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2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盆地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孢粉学和重矿物学证据
1
作者 赵淼 龚磊 +5 位作者 吴玺 蔡五田 张文卿 安永会 李康 刘作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3,共14页
为确定张掖盆地晚第四纪沉积地层时代和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信息,笔者利用孢粉分析、重矿物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重建,并确认了当地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界限。结果表明: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 为确定张掖盆地晚第四纪沉积地层时代和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信息,笔者利用孢粉分析、重矿物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重建,并确认了当地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界限。结果表明: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和植被类型及气候特征:①深度为56.8~26.4 m,年龄为112.7~63.3 ka,属末次间冰期,粉组合为松–板栗–藜–菊–蒿,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世温暖较湿润气候。②深度为26.4~2.6 m,年龄为63.3~11.8 ka,与末次冰期相当,孢粉组合为松–麻黄–藜–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世干燥寒冷气候。③深度为2.6~0.8 m,年龄为11.8~8.9 ka,全新世早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较凉较干气候。④深度为0.8~0.15 m,年龄为8.9~7.8 ka,全新世早期向中期过渡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菊–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温暖较干气候。孢粉组合所揭示的晚更新世—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张掖盆地甚至西北干旱区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古气候 冰期 孢粉分析 重矿物
下载PDF
松科2井早白垩世沙河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2
作者 张德军 郑月娟 +4 位作者 张淑芹 张健 黄欣 陈树旺 孙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sp.孢粉组合(3832.94~3901.35 m)和Klukisporites triangulus-Aequitriradites sp.-Pristinuspollenites sp.孢粉组合(3395.46~3613.62 m),孢粉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巴列姆期(Barremian)早期,可作为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上部生物地层学对比的标志;此外,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类型演化规律是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针阔叶混交林,揭示研究区沙河子组后期气候带演替规律是暖温带—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气候干湿变化规律为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2井 早白垩世 沙河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3
作者 王忠蕾 李杰 +3 位作者 胡刚 梅西 窦衍光 孟祥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学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学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划分出9个孢粉带,孢粉组合可以反映渤海陆缘区植被面貌,其中草本花粉在整个剖面占绝对优势,含量在60%以上,具有超代表性,而木本花粉代表性低。【结论】对比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孢粉组合变化特征指示气候呈冷干-温湿交替。中更新世末期以来辽东湾经历了3次高海平面过程,与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MIS7和MIS5时期,阔叶树种和蒿属比例较高,有孔虫丰度较高,气候偏暖,属沉积动力相对稳定的浅海或滨海环境;而MIS6和MIS4时期,孢粉浓度极低,气候偏冷,属沉积动力相对复杂的滨岸湖泊或沼泽等陆相环境。MIS3时期至全新世(MIS1)时期,气候由凉湿向温湿转变。全新世孢粉组合指示气温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海平面变化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晚更新世 孢粉组合 古环境
下载PDF
福建琅岐岛表土孢粉与植硅体组合对农业活动的指示
4
作者 刘茜 曾剑威 +2 位作者 王继龙 戴璐 于俊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6,共12页
孢粉和植硅体是重建古人类农业景观及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明确它们在表土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现代植被组成之间的关系对于精确解释化石孢粉和植硅体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福建琅岐岛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22个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与植... 孢粉和植硅体是重建古人类农业景观及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明确它们在表土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现代植被组成之间的关系对于精确解释化石孢粉和植硅体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福建琅岐岛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22个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与植硅体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展示了不同类型孢粉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植被覆盖度间的数量对应关系。孢粉分析表明,以松属(Pinus)为代表的外来花粉普遍存在于表土样品中,这削弱了采样点周围植物的孢粉表现力,导致了果园和农田植被组成与表土孢粉组合间的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农业收割活动进一步降低了农田植物的花粉表现力。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数据仅与荒地上的木本植物花粉含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2)=0.7764),这显示茂密的草本植物降低了外来木本花粉的相对含量,证明了该植被类型具有良好的孢粉表现力。植硅体分析表明,表土样品含有丰富的竹亚科(Bambusoideae)、水稻(Oryza sativa)和杂草的植硅体。与孢粉指标相比,植硅体提供了更丰富的草本植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植硅体 农业活动 表土 琅岐岛
