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蜀汉正统视域下的诸葛亮七擒孟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强 《文史杂志》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三国历史上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深切地展示了诸葛亮建构华夏正统在仁德而不在地理的努力。在对待以孟获为代表的南中民族问题上,诸葛亮审慎地反思汉代的德柔和威服民族政策,有意识地区别于曹魏政权的武力震慑民族政策,改而采用攻心的... 三国历史上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深切地展示了诸葛亮建构华夏正统在仁德而不在地理的努力。在对待以孟获为代表的南中民族问题上,诸葛亮审慎地反思汉代的德柔和威服民族政策,有意识地区别于曹魏政权的武力震慑民族政策,改而采用攻心的以德怀远民族政策,树立起“恢复汉室”和“蜀汉正统”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正统 七擒孟获 民族政策
下载PDF
三国时期孟获族属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正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7-71,共5页
三国时期孟获族属新论杨正权孟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名声大噪则是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维妙维肖的刻画。但在《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中,孟获主要是作为一名奸雄而流传后世,这与历史上孟获的真实形象大相... 三国时期孟获族属新论杨正权孟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名声大噪则是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维妙维肖的刻画。但在《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中,孟获主要是作为一名奸雄而流传后世,这与历史上孟获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关于孟获的族源,后人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先民 孟获 三国时期 《彝族史稿》 云南人民出版社 朱提 凉山彝族 诸葛亮 奴隶主 秦汉时期
下载PDF
越调《七擒孟获》的风格特征——兼论河南越调的发展趋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彬 《阅江学刊》 2009年第4期129-132,共4页
越调《七擒孟获》是申凤梅生前排演的最后一部"诸葛亮"戏,其风格归于内敛蕴藉,并引领了越调未来的走向。这种风格特征一是得益于唱词内在的张力,二是得益于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层开掘。
关键词 越调 七擒孟获 内敛蕴藉
下载PDF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 被引量:2
4
作者 阳国胜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4,共4页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发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擒孟获 靖州 五月渡泸 三国志
下载PDF
让戏曲回归本体——越调《七擒孟获》与京剧《泸水彝山》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166-169,共4页
越调《七擒孟获》和京剧《泸水彝山》是高牧坤先后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三国戏",在创作理念与舞台调度、脸谱化妆与情节设计、间离效果与当众孤独等方面,两剧存在着诸多联系。从《七擒孟获》到《泸水彝山》,创作者力求回归... 越调《七擒孟获》和京剧《泸水彝山》是高牧坤先后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三国戏",在创作理念与舞台调度、脸谱化妆与情节设计、间离效果与当众孤独等方面,两剧存在着诸多联系。从《七擒孟获》到《泸水彝山》,创作者力求回归戏曲的本体,充分说明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美学认识的深化,这是对自身的肯定和认同,显示出一种民族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擒孟获 《泸水彝山》
下载PDF
浅析“七擒孟获”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6
作者 李淑扬 齐菲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8-69,共2页
自从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心耿耿、坚贞不二,勤政爱民、体恤下属的形象出现后,数百年间人民都把他奉为神明。但是这位"忠"与"智"相结合的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自从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心耿耿、坚贞不二,勤政爱民、体恤下属的形象出现后,数百年间人民都把他奉为神明。但是这位"忠"与"智"相结合的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试从"七擒孟获"这一故事片段出发,探讨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人物形象 孟获
下载PDF
诸葛亮“七擒孟获”传说的文化内涵初探
7
