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I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干旱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姚瑶 张鑫 +1 位作者 马全 廖清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00,共5页
基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0—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结合线性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研究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以春旱和夏旱为主;春旱范围呈增大趋势且强度也略有加重,夏旱变化范围略减小而强度略有... 基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0—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结合线性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研究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以春旱和夏旱为主;春旱范围呈增大趋势且强度也略有加重,夏旱变化范围略减小而强度略有加重,秋旱的发展趋势与夏旱相反。空间上春旱西北呈减轻趋势而东南呈加剧趋势(东南部循化地区例外);夏旱以中部地区趋于减轻,而北部和南部趋于加剧;秋旱在西部地区缓解而东部加剧,南北地区都趋于加剧且程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时空演变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生理形态特征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2
作者 曹昊阳 刘宇升 +3 位作者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为明确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进而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桉树人工林的建设、恢复以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以典型季节性干旱胁迫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分析尾巨桉的蒸腾速率... 为明确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进而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桉树人工林的建设、恢复以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以典型季节性干旱胁迫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分析尾巨桉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势和各冠层结构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明确尾巨桉旱雨季间各生理特征和冠层形态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其应对季节性干旱的生理形态响应。结果表明:尾巨桉旱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48 cm·min^(-1))显著小于雨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64 cm·min^(-1)),平均气孔导度变化规律和平均蒸腾速率一致,旱季(0.39mm·s^(-1))显著小于雨季(0.49mm·s^(-1))。尾巨桉旱季的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为-1.41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为-1.79Mpa,均显著小于雨季(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1.17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1.47MPa),正午与黎明前的水势差旱季平均为0.39MPa,显著大于雨季的平均水势差(0.29MPa)。旱季的叶面积指数(LAI)为1.93,显著小于雨季的2.34,旱季的平均叶倾角(56.34°)和冠层总孔隙度(18.33%)均显著大于雨季(平均叶倾角53.26°,冠层总孔隙度13.85%)。研究结果说明尾巨桉为应对季节性干旱,在冠层形态方面会通过主动的叶运动(增加叶倾角和主动落叶)方式来减小截获的辐射进而降低树体的水分散失;在生理方面,尾巨桉会通过降低冠层气孔导度来降低蒸腾速率从而减少树体的水分散失,同时还通过降低自身水势、增加叶片和土壤之间的水势差来提高其在旱季的吸水和保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季节干旱 生理特征 冠层结构
下载PDF
不同预见期气候指数的干旱可预测性研究
3
作者 刘茜元 何海 +3 位作者 张璐 刘臻晨 何健 吴志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为了探索可靠的干旱过程预测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识别历史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干旱发生前期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因子,形成0~12个月不同预见期的气候指数,将其分为大气环流类、海温类和大气海温综合类3个类别,分别建立具有0~12... 为了探索可靠的干旱过程预测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识别历史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干旱发生前期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因子,形成0~12个月不同预见期的气候指数,将其分为大气环流类、海温类和大气海温综合类3个类别,分别建立具有0~12个月不同预见期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干旱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后预测验证,定量分析干旱前期不同预见期气候指数对季节干旱过程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0~12个月不同预见期内,干旱同期“大气环流”模型对1994年夏秋季干旱等级预测较好;预见期为0~9个月的“海温”组的模型能预测出2010~2011年冬春连旱的过程变化,且结果稳定;干旱前期9~12个月西太平洋暖池的热力状况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不同预见期的干旱预测模型中均占较大权重,且在3个月预见期的干旱预测模型中所占权重最大,可作为江苏省季节尺度气象干旱的可预测性来源。研究成果可为季节尺度的干旱预测和干旱灾害综合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预测 大气环流指数 海温指数 预见期 可预测性
原文传递
塔城地区1961—2020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