下载PDF
基于孢粉学及花瓣微观形态学的玫瑰花品种的鉴定
5
作者 王超 刘鲁冰 +1 位作者 刘江亭 刘红燕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57-961,971,共6页
目的对6种玫瑰花花粉粒、花瓣进行显微特征观察,以期为玫瑰花显微鉴定与品种划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种玫瑰花的花粉粒和花瓣形貌进行观察,并对花粉粒的9个孢粉学特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6种玫瑰花... 目的对6种玫瑰花花粉粒、花瓣进行显微特征观察,以期为玫瑰花显微鉴定与品种划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种玫瑰花的花粉粒和花瓣形貌进行观察,并对花粉粒的9个孢粉学特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6种玫瑰花的花粉粒类型均为等级单粒的N_(3)P_(4)C_(5)型,均具沿极轴方向向两极延伸的条状纹饰。其孢粉学数据结果显示:内孔宽度(We)变异系数过大,不能作为鉴别依据;其它指标包括极轴长(P)、赤道轴长(E)、P/E值、外孔长度(Le)、花粉壁沿极轴长度(Exp)、花粉壁沿赤道轴长度(Exe)、花粉壁沿极轴相对厚度(Exe/P)以及花粉壁沿赤道轴相对厚度(Exe/E)差异明显,可综合应用对6种玫瑰花进行品种鉴定。6种玫瑰花花瓣近轴面乳突结构及远轴面条纹形成的盘状结构差异较大,可作为6个品种的鉴别依据。结论从微观角度对6种玫瑰花花瓣微形貌、花粉粒特征及孢粉学研究,为不同品种玫瑰花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孢粉 花瓣 场发射扫描电镜 显微特征
下载PDF
东北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孢粉数据库构建技术与应用
6
作者 张瑞 勇心意 +1 位作者 张硕 于梦晴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孢粉数据库是研究区域尺度的古环境演变历史、古气候变化规律等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东北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71条孢粉序列进行数据处理。首先,重新计算各种属的百分比;其次,校正年代并建立年代序列;最后,以1000年的分辨率插值孢粉序列。由... 孢粉数据库是研究区域尺度的古环境演变历史、古气候变化规律等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东北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71条孢粉序列进行数据处理。首先,重新计算各种属的百分比;其次,校正年代并建立年代序列;最后,以1000年的分辨率插值孢粉序列。由此,构建了标准统一的孢粉数据库,结合GIS技术展示了数据库信息,并重建了东北地区古植被演化的特征。该数据库可有效应用于东北地区古环境演化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中国东北 孢粉数据库 古植被
下载PDF
吉隆盆地中中新世以来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佳 宋艾 +4 位作者 张馨文 高毅 陈琳琳 刘宾绪 苏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8-1428,共11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产物,其形成和演化历史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焦点。山脉北坡沿藏南拆离断层分布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盆地记录了造山带演化和古环境信息。本研究对喜马拉雅中段吉隆盆地旦增竹康...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产物,其形成和演化历史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焦点。山脉北坡沿藏南拆离断层分布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盆地记录了造山带演化和古环境信息。本研究对喜马拉雅中段吉隆盆地旦增竹康组、沃马组和贡巴组开展孢粉学分析,借此探讨盆地沉积地层的时代、喜马拉雅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依据孢粉组合将盆地内的旦增竹康组的沉积时代修订为中中新世。此外,该孢粉组合还指示吉隆盆地植被从中中新世的针阔叶混交林转变为晚中新世的疏林草地,在晚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演化为高山草甸,并在早更新世形成现今的高山灌丛和草甸。吉隆盆地自中中新世开始沉积以来古高程就与现今较为接近,在旦增竹康组和沃马组沉积期间,海拔抬升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孢粉分析 古高程 古植被
下载PDF
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以来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刘锐 赵林 +3 位作者 谢远云 刘立新 吴少强 臧淑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991-8002,共12页
