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泥岩热解资料预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 被引量:12
1
作者 孟元林 修洪文 +4 位作者 孟凡晋 殷秀兰 王志国 黄文彪 姜文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43,共3页
为了应用泥岩热解资料预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深度,进行了泥岩热解与有机酸测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泥岩热解S3(S3为岩石热解P3峰,代表有机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与剩余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所得到的经验公... 为了应用泥岩热解资料预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深度,进行了泥岩热解与有机酸测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泥岩热解S3(S3为岩石热解P3峰,代表有机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与剩余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所得到的经验公式和泥岩热解资料,计算了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南段泥岩的剩余总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单井泥岩剩余总有机酸含量与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有机酸的高值带对应于次生孔隙发育带;当深层泥岩中剩余有机酸的含量低于50μg/g时,次生孔隙发育带逐渐消失;该地区泥岩有机酸含量大于50μg/g对应的深度范围为1500~3850m,就是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深度范围。采用该方法预测的深层(埋深超过3500m)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下限深度,可以作为深层油气勘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热解 有机酸 次生孔隙发育带 地球化学录井 深层 辽河西部凹陷
下载PDF
关于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两点新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文 施尚明 +3 位作者 李月超 房海欧 张青锋 魏华彬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1775-1776,1779,共3页
通过深入分析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取得以下认识:在封闭-半封闭的系统内,在储层流体入口处附近,溶蚀作用最强烈,孔渗性最高,是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甜点"区。受溶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的影响,次生孔隙发育带内的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原生... 通过深入分析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取得以下认识:在封闭-半封闭的系统内,在储层流体入口处附近,溶蚀作用最强烈,孔渗性最高,是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甜点"区。受溶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的影响,次生孔隙发育带内的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原生孔隙带的优势方向有所不同,溶蚀程度较高时,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流体宏观流动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发育带 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储层预测 渗透率各向异性
下载PDF
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概念及石油地质意义新认识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艳忠 操应长 葸克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9-668,679,共11页
在对次生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概念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次生孔隙带、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高值带、孔隙度低值带等术语的含义,分析了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三中-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特征,并探讨了... 在对次生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概念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次生孔隙带、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高值带、孔隙度低值带等术语的含义,分析了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三中-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特征,并探讨了次生孔隙正确识别及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中深层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次生孔隙应该专指岩石在埋藏过程中形成的新孔隙,在识别储集空间类型时应将原始粒间孔隙和其周围颗粒溶解形成的新孔隙区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带指孔隙度-深度剖面中有次生孔隙发育的带,在纵向上对应于某一深度范围,横向上表现为某一孔隙度区间。次生孔隙发育带指次生孔隙体积分数大于50%的高孔隙度储层集中发育带。次生孔隙发育带包括3层含义:第一,次生孔隙发育带内储层次生孔隙体积分数大于50%;第二,次生孔隙发育带内储层孔隙度高于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第三,高孔隙度储层在孔隙度-深度剖面中某一深度范围内集中成带,孔隙度包络线明显向孔隙度高值方向凸出。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三中-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纵向上发育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其深度分别为2 800~3 500m、3 750~4 050m、4 300~4 500m、4 700~4 900m。次生孔隙发育带和孔隙度高值带是中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是,分析认为现今孔隙度-深度剖面中孔隙度低值带可能是一直被忽视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次生孔隙 次生孔隙发育带 石油地质意义 东营凹陷 油气
下载PDF
白云岩溶蚀的热力学分析与次生孔隙带预测--以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致密凝灰质白云岩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孟元林 祝恒东 +5 位作者 李新宁 吴晨亮 胡安文 赵紫桐 张磊 许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0-696,共7页
