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啡肽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朱丹艳 熊畅 +2 位作者 彭文勇 许多嘉 蓝志坚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7-10,14,共5页
目的评价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PMI)与血清孤啡肽(nociceptin/orphanin FQ,N/OFQ)含量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全身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 目的评价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PMI)与血清孤啡肽(nociceptin/orphanin FQ,N/OFQ)含量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全身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其中冠心病(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各6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_(0))、术后12h(T_(1))以及术后24h(T_(2))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N/OFQ以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myocardial troponin I,hs-cTnI)含量,记录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perioperativ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PACE)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T_(0)及T_(1)时刻N/OFQ及hs-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患者T_(1)及T_(2)时刻N/OFQ与hs-cTnI含量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组患者PACE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N/OFQ含量升高与PMI存在正相关性,可能成为PMI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冠心病 围术期心肌损伤 非心脏手术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清内源性孤啡肽与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水平变化的研究
2
作者 王金航 韩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清内源性孤啡肽(N/OFQ)与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并发脑心综合...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清内源性孤啡肽(N/OFQ)与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并发脑心综合征分为脑梗塞组60例和脑心综合征组60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检测各组的血清N/OFQ、S100β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两组血清N/OFQ、S100β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脑心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OFQ、S100β联合预测因子对脑心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心综合征组血清N/OFQ、S100β水平明显高于脑梗塞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心综合征患者大面积组血清N/OFQ、S100β水平高于小面积组、中面积组,中面积组血清N/OFQ、S100β水平高于小面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OFQ水平与S100β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N/OFQ、S100β与CK-MB、NT-proBNP、cTnI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FQ、S100β、CK-MB、NT-proBNP、cTnI水平高是脑心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高LVEF是脑心综合征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OFQ、S100β、二者联合预测脑心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818、0.877(P<0.001)。结论血清N/OFQ、S100β与急性脑梗塞并发脑心综合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脑心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心综合征 孤啡肽 S100蛋白质类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胡电 古航 +3 位作者 熊英 洪新如 曹立萍 侯庆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1-322,共2页
目的 探讨孤啡肽 (OFQ)及单胺类递质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名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17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①抑郁组及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分别为 (2 7 39... 目的 探讨孤啡肽 (OFQ)及单胺类递质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名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17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①抑郁组及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分别为 (2 7 39± 6 0 4 )ng/L及 (10 37± 3 6 5 )ng/L ,与对照组相比 ,抑郁组孤啡肽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抑郁组及对照组血 5 羟色胺 (5 HT)含量分别为 (0 93± 0 2 1) μmol/L及 (1 4 3± 0 36 ) μmol/L ,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抑郁组血多巴胺 (DA)含量为 (2 15± 0 4 1) μ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抑郁组孤啡肽与5 HT及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为 0 6 0 1及 0 5 93,P <0 0 5 )。③抑郁组爱丁保产后抑郁量表总分 (EPDS)与OFQ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为 0 5 12 ,P <0 0 5 ) ,与 5 HT、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5 71及 - 0 5 2 6 ,P <0 0 5 )。结论 孤啡肽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孤啡肽 单胺类递质 相关性研究 放射免疫法 测定 孤啡肽受体拮抗剂 治疗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小鼠脂肪组织中孤啡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福伟 李文林 +8 位作者 韩立强 王伟杰 李宏基 王月影 郭豫杰 鲁维飞 钟凯 林茂旺 杨国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孤啡肽及其受体mRNA在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将1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采集其脂肪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孤啡肽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孤...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孤啡肽及其受体mRNA在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将1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采集其脂肪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孤啡肽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孤啡肽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能抑制孤啡肽及其受体基因的活性和合成,对孤啡肽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强烈的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孤啡肽受体 RT—PCR 地塞米松 脂肪组织
下载PDF
