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任主胞宫”理论探讨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临床疗效
1
作者 汪秀梅 孙飒 +3 位作者 张秀红 袁红丽 刘欢 周钰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纳入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拜耳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任... 目的:探究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纳入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拜耳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治疗,评估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形态占比、子宫内膜血流微循环[子宫内膜下血流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雌激素含量[黄体期雌激素(E2)、孕酮(P)和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性激素]及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形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I与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I与R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2、P与LH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年内妊娠率50.0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可提升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并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内血流微循环及生殖相关激素水平,提高1年内妊娠率,可优化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主胞宫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 子宫内膜厚度 A型子宫内膜形态 子宫内膜内血流微循环 雌激素 妊娠
下载PDF
暖宫灸联合补肾逐瘀汤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爽 艾小燕 +2 位作者 熊翔鹏 陈院婷 梅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探析暖宫灸联合补肾逐瘀汤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析暖宫灸联合补肾逐瘀汤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亮丙瑞林治疗+补肾逐瘀汤,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暖宫灸,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卵巢储备功能[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INHB)、窦卵泡计数(AFC)]、子宫受容性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AMH、INHB及AFC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厚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宫灸联合补肾逐瘀汤治疗卵巢EMS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子宫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宫灸 补肾逐瘀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容积
下载PDF
子宫内膜取样方法的演变与进展
3
作者 李英涛 黄晓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子宫内膜取样方法是诊断性刮宫术,其为盲法操作,可能造成漏诊,而且可引起患者明显的疼痛。其他子宫内膜取样方法包括子宫内膜组织取样器、子宫内膜细...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子宫内膜取样方法是诊断性刮宫术,其为盲法操作,可能造成漏诊,而且可引起患者明显的疼痛。其他子宫内膜取样方法包括子宫内膜组织取样器、子宫内膜细胞学取样器、微量组织子宫内膜取样器和宫腔镜下定位活检等。各子宫内膜取样方法常用于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慢性子宫内膜炎,部分方法可筛查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组织或微量组织取样器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筛查,但不适用于局灶性病变和内膜萎缩者;子宫内膜细胞学取样器同样适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特别是内膜萎缩患者,但细胞学诊断无确诊价值;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可诊断局灶性病变,是子宫内膜取样的“金标准”,但不用于筛查。临床医生要针对不同人群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子宫内膜取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 子宫出血 活组织检查 刮宫术 宫腔镜检查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逆转伴难治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IVF成功妊娠1例
4
作者 熊巍 王含必 +1 位作者 邓成艳 郁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常常出现薄型子宫内膜,临床处理极为棘手。本文报道了1例子宫内膜癌逆转伴难治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经IVF成功妊娠的病例,以期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优化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子宫内膜 保留生育功能 薄型子宫内膜 IVF 内膜准备
下载PDF
临床特征联合血清CA19-9、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陈丽 赵威 +2 位作者 李珊珊 梁爽 丁瑞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特征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 19-9、人附睾蛋白4 (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EAO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AOC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临床特征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 19-9、人附睾蛋白4 (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EAO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AOC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抽取同期在我院手术且经术后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CA125、CA19-9和HE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AOC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临床特征、CA19-9和HE4诊断EAOC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A19-9和HE4水平分别为[20.99 (17.06,32.40)] U/mL和[64.47 (55.93,72.01)]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8(2.18,10.86)] U/mL和[43.39(34.61,52.40)]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A125水平为[59.85 (39.51,92.26)] pmol/L,明略高于对照组的[56.58 (39.80,80.68)] p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9-9、HE4、年龄、肿瘤最长径是影响EAOC的风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长径、CA19-9、HE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年龄:0.857;肿瘤最长径:0.767;CA19-9:0.767;HE4:0.808)(P<0.05)。结论 CA19-9、HE4、年龄、肿瘤最长径可用于预测EAOC,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 糖类抗原19-9 人附睾蛋白4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IVF-ET妊娠结局及复发因素分析
6
