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弹性波速度和饱和度、孔隙流体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51
1
作者 史謌 沈文略 杨东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在实验室对 6种砂岩进行了连续的进水和失水实验 .测量了两个过程的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 进水和失水速率随饱和度SW 的变化 ;分析了低饱和度时流体对岩石弹性性质的影响 .实验表明 ,进水和失水过程显示不同的纵、横波速度与饱和度关... 在实验室对 6种砂岩进行了连续的进水和失水实验 .测量了两个过程的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 进水和失水速率随饱和度SW 的变化 ;分析了低饱和度时流体对岩石弹性性质的影响 .实验表明 ,进水和失水过程显示不同的纵、横波速度与饱和度关系 ,速度不仅与饱和度有关 ,还与不同饱和阶段的孔隙流体分布有关 ,而且也是水和岩石骨架之间的物理及化学作用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波速 饱和度 孔隙流体 岩石物理 砂岩 进水过程 失水过程
下载PDF
岩石孔隙流体对纵横波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亚林 谢贤鹏 +2 位作者 贺振华 单钰铭 刘树根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02-205,共4页
我们用MTS的超声波测试系统研究了地表岩样饱和水及孔隙压力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分别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量了干燥岩石和完全饱水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并在模拟地层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压力的变化。实验... 我们用MTS的超声波测试系统研究了地表岩样饱和水及孔隙压力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分别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量了干燥岩石和完全饱水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并在模拟地层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岩石完全饱和水后,与干燥时相比,纵波速度将明显增加,最大可增加30%,且岩石在干燥时的纵波速度越低速度增大的比例越大,但纵波速度增大的比例与孔隙度无明显关系。饱水前后横波速度几乎保持不变。(2)在模拟地层的温压条件下,当孔隙压力由低到高,纵横波速度均将线性减小,且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下降的比例更大。据此,得到了识别地层异常高压和地层含气的地震速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岩样 超声波测试 纵横波速度 孔隙流体 异常高压与油气识别标志
下载PDF
砂岩储层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邓继新 王尚旭 +1 位作者 李生杰 王绪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9,共5页
对于不同特性的砂岩储层,从地震数据所提取的多种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是有一定差异的。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流体指示因子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胜利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在... 对于不同特性的砂岩储层,从地震数据所提取的多种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是有一定差异的。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流体指示因子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胜利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在模拟储层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采用属性交会图技术验证了流体指示因子的正确性。对于疏松砂岩及中-高孔隙度固结砂岩,利用纵、横波阻抗差等常规地震属性可较好地判别孔隙含气及饱和水、饱和油状态;而对于致密含气砂岩,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对流体变化相对较为敏感。对于疏松砂岩,由双敏感属性参数所构成的交会图可区分饱和油与饱和水状态,但利用常规属性交会图难以区分固结砂岩孔隙饱和水与饱和油。在准确给出干燥岩石纵、横波速度比的基础上,组合属性参数I2p-c.I2s相对于常规属性对孔隙流体变化更为敏感,构成的属性交会图对饱和水与饱和油砂岩样品的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地震属性参数 孔隙流体流动 敏感性评价 属性交会图
下载PDF
孔隙流体对岩体变形局部化的影响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1 位作者 丁秀丽 盛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文首先叙述了孔隙流体对固体变形局部化影响的若干研究进展 ,并利用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模拟了孔隙压力对岩体变形局部化应变场 (剪切带 )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孔隙压力对变形局部化应变场有较大影响 ,随着孔隙压力的... 本文首先叙述了孔隙流体对固体变形局部化影响的若干研究进展 ,并利用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模拟了孔隙压力对岩体变形局部化应变场 (剪切带 )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孔隙压力对变形局部化应变场有较大影响 ,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剪切带趋于不明显 ,岩体试件倾向于发生拉伸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变形局部化 剪切带 孔隙压力 孔隙流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介观尺度孔隙流体流动作用对纵波传播特征的影响研究——以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邓继新 王尚旭 杜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716-2727,共12页