作者 李明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盛传着诸多关于汉族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传说。其中,诸葛亮南征的传说可谓形形色色,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众多南征传说中比较典型和流传较广的传说之一,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拟从诸葛亮"七... 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盛传着诸多关于汉族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传说。其中,诸葛亮南征的传说可谓形形色色,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众多南征传说中比较典型和流传较广的传说之一,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拟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说出发,对诸葛亮的"攻心"战略观、人才观以及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民族政策等进行初步的阐述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七擒孟获”传说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孟获族属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民中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22-23,共2页
孟获是汉人,而非少数族人。他是南中焦、雍、娄、爨、孟、量、毛、李等八大汉姓中孟姓的耆率。当然他也是一个在与汉族大姓杂居的少数族人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关键词 诸葛亮 南中 孟获 族属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情节源流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符丽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诸葛亮对孟获应实施过"擒纵"攻心策略,至于七次则不一定准确。一是缺乏必须做的理由,二是与先前待军众集合一并歼之战术原则不符,三是在现实中缺乏具体的地理环境支持。最早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华阳国志》多有将别人事迹... 诸葛亮对孟获应实施过"擒纵"攻心策略,至于七次则不一定准确。一是缺乏必须做的理由,二是与先前待军众集合一并歼之战术原则不符,三是在现实中缺乏具体的地理环境支持。最早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华阳国志》多有将别人事迹附会于诸葛亮身上的例子,因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很可能是将蜀汉政权多人事迹附会于诸葛亮身上。《三国演义》七擒孟获情节丰富,罗贯中在史传和《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写出了给后人深刻印象的"七擒孟获"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七擒七纵 孟获 《华阳国志》
下载PDF
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辨——兼论对孟获七擒七纵之不可信及传说失实之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荣泉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1期46-54,共9页
诸葛亮南征是三国蜀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对此事的记载非常简略,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的地方没有说清楚。诸葛亮的《出师表》称这次南征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地方虽有所揭示,又由于古... 诸葛亮南征是三国蜀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对此事的记载非常简略,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的地方没有说清楚。诸葛亮的《出师表》称这次南征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地方虽有所揭示,又由于古代称为泸水的河流不止一条,“不毛”一词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因而引起过不少争议。《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刊登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解》,提出了诸葛亮南征渡过怒江并到达缅甸八莫的说法。作者根据他一九四四年从军缅甸的见闻和汉字的音训,认为《出师表》所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师表》 孟获 八莫 蜀汉政权 高定元 蜀志 贵州文史丛刊 蜀军 王连曾 音训
下载PDF
民俗文化与民间记忆——重读孟获
11
作者 刘方旭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6-39,共4页
有关孟获的历史遗址、民俗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南的川、黔、滇等地。在综合前人研究孟获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去发现历史,通过分析当地民风民俗特色进一步解读孟获其人及影响,让民间传说的记忆为研究民族地... 有关孟获的历史遗址、民俗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南的川、黔、滇等地。在综合前人研究孟获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去发现历史,通过分析当地民风民俗特色进一步解读孟获其人及影响,让民间传说的记忆为研究民族地区的民俗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注扎根于生活的民俗文化是否得到保持与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获 民俗 记忆
下载PDF
三国时期经典战役研究之四——七擒孟获
12
作者 艾永久 潘逸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七擒孟获是刘备夷陵之战大败,白帝城病逝后蜀国的一场平叛之战,系诸葛亮治理时期的第一场重大战役,也是他组织北伐之前稳定国内政局之战。为了彻底清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七擒孟获是刘备夷陵之战大败,白帝城病逝后蜀国的一场平叛之战,系诸葛亮治理时期的第一场重大战役,也是他组织北伐之前稳定国内政局之战。为了彻底清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战术。通过对《三国演义》相关篇章的系统解读,结合《三国志》等史书记载适当点析,用评鉴的方式研究七擒孟获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经典战役 七擒孟获