当前泥炭所揭示的区域古植被、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相关工作已广泛开展,然而对于泥炭地本身演化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对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阻碍了人们对这一特殊类型泥炭地历史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泥炭所揭示的区域古植被、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相关工作已广泛开展,然而对于泥炭地本身演化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对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阻碍了人们对这一特殊类型泥炭地历史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认知。为此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岩芯孢粉证据,利用AMS14C测年技术,重建了区域3500 cal a BP以来植被与气候历史,并与其他古气候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区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500—290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喜暖乔木及水龙骨科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成为泥炭孕育期;2900—225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喜暖乔木及蒿属为主,气候温暖潮湿成为泥炭发育启动期;2250—165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桦属及水龙骨科为主,气候寒冷湿润成为泥炭发育旺盛期;1650—115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和蒿属为主,气候寒冷干燥成为泥炭发育减缓和停滞期;1150—750 cal a BP阔叶林和湿地植被扩张,气候温暖湿润成为泥炭发育再次启动期,完成由富营养沼泽到中营养沼泽类型的转变;750 cal a BP至今植被以松属、桤木属及莎草科为主,气候寒冷湿润成为泥炭发育再次旺盛期,中营养沼泽开始向贫营养沼泽类型过渡。造成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地质地貌变动和人类活动,而是来自气候变化及其驱动下多年冻土环境的改变,因此气候变化才是影响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的主动力,未来多年冻土泥炭地变化取决于全球气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孢粉 晚全新世 多年冻土 泥炭地演化 气候与环境变化
下载PDF
基于孢粉数据的白垩纪中国东部地貌解读
9
作者 曲天泉 李素萍 +1 位作者 刘惟庆 陈璐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72,共19页
晚中生代一系列的构造运动使中国东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格局。关于白垩纪中国东部是否存在高原或山脉仍存在争议,故对高原或山脉的演化过程、古高程以及其延伸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收... 晚中生代一系列的构造运动使中国东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格局。关于白垩纪中国东部是否存在高原或山脉仍存在争议,故对高原或山脉的演化过程、古高程以及其延伸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收集了白垩纪中国各地的双气囊花粉和喜干植物花粉的孢粉数据,通过它们百分含量的变化来分析中国东部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变,为白垩纪中国东部地形地貌的解读提供证据。孢粉分析表明,白垩纪中国大致分为3个气候区:东北地区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区;北方地区为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南方和西藏、新疆地区为炎热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在古气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孢粉数据对白垩纪中国东部地貌进行解读,结果显示: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北地区存在1个高海拔地貌区;早白垩世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存在1个较高海拔的山脉,范围大致在闽浙地区;晚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海岸山脉范围达到最大;晚白垩世最晚期至古新世最早期,中国东部山脉逐步垮塌。推测至古新世早期,中国东部山脉基本已经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中国东部 孢粉数据 古气候 古地貌
下载PDF
小孢粉孢牛肝菌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
10
作者 谢莎 赵秋钰 +2 位作者 杨发忠 杨晓琴 李云仙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24,共12页
小孢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microsporus)属牛肝菌科真菌,来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对该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主要营养成分(g/100 g)为:粗蛋白29.9,粗多糖3.68,必需氨基酸11.18,总氨基酸23.80;必需氨基酸对非... 小孢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microsporus)属牛肝菌科真菌,来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对该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主要营养成分(g/100 g)为:粗蛋白29.9,粗多糖3.68,必需氨基酸11.18,总氨基酸23.80;必需氨基酸对非必需氨基酸指数(E/N)为0.89,必需氨基酸对总氨基酸(E/E+N)为46.97%。总必需氨基酸达到FAO/WHO标准模式,营养成分均衡;EAAI值(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05。其矿物质营养成分主要包括Ca、K、Mg、P、Fe、Cu、Mu、Se等,特别是K含量较高。从该菌中鉴定出949个代谢物,其中有798个代谢物包括10个超类匹配到人类代谢数据库中,且具有多个含量较高的活性代谢物。小孢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microsporus)为高蛋白质、低含糖量的野生牛肝菌,其氨基酸含量高且种类相对齐全,同时苦味氨基酸和钾含量为新型牛肝菌的苦味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孢牛肝菌 矿质元素 氨基酸 氨基酸评价 苦味氨基酸 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代孢粉化石智能识别
11
作者 税蕾蕾 邱琨祁 +5 位作者 万欢 龚胜利 陆文凯 魏文艳 王永浩 庾永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2-1370,共9页