针对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致密凝灰质白云岩,研究其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纵向分布规律与地质成因,利用热力学方法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横向展布。三塘湖盆地马朗—条湖凹陷纵向上存在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是干酪根脱羧形成的有机酸... 针对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致密凝灰质白云岩,研究其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纵向分布规律与地质成因,利用热力学方法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横向展布。三塘湖盆地马朗—条湖凹陷纵向上存在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是干酪根脱羧形成的有机酸和黏土矿物转化产生的无机酸共同溶蚀储集层而成。通过计算盆地内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各种矿物溶蚀反应的自由能增量,并结合芦二段岩相分布,预测芦二段白云岩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横向展布。计算结果表明,马朗—条湖凹陷深层白云石最易溶蚀,芦二段凝灰质白云岩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其中马朗—条湖凹陷中央为有利溶蚀带,与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重叠,有利于致密油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致密油 白云岩溶蚀 自由能增量 次生孔隙发育带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袁凌荣 孔令辉 +3 位作者 商建霞 刘东华 侍文芳 饶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33-37,共5页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等手段,对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纵向上发育4类次生孔隙发育带。Ⅰ类次生孔隙发育带...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等手段,对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纵向上发育4类次生孔隙发育带。Ⅰ类次生孔隙发育带压实作用相对较弱,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起次要作用。Ⅱ、Ⅲ、Ⅳ类次生孔隙发育带随着压实作用的加强,原生孔隙逐渐减少,次生孔隙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尤其是Ⅱ次类生孔隙带,胶结作用相对较弱,次生孔隙最为发育,且与生油层相邻,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东区 流沙港组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发育带
下载PDF
用地震资料预测灰岩储层孔缝发育带的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卫忠 王成礼 +1 位作者 吕功训 刘传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2-100,166,共10页
在我国的华北和四川盆地,灰岩储层的油气地质储量大,单井产量高,是寻找灰岩储层隐蔽性油气藏的主要地区。为此,本文根据灰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学特征,提出了综合利用各种瞬时动力学信息、相对层速度信息及频率一时间谱扫描技术,预测... 在我国的华北和四川盆地,灰岩储层的油气地质储量大,单井产量高,是寻找灰岩储层隐蔽性油气藏的主要地区。为此,本文根据灰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学特征,提出了综合利用各种瞬时动力学信息、相对层速度信息及频率一时间谱扫描技术,预测灰岩储层孔隙一裂缝发育带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利用单一物性参数进行储层预测的局限性和多解性,而且还可直观地识到阎一灰岩储层中孔隙一裂缝发育带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分布情况,它比其它储层预测方法简便易行。在ZX古潜山地区,用此法对灰岩储层孔隙一裂缝发育带进行了预测,获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储层 孔隙-裂缝发育 地震瞬时动力学信息 相对层速度 频率-时间谱扫描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优质储层成因 被引量:47
7
作者 王永诗 王勇 +3 位作者 朱德顺 丁桔红 尚冰 朱家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6,共9页
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统计、薄片鉴定和对比分析,从沉积、成岩和成烃多个角度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优质储层成因,认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纵向上主要发育两个孔隙发育带,对应深度分别为1650~2450m和2950~3300m。研究表... 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统计、薄片鉴定和对比分析,从沉积、成岩和成烃多个角度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优质储层成因,认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纵向上主要发育两个孔隙发育带,对应深度分别为1650~2450m和2950~3300m。研究表明,两个孔隙发育带成因不尽相同,其中,1650~2450m孔隙发育带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受沉积作用控制明显,主要发育在泥质含量低、分选较好、粒度适中的扇中相带砂砾岩中;2950~3300m孔隙发育带储集空间以碳酸盐、长石和石英溶蚀的次生孔隙为主,是早期碱性流体与后期烃源岩生烃形成的有机酸交替溶蚀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碳酸盐胶结和烃类充注抑制了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进行,有利于孔隙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砂砾岩 孔隙发育带 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有机酸 碱性流体 溶蚀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51
8
作者 胡宗全 朱筱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 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高岭石的后期充填是使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各种成岩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孔隙的发育程度 ;储层孔隙发育具垂向分带性。在纵向上可划分出 4个孔隙发育带 ,这对预测本区侏罗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侏罗系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孔隙发育带 石油地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 被引量:31
9
作者 孟元林 高建军 +5 位作者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周玥 鞠俊成 王粤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他们形成于河口坝、辫状分流河道以及心滩沉积微相,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溶蚀成岩相。该文通过模拟古地温、镜质组反射率、甾烷异构化率和自生石英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了西部凹陷南段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通过成岩相图和沉积相图的叠合,预测了沙三中亚段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斜坡区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次生孔隙发育带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成岩模拟 沉积微相 西部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集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宗全 朱筱敏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主要发育一套河流 -湖泊沉积体系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是第一性的 ,沉积相变可以导致储集物性由储层向非渗透层的突变 ,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作用也很明显 ,但仅能造成在同一沉积相带内储集物性的明...