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涛 王玉清 +6 位作者 吴火亮 俞莹 陈静蕊 陈晓芬 秦文婧 刘佳 徐昌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0,共9页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其次是冬闲季,占23.31%~54.30%,而晚稻季的径流量最小;氮磷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规律相似,也大体表现为早稻季>冬闲季>晚稻季。然而,监测期多数年份(除2016年外)防控关键期(施肥后10 d)的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均低于13%,表明双季稻田防控关键期的污染风险可能被夸大。但极端降水条件下,径流量、氮流失量和磷流失量在全年的占比分别为27.34%~52.19%、14.21%~54.06%和25.38%~45.95%,远高于防控关键期,表明极端降水可能导致较大的双季稻田面源污染风险。因此,对于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早稻季和冬闲季均是稻田氮磷流失防控的重要时期。由于降水事件具有偶然性,仅靠降低“防控关键期”的氮磷流失来防控面源污染具有较大风险,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氮磷流失防控可能是未来消减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双季稻 氮磷流失 季节分布 污染风险
下载PDF
太原地区雨滴谱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葛黎黎 吕国真 +3 位作者 赵桂香 韩琛惠 郭栋 李亚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502,共14页
利用2017年12月-2022年11月太原雨滴谱数据,研究太原地区不同雨强和不同降水类型雨滴谱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四季谱分布均呈单峰结构且均以雨滴直径D<1 mm的小雨滴为主,但对雨强R贡献最大的是D为1~2 mm的雨滴。各季节R<... 利用2017年12月-2022年11月太原雨滴谱数据,研究太原地区不同雨强和不同降水类型雨滴谱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四季谱分布均呈单峰结构且均以雨滴直径D<1 mm的小雨滴为主,但对雨强R贡献最大的是D为1~2 mm的雨滴。各季节R<1 mm·h^(-1)的降雨均占比最大,但夏季超过50%雨量来自R≥5 mm·h^(-1)雨滴的贡献;R<2 mm·h^(-1)时,冬季大雨滴浓度更高,而小雨滴浓度相对较低;R≥5 mm·h^(-1)时,夏季雨滴浓度更高。四季均以层状云降水为主,标准化截距参数lgNw和质量加权直径D_(m)差异较小;对流云降水多发生在夏季且更接近海洋性对流,春、秋季既非大陆性也非海洋性对流。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形状因子与斜率参数的μ-λ、降水动能以及反射率因子与雨强的Z-R关系曲线,其中μ-λ季节变化小,但地域性差异显著;幂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分别对于降水动能参数关系E_(t)-R和E_(d)-D_(m)拟合效果更优;Z-R关系系数与指数成反比,对于层状云降水,春、秋季经典关系均高估降雨,冬、夏季存在经典关系由高估转为低估的情况;对于对流云降水,夏、秋季经典关系略高估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季节分布特征 μ-λ关系 降水动能 Z-R关系
下载PDF
淮南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_(2.5)的化学组分季节分布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婧伟 杜诗文 +9 位作者 周雪明 王晴晴 左栋 杨雨灵 覃园园 秦娟娟 杨艳蓉 石绍萱 谭吉华 彭思怡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0,共9页
为研究淮南市不同功能区2019—2020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季节污染特征及其来源情况,采用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别对淮南市八公山区政府、潘集区和师范学院3个采样站点不同季节大气PM_(2.5)滤膜样品... 为研究淮南市不同功能区2019—2020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季节污染特征及其来源情况,采用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别对淮南市八公山区政府、潘集区和师范学院3个采样站点不同季节大气PM_(2.5)滤膜样品中碳质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无机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在潘集区采样站点大气PM_(2.5)的污染最为严重,其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从大气PM_(2.5)中各组分的质量浓度年平均值来看,在潘集区采样站点碳质组分和无机元素的污染最为严重,而在师范学院采样站点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最严重;从大气PM_(2.5)中各组分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来看,在秋季碳质组分的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夏季其平均质量浓度最低,在春、冬季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平均质量浓度高于夏、秋季,无机元素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规律;PMF模型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淮南市大气PM_(2.5)污染主要来自燃煤排放源和机动车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无机元素 碳质组分 季节分布 源解析 淮南市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体Co的季节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萌 姜子元 +1 位作者 葛云骢 张瑞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719,共13页
钴(Co)对海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口是陆源物质进入海洋的重要界面,而Co在长江口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尚不明确.本文使用自动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联用技术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19年9月(秋季)、2021... 钴(Co)对海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口是陆源物质进入海洋的重要界面,而Co在长江口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尚不明确.本文使用自动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联用技术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19年9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7月(夏季)的表层水中的溶解Co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Co浓度的范围在0.05—0.24 nmol·L^(−1),均值为0.10 nmol·L^(−1);春季为0.05—0.37 nmol·L^(−1),均值为0.13 nmol·L^(−1),略高于秋季;夏季为0.03—0.54 nmol·L^(−1),均值高达0.26 nmol·L^(−1),浓度最高.Co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及溶解氧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表明长江口Co的行为受多因素的影响.长江口溶解Co浓度自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整体表现为移除型分布类型.长江口Co移除率秋季>夏季>春季,向海有效输送通量夏季>春季>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CO 季节分布 河口行为
