒心的主宰下走上了对胜过他的同学行凶的犯罪道路。嫉妒者又往往以损人开始、... 《文汇报》1984年2月23日登载了一篇《嫉妒心使他毁灭了自己》的文章,此文叙述了出身于贫农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湖南怀化地区水电设备厂的技术人员林善强,在嫉妒心的主宰下走上了对胜过他的同学行凶的犯罪道路。嫉妒者又往往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人际关系中的这种社会心理活动在《奥赛罗》、《孔雀胆》、《红楼梦》等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中都有生动的写照。所以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说:“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心理活动 嫉妒 自我意识 家庭 人际关系 嫉妒 交往活动 怀化地区 大学毕业生
下载PDF
摆脱纠结之方法——嫉妒与被嫉妒的抑制与防范策略
20
作者 刘辉 伊宏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1-62,共2页
多元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但同时也设置了很多令人纠结的人际矛盾。社会越复杂人际关系就越难处理,人的心理就越难平衡,于是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心理活动,有些已呈现出外显的行为,造成人们羞愧、沮丧、怨恨、愤怒等... 多元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但同时也设置了很多令人纠结的人际矛盾。社会越复杂人际关系就越难处理,人的心理就越难平衡,于是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心理活动,有些已呈现出外显的行为,造成人们羞愧、沮丧、怨恨、愤怒等负面的心理活动。诸如嫉妒与被嫉妒。如果能正确认识和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负面的心理就会消除,使人能够愉快地的工作、愉快地生活、学习,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结 嫉妒 嫉妒 防范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