通过鉴定古生物化石类别信息和分布情况,可以为地质年代、古沉积环境及油气勘探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但传统古生物化石鉴定工作耗时耗力,人工依赖性高,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勘探评价的需要。鉴于孢粉化石图像数量有限、属种分类多、具有科、... 通过鉴定古生物化石类别信息和分布情况,可以为地质年代、古沉积环境及油气勘探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但传统古生物化石鉴定工作耗时耗力,人工依赖性高,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勘探评价的需要。鉴于孢粉化石图像数量有限、属种分类多、具有科、属、种的特定分类逻辑等特点,围绕孢粉化石图像处理、化石图像筛选、化石目标检测、化石分类识别等方面,通过利用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标签松弛等技术,改进了有效化石筛选和孢粉化石分类识别的智能化水平。以渤海海域浅层新生代孢粉化石鉴定为例,采用YOLOv5和DenseNet等神经网络开发了一套孢粉化石智能识别方法,其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4%,基本满足了孢粉化石鉴定实际生产准确性要求,可以辅助人工开展古生物化石鉴定工作。该方法将各种深度学习技术与古生物领域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并从数据和模型2个角度相结合,提高了识别模型的泛化能力与识别精度,并得以实际应用,使得能够在减少时间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提供准确的鉴定结果,证实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古生物鉴定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智能筛选 目标检测 智能识别 深度学习 渤海
下载PDF
缅甸英雄岛始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12
作者 史德锋 祝幼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为配合中缅合作的M区块油气勘探,确定该区块英雄岛含油气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对缅甸英雄岛R-3井2562~2844 m井段10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孢粉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在每个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出85属135种或未定种。该井段... 为配合中缅合作的M区块油气勘探,确定该区块英雄岛含油气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对缅甸英雄岛R-3井2562~2844 m井段10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孢粉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在每个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出85属135种或未定种。该井段的孢粉化石以Momipites和Quercoidites含量丰富,始新世常见分子Sabalpolllenites areolatus断续出现,并见有特征分子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为主要特征,根据孢粉特征分子和优势属种的分布规律,命名为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Quercoidites-Momipites-Sabalpollenites areolatus组合;对比相同井段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时代,推测当前的孢粉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依据孢粉组合面貌,对照我国油气区古近纪—新近纪孢粉序列的数据统计结果,系统研究后所建立的划分孢粉植物类型、气温带和干湿度带的3个模式,并结合本钻井其他孢型化石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中晚始新世地层为近海陆地环境,北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型古气候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环境 中晚始新世 英雄岛 缅甸
下载PDF
蜂糖李种质鉴定中孢粉学与InDel标记的应用
13
作者 解为玮 徐丹彤 +8 位作者 陈方策 宋贞富 钟思玲 敖艳飞 安星 王红林 何业华 郑乾明 刘朝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7-1309,共13页
【目的】寻找能够特异性地区分蜂糖李种质和其他李种质,以及蜂糖李中的不同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的鉴定方法。【方法】选择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及其他9个李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花粉形... 【目的】寻找能够特异性地区分蜂糖李种质和其他李种质,以及蜂糖李中的不同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的鉴定方法。【方法】选择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及其他9个李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花粉形态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重测序数据进行分子标记开发,并利用21份其他李种质对分子标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蜂糖李与四月李、三月李在花粉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一点红蜂糖李与其他蜂糖李相比在花粉外壁纹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分子标记开发方面,筛选出2对表现稳定的InDel分子标记,联合使用能够将蜂糖李与其他21份李种质有效区分,同时还筛选出一对InDel分子标记,可用于区分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结论】研究结果为蜂糖李的种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和分子标记依据,有望对蜂糖李产业的标准化与品质提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孢粉 INDEL 分子标记 种质鉴定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延安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14
作者 何发岐 张森 +5 位作者 姜志超 杨兵 袁琼 巩雪娇 郭彩清 曹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3,共14页