下载PDF
浅谈新编历史剧《孟获出山》
13
作者 吕文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61-63,共3页
大型新编历史剧《孟获出山》以生动流畅的地域民族语言风格,古朴大气的舞台表演形式,熟悉优美的滇东花灯音乐,有机和谐地演绎了孔明七擒孟获后发生在南中的一个故事。
关键词 历史剧 花灯 孟获
下载PDF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解析
14
作者 刘耀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80-81,107,共3页
关键词 孟获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明君 诸葛孔明 廖立 江表传 奉先 徒居 蜀志
下载PDF
诸葛亮对孟获为何放了又放——谈新闻写作中的欲擒故纵
15
作者 黄长江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28-30,共3页
《汉晋春秋辑本·后主》载:“建兴三年(公元二二五年),亮在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胜易耳!亮笑,纵使更战,七... 《汉晋春秋辑本·后主》载:“建兴三年(公元二二五年),亮在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胜易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堑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这里记载的是诸葛亮七擒蛮王孟获的史实。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挥动生花妙笔,予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把它写成了军事战场上施以攻心战术的千古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春秋辑本 孟获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新闻写作 军事战场 南中 挥手之间 分秒不差 元二
下载PDF
孟获 东汉末期杰出的彝族英雄
16
作者 李贵平 《中国西部》 2017年第5期58-61,共4页
作为三国历史文化故地,《三国演义》中大书特书的“七擒孟获”故事,一直存活于四川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故事主角孟获,也经常作为反复无常的形象被人谈笑。京剧舞台上,孟获更是一副碎脸勾勒的净角脸谱,让人忍俊不禁。
关键词 孟获 东汉末期 英雄 彝族 《三国演义》 历史文化 故事
下载PDF
悲怀与固守——两种版本《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情节之迥异及其文化意蕴探析
17
作者 孟子勋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1-24,共4页
“七擒孟获”作为《三国演义》重要的情节之一,从史书的记载到小说的演义,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再创造,完成了史实与传说的融合,使其广为流传。作为《三国演义》版本中现存最早的刻本“嘉靖本”与最终的定本“毛评本”在描述该故事中却存... “七擒孟获”作为《三国演义》重要的情节之一,从史书的记载到小说的演义,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再创造,完成了史实与传说的融合,使其广为流传。作为《三国演义》版本中现存最早的刻本“嘉靖本”与最终的定本“毛评本”在描述该故事中却存在着不少的文本差异。文章旨在通过对两个版本中“七擒孟获”记载迥异及比较,探究其产生不同之因,进而审视毛评本作者复杂的文化心态及“七擒孟获”这一情节中所涵盖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嘉靖本 毛评本 七擒孟获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孟获籍贯、族属考
18
作者 羊枣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6-49,共4页
孟获,三国蜀汉时期南中人氏。其生平事迹因史籍中尚无完整系统之记载,因而对其籍贯族属亦众说纷云。但对各种文物史料的零星记载仔细寻绎,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孟获祖籍巴蜀、本人籍贯则是古朱提。
关键词 云南地方史 孟获 籍贯与族属
下载PDF
关于“七擒孟获”的史学研究——学术研究动态简介
19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2-2,共1页
本刊常务副主编罗荣泉副教授发表在《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第1期的史学论文《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辨——兼论对孟获七擒七纵之不可信及传说失实之原因》,继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予以全文转载后,最近又被新出版的《中国通史... 本刊常务副主编罗荣泉副教授发表在《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第1期的史学论文《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辨——兼论对孟获七擒七纵之不可信及传说失实之原因》,继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予以全文转载后,最近又被新出版的《中国通史史论辞典》收录。该辞典由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华东师大、哈尔滨师大、上海师大等10所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联合编写,选择收录建国后40年中我国史学界在中国通史各个领域内研究的1682个重点课题作为辞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学界 七擒孟获 中国通史 罗荣 贵州文史丛刊 教授专家 中共中央党校 学术研究 三国志集解 中国人民大学
下载PDF
力敌不如智取——《七擒孟获》读后感
20
作者 张玲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10年第7期94-95,共2页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想让别人信服你,你首先得获得他们的心,而不只.是单靠武力强制性地让人屈服。这是我看《七擒孟获》后的感悟。
关键词 孟获 读后感 强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