原文传递
基于TRMM数据的青藏高原降水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87
5
作者 齐文文 张百平 +2 位作者 庞宇 赵芳 张朔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9-1005,共7页
庞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影响其周围的气候,也影响整个亚洲甚或全球的气候,而且本身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但高原上气象观测站点极为稀少,降水资料奇缺,难以完整、深刻地认识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选用热带降雨测量计划卫星(Tropical ... 庞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影响其周围的气候,也影响整个亚洲甚或全球的气候,而且本身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但高原上气象观测站点极为稀少,降水资料奇缺,难以完整、深刻地认识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选用热带降雨测量计划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3B43月尺度降水率数据,并根据114个气象站点数据与TRMM数据的差额和克里格球形插值模型对原数据进行了修正,克服了原数据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的问题,并以此分析了青藏高原1998~2011年的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格局与季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证实了青藏高原降水的空间格局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基本分布规律,包括喜马拉雅山北坡雨影区、高原西北部"寒旱核心"的存在;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包括阿里喀喇昆仑山少雨区、高原腹地相对湿润区、横断山脉中心相对干旱区等。高原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其中,西、北部春(3~5月)、秋(9~11月)和冬(12~2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均为20%~30%,夏季(6~8月)降水稍多,比例为30%~40%;东南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比例高达40%~60%,春、秋降水比例为20%~30%,冬季降水比例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 TRMM 3B43 空间格局 季节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NO_2的季节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尉鹏 任阵海 +3 位作者 苏福庆 程水源 张鹏 高庆先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利用OMI卫星观测的对流层NO2柱浓度和113个重点城市地面ρ(NO2)监测数据,结合753个监测站降水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气压场数据,研究了中国NO2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监... 利用OMI卫星观测的对流层NO2柱浓度和113个重点城市地面ρ(NO2)监测数据,结合753个监测站降水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气压场数据,研究了中国NO2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监测数据同步显示了中国NO2浓度冬季峰值、夏季谷值的季节分布特征;月降水量与地面监测的ρ(N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气压场平均结果表明,边界层气压场的特征是影响NO2浓度季节分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感 NO2 季节分布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季节分布 被引量:83
7
作者 吴莹 张经 +2 位作者 张再峰 任景玲 曹建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552,共7页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两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陆源输入和现场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状况有关。δ1 5N、C/N比值均不能严格体现物源影响 ,受到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而被改造。借助简单模式 ,获得估算的陆源贡献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并证实在 1 998年夏长江南通的陆源输入有明显的增大 ,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分布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悬浮颗粒物 长江 有机质 微生物
下载PDF
黄河口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郎印海 贾永刚 +2 位作者 刘宗峰 高振会 王鑫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0-646,共7页
采用GF/F玻璃滤膜对黄河入海口8个站位水样进行过滤分离出颗粒态和溶解态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QP2010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枯水期海水中多环芳烃浓度分别为473.7~1 190.1 ng/L,1 681.8~6 014.4 ng/L,同国内外河口... 采用GF/F玻璃滤膜对黄河入海口8个站位水样进行过滤分离出颗粒态和溶解态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QP2010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枯水期海水中多环芳烃浓度分别为473.7~1 190.1 ng/L,1 681.8~6 014.4 ng/L,同国内外河口及海湾相比,黄河入海口水相中多环芳烃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枯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浓度。丰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枯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主要以溶解态和颗粒态形式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中均且以萘、2-甲基萘和1-甲基萘污染为主。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枯水期黄河入海口表层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高温燃烧源,丰水期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和高温燃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季节分布 黄河入海口 来源
下载PDF