介观尺度孔隙流体流动是地震频段岩石表现出较强速度频散与衰减的主要作用.利用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模型,基于准静态孔弹性理论给出了模型中孔隙压力、孔隙流体相对运动速度以及固体骨架位移等物理量的数学解析表达式,同时利用Biot理论... 介观尺度孔隙流体流动是地震频段岩石表现出较强速度频散与衰减的主要作用.利用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模型,基于准静态孔弹性理论给出了模型中孔隙压力、孔隙流体相对运动速度以及固体骨架位移等物理量的数学解析表达式,同时利用Biot理论将其扩展至全频段条件下,克服了传统White模型中介质分界面处流体压力不连续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对准静态与全频段下模型介质中孔隙压力、孔隙流体相对运动速度变化形式及其对弹性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为更有效理解介观尺度下流体流动耗散和频散机制提供物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低频条件下快纵波孔压在介质层内近于定值,慢纵波通过流体扩散改变总孔隙压力,随频率的增加慢波所形成的流体扩散作用逐渐减弱致使介质中总孔压逐渐接近于快纵波孔压,在较高频率下孔压与应力的二次耦合作用使总孔压超过快纵波孔压.介质中孔隙流体相对运动速度与慢纵波形成的流体相对运动速度变化形式一致;随频率的增加孔隙流体逐渐从排水的弛豫状态过渡到非弛豫状态,其纵波速度-含水饱和度变化形式也从符合孔隙流体均匀分布模式过渡到斑块分布模式,同时介质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衰减峰值与慢纵波所形成的孔隙流体相对流动速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尺度 孔隙流体流动 速度频散 衰减 弹性波
下载PDF
低速非达西流动及泥质岩孔隙流体超压的形成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延防 于润涛 王亚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7,共5页
泥质岩层中的孔隙水在向外排运的过程中遵循低速非达西流动规律。当泥质沉积物成岩以后 ,地层中部的孔隙水必须克服微孔隙对其产生的启动阻力才能向外排出 ;否则 ,地层水就被滞流在岩层孔隙中并造成泥岩的欠压实。具欠压实地层的孔隙水... 泥质岩层中的孔隙水在向外排运的过程中遵循低速非达西流动规律。当泥质沉积物成岩以后 ,地层中部的孔隙水必须克服微孔隙对其产生的启动阻力才能向外排出 ;否则 ,地层水就被滞流在岩层孔隙中并造成泥岩的欠压实。具欠压实地层的孔隙水承担了部分上覆地层的重量 ,从而形成孔隙流体超压。因此 ,启动阻力是泥岩层形成孔隙流体超压的根本原因。在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 ,泥质岩层启动阻力较小 ,流体可以流动 ,流体超压由粘滞阻力和启动阻力两部分组成 ;当成岩作用进入中—晚期以后 ,泥质岩层启动阻力增大 ,流体难以流动或不能流动 ,粘滞阻力近似等于零 ,超压值等于启动阻力值。因为启动阻力是泥质岩层的固有特征 ,所以 ,在没有裂缝或断层的情况下 ,泥质岩层就必然存在孔隙流体超压。随着泥质岩层厚度的增大、埋藏深度的增加、成岩程度的增强及砂质含量的减小 ,启动阻力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层 孔隙流体 超压 启动压力 启动阻力 低速渗流 欠压实
下载PDF
含不同孔隙流体的砂岩地震波速度随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乔二伟 赵卫华 龙长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57-4265,共9页
岩石的地震波性质是区域构造研究和浅部地震勘探应用的基础.延长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仍缺乏地震波性质方面的基础资料.作者利用Autolab2000多功能岩石物性自动测试设备,在0~180MPa及饱含不同孔隙流体(干燥、饱水... 岩石的地震波性质是区域构造研究和浅部地震勘探应用的基础.延长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仍缺乏地震波性质方面的基础资料.作者利用Autolab2000多功能岩石物性自动测试设备,在0~180MPa及饱含不同孔隙流体(干燥、饱水及饱油)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来自延长油田砂岩岩芯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果表明:三种砂岩的Vp、Vs1和Vs2均随压力增加(或降低)而基本呈对数曲线增大(或减小);干燥、饱水和饱油三种波速间的关系因砂岩类型不同而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孔隙流体性质以及岩石的内部结构等;含同种孔隙流体的不同类型砂岩,其Vp、Vs1和Vs2随压力变化的规律主要受岩石孔隙度和粒度的影响;而含不同孔隙流体的同种砂岩,其Vp、Vs1和Vs2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则主要受控于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和流体密度.另外,含水或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对Vs1和Vs2基本没有影响.实验结果可以为该地区地震资料的解释及与声波测井之间的对比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压力 孔隙流体 地震波速
下载PDF
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与碎屑岩深部油气藏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洪香 任继红 +1 位作者 马建英 周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根据黄骅坳陷勘探研究成果 ,总结深部自源封闭成藏系统超压油气藏的油藏特征 ,详尽分析现今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及其历史演化 ;分析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演化与泥岩黏土矿物演化、烃演化、高异常孔隙演化的关系 ;提出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形成... 根据黄骅坳陷勘探研究成果 ,总结深部自源封闭成藏系统超压油气藏的油藏特征 ,详尽分析现今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及其历史演化 ;分析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演化与泥岩黏土矿物演化、烃演化、高异常孔隙演化的关系 ;提出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形成的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是深部自源封闭系统超压油气藏形成的有效动力 ;分析黄骅坳陷第三系石油地质特征 ,认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烃演化、高孔隙带演化的良好匹配是深部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有利沉积环境、好的生储盖组合、大型砂岩体与正向构造变形等因素的配合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必备条件。图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深部油气藏 特征 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 地质条件