作者 陶陶 邓成艳 +6 位作者 王含必 甄璟然 孙正怡 郁琦 潘凌亚 曹冬焱 周远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影响助孕妊娠结局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AH...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影响助孕妊娠结局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AH/EEC生育保留治疗后进行IVF-ET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IVF-ET相关指标、妊娠结局和复发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以及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51例(65.38%)为AH患者,27例(34.62%)为EEC患者;开始IVF-ET周期的平均年龄为(34.17±3.70)岁。共有74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次移植,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36.31%(65/179)和18.99%(34/179),累积妊娠率为72.97%(54/74)。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病变初次发病年龄是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794,95%CI(0.785,0.983),P=0.02]。纳入患者IVF-ET期间子宫内膜病变的总复发率为6.41%(5/78),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和IVF-ET前复发史是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辅助生殖结局相对满意,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进行病变评估时应尽量保护内膜,减少损伤;在肿瘤治疗结束后,应尽快进行助孕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早期子宫内膜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同时合并直肠、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陈畅乾 卢娟 +2 位作者 张文 蒋玲 康旻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性腺外恶变的病例比较罕见,同时合并多部位发生恶变的病例尚未有相关报道。本病例为子宫内膜癌同时合并直肠、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该患者肿瘤组织基因检测存在PIK3CA、KRAS、PTEN、ARID1A的基因位点突变,这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性腺外恶变的病例比较罕见,同时合并多部位发生恶变的病例尚未有相关报道。本病例为子宫内膜癌同时合并直肠、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该患者肿瘤组织基因检测存在PIK3CA、KRAS、PTEN、ARID1A的基因位点突变,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病理过程。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提醒临床医生接诊此类患者时能够提高警惕,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下载PDF
补肾化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与机制研究
8
作者 康文艳 渠媛 +1 位作者 王静 管贺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与机制。[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常规西医组160例,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与机制。[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常规西医组160例,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补肾化瘀方组1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雌激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通过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价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情况,给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补肾化瘀方组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评分低于常规西医组(P<0.05),补肾化瘀方组TNF-α、VEGF、EMAb水平较常规西医组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LH、P、E2含量较常规西医组明显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常规西医组明显降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较常规西医组(88.13%)高(P<0.05),常规西医组2年复发率为12.90%,补肾化瘀方组2年复发率为3.21%,两组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化瘀方组开始复发时间长于常规西医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机体炎症,降低VEGF、EMAb水平,改善性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瘀方加减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 炎症 子宫内膜抗体 复发率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9
作者 王海燕 刘志强 +3 位作者 赵国芹 王志敏 孟兆萍 郭庆枝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5mm以及有无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分为三组,A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且子宫内膜厚度≥5 mm患者102例,B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5 mm患者53例,C组为无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158例。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同时对C组患者根据宫腔内是否发生病变进行亚组分析,观察其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中占比最多的是子宫内膜息肉(48.56%),其中C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为63.29%。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亚组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子宫内膜无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宫腔内病变的AUC为0.801,敏感度为58.87%,特异度为94.12%,截断值为0.85cm。结论对于绝经后无异常子宫出血妇女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能够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较好的预警,临床上可通过此方式来避免患者接受无必要有创操作,且可以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病变 早期预测
下载PDF
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指标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10
作者 魏会娟 蔺会兰 +4 位作者 米莹 杨炜敏 蔡立义 李晓茜 王海叶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5-427,431,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检测指标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行FET治疗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转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转内膜3 d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检测指标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行FET治疗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转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转内膜3 d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以及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分析各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组在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他达拉非治疗后与未缺失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3种分型临床妊娠率、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Ⅰ型组到Ⅲ型组内膜厚度(mm)逐渐增高;Ⅱ型组、Ⅲ型组妊娠率(62.7%、60.9%)均显著高于Ⅰ型组(25.0%)。结论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型对FET结局有预测的作用,而单纯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动脉血流 子宫内膜内膜下血流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增生期子宫内膜鉴别诊断的研究
