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冷刀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1
作者 冯明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2-0035,共4页
综合分析宫腔镜冷刀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研究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为对象,采用交叉分组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含34例,对照组实施宫腔镜电刀切除术,观... 综合分析宫腔镜冷刀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研究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为对象,采用交叉分组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含34例,对照组实施宫腔镜电刀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冷刀切除术。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厚度、血流搏动与阻力指数)及局部微循环情况(宫颈血管清晰度、红细胞聚集)。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宫颈血管清晰度、红细胞聚集均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宫腔镜冷刀切除术具有积极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局部微循环情况,从而有利于改善整体预后水平,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冷刀切除术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容受性 局部微循环
下载PDF
超声血流阻力联合糖类抗原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效果
2
作者 陈星 张润 +4 位作者 杨芳 杨燕 张友 刘鑫 邹宝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血流阻力特征联合糖类抗原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诊治并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为内膜癌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21例为良性病变组,体检健康女性56例为对照组.均进行...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血流阻力特征联合糖类抗原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诊治并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为内膜癌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21例为良性病变组,体检健康女性56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超声检查获得血流阻力相关参数,检测糖类抗原(C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生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评估血流阻力特征联合糖类抗原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效能.结果: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并存比例内膜癌组、良性病变组、对照组依次降低,血清CA125、CA199、CA153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评估血流阻力低、CA125、CA199、CA153水平高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血流阻力参数及糖类抗原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11、0.705、0.722,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0.821)提高,且灵敏度(87.5%)、特异度(78.6%)、准确度(83.0%)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超声评估血流阻力特征联合糖类抗原检测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较高,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超声血流阻力 糖类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分析
3
作者 马海英 骆峰 +1 位作者 张弛 蔡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分析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宫腔粘连组,其中根...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分析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宫腔粘连组,其中根据宫腔粘连程度,分为轻度粘连组(48例)、中度粘连组(52例)、重度粘连组(20例),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包括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内膜下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并对不同宫腔粘连程度研究对象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PI、RI、S/D均高于对照组;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随着宫腔粘连程度的加重,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PI、RI、S/D均升高,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宫腔粘连程度与PI、RI、S/D呈正相关,与VI、FI、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可有效评估宫腔粘连患者病情,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二维超声 子宫内膜基底部 血流参数 内膜厚度 宫腔粘连
下载PDF
基于“任主胞宫”理论探讨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临床疗效
4
作者 汪秀梅 孙飒 +3 位作者 张秀红 袁红丽 刘欢 周钰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纳入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拜耳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任... 目的:探究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纳入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拜耳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治疗,评估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形态占比、子宫内膜血流微循环[子宫内膜下血流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雌激素含量[黄体期雌激素(E2)、孕酮(P)和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性激素]及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形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I与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I与R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2、P与LH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年内妊娠率50.0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任主胞宫”理论针灸可提升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并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内血流微循环及生殖相关激素水平,提高1年内妊娠率,可优化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主胞宫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 子宫内膜厚度 A型子宫内膜形态 子宫内膜内血流微循环 雌激素 妊娠
下载PDF
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
5
作者 李陵 金蕾 刘艳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分析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清宫术的160例育龄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 目的 分析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清宫术的160例育龄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下腹部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月经复潮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随访1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腹痛程度更轻,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更短,阴道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A型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型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A型比例高于对照组、C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期振幅/舒张期振幅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收缩期振幅/舒张期振幅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腹部电刺激治疗能增加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子宫及生理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下腹部电刺激 育龄期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血流