4
作者 高婧 井立红 +2 位作者 陈静 李海花 井立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109-117,共9页
利用新疆塔城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量指数运用最小二乘法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塔城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塔城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为30.37%,轻旱发生最多,中旱次之... 利用新疆塔城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量指数运用最小二乘法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塔城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塔城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为30.37%,轻旱发生最多,中旱次之;2/3站点的标准化降水量指数呈显著增大趋势,年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呈显著减小趋势,干旱程度有所减轻,在1987年之后塔城干旱程度整体偏轻。(2)季节尺度上,夏、秋、冬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干旱减轻的突变,且秋季和冬季分别在2002和1997年达到显著。(3)影响范围方面,各季以局域性和全域性干旱为主,全域性干旱发生频率为20%~30%;干旱强度方面,各季轻度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中度以上干旱发生频率为33%~38%。(4)近60年来,塔城地区季节性干旱呈现影响范围缩小、强度减弱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冬季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分别以-7.79%/10 a和-0.11/10 a的倾向率显著减小,冬旱减轻趋势在四季中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量指数 季节干旱 塔城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与季节性干旱的关系
5
作者 黄莹 吴丽娟 赵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3,130,共7页
为了揭示季节性干旱对黄土高原植被物候的影响,基于1982-2015年的GIMMS NDVI、气温、降水数据,提取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季始期SOS、植被生长季末期EOS和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采用Sen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点检验法探究黄... 为了揭示季节性干旱对黄土高原植被物候的影响,基于1982-2015年的GIMMS NDVI、气温、降水数据,提取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季始期SOS、植被生长季末期EOS和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采用Sen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点检验法探究黄土高原植被SOS和EOS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采用高阶偏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植被类型SOS和EOS与季节性SPE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SOS在1995年开始发生突变,由推迟趋势转变为提前趋势,平均变化倾向率为-0.180 9 d/a;EOS在1990年开始发生突变,由提前趋势转变为推迟趋势,平均变化倾向率为0.094 2 d/a;当年春季干旱和年初冬季干旱会导致次年植被SOS推迟,上年夏秋季干旱会导致次年植被SOS提前;当年春季干旱和上年夏季干旱会导致植被EOS推迟,上年秋季干旱和年初冬季干旱会导致植被EOS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生长季始期 生长季末期 季节干旱 降水蒸散发指数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季节性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6
作者 刘思雨 李谢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80-588,共9页
为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季节性干旱灾害的防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该区季节性旱灾风险评估工作,选取1990-2020年该区内16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日值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甘孜和阿坝州内30个市县级社会经济数据等,从季... 为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季节性干旱灾害的防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该区季节性旱灾风险评估工作,选取1990-2020年该区内16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日值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甘孜和阿坝州内30个市县级社会经济数据等,从季节性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了14个适合研究区特点的评估指标,通过计算SPEI值,利用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构建旱灾风险评估模型,基于自然灾害理论,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进行旱灾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春旱灾害综合风险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中部偏东地区为中等及以下风险区,西部为中等风险区;夏伏旱灾害综合风险的次高及以上风险区位于东部和东北部,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而西部和中部偏东地区为中等风险区;其中茂县、理县、汶川县、康定县和泸定县均为春旱和夏伏旱灾害的高风险地区,需要重点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气象灾害 SPEI指数 季节干旱 风险区划 风险评估 川西北地区
下载PDF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 被引量:54
7
作者 黄道友 王克林 +4 位作者 黄敏 陈洪松 吴金水 张广平 彭廷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16-2523,共8页