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宝琳 孙道元 +2 位作者 毕洪生 吴耀泉 黄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4,共4页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 1 980年 8月~ 1 981年 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 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 ,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 ,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 1 .1 3mm...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 1 980年 8月~ 1 981年 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 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 ,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 ,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 1 .1 3mm。整个胶州湾均为曼氏无针乌贼的产卵场。 1 1月曼氏无针乌贼离开胶州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乌贼 曼氏无针乌贼 生长 季节分布
下载PDF
利用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流场及其季节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胡筱敏 熊学军 +2 位作者 乔方利 郭炳火 林霄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共16页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表层流矢量结果。分析认为:对于全年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流路主要表现了对大洋西边界地形的适应,并呈现出6个较大的弯曲,其中在反气旋型弯曲处都发生分支或入侵现象、气旋型弯曲处这种现象却不明显。对于季节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不同流段分别表现出各自显著的季节差异:吕宋海峡附近海域,表层水向南海的入侵只发生在秋、冬两季,而春、夏两季却不发生;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表层流路与黑潮右侧反气旋涡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春季没有涡旋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常出现气旋式大弯曲,其他三个季节反气旋涡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相对平直;在台湾东北海域,黑潮表层水向东海南部陆架区的入侵以秋、冬季最强,春季次之,而夏季几乎不发生;在赤尾屿以北的东海黑潮中段,黑潮流动比较稳定,其表层平均流径走向由偏北到偏东依次约为冬(北偏东30°)、春(北偏东33°)、秋(北偏东38°)、夏(北偏东45°);流路宽度由宽至窄依次约为秋(90 km)、春(80 km)、冬(70 km)、夏(60 km),而流速由大至小依次为夏、春、秋、冬,且各季节都表现出北段流速大于南段的现象;在九州西南海域,春、秋两季黑潮表层水发生明显的向北入侵,入侵的黑潮水与东海外陆架水共同成为对马暖流的一部分来源,而夏季这种现象不明显,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路北界的位置以秋季最为偏北(但最北不超过31°N)、流路也最宽;在琉球群岛外缘海域,南半部基本没有北上的表层流存在,只有在冲绳群岛-奄美群岛以东海区,秋、夏、春三季表层反气旋涡旋都比较活跃,在涡旋的西侧有顺着冲绳群岛-奄美群岛的东北向流,其中秋季最为明显。这些结果可以为黑潮及其邻近海域的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客观、直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及其邻近海域 表层流场 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 季节分布
下载PDF
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结构及季节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11
作者 林柳 张龙田 +2 位作者 罗爱东 王利繁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在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通过种群个体识别、社区监测网络、样线调查和村寨访问等方法对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的种群动态和季节性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68头;拍摄到亚洲象共计347头次,通过个体... 在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通过种群个体识别、社区监测网络、样线调查和村寨访问等方法对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的种群动态和季节性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68头;拍摄到亚洲象共计347头次,通过个体识别方法识别出亚洲象53头,其中幼体、青少年体、亚成体和成体数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3(5.66%)、11(20.75%)、15(28.30%)、24(45.28%),在成体中雄性只有两头,成年象的雌雄性比为11:1,高于已知国内外的其他区域。从1992年至2007年10月,至少有32头亚洲象死亡,其中确认死于猎杀的有7头,保护区的核心区野牛河、金宝河一带是盗猎亚洲象最严重的地区。严重的盗猎和不断减少的栖息地对当地的亚洲象种群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也加剧了当地的人象冲突。在雨季和旱季,亚洲象各有五个核心活动区域,食物是导致雨季和旱季分布格局不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数量动态 种群结构 季节分布格局 尚勇保护区
下载PDF
松嫩平原湿地水质及土壤重金属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旭丹 孙晓刚 +2 位作者 赵春莉 郭太君 董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2-288,共7页
以松嫩平原湿地植物多样性为基础调查值,连续2a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水质状况(TN、NH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5和CODCr)及土壤重金属(Hg、Cu、Zn、Pb、Cd和Cr)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提取和冗余分析(RDA)的... 以松嫩平原湿地植物多样性为基础调查值,连续2a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水质状况(TN、NH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5和CODCr)及土壤重金属(Hg、Cu、Zn、Pb、Cd和Cr)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提取和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了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土壤和水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松嫩平原湿地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变化为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随季节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2)松嫩平原湿地水质中TN、NH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5和CODCr和土壤As、Cd、Cu、Zn、Ni和Pb含量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一致。