下载PDF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与子宫内膜ER、PR、VEGF、LIF表达的关系
6
作者 伍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与子宫内膜ER、PR、VEGF、LI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5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在医院进行全身体检及阴道超声检查的61...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与子宫内膜ER、PR、VEGF、LI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5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在医院进行全身体检及阴道超声检查的61例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分别记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均实施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记录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并检测2组血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检测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ER、PR、VEGF、LIF表达水平,对比2组阴道超声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统计研究组子宫内膜ER、PR、VEGF、LIF表达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阴道超声血流参数与子宫内膜ER、PR、VEGF、LI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FI、VI、VF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ER、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EGF和LI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R、PR、VEGF、LIF表达水平(MOD值)分别为(9.74±1.54)、(7.45±1.09)、(2.35±0.27)、(2.59±0.31);研究组FI、VI、VFI均与血清ER、PR水平以及子宫内膜ER、PR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VEGF、LIF水平及子宫内膜VEGF、LIF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IUA患者阴道超声血流参数FI、VI等均低于健康人群,血清及子宫内膜ER、PR等均异常表达,且阴道超声血流参数与血清及子宫内膜ER、PR、VEGF、LIF表达水平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血流参数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表达 关系
下载PDF
改良“Z”字形屈氏位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血流动力学水平及眼内压的影响
7
作者 段兴兴 梁未丹 梁燕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Z”字形屈氏位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血流动力学水平及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便利抽样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4例给予... 目的:探讨改良“Z”字形屈氏位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血流动力学水平及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便利抽样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4例给予常规头低脚高截石位,改良组45例给予改良“Z”字形屈氏位,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眼部不适情况以及术后疼痛。结果:变换体位前10min,两组HR、MAP、CVP、SVR、C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换体位后30min,两组HR、MAP、CVP、CO水平均升高,但改良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SVR水平均升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变换体位前10min,两组IO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换体位后30min,两组IOP水平均升高,但改良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改良组眼睑水肿、眼部酸痛、球结膜充血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第1天,改良组肩部、下肢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采用改良“Z”字形屈氏位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机体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眼内压,减少术后眼部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肩部、下肢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内膜 屈氏位 血流动力学 眼内压
下载PDF
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联合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诊断早孕期瘢痕妊娠价值
8
作者 安雅楠 王珺 +1 位作者 饶克宇 陈素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9期2157-2159,2165,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联合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诊断早孕期子宫瘢痕妊娠(CSP)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2022年5月本院诊治的116例CSP患者为CSP组,同期剖宫产后妊娠早孕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血... 目的:探讨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联合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诊断早孕期子宫瘢痕妊娠(CSP)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2022年5月本院诊治的116例CSP患者为CSP组,同期剖宫产后妊娠早孕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管化指数(VI)和血流指数(FI)和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整合素β3和白细胞病抑制因子(LIF)。结果:CSP组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整合素β3(64.3±12.5 ng/ml)、LIF(6.8±1.3 ng/ml)均低于对照组(86.1±15.9 ng/ml、8.2±2.8 ng/ml),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VI、FI、VFI、整合素β3、LIF及联合上述指标诊断早孕期CSP的AUC分别为0.728、0.761、0.811、0.772、0.733及0.921。结论: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联合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诊断早孕期瘢痕妊娠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期瘢痕妊娠 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 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葛根黑苏汤联合通元针法对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海梅 王培 李敏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5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黑苏汤联合通元针法对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容受性(ER)与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 目的:探讨葛根黑苏汤联合通元针法对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容受性(ER)与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黑苏汤联合通元针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侯积分的变化,在阴道超声下观察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容积与血流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分型与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经期行经时间、妊娠成功率和妊娠患者受孕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均增大,子宫内膜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分型与血流分型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mPI)、阻力指数(mRI)和平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mS/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经期行经时间、受孕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黑苏汤联合通元针法能够显著减轻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容积与形态,并提高子宫血流灌注,从而有利于改善ER及子宫血流动力学,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 黄体中期 子宫内膜容受性 葛根黑苏汤 通元针法 血流动力学 妊娠