下载PDF
欠压实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杨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在分析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条件及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利用声波时差资料计算目前欠压实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方法和一套古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恢复方法。通过分析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与演化历史,建立了异常孔隙流体形成时期和终... 在分析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条件及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利用声波时差资料计算目前欠压实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方法和一套古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恢复方法。通过分析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与演化历史,建立了异常孔隙流体形成时期和终止时期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岩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它用于系统研究欠压实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 压实作用 泥岩 异常压力 松辽盆地 欠压实现象 形成机制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孔隙流体对砂岩弹性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奎周 赵海波 +1 位作者 韩林 鲍熙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1-174,共4页
为研究孔隙流体类型及饱和度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采用超声脉冲透射法对不同流体状态的岩样进行了声学测量,采用流体指示因子定量评价了研究区岩石弹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程度,进而优选敏感参数用于地... 为研究孔隙流体类型及饱和度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采用超声脉冲透射法对不同流体状态的岩样进行了声学测量,采用流体指示因子定量评价了研究区岩石弹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程度,进而优选敏感参数用于地震叠前反演的解释。理论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相对于纵横波速度而言的岩石拉梅系数、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对流体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双弹性参数域能够更好地反映流体的变化趋势;Gassmann流体置换为利用测井数据进行流体置换、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样 孔隙流体 弹性参数 流体置换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孔隙流体模量叠前AVA反演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超 印兴耀 +2 位作者 张广智 刘倩 张世鑫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孔隙流体模量是一种极其敏感的流体指示因子,对该参数进行地震尺度的估算在含油气储层识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孔隙弹性介质理论的指导下,推导了包含孔隙流体模量的Zoeppritz方程的线性近似方程;然后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假设先验... 孔隙流体模量是一种极其敏感的流体指示因子,对该参数进行地震尺度的估算在含油气储层识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孔隙弹性介质理论的指导下,推导了包含孔隙流体模量的Zoeppritz方程的线性近似方程;然后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假设先验分布服从四元柯西分布、似然函数服从高斯分布,建立了包含正则化约束的叠前AVA反演方法。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估算孔隙流体模量,能够提高流体识别的精度;实际资料的试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 孔隙流体模量 叠前AVA反演 贝叶斯理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储集层孔隙流体地震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华 王大兴 +3 位作者 张盟勃 王永刚 刘力辉 张盟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储集层岩石物理分析结果,考虑体积模量对孔隙流体敏感的特点,提出了致密储集层岩相控制下利用压缩系数检测流体性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是进行岩相识别,利用叠前反演的纵横波交会技术...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储集层岩石物理分析结果,考虑体积模量对孔隙流体敏感的特点,提出了致密储集层岩相控制下利用压缩系数检测流体性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是进行岩相识别,利用叠前反演的纵横波交会技术计算致密砂岩相的分布;其次是在岩相控制下(排除泥质含量影响),利用可稳定反演的波阻抗和速度计算压缩系数;最后利用气水层压缩系数的差异进行储集层孔隙流体性质判识。苏里格致密气田勘探开发生产实践表明:应用压缩系数进行孔隙流体性质识别的效果较好,能有效预测气水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致密储集层 弹性参数 压缩系数 孔隙流体预测