11
作者 刘爱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3-0036,共4页
探讨在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P) 、增生期子宫内膜(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这2种疾病鉴别过程中,选择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方案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8月~2023年1月范围内,选择子宫内膜息肉(40例,观察组)、增生期... 探讨在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P) 、增生期子宫内膜(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这2种疾病鉴别过程中,选择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方案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8月~2023年1月范围内,选择子宫内膜息肉(40例,观察组)、增生期子宫内膜(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80例患者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检查及评估,检查方案为3D-TVS。在检查结束以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检查结果,并对比不同人群者超声结果。结果 与金标准相比,3D-TVS对EP检出率为95.00%、对EH检出率为92.50%;观察组内膜容积显著低于对照一组P值<0.05,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流阻力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一组P值<0.05;观察组内膜灰阶值显著高于对照一组P值<0.05,肌层灰阶值、内膜灰阶值/肌层灰阶值则与对照组数据相差不明显;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病灶最大直径显著高于对照一组P值<0.05,病灶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PI<0.4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值<0.05。结论 在EP及EH鉴别诊断中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根据血流参数、内膜灰阶值、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准确鉴别,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三维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增生期子宫内膜 血流阻力指数 血管指数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汤若楠 孙港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85-291,共7页
子宫内膜损伤是生殖医学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常由严重创伤或感染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孕,反复流产以及反复种植失败。改善生育结局仍是子宫内膜损伤治疗中的难点。富血小板血浆是抽取外周血液,通过离心方式获取的血小板浓缩物,富含多种... 子宫内膜损伤是生殖医学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常由严重创伤或感染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孕,反复流产以及反复种植失败。改善生育结局仍是子宫内膜损伤治疗中的难点。富血小板血浆是抽取外周血液,通过离心方式获取的血小板浓缩物,富含多种生长因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的再生修复。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富血小板血浆在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研究现状,为修复子宫内膜损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薄型子宫内膜 宫腔粘连 反复种植失败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损伤修复
下载PDF
子宫内膜增生中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娟娟 杨慧 +4 位作者 杜超 李南 韩珊珊 刘洋 崔秀娟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子宫内膜增生(EH)有并发子宫内膜癌(EC)的风险,治疗前缺乏可疑EC的判断,会增加隐匿性EC发生率。本文从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组织病理学因素以及遗传和分子学因素的风险预测作一综述,以提高并发EC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解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4
作者 董冰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3期28-28,共1页
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卵巢的一种疾病。随着异位的内膜组织反复周期性出血,就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的囊性结构,称为卵... 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卵巢的一种疾病。随着异位的内膜组织反复周期性出血,就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的囊性结构,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长功能 囊性结构 子宫内膜组织 异位 周期性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米非司酮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存活、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5
作者 武梦雪 陈士玲 +4 位作者 刘艳 米旭光 林秀英 付建华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Ms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EndoSCs分为对照组、40μmol·L-1 Ms组和60μmol·L-1 M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Bax比值。hUCMSCs-Sup作用后,hEndoSCs分为对照组、Ms组、Ms+hUCMSCs-Sup组和Ms+hUCMSCs-Sup+3-甲基腺嘌呤(3-MA)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LC3B-Ⅱ)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Ⅰ(LC3B-Ⅰ)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LC3B-Ⅱ/LC3B-Ⅰ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60、80和100μmol·L-1 M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40和60μmol·L-1 M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hUCMSCs-Sup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Ms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同源框基因A10 (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亚基β3 (ITGB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s组比较,Ms+hUCMSCs-Sup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HOXA10、LIF和ITGb3 mRNA表达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s+hUCMSCs-Sup组比较,Ms+hUCMSCs-Sup+3-MA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hUCMSCs-Sup可提高Ms处理后hEndoSCs的存活率,降低其凋亡率,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hUCMSCs-Sup激活hEndoSCs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基于子宫内膜结构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构建人工授精妊娠预测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庾广聿 范嘉琪 +5 位作者 陈施蓓 高磊磊 余晴 周超 于春梅 金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61-3068,共8页