以湖南省桃源县 (总土地面积 4 4 5 8.4 km2 )为代表 ,采集该县 196 0~ 2 0 0 1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有关科研成果 ,深入研究我国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合理调蓄利用水资源的依据 ,提出了抗御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指... 以湖南省桃源县 (总土地面积 4 4 5 8.4 km2 )为代表 ,采集该县 196 0~ 2 0 0 1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有关科研成果 ,深入研究我国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合理调蓄利用水资源的依据 ,提出了抗御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7月~翌年 2月份是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易发期 ,年发生概率在 85 %以上 ,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的年发生概率在 5 0 %左右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的两个高发期 ,且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是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但只要高标准、规范化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恢复植被覆盖 ,完善现有水利设施 ,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生物水库”和现有工程水库的蓄水抗旱潜力 ,以集水区或小流域为基本地理单元再适当兴建小型水利工程 ,确保占土地总面积 10 %左右的塘堰等蓄水面积 ,将 70 %~ 80 %的自然降水通过陆面拦截 (含蒸散 )方式截留并蓄存下来 ,使排出集水区或小流域的水量控制在年降水量的 10 %~ 2 0 % ,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 水资源管理 “富水土层”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利平 莫志鸿 +2 位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潘学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5-902,共8页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生长后期较前期加重;双季稻开花期前后出现的干旱胁迫对生物量、产量影响最大;土壤干旱与作物干旱特征表现不同。(2)早稻与晚稻在平水年型及干旱年型下均表现出干旱现象;在干旱年型下,早稻自穗分化至成熟期干旱都较为严重,且强度与持续时间要大于平水年型;晚稻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于早稻,尤其是从穗分化到成熟阶段。(3)季节性干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间歇灌溉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雨养水稻产量最低;雨养条件下晚稻产量普遍低于早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和采取合理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季节干旱 产量 ORYZA2000 湖南
下载PDF
应用Z指数方法判断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黄道友 彭廷柏 +1 位作者 王克林 陈桂秋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4期12-15,共4页
应用"Z指数法"来判断"土壤-作物"系统法所确定的干旱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桃源县1960~2001年27次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事件中一致率为29 6%,基本一致率为44 5%,错误率为25 9... 应用"Z指数法"来判断"土壤-作物"系统法所确定的干旱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桃源县1960~2001年27次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事件中一致率为29 6%,基本一致率为44 5%,错误率为25 9%,"一致"的个例多出现在60年代,"基本一致"多出现在70~80年代,"错误"多出现在90年代;两者在夏季发生的旱灾中一致性较好,秋季一般,冬季较差;重灾一致性较好,中、轻灾一致性较差;用"土壤-作物"系统法指标判断干旱,重旱约每3年一遇、中旱约1 9年一遇;用Z指数方法标准判断,重旱每7年一遇、中旱约2 1年一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指数法 南方地区 季节干旱 红壤丘岗区
下载PDF
季节性干旱下农艺节水措施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安东升 严程明 +5 位作者 陈炫 徐磊 刘洋 苏俊波 孔冉 窦美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999,共9页
为探明不同农艺节水措施在甘蔗应对季节性干旱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粤糖94-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有机肥(T1)、保水剂+有机肥(T2)、蔗叶覆盖+有机肥(T3)、蔗叶覆盖+保水剂(T4)4个处理,以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不同农艺节水处... 为探明不同农艺节水措施在甘蔗应对季节性干旱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粤糖94-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有机肥(T1)、保水剂+有机肥(T2)、蔗叶覆盖+有机肥(T3)、蔗叶覆盖+保水剂(T4)4个处理,以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不同农艺节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和出苗率、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光合活性和根系指标以及经济性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前期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覆盖>蔗叶覆盖>无覆盖;T1处理出苗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K。