下载PDF
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10
作者 刘淑君 赵欣 +2 位作者 贾艳清 李晓瑜 潘龙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共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戊酸雌二醇(E2)、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62例... 目的:研究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共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戊酸雌二醇(E2)、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加味调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阻力指数(RI)和卵泡期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81%高(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上述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更厚;RI较之于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卵泡期E2、FSH、L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卵泡期性激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9%,与对照组的2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佳,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降低RI值,调节卵泡期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过少 子宫内膜厚度 肝郁肾虚型 加味调肝汤 性激素 子宫血流阻力指数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增生期子宫内膜鉴别诊断的研究
11
作者 刘爱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3-0036,共4页
探讨在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P) 、增生期子宫内膜(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这2种疾病鉴别过程中,选择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方案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8月~2023年1月范围内,选择子宫内膜息肉(40例,观察组)、增生期... 探讨在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P) 、增生期子宫内膜(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这2种疾病鉴别过程中,选择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方案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8月~2023年1月范围内,选择子宫内膜息肉(40例,观察组)、增生期子宫内膜(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80例患者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检查及评估,检查方案为3D-TVS。在检查结束以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检查结果,并对比不同人群者超声结果。结果 与金标准相比,3D-TVS对EP检出率为95.00%、对EH检出率为92.50%;观察组内膜容积显著低于对照一组P值<0.05,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流阻力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一组P值<0.05;观察组内膜灰阶值显著高于对照一组P值<0.05,肌层灰阶值、内膜灰阶值/肌层灰阶值则与对照组数据相差不明显;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病灶最大直径显著高于对照一组P值<0.05,病灶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PI<0.4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值<0.05。结论 在EP及EH鉴别诊断中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根据血流参数、内膜灰阶值、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准确鉴别,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三维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增生期子宫内膜 血流阻力指数 血管指数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
12
作者 叶玲红 吕晴 +4 位作者 何颖韬 周海萍 颜建飞 陈方红 黄岩花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造影(CEUS)血流灌注特征及定量参数.方法 回顾分析65例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EUS病灶血流灌注特征,比较阴道常规超声及CEUS对病灶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造影(CEUS)血流灌注特征及定量参数.方法 回顾分析65例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EUS病灶血流灌注特征,比较阴道常规超声及CEUS对病灶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无肌层浸润、<1/2肌层浸润、≥1/2肌层浸润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灌注时间的变化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CEUS子宫内膜癌血流灌注特征表现以整体均匀高、等增强占81.5%,以早进早退占75.4%,增强后大小较二维增大,占58.4%.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准确率90.7%,敏感度92.5%,特异度88%、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88%,其中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59,P<0.05).AT、TTP、MTT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与无肌层浸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肌层浸润与≥1/2肌层浸润AT、TTP、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经阴道CEUS血流灌注具有特征性,结合定量参数可提高对肌层浸润程度判断,对指导术前评估分期、治疗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经阴道超声造影 血流灌注特征 定量参数
下载PDF
高频浅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战介芝 张芹芹 +1 位作者 霍晓恺 高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浅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196例,作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同期常规体检的非子宫内膜癌患者160例,作为非子宫内膜癌组,均行腔内探头高频浅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和... 目的探讨高频浅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196例,作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同期常规体检的非子宫内膜癌患者160例,作为非子宫内膜癌组,均行腔内探头高频浅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相关指标。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与非子宫内膜癌组相比腔内探头高频浅表超声检查表现为子宫增大、内膜形态不规则、内膜回声增强以及宫腔积液。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值、EDV值较高、阻力指数较低,血管指标中血管指数、血流指数、VFI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中通过采用腔内探头高频浅表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7.18%、100%、阳性预测值100%。结论腔内探头高频浅表超声检查妇科小器官恶性肿瘤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血流特征 血管指标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张建林 李德刚 +1 位作者 李桂英 安丽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丙泊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入室时(T_(0))、扩宫时(T_(1))、手术开始2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应激指标、血流动力学。结果:T_(1)、T_(2)、T_(3),两组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水平升高,观察组Cor、E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低,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两组心率(heart rate,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可减轻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维持其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宫腔粘连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世秀 朱国彬 姚融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89-392,396,共5页
