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页岩气储层物质组成与孔隙贡献及其勘探开发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建发 赵圣贤 +7 位作者 张瑛堃 夏自强 李博 苑术生 张鉴 张成林 何沅翰 陈尚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2-653,共12页
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但在复杂地质演变过程中,其储层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和相态赋存等发生了变化,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储层孔隙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基于储层物质组成和孔隙... 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但在复杂地质演变过程中,其储层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和相态赋存等发生了变化,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储层孔隙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基于储层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表征等实验,获取储层的物质组成和储集空间特征,研究储层物质演化规律及其孔隙贡献。结果表明:①垂向上由浅至深,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含量先增高后降低;储层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其他矿物包括长石、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②龙马溪组有机质孔隙贡献随埋藏深度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至五峰组孔隙贡献随埋深增加而减小,黏土矿物孔隙贡献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相反。③石英及黄铁矿等质地坚硬的矿物具有“抗压保孔”作用,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有机质孔隙保存的关键因素。④区内五峰组上部—龙一1亚段是研究区内开发优质层段,其中五峰组上部—龙一13小层为Ⅰ类储层。为实现经济开发,建议针对深层储层高温压和大抗拉强度等特点,优化压裂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物质组成 孔隙贡献 泸州区块
原文传递
电成像测井孔隙度分析技术及其在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晓辉 周彦球 +2 位作者 缑艳红 王玉华 姜宝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8-934,共7页
深入研究了电成像测井的测量方式,提出一种基于电成像低频分量的电阻率刻度公式,结合Ar-chie公式并引入常规测井数据及处理成果,严格推导出一种可将电成像测井数据直接标定为孔隙度的算法。此方法省略了先作电阻率刻度再应用Archie公式... 深入研究了电成像测井的测量方式,提出一种基于电成像低频分量的电阻率刻度公式,结合Ar-chie公式并引入常规测井数据及处理成果,严格推导出一种可将电成像测井数据直接标定为孔隙度的算法。此方法省略了先作电阻率刻度再应用Archie公式等中间步骤,处理过程得以简化,并可消除Archie公式中a、b、n、Sxo、Rmf等参数以及浅侧向测井RLLS等因素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较大程度地实现了数据的自适应性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孔隙度频谱进行多种统计分析,开展了类似核磁的区间孔隙度分析以及类似油藏描述中渗透率评价的孔隙度径向非均质性分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中,引入'孔隙贡献因子'概念,并通过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建立了'孔隙度贡献因子'与储层产油强度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 刻度 电阻率 孔隙 碳酸盐岩 产能分配 产油强度 孔隙贡献因子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微观储集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毅 陆正元 +2 位作者 戚明辉 田同辉 冯明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5,194,共7页
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储集特征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采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罗69井沙河街组三段页岩油层段18块岩心样品,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页岩油储层孔隙发育特征。沾化凹陷沙三段页岩油层段为泥岩和灰岩的... 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储集特征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采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罗69井沙河街组三段页岩油层段18块岩心样品,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页岩油储层孔隙发育特征。沾化凹陷沙三段页岩油层段为泥岩和灰岩的过渡岩性,以灰质泥岩、泥质灰岩和含泥灰岩为主,夹少量灰岩薄层。页岩油层段主要孔隙类型包括泥质碎片间微孔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孔、晶间孔和晶内孔。页岩油层段的储层孔隙主要由泥质部分提供,泥质粒间孔提供的面孔率贡献最大,方解石溶蚀孔对面孔率有一定贡献,晶间孔和晶内孔的面孔率贡献最低。页岩油储层孔隙的孔径属于纳米级和微米级,纳米级孔隙数量占绝对优势,然而储层孔隙面积主要由数量较少的微米级孔隙提供,即页岩油开发的储集空间应该以微米级孔隙为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 孔隙贡献 页岩油 沙河街组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测井资料的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辉 张沫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92-795,共4页
介绍基于常规测井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进行产能预测的方法。针对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进行了储层单元划分;对多层合试及单一非均质厚层试油,应用计算累计孔隙空间体积及含油性对产能进行重新分配;... 介绍基于常规测井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进行产能预测的方法。针对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进行了储层单元划分;对多层合试及单一非均质厚层试油,应用计算累计孔隙空间体积及含油性对产能进行重新分配;通过提取孔隙非均质性特征参数构建产能贡献因子,建立了适合于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产能预测模型。经2口井4个试油层段验证,平均相对误差为5.95%,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预测 孔隙型碳酸盐岩 产能分配 产油强度 孔隙贡献因子
下载PDF
冻融砂岩细观损伤演化的各向异性分析
5
作者 张慧梅 郝乐乐 +1 位作者 陈世官 成瑞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6,共8页
针对陕西红砂岩开展冻融循环、力学特性及CT扫描试验,对冻融砂岩的孔隙形貌及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表征,明确了砂岩细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岩强度在冻融作用下劣化,冻融40次后砂岩抗压强度损失21.99%;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似球状... 针对陕西红砂岩开展冻融循环、力学特性及CT扫描试验,对冻融砂岩的孔隙形貌及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表征,明确了砂岩细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岩强度在冻融作用下劣化,冻融40次后砂岩抗压强度损失21.99%;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似球状、柱状、树杈状孔隙向复杂网状孔隙转化,40次冻融循环后网状孔隙率贡献比由13.4%增长至97.6%;未冻融时砂岩各向异性值为1.06,可视为各向同性体,受孔隙联通性及重力影响孔隙优先横向发育,砂岩的各向异性特征呈先增后减态势;冻融砂岩的孔隙演化可分为“横向缓慢生长—横向快速生长—稳定发育”3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准确认识寒区岩石破坏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形状因子 孔隙贡献 吸度 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党海龙 王小锋 +2 位作者 崔鹏兴 侯玢池 李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9-1769,共11页
以长8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制作单一孔隙介质岩心和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岩心,开展了低渗透致密岩心不同驱替速度驱替实验、自发渗吸实验和自发渗吸-不同驱替速度的核磁共振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岩心驱油效率随驱替速度的增加... 以长8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制作单一孔隙介质岩心和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岩心,开展了低渗透致密岩心不同驱替速度驱替实验、自发渗吸实验和自发渗吸-不同驱替速度的核磁共振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岩心驱油效率随驱替速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驱油效率的提升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利用不同孔径孔隙贡献度指数和剩余油孔隙分布指数,对不同孔径孔隙的驱油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价.单一介质岩心和双重介质岩心的小孔孔隙贡献度指数在自发渗吸中表现出稳定的增加,而大孔的孔隙贡献度指数则比较波动.尤其是双重介质岩心中的微裂缝,在其含油饱和度达到饱和后,才会快速排出微裂缝中的油,而导致其驱油效率的增加不明显.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驱油贡献度随驱替速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持续下降,0.04~0.06 ml/min的驱替速度能够在发挥小孔自发渗吸作用的同时,排驱大孔中的油,表现出较高的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致密砂岩 自发渗吸 不同孔径孔隙贡献度指数 剩余油孔隙分布指数 驱油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