2015年,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8.1%)和+1叶长(30.6%),T4处理显著增加茎粗(21.8%),而T2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宽则显著降低;T1处理显著增加+1叶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和叶片SPAD值(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值),T3处理显著增加+1叶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其余各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T1、T2、T3、T4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94.5%、–37.0%、53.4%、79.9%;T3处理显著增加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数,T2处理各根系指标则显著降低;T2和T3处理单茎重高于T1处理,但有效茎数远低于T1处理,有效茎数高是T1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T3处理增幅最高。2016年,与CK相比,甘蔗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但与2015年相比,T1处理农艺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而T2处理则呈上升趋势;各处理+1叶的ΦPSII均呈下降趋势;T1、T2和T3处理总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而T1和CK则呈上升趋势。T3处理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显著高于CK,主要是由于细根增加所致;T4处理有效茎长显著高于CK,但茎径和单茎重并无显著差异,产量差异源于有效茎数的差异;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且各处理的田间锤度与2015年比呈上升趋势。综上,农艺节水措施主要通过在旱季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而提高甘蔗出苗率从而增加有效茎数,并通过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促进根系生长以应对季节性干旱,进而保障后期经济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节水措施 甘蔗 生长 产量 季节干旱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四川省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明田 蔡元刚 +3 位作者 张玉芳 黄晚华 刘琰琰 马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5-1722,共8页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干旱强度和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省年尺度干旱频率和强度均呈西高东低的带状分布。高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局部,高发区的干旱强度以中旱以上为主;少发区主要在达州、泸州、宜宾等地和乐山-眉山-雅安一带,少发区的干旱强度以轻旱为主。年际变化趋势上,干旱强度有所减弱,但最近10年明显增强,且干旱范围扩大。2从季尺度看:冬旱频率最高,高发区主要在四川北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春旱频率次高,高发区与冬旱类似,但范围和频率都不及冬旱;秋旱频率较低,多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部分区域;夏旱频率最低,仅四川东北部和川西高原、金沙江河谷等地频率较高。在干旱强度方面,冬季强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最小;干旱强度空间分布上,春冬两季相似,干旱强度东部小,西部最大,夏旱与春旱、冬旱有些相反,干旱强度东部强、西南部轻。年际变化趋势上,春旱强度呈减小的趋势,但范围略扩大;夏旱强度和范围都略有增强;秋、冬旱强度均呈略减趋势,但范围有所增大。3本文采用的干旱分级方法在四川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相对湿润度指数(M) 季节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强度
下载PDF
不同保水措施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汤文光 唐海明 +2 位作者 肖小平 杨光立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南方季节性干旱危害,选取目前生产上相对实用的干旱防控技术措施,通过对春玉米干旱胁迫试验,模拟季节性干旱的发生,研究探讨了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域地膜覆盖(FM)、稻草覆盖(SM)、保水剂(SAP)和对照(无处理,CK)对春玉米保...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南方季节性干旱危害,选取目前生产上相对实用的干旱防控技术措施,通过对春玉米干旱胁迫试验,模拟季节性干旱的发生,研究探讨了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域地膜覆盖(FM)、稻草覆盖(SM)、保水剂(SAP)和对照(无处理,CK)对春玉米保水抗旱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M、SM、SAP同期土壤含水量最大分别增加了28.1%、13.55%和11.37%,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6.1%、12.8%和10.2%,植株地上部全氮(N)、全钾(K)含量均显著高于CK,产量显著增加了33.80%、25.87%和13.59%。FM还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加快了玉米的生育进程,生育期缩短了6 d。上述结果说明,地膜覆盖能使玉米提早成熟,有利于避旱减灾,同时3种保水措施均能通过保蓄土壤水分,缓解季节性干旱危害,实现玉米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 春玉米 地膜覆盖 稻草覆盖 保水剂
下载PDF
季节性干旱对中亚热带人工林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贺有为 王秋兵 +3 位作者 温学发 王建林 孙晓敏 王辉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69-3081,共13页
植被与大气间的显热和潜热通量的日变化是大气过程和植被生理过程的显著标志。本研究利用ChinaFLUX千烟洲站典型的夏季雨热不同季的季节性干旱的试验条件,探讨了2003年季节性干旱对该生态系统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和峰值时间的... 植被与大气间的显热和潜热通量的日变化是大气过程和植被生理过程的显著标志。本研究利用ChinaFLUX千烟洲站典型的夏季雨热不同季的季节性干旱的试验条件,探讨了2003年季节性干旱对该生态系统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和峰值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显热通量的日变化变异幅度年平均值为176 W/m2。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变异幅度年平均值为171W/m2。显热通量到达日变化峰值的时间平均为11∶57。全年潜热通量的日变化都在午后达到峰值,平均值为12:33。季节性干旱造成显热通量的日变异幅度明显增大,从144W/m2增加到321 W/m2。而潜热通量的日变异幅度明显降低,从324 W/m2减小到198 W/m2。