(3)偏相关分析显示,影响松嫩平原湿地春季和冬季植物多样性主要的环境因子是土壤重金属含量,而影响松嫩平原湿地夏季和秋季植物多样性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水质状况。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松嫩平原湿地土壤中Pb和Cd含量、水质中BOD5浓度和CODCr浓度是松嫩平原湿地的主要影响因子。(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松嫩平原湿地植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BOD5浓度、CODCr浓度和土壤Cu、Pb含量,而水质BOD5、CODCr和土壤Cu和Pb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表征松嫩平原湿地植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湿地 重金属 水质 季节分布
下载PDF
浙江红壤区降雨侵蚀力季节分布与日雨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郭新波 王兆骞 张如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7,128,共4页
利用兰溪水保站的自记与常规雨量资料对降雨侵蚀力 R的季节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一个降雨侵蚀力的日降雨量模型。结果表明 ,该地区降雨侵蚀力呈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分布 ,主要集中在 3~ 9月 ,其 R值占全年R值的累计百分比为 94 .5 % ... 利用兰溪水保站的自记与常规雨量资料对降雨侵蚀力 R的季节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一个降雨侵蚀力的日降雨量模型。结果表明 ,该地区降雨侵蚀力呈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分布 ,主要集中在 3~ 9月 ,其 R值占全年R值的累计百分比为 94 .5 % ,高峰期在 6月份 ,其 R值占全年 R值的 2 8.2 %。降雨侵蚀力的日雨量模型为 :Rj=0 .0 0 4 3 [1+ 4 8.13 sin(π/12 ( j- 1) ) ]ΣNk=1 P1 .0 9k 。本模型利用日降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 ,有效系数为 0 .89,R值季节分布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偏差为 1.2 %。与国内现有模型相比 ,本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 R值的季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R值 季节分布 模型
下载PDF
北黄海大气颗粒态营养元素的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祁建华 乔佳佳 +1 位作者 徐文兵 刘苗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9-586,共8页
2006年7月-2007年10月对北黄海海域大气气溶胶及其负载的营养元素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浓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大气颗粒态总碳、钠、钙、镁、氮和磷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不同元素的季节分... 2006年7月-2007年10月对北黄海海域大气气溶胶及其负载的营养元素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浓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大气颗粒态总碳、钠、钙、镁、氮和磷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不同元素的季节分布规律不同。TSP、总碳和氮浓度都是春冬季较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钠的季节变化与TSP不同,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水溶性钙和镁分别呈现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及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而水溶性磷酸盐浓度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冬季浓度很低。春、夏、秋、冬4季TSP、总碳和氮在不同采样海域的分布特征类似,即在离岸较近海域采集的样品TSP浓度较高,尤其是靠近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海域。钠在不同采样海域的分布与TSP完全不同。各航次内钙、镁在不同采样海域的分布特征较复杂,呈现出与TSP和钠都不尽相同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大气颗粒物 营养元素 季节分布
下载PDF
基于CBERS-1影像监测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分布状况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连成 陈军 +1 位作者 孙记红 付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0-534,共5页
叶绿素a浓度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采用太湖2003年10月27日和28日的水质实验数据,构建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2006年4月5日、4月28日、5月16日、8月5日、10月30日和2007年7月5日的6期CBERS-1影像数... 叶绿素a浓度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采用太湖2003年10月27日和28日的水质实验数据,构建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2006年4月5日、4月28日、5月16日、8月5日、10月30日和2007年7月5日的6期CBERS-1影像数据,研究与探讨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在上述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状况。通过研究可知,太湖叶绿素a浓度在夏季较低,而在秋季和冬季较高,基本上能反映浮游植物年际生长的4个过程;与以往的研究对比分析可知,基于CBERS-1影像数据反演获取的叶绿素a浓度比实际浓度总体偏高,CBERS-1数据影像在水色遥感中的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遥感 季节分布模式 太湖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手段的海南地区重力波与其波谱的季节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旭 杨国韬 +5 位作者 王继红 龚少华 程学武 岳川 张铁民 傅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74-2282,共9页
利用子午工程海南激光雷达对我国海南地区上空进行持续观测,通过3年的累积观测数据对我国低纬度地区重力波活动的季节分布特性进行研究,依据重力波线性理论对海南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及时间频率谱进行分析,并通过选... 利用子午工程海南激光雷达对我国海南地区上空进行持续观测,通过3年的累积观测数据对我国低纬度地区重力波活动的季节分布特性进行研究,依据重力波线性理论对海南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及时间频率谱进行分析,并通过选择波长在1km至8km范围内具有特定波长以及具有波动周期为60 min至25min的特定频率的重力波辅助研究大气密度扰动的季节变化规律,总结得出海南地区重力波活动具有夏季大、春秋季小、而冬季依然频繁的季节性分布规律.结合海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当地季节性气候特征分析得出海南地区上空重力波活动季节性变化的可能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形及我国南海地区存在的热带强对流与赤道潜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激光雷达 重力波 季节分布 青藏高原地形及对流 赤道潜流