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主要发育一套河流 -湖泊沉积体系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是第一性的 ,沉积相变可以导致储集物性由储层向非渗透层的突变 ,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作用也很明显 ,但仅能造成在同一沉积相带内储集物性的明显差异 ,同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相比是第二性的。沉积相通过控制储集岩的颗粒粒度及泥质含量来控制储集物性 ,而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控制则表现为随储层埋藏深度不同 ,储层所遭受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而导致储集物性具有垂向分带的特征。通过在输入参数组合中增加受沉积相控制的岩性参数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测井反演孔隙度的精度。通过沉积相分布图和构造图 ,可以综合沉积和成岩两大地质控制因素进行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的预测 ,这比单一地质因素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储集物性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孔隙发育带 储层预测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作用面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1,共5页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提出了断陷盆地成藏作用面的概念,初步定义为盆地新生流体运动过程、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耦合的作用面,是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4种界面耦合作用的结果,既是流体作用转换面、不同类型储集空间分界面,也是流体不同类型能量转换面和油藏类型分布转换面。成藏作用面通过对断陷盆地不同类型流体势能分布及叠加的控制作用,影响了不同类型油藏分布特征,因此通过对不同类型流体作用面的识别、研究和评价,能够有效预测油藏类型、分布样式,进而有效预测盆地油藏的丰富程度,对于盆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界面 超压界面 次生孔隙发育带界面耗水作用面 流体作用面 成藏作用面
下载PDF
河口构造油气藏特征及形成条件
12
作者 徐静雪 毛俊莉 张泽慧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2期87-91,共5页
河口构造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油气产层沙河街组二段埋深超过3500m,油气性质较好,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8×10^4t。河口构造油气藏的形成,除具有油源充足、存在有利圈闭、运聚匹配良好等有利条件外,其储层条件是制约油气... 河口构造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油气产层沙河街组二段埋深超过3500m,油气性质较好,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8×10^4t。河口构造油气藏的形成,除具有油源充足、存在有利圈闭、运聚匹配良好等有利条件外,其储层条件是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该构造储层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并存在由成岩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构造 油气藏 特征 形成条件 储层 沉积相 次生孔隙发育带
下载PDF
临南洼陷营子街地区沙三段储层微观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
13
作者 陈菁 《内江科技》 2013年第4期141-141,153,共2页
在对岩石薄片、物性、粘土、粒度、压汞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子街地区构造-岩性油藏的储层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高岭石晶间微孔、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共同构成了储集空间整体面貌,地层序列、沉积构造、颗粒粒级与排列方式、成岩... 在对岩石薄片、物性、粘土、粒度、压汞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子街地区构造-岩性油藏的储层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高岭石晶间微孔、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共同构成了储集空间整体面貌,地层序列、沉积构造、颗粒粒级与排列方式、成岩作用和储集空间的有效性是控制砂体储集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子街地区 显微构造 绿泥石套 异常孔隙发育带
下载PDF
地壳深部构造对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
14
作者 ААМакушин 姜家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80-83,共4页
运用重力勘探和深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了伏尔加—乌拉尔含油气区与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交汇区的深部(10~40km)构造,查明该区深部主要构造单元是前里菲纪高密度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在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的中—下地壳存在有孔隙发育带... 运用重力勘探和深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了伏尔加—乌拉尔含油气区与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交汇区的深部(10~40km)构造,查明该区深部主要构造单元是前里菲纪高密度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在陆块和边缘克拉通坳陷的中—下地壳存在有孔隙发育带,孔隙发育带与该两个含油气区古生界储集层内的工业油气聚集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重点剖析了秋明含油气区边缘克拉通坳陷和前里菲纪陆块的深部构造对油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壳下—中部孔隙发育带对大型油田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从而查明了该含油气区深部构造单元与油气工业区带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在已知区找油和预测新油田时应对这一思想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深部构造 油气田 控制作用 东欧地台 西西伯利亚地台 孔隙发育带
下载PDF
歧南斜坡深层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晶 李双文 +2 位作者 王书香 冀虎山 饶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0-1077,共8页
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 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结果表明:深层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A1~A2亚期.机械压实、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是降低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10%.孔隙度高值区,有机质生烃高峰和蒙脱石含量低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受成岩演化控制,埋深3 500~3 900m和4 400~4 700m发育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12%),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异常高压叠置区.根据岩性、物性和压力系数等参数将区内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储层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也是今后增储上产的主要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次生孔隙发育带 成岩演化 形成机制 歧南斜坡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