下载PDF
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成因及其贡献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付广 薛永超 杨勉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深入研究泥质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成因的基础上,将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划分为两个形成条件和两种形成机制。泥质岩厚度大和沉积速率快是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水热增压和流体增加承压是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的两种机... 在深入研究泥质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成因的基础上,将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划分为两个形成条件和两种形成机制。泥质岩厚度大和沉积速率快是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水热增压和流体增加承压是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的两种机制。由等效深度法和水热增压关系图,可计算出欠压实泥质岩的总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和由水热增压产生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再由二者之差便可得到因流体增加承压而产生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根据两者大小的比较便可以定量地讨论水热增压和流体增加承压对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贡献大小。利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两套泥岩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青山口组泥岩的水热增压对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贡献大干流体增加承压的贡献,嫩江组泥岩的流体增加承压对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贡献大于水热增压的贡献,其结果可以预测其向外排烃量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压力 成因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油汽勘探
下载PDF
孔隙流体作用对地震活动影响的计算机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丽 石耀霖 张国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82,共8页
研究了孔隙流体对地震活动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含有多个断层的地壳中流体的传输方程,并将该方程离散化,以期更有效地将流体的作用加到弹簧-滑块-阻尼器模型中;然后应用含有6个断层、每个断层含有8个震源的构造模型(简称6×... 研究了孔隙流体对地震活动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含有多个断层的地壳中流体的传输方程,并将该方程离散化,以期更有效地将流体的作用加到弹簧-滑块-阻尼器模型中;然后应用含有6个断层、每个断层含有8个震源的构造模型(简称6×8模型),在给定镜像边条件的情况下,对孔隙流体的传输方程求显式和隐式解.通过分析有水源的情况,认为进行多步迭代时用隐式解法比较合理.利用隐式解法得到的结果,根据镜像边条件及无水源的初条件,对地震发生后破裂元件上孔隙流体压与周围未破裂元件上孔隙流体压,按某种比例进行了计算,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计算表明,有孔隙流体作用的系统中,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有所增强.孔隙流体对模型系统地震活动的增强作用是不均衡的,因而流体压对地震系统的作用更增加了地震预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 地震模型 地震活动 计算机
下载PDF
透明土中孔隙流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仪萍 李亮 王思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8-1834,共7页
在透明土配置中,为了选择与熔融石英砂相匹配的孔隙流体,通过实验研究CaBr2溶液、CaCl2·2(H2O)溶液和白矿物油混合物3种孔隙流体.研究孔隙流体折射率随温度和质量分数(或体积比)的变化规律,测定了3种孔隙流体的黏度和平均色散值等... 在透明土配置中,为了选择与熔融石英砂相匹配的孔隙流体,通过实验研究CaBr2溶液、CaCl2·2(H2O)溶液和白矿物油混合物3种孔隙流体.研究孔隙流体折射率随温度和质量分数(或体积比)的变化规律,测定了3种孔隙流体的黏度和平均色散值等物理性质.实验结果表明,3种孔隙流体的折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降低,无机盐溶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质量分数越高,折射率越大,白矿油混合后的折射率与混合体积比有关,可以用Arago-Biot方程描述.黏度以CaCl2·2(H2O)溶液为最大,CaBr2溶液最小.色散值以白矿物油为最小.总结了筛选孔隙流体的一般性原则,认为白矿物油的安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孔隙流体 折射率
下载PDF
孔隙流体地震特性的计算 被引量:20
16
作者 云美厚 易维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2期13-20,28,共9页