目的:探究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宫腔粘连及其程度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进行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100例为宫腔粘连组,依据1998年的欧洲妇科内镜协会的宫腔粘连分类标准分为Ⅰ度15例... 目的:探究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宫腔粘连及其程度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进行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100例为宫腔粘连组,依据1998年的欧洲妇科内镜协会的宫腔粘连分类标准分为Ⅰ度15例、Ⅱ度20例、Ⅲ度31例、Ⅳ度19例、Ⅴ度15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宫腔粘连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超声检测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以及子宫内膜厚度(EN)并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宫腔粘连及其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宫腔粘连组PI、S/D、RI均高于对照组,ET低于对照组;宫腔粘连患者随着疾病程度加重PI、S/D、RI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均P<0.05)。通过分析,PI、S/D、RI、ET水平联合检测特异度(97.0%)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89.0%、88.0%、55.0%、74.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I、S/D、RI、ET联合检测诊断宫腔粘连的曲线下面积(0.984)及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Ⅰ度0.879、Ⅱ度0.896、Ⅲ度0.802、Ⅳ度0.847、Ⅴ度0.862)均提高(均P<0.05)。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宫腔粘连及其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粘连程度 经阴道二维超声 血流参数 子宫内膜厚度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电针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晨笛 孙云 李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909-911,103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指标(PI、RI、S/D、血流分型)改善情况,统计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84±1.17)mm VS(7.62±1.06)mm]、[(5.79±1.22)mm VS(9.48±1.13)mm]、卵泡直径[(16.15±1.02)mm VS(18.02±1.13)mm]、[(16.09±1.05)mm VS(19.54±1.21)mm]、子宫体积[(78.63±6.51)cm 3 VS(86.71±6.82)cm 3]、[(79.25±6.36)cm 3 VS(95.36±6.74)cm 3]均增加(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和子宫体积增加明显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2.15±0.37)VS(1.83±0.29)]、[(2.24±0.32)VS(1.31±0.24)]、RI[(0.78±0.16)VS(0.55±0.12)]、[(0.76±0.14)VS(0.38±0.08)]、S/D[(2.71±0.28)VS(2.34±0.16)]、[(2.68±0.25)VS(2.01±0.13)]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血流参数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分型I型病例数减少,III型病例数增多,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妊娠率(26.7%)高于对照组(13.3%)(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 电针 盆底肌肉电刺激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体积 子宫内膜血流灌注
下载PDF
活血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及甲皱微循环检查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季玲 李军 朱丽华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402-404,共3页
依活血化瘀法组方,分经期与非经期用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总有效率为84.45%。通过甲皱微循环检查,提示该组方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中医药疗法 微循环
下载PDF
异位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家兔的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凡 陈锋 胡家才 《微循环学杂志》 2001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 :研究自制促乳剂 (PBP)对大鼠乳房微循环的影响和促乳机理。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录相摄像系统及步进慢放方式观察PBP的作用。结果 :( 1)增加了乳房血流量和微血管血流速度。 ( 2 )使乳头乳腺微血管管径一直维持在 2 4.4± 0 .2 ... 目的 :研究自制促乳剂 (PBP)对大鼠乳房微循环的影响和促乳机理。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录相摄像系统及步进慢放方式观察PBP的作用。结果 :( 1)增加了乳房血流量和微血管血流速度。 ( 2 )使乳头乳腺微血管管径一直维持在 2 4.4± 0 .2 8μm ,而对照组为 4.6± 0 .2 1μm。 ( 3)乳头乳腺微血管密度PB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4)乳头微血管构型由树枝型转为网囊型。镜下可见二组均为线流 ,偶见白细胞闪烁而过。 ( 5 )乳鼠体重在出生 0h二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PBP对大鼠乳房有正向调节作用 ,可促进乳汁分泌。泌乳机理是通过对乳房微血管构型的改变 ,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微血管数目、管径 ,从而使乳房微血管血流量增多。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复制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家兔的球结膜微循环出现明显障碍 ,经异位散治疗 ,其球结膜微循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异位内膜所致的上升的 6 酮 前列环素1α、血栓烷素B2 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实验揭示了异位散治疗家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机理与微循环的改善与血管活性物质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散 子宫内膜异位 球结膜微循环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娜 周锋 李晓彦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2期310-312,319,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对子宫内膜癌(EC)患者腹腔镜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160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4个月,将随访期间患者疾病复发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对子宫内膜癌(EC)患者腹腔镜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160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4个月,将随访期间患者疾病复发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调查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随访期间最后一次检查时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平均灰阶值(MGV)、阻力指数(RI)、血管-血流指数(VFI)],分析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对EC患者腹腔镜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腹腔镜治疗后随访24个月,160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0例,占12.50%。预后不良组患者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RI值小于预后良好组患者,VFI值大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VFI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EC患者腹腔镜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0、0.878、0.893,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RI、VFI分别取0.435、4.840时,可获得最佳评估价值。结论三维超声血管血流参数对EC患者腹腔镜治疗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腹腔镜手术 三维超声 预后 阻力指数 血管-血流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