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早—中侏罗世古气候,重建古环境,对宁东2井进行孢粉分析和黏土矿物测试,建立孢粉组合、孢粉谱。延安组下部为Inaperturopollenites-Psophosphaera-Protopinus组合,地质年代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延安组上部... 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早—中侏罗世古气候,重建古环境,对宁东2井进行孢粉分析和黏土矿物测试,建立孢粉组合、孢粉谱。延安组下部为Inaperturopollenites-Psophosphaera-Protopinus组合,地质年代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延安组上部为Cyathidites-Deltoidospora-Cycadopites组合,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下/中侏罗统界线位于钻孔2144.5~2153.0 m之间。据孢粉谱建立的古气候和古植被得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为暖温带半湿润型气候,植被类型为针叶林,中侏罗世早期总体为亚热带湿润型,植被面貌有早期的针阔叶混交林-草丛型向晚期的针叶林-稀草型转变。两组合总体上反映的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湿度由半湿润向湿润转变,温度由低向高转变,孢粉谱所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与黏土矿物指标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气候的转变对该地区聚煤作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组 孢粉组合 黏土矿物 古气候
下载PDF
生物基孢粉素微囊改性水性聚氨酯自消光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肖清林 杨明君 +3 位作者 吕品 卢雨晴 张益铭 易崇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9,共7页
采用物理共混法将孢粉素微囊(SEC)分散在水性聚氨酯(WPU)乳液中用于制备WPU自消光涂层,借助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表面水接触角和光泽度测试,从表面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特征两方面研究... 采用物理共混法将孢粉素微囊(SEC)分散在水性聚氨酯(WPU)乳液中用于制备WPU自消光涂层,借助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表面水接触角和光泽度测试,从表面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特征两方面研究了SEC增强WPU的机理。SEM结果显示,SEC表面网孔结构与基体结合良好。其他测试分析表明,SEC/WPU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热性能比SEC-0/WPU(纯WPU)更为优异,SEC-0/WPU的拉伸断裂强度为7.5 MPa,随着SEC的添加,样品的拉伸强度增加,SEC质量分数为0.46%时,SEC-0.46/WPU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21.3 MPa)。质量保持率在70%时,样品的分解温度从320.6℃(SEC-0/WPU)提高到了333.4℃(SEC-0.84/WPU)。SEC的添加还降低了WPU软段的分解速率,增加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_(g)),SEC-0/WPU的T_(g)仅为27.84℃,SEC-0.14/WPU达到了56.53℃。与SEC-0/WPU相比,SEC-0.84/WPU的表面水接触角增加了17.6°,表面光泽度从81.4 GU下降至6.8 GU,成功制备出拉伸性能和热性能优异的自消光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自消光涂层 孢粉素微囊 物理共混 网孔结构 拉伸性能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富县组孢粉植物群对Jenkyns事件的响应
16
作者 韦一 南青民 +3 位作者 杨兵 张新智 孙思远 苏桂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17-3030,共14页
为研究Jenkyns事件对内陆盆地古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组孢粉鉴定、分析,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由下至上:①Cyathidites-Deltoidospora-Chasmatosporites组合,地质年代为早侏罗世普林斯巴期;②Classopollis-Quadraeculina-... 为研究Jenkyns事件对内陆盆地古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组孢粉鉴定、分析,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由下至上:①Cyathidites-Deltoidospora-Chasmatosporites组合,地质年代为早侏罗世普林斯巴期;②Classopollis-Quadraeculina-Chasmatosporites组合,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中期,与Jenkyns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③Cyathidites-Cycadopites-Psophosphaera组合,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孢粉群落反映的古气候信息显示:早侏罗世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由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亚热带半湿润半干旱型气候→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的转变。与前人在特提斯洋和泛大洋区域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同的是,Jenkyns事件在鄂尔多斯盆地(亚欧大陆腹地)表现为趋干趋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阿尔期 富县组 孢粉 Jenkyns事件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中——晚更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17
作者 杨兵 陈喜庆 +2 位作者 葛天助 韦一 刘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8,共12页