下载PDF
中国地震昼夜分布和季节分布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根模 张恒 任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6,共6页
采用 Morishita(森下 )指数 Iδ 方法分析中国地震昼夜和季节分布特点 ,结果表明 ,M≥ 8地震的 Iδ值分别为 1 .40和 1 .2 0 ,具有明显的丛集特点 ;M≥ 7地震 Iδ 值分别为 1 .0 3和 1 .1 2 ,为轻度丛集分布 ;M≥ 6地震 Iδ值分别为 0 ... 采用 Morishita(森下 )指数 Iδ 方法分析中国地震昼夜和季节分布特点 ,结果表明 ,M≥ 8地震的 Iδ值分别为 1 .40和 1 .2 0 ,具有明显的丛集特点 ;M≥ 7地震 Iδ 值分别为 1 .0 3和 1 .1 2 ,为轻度丛集分布 ;M≥ 6地震 Iδ值分别为 0 .94和 1 .0 2 ,为均匀分布和随机性分布 ;M≥ 5地震 Iδ值分别为 1 .0 1和 0 .99,为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大地震丛集分布特点明显 ,中小地震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特点明显。统计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下指数 中国 地震 昼夜分布 季节分布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罗源湾海域表层海水氮磷含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志兰 余兴光 +2 位作者 王灏 王金坑 陈克亮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年第3期56-58,共3页
文章通过对罗源湾海域5个调查站位表层海水连续6年(2003—2008年)的观测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该海域氮、磷的季节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罗源湾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季节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季节分布与资源评估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颖 刘晓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74,共5页
为了解和评估胶州湾内菲律宾蛤仔的季节分布和资源状况,于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冬季)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季节分布情况与生物资源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分析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壳长、生物量、栖息密度和... 为了解和评估胶州湾内菲律宾蛤仔的季节分布和资源状况,于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冬季)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季节分布情况与生物资源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分析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壳长、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年龄组成。结果显示,胶州湾2014年的年均栖息密度为409.6ind./m^2,最高栖息密度达2 377.5ind./m^2;年均生物量为625.5g/m^2,最高生物量高达3 445.3g/m^2。胶州湾全年菲律宾蛤仔的年龄组成主要是1、2和3龄蛤,而其中的1和2龄蛤占有明显数量优势。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种群年龄结构出现低龄化,1龄蛤占绝对优势,2龄蛤仅次于1龄蛤,3龄以上最少。若以壳长30mm的蛤仔为采捕规格,2014年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年均商品率为6.8%;若以壳长25mm蛤仔为采捕规格,2014年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年均商品率为33.2%。从菲律宾蛤仔的生物量、年龄结构和商品率综合分析,2龄蛤可作为优势的采捕年龄,5月是最佳的采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胶州湾 资源评估 季节分布 采捕年龄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丽 张秋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30,共7页
研究了内蒙古大兴草类—兴安落叶松林(HLV)、杜香—兴安落叶松林(LLV)、藓类—兴安落叶松林(MLV)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地植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 研究了内蒙古大兴草类—兴安落叶松林(HLV)、杜香—兴安落叶松林(LLV)、藓类—兴安落叶松林(MLV)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地植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秋季最高;相同季节,3种林地植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基本表现为HLV>LLV>MLV,局部有所波动。(2)3种林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电导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pH值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3)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和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秋季达到最高,春季最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钾基本表现为HLV>LLV>MLV,局部有所波动,全磷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3种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腐殖层>沉淀层,其中土壤全磷在腐殖层和沉淀层没有显著差异(P>0.05)。(5)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草类—兴安落叶松林(HLV)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碳、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影响杜香—兴安落叶松林(LLV)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藓类—兴安落叶松林(MLV)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纤维素酶。(6)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过氧化氢酶是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植被多样性 土壤养分 季节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