背景:现子宫内膜结构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AIH)妊娠率的影响水平尚不明确,该研究通过校准其他混杂因素后,确定了其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 背景:现子宫内膜结构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AIH)妊娠率的影响水平尚不明确,该研究通过校准其他混杂因素后,确定了其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目的:基于子宫内膜结构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构建AIH临床妊娠预测模型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AIH助孕治疗患者共1299例,将其中1182例未临床妊娠者纳入未妊娠组,117例临床妊娠者纳入妊娠组;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各匹配成功93例;采用单、多因素分析筛选子宫内膜结构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对AIH结局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各独立影响因素的最佳截断值,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对AIH妊娠影响的风险趋势,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对该联合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效能进行检验。结果与结论:①倾向评分后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各非内膜因素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数据具有较好的均衡性(P>0.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膜下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血管化血流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基底子宫内膜到外子宫肌层内层平均交界区、最大交界区厚度为AIH妊娠的影响因素(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底子宫内膜到外子宫肌层内层平均交界区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血管化血流指数为AIH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血管化血流指数>基底子宫内膜到外子宫肌层内层平均交界区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④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血管化血流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704(0.629,0.779),最佳截断值为6.26;基底子宫内膜到外子宫肌层内层平均交界区厚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0.582,0.739),最佳截断值为6.38;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642(0.563,0.721),最佳截断值为1.18;⑤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当血管化血流指数>6.24时,其对AIH妊娠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趋势;基底子宫内膜到外子宫肌层内层平均交界区厚度≤6.55 mm时,其对AIH妊娠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趋势;当子宫动脉搏动指数>1.27时,其对AIH妊娠具有负影响风险;⑥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该联合预测模型在阈概率值为0.17-0.93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损失与获益的比值始终小于1,显示出该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⑦结果表明,通过倾向评分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子宫内膜外其他混杂因素后,基底子宫内膜到外子宫肌层内层平均交界区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血管化血流指数为AIH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对其最佳截断值的确定与风险趋势性评估,证实该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临床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检测 子宫内膜结构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 夫精人工授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有生育要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后妊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朱云珊 王晓茜 +4 位作者 孙晓彤 张蕾 陈锐 龚子元 冯岩岩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7-251,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累及病变广泛、临床表现多样,且具有侵袭性、复发性及性激素依赖等特点。内异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月经失调、不孕、盆腔肿物等,当前其治疗原则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年龄...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累及病变广泛、临床表现多样,且具有侵袭性、复发性及性激素依赖等特点。内异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月经失调、不孕、盆腔肿物等,当前其治疗原则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年龄、生育要求、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是内异症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也有术后复发率较高、盆腹腔微小病灶难以彻底清除等风险,因此需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如口服米非司酮、口服地屈孕酮或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进行长期管理,从而减少复发。育龄期内异症患者以控制疼痛、保护和促进生育为主,孕激素为首选药物。本例患者28岁,属于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要求,主要诉求为缓解痛经及控制内膜异位囊肿发展,术后继续使用地屈孕酮进行长期管理,痛经得到明显缓解,在短时间内成功妊娠并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地屈孕酮 手术治疗 长期管理
下载PDF
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蒯丹 李小燕 +2 位作者 田文艳 王颖梅 张慧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患者中5%~10%年龄在40岁以下,且确诊时70%~88%尚未完成生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为EC的癌前病变,常同时存在EC。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AH/EC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等...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患者中5%~10%年龄在40岁以下,且确诊时70%~88%尚未完成生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为EC的癌前病变,常同时存在EC。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AH/EC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等,对口服孕激素的反应欠佳,疾病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及妊娠结局欠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孕激素治疗的替代方案,对此类患者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本文将从AH/EC保育治疗的现状、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保育治疗中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保育治疗 GNRH-A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罕见重度肥胖少女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尚丹丹 李丽 +2 位作者 曹璋 张丽丽 周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53-856,共4页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常见子宫内膜疾病,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本文报道1例罕见16岁重度肥胖少女,以阴道大量流血收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宫腔镜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少女 子宫内膜 重度肥胖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