,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异幅度的相对变化明显增大,从-165 W/m2增加到76 W/m2,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显热和显热日变异幅度及其相对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干旱胁迫期,深层水对显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及其与潜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的相对变化的作用更显著,而潜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与气象要素关系不显著。季节性干旱造成显热通量日变化的峰值时间和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的相对变化明显向下午偏移,显热通量日变化的峰值从11:31到12:17,相对变化从1小时到1小时20分钟。季节性干旱对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没有显著的影响。非干旱胁迫期,显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和显热及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的相对变化均与气温负相关,而干旱胁迫期,则与气温正相关。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与气象要素关系均不显著。该生态系统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的相对变化主要受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控制,在干旱胁迫期降水的作用更加明显。潜热和显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的相对变化总体上都受植被与大气间的耦合程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季节干旱 显热通量 潜热通量 日变异幅度 峰值时间
下载PDF
3种典型生物措施对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园季节性干旱的防御效果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4 位作者 易文明 肖润林 王久荣 李盛华 罗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1-194,198,共5页
在采集湖南省长沙县1960~2001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园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持续干旱的发生规律,并以常规管理茶园为对照,通过2001~2004年连续4年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杉树高层间作、白三叶草低层间种和稻... 在采集湖南省长沙县1960~2001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园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持续干旱的发生规律,并以常规管理茶园为对照,通过2001~2004年连续4年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杉树高层间作、白三叶草低层间种和稻草覆盖3种典型生物措施对茶园季节性干旱的防御效果,结果发现,3种生物措施明显减少了茶园全年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15%,≤12%,≤10%的出现频率,在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持续干旱时期均提高了茶园土壤含水量,有效地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缓解了旱情,显著增加了夏秋茶产量,改善了夏秋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生物措施 季节干旱 防御效果
下载PDF
南方东部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张斌 张桃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本文着重从气候和土壤两方面探讨红壤丘陵区土壤季节性干旱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特殊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该区特定的大气-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动模式的综合作用是红壤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成因。认为丘陵红壤的土壤水分管理应从土壤结... 本文着重从气候和土壤两方面探讨红壤丘陵区土壤季节性干旱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特殊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该区特定的大气-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动模式的综合作用是红壤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成因。认为丘陵红壤的土壤水分管理应从土壤结构改良和协调气候-土壤关系两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耕作技术和建立合理的利用方式体系,改良土壤结构,利用深层土壤水分,从而达到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抗旱、避旱的目的。复合农林业和免耕覆盖技术对红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季节干旱 土壤干旱 抗旱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黄道友 彭廷柏 +1 位作者 陈桂秋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危害最大 ;气候性干旱 (Z值法 )年发生概率为 5 9.5 %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31.0 %。“土壤 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 ,且二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为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表明红壤丘陵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季节干旱 成因 发生规律 “土壤-作物”干旱 气候性干旱 农业生态系统 抗逆性能
下载PDF
季节性干旱条件下氮肥与密度运筹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国滨 高其璋 +6 位作者 李亚贞 叶川 刘小三 郑伟 黄天宝 张昆 熊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48,65,共5页