为重建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巴音华盆地中—晚更新世之交古气候,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对全球古气候的响应,对该盆地ZK03钻孔和ZK04钻孔孢粉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划分孢粉组合,结合共存因子分析法对孢粉组合定量化建立研究区的古气... 为重建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巴音华盆地中—晚更新世之交古气候,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对全球古气候的响应,对该盆地ZK03钻孔和ZK04钻孔孢粉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划分孢粉组合,结合共存因子分析法对孢粉组合定量化建立研究区的古气候参数值。鉴定出孢粉68个科属,自下而上划分出(Ⅰ)松属(Pinus)-桦属(Betula)-香蒲属(Typha)孢粉组合;(Ⅱ)栎属(Quercus)-麻黄属(Ephedra)-蒿属(Artemisia)孢粉组合;(Ⅲ)莎草科(Cyperaceae)-香蒲属(Typh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其中,组合Ⅰ、组合Ⅱ时代为中更新世,组合Ⅲ时代为晚更新世。植被类型经历了阔叶林-草原型兼有少量针叶林→阔叶林-草原型→稀树-草原型的转变。古气候经历了由相对温暖的湿润型气候到相对温凉的半干旱型气候再到相对温暖的湿润型气候的3期转变,各期分别对应的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在数值上也体现了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过程。其中,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之交,气候经历由凉到温的变化趋势,与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所指示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乌旗 更新世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地质调查工程 共存因子分析
下载PDF
辽河平原东部黑土剖面孢粉组合及其时代和古气候意义
18
作者 高远 周业泽 +4 位作者 秦天 侯红星 裴阳 寇福建 闫波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5期617-625,共9页
对辽河平原东部黑土剖面PM25中0~1 m开展孢粉分析,根据孢粉百分含量变化将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其中PM25-1孢粉组合以Spiraea-Artemisia-Sanguisorba-Rosa-Echinate Asteraceae为主,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变;PM25-2孢粉组合以Pi... 对辽河平原东部黑土剖面PM25中0~1 m开展孢粉分析,根据孢粉百分含量变化将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其中PM25-1孢粉组合以Spiraea-Artemisia-Sanguisorba-Rosa-Echinate Asteraceae为主,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变;PM25-2孢粉组合以Pinus-Cyperaceae-Chenopodium为主,指示了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结合^(14)C测年数据,辽河平原东部黑土主要形成于1.355 ka以来的中世纪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平原 黑土 孢粉 古气候 全新世
下载PDF
云南北衙金矿含金红土孢粉分析及其意义
19
作者 阚迎松 黄玉凤 《西部资源》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云南北衙超大型金矿次生富集成矿作用比较强烈,红土型金矿分布较广泛。对比前人在滇西鹤庆盆地的孢粉研究成果,初步将北衙金矿含红土地层的沉积时代限定为渐新世-早上新世之间,略晚于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通过对矿区含金红土的孢粉分析... 云南北衙超大型金矿次生富集成矿作用比较强烈,红土型金矿分布较广泛。对比前人在滇西鹤庆盆地的孢粉研究成果,初步将北衙金矿含红土地层的沉积时代限定为渐新世-早上新世之间,略晚于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通过对矿区含金红土的孢粉分析研究,其孢粉组合特征反映出,矿区附近区域可能分布以栎、桦、栗为主的森林草原植被景观,榆、榛、胡桃、椴少量分布,周边莎草科、蒿属等植被发育,气候当以温润的亚热带气候为主,类似于今天的华南地区。该气候条件下,对红土型金矿的形成是很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衙 红土型金矿 孢粉 时代 环境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5种不同花粉的孢粉素微胶囊载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20
作者 司佳 董聪 +4 位作者 纪忠娟 韩晓冉 刘晴 程祥 李海燕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为优化5种不同花粉的孢粉素微胶囊载体的制备工艺。本研究以蛋白质去除率为指标,首先通过对磷酸体积分数、搅拌时间、搅拌温度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以得到孢粉素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最大极差法对正交试验数... 为优化5种不同花粉的孢粉素微胶囊载体的制备工艺。本研究以蛋白质去除率为指标,首先通过对磷酸体积分数、搅拌时间、搅拌温度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以得到孢粉素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最大极差法对正交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油菜花粉孢粉素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00℃、18 h和85%磷酸;茶花粉、向日葵花粉、玫瑰花粉和松花粉四种花粉孢粉素的最佳制备条件均为70℃、18 h和85%磷酸。但影响蛋白质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搅拌时间和搅拌温度是油菜花花粉蛋白质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搅拌温度是茶花花粉、向日葵花粉、玫瑰花花粉蛋白质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搅拌时间是松花花粉蛋白质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验证性试验按最优工艺制备3批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测定其蛋白质去除率,结果显示,油菜花花粉中蛋白质去除率为(90.62±0.091)%;茶花花粉中蛋白质去除率为(92.01±0.150)%;向日葵花粉中蛋白质去除率为(89.35±0.221)%;玫瑰花花粉中蛋白质去除率为(94.98±0.251)%;松花花粉中蛋白质去除率为(92.56±0.291)%。正交试验分析为不同花粉孢粉素的制备工艺提供了最优方案,为孢粉素微胶囊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素微胶囊载体 正交实验 UV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