孔隙流体对岩石地震特性的影响为采油地震监测的物理基础 ,搞清地层条件下孔隙流体地震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提高地震监测的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收集、分析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本文导出了当地层压力从高于饱和压力降低到低于饱和压力... 孔隙流体对岩石地震特性的影响为采油地震监测的物理基础 ,搞清地层条件下孔隙流体地震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提高地震监测的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收集、分析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本文导出了当地层压力从高于饱和压力降低到低于饱和压力时 ,从原油中所脱出的游离气的体积百分含量计算式 ,并计算和分析了不同温度压力下原油、油气混合物以及地层水的地震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 地震特性 原油 采油地震监测 地层水 密度 速度 体积 模量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剩余孔隙流体压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华 陈拥锋 +1 位作者 刘建宁 卢书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该文利用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钻测井和地震层速度资料,计算出烃源层的剩余孔隙流体压力,并在压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烃源层的剩余孔隙流体压力场,以探讨油气初次运移的方向。
关键词 运移方向 剩余孔隙流体压力 第三系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孔隙流体压力与流体排驱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乔 张小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本文讨论了在压实作用下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以及与流体排驱的关系,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是因岩石渗透率变化引起毛细管力增加而产生的,且二者之间在流体压力孕育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对于连续沉积的盆地,只有当异常孔隙流... 本文讨论了在压实作用下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以及与流体排驱的关系,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是因岩石渗透率变化引起毛细管力增加而产生的,且二者之间在流体压力孕育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对于连续沉积的盆地,只有当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到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因岩石发生剪切破裂导致毛细管力降低,流体才被排出;对于强烈构造变动的盆地,因地层大量剥蚀引起负荷压力降低,其降低幅度达到或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时,岩石亦会破裂,并促使流体被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压实 孔隙流体压力 流体排驱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对各种相态天然气的间接封闭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付广 康德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00-705,共6页
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机制及条件的基础上,对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在封闭各种相态天然气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不能直接对游离相天然气进行封闭,但可使泥岩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增强,间接地对封闭游离相天然气起作用... 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机制及条件的基础上,对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在封闭各种相态天然气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不能直接对游离相天然气进行封闭,但可使泥岩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增强,间接地对封闭游离相天然气起作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也不能直接对水溶相天然气进行封闭,但可通过使泥岩盖层吸附阻力增强,间接地对水溶相天然气起作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也不能直接对扩散相天然气进行封闭,但可通过形成异常含气浓度,间接地对封闭扩散相天然气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孔隙流体压力 游离相 水溶相 扩散相 天然气 封闭 间接作用
下载PDF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启程活动阶段孔隙流体压力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爱国 胡厚田 姚令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9,共3页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在启程活动阶段由于高速摩擦产生高温 ,使滑带水突然汽化 ,产生巨大的水汽压力 ,并且可能产生水汽垫层。这气垫支持着滑体并产生润滑作用 ,使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有效法向压力显著降低 ,因抗滑力随法向压力的降低而减少 ,...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在启程活动阶段由于高速摩擦产生高温 ,使滑带水突然汽化 ,产生巨大的水汽压力 ,并且可能产生水汽垫层。这气垫支持着滑体并产生润滑作用 ,使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有效法向压力显著降低 ,因抗滑力随法向压力的降低而减少 ,滑体可获得一巨大速度。以云南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为原型通过计算证实了孔隙水汽化的可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程阶段 汽化压力 高速岩质滑坡 孔隙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