为探讨季节性干旱下糯玉米的高产栽培模式,本试验研究了氮肥和密度运筹下糯玉米的产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结果表明,在9至11月的干旱条件下,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鲜果穗产量逐渐增加,在氮肥用量(225 kg/hm2)和6万株/hm2处理下玉米鲜... 为探讨季节性干旱下糯玉米的高产栽培模式,本试验研究了氮肥和密度运筹下糯玉米的产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结果表明,在9至11月的干旱条件下,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鲜果穗产量逐渐增加,在氮肥用量(225 kg/hm2)和6万株/hm2处理下玉米鲜果穗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处理提高了32.29%。氮农学效率表现较高的为中施氮量(175 kg/hm2)、中密度(5.25万株/hm2)和中施氮量(175 kg/hm2)、高密度(6万株/hm2)处理,分别为10.57 kg/kg和11.79 kg/kg,表现最低的为高施氮量(275 kg/hm2)、低密度(4.5万株/hm2),为3.76 kg/kg。因此,在南方红壤地区,通过合理搭配氮肥量和种植密度,可以在季节性干旱下实现鲜食糯玉米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 氮肥 密度 鲜食糯玉米 氮农学利用率
下载PDF
季节性干旱对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水分状况、叶片光谱特征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树斌 张教林 曹坤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常绿植物能够忍受长达半年以上的季节性干旱胁迫,但对这些常绿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本研究以干热河谷稀树灌丛优势常绿植物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和干季...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常绿植物能够忍受长达半年以上的季节性干旱胁迫,但对这些常绿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本研究以干热河谷稀树灌丛优势常绿植物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和干季测定其叶片的水势、压力-体积曲线、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光谱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和P700的光能分配。结果显示:受严重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影响,与雨季相比,干季的凌晨叶片水势(Ψpd)下降至-4.5 MPa,水分传导的叶比导率(KL)下降了49.5%,叶绿素反射指数(NDVI)下降了40.6%,花青素反射指数(ARI)上升至0.074(约为雨季的12.3倍),并且雨季和干季的叶片水势、水分传导效率、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与雨季相比,干旱导致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显著下降至0.72(P<0.05),即PSⅡ发生光抑制,而光系统Ⅰ(PSⅠ)的活性(Pm)未发生明显变化;干季叶片的最大非光化学淬灭(NPQ)增加了31%,而激发的最大环式电子传递速率(CEF)下降了66%。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使CEF的激发受到强烈抑制,即光能捕获效率的降低和NPQ的增强促进了白皮乌口树在长期干旱胁迫下的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 叶比导率 叶片光谱特征 非光化学淬灭 环式电子传递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四川省盆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菡 张喜亮 +2 位作者 李金建 王明田 麻泽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2-250,256,共10页
基于四川省盆地区1961-2012年57个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盆地区近52 a季节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在季节性增暖和少雨趋势协同作用下,盆地农区春夏秋冬四季干旱化加剧,... 基于四川省盆地区1961-2012年57个台站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盆地区近52 a季节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在季节性增暖和少雨趋势协同作用下,盆地农区春夏秋冬四季干旱化加剧,其中秋季增温率达0.154℃·10 a^(-1),且降水以15.22 mm·10 a^(-1)的速率减少,干旱化趋势在四季中最为显著。(2)对比不同等级的干旱,秋季中旱站次的增加趋势最为突出;从1990 s后期开始春夏秋冬四季重旱和特旱站次大体上呈增加趋势,极端干旱灾害影响扩大。(3)四季盆地区域干湿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盆西平丘区、盆中丘陵区和部分盆南缓丘区是季节性干旱化倾向较为明显、干旱影响面积较大的地区,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措施,以规避干旱事件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 SPEI指数 时空分布 四川省盆地区
下载PDF
高温干旱季节红壤丘陵果园杂草保持的生态作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陈欣 唐建军 +1 位作者 方治国 范兴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2,共5页
研究了红壤丘陵果园杂草保持在高温干旱期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 ,高温伏旱期幼龄果园没有杂草覆盖或覆盖度很低的处理 (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 ) ,土壤温度明显高于保留杂草的处理 (不除草、刈割、保留低矮草带 ) ,而土壤湿度、土壤微生... 研究了红壤丘陵果园杂草保持在高温干旱期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 ,高温伏旱期幼龄果园没有杂草覆盖或覆盖度很低的处理 (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 ) ,土壤温度明显高于保留杂草的处理 (不除草、刈割、保留低矮草带 ) ,而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解磷微生物解磷活性、土壤VA菌根真菌的数量则低于保留杂草的处理。在杂草保留的 3个处理中 ,虽然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解磷微生物解磷活性差异不显著 ,但不除草的处理 ,高大的杂草与幼龄果树对光产生竞争 ,从而影响了果树的生长 ,因而建议在幼龄果园以刈割或保留草带的方式保持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季节 果园 杂草保持 生态学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