孤啡肽受体拮抗剂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远 刘文博 +7 位作者 马义辉 费舟 陈涛 李栋 罗鹏 张强 苏宁 李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孤啡肽在脑损伤后的表达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特异性阻断孤啡肽受体(opioid-receptor-like receptor,ORL-1),观察对受损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用孤啡肽受体特异性阻断剂([Nphe1]-NC(1-...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孤啡肽在脑损伤后的表达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特异性阻断孤啡肽受体(opioid-receptor-like receptor,ORL-1),观察对受损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用孤啡肽受体特异性阻断剂([Nphe1]-NC(1-13)-NH2,Nphe)阻断孤啡肽受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钙离子水平测定,研究Nphe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MTT法测定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 h细胞存活率显示:单纯损伤组细胞存活率为46%±4%,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不同剂量Nphe(30、300、1 200 nM)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6%±5%、67%±7%、72%±8%,与单纯损伤组存活率46%±4%相比差异显著(P<0.05)。LDH活性检测提示损伤后12 h和48 h,Nphe干预组LDH活性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12 h,Nphe能够降低损伤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P<0.05)。结论 ORL-1的特异性拮抗剂Nphe能够减少机械性损伤后继发性神经元损害,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孤啡肽受体 拮抗剂 创伤性脑损伤
下载PDF
孤啡肽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娜 刘兰芬 《精神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孤啡肽(OFQ)作为内源性阿片肽家族的成员发现于1995年,是1994年发现的孤啡肽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OFQ与已知的阿片肽如强啡肽结构起源相似,但却介导许多不同于阿片肽的功能。本文就孤啡肽与抑郁症关系... 孤啡肽(OFQ)作为内源性阿片肽家族的成员发现于1995年,是1994年发现的孤啡肽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OFQ与已知的阿片肽如强啡肽结构起源相似,但却介导许多不同于阿片肽的功能。本文就孤啡肽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孤啡肽受体 抑郁症
下载PDF
阻断孤啡肽受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王高翔 刘文博 +2 位作者 孙绪德 姚立农 柴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研究侧脑室给予孤啡肽受体(ORL-1)阻断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三个不同剂量的给药组(T1、T2、T3组)和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每组11只。给药组和C组都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模型(MCA... 目的研究侧脑室给予孤啡肽受体(ORL-1)阻断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三个不同剂量的给药组(T1、T2、T3组)和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每组11只。给药组和C组都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模型(MCAO),缺血2h后恢复再灌注。给药组于手术前45min右侧脑室分别给予ORL-1阻断药Nphel0.03、0.3、3nmol,剂量10μl。每组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其中8只在恢复再灌后24h行行为学评分(NDS),后断头取脑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3只在恢复再灌注后24h断头分离右侧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法分析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T3组的NDS明显提高(P<0.05),T2、T3组的脑梗死容积明显减小(P<0.05);T2、T3组在缺血-再灌注后24h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阻断ORL-1能剂量依赖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孤啡肽受体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下载PDF
孤啡肽系统与脑缺血
8
作者 高焕民 程介士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6期333-336,共4页
孤啡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强啡肽相似.但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低。孤啡肽受体(OP4)与普通的阿片肽受体不同,具有多种功能,如进食调节、学习与记忆、心脏和肾脏功能调节、自主运动、胃肠活动、控制焦虑和应激.以及调... 孤啡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强啡肽相似.但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低。孤啡肽受体(OP4)与普通的阿片肽受体不同,具有多种功能,如进食调节、学习与记忆、心脏和肾脏功能调节、自主运动、胃肠活动、控制焦虑和应激.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等。 文章就孤啡肽系统的功能乃其与脑缺血的关系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孤啡肽受体 脑缺血 内源性配基 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患者血孤啡肽水平初步测定 被引量:19
9
作者 胡电 古航 +4 位作者 洪新如 熊英 曹立萍 侯庆香 章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9-380,共2页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血孤啡肽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例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2 4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血孤啡肽含量。结果 :(1)抑郁组血孤啡肽含量为 (2 7.39± 6 .0 4 ) ng/L ,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为 (10...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血孤啡肽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例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2 4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血孤啡肽含量。结果 :(1)抑郁组血孤啡肽含量为 (2 7.39± 6 .0 4 ) ng/L ,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为 (10 .37± 3.6 5 ) ng/ L ;与对照组相比 ,抑郁组孤啡肽含量显著升高 (P<0 .0 1)。(2 )抑郁组 EPDS评分与孤啡呔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4 99,P<0 .0 5 )。结论 :血孤啡肽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产后抑郁症 对照组 患者 肽含量 发生发展 放射免疫法测定 步测 水平 结论
下载PDF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足底注入蜜蜂毒诱致长时程自发痛、痛敏和炎症的不同效果(英文)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焱芫 罗层 +1 位作者 李震 陈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孤啡肽在脊髓水平是否具有抗伤害及抗炎作用,本实验在具有多种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模型上观察了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一侧后足底注入蜜蜂毒所诱致的同侧自发缩足反射、原发热和机械性痛敏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的影响,同时观... 为进一步了解孤啡肽在脊髓水平是否具有抗伤害及抗炎作用,本实验在具有多种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模型上观察了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一侧后足底注入蜜蜂毒所诱致的同侧自发缩足反射、原发热和机械性痛敏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的影响,同时观察了新的高选择性孤啡肽受体拮抗剂CompB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鞘内注射孤啡肽(3、10、30nmol/10μl)对蜜蜂毒诱发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的抑制作用随剂量提高而增大,抑制率分别为37±7,43±6 and 57±11%(三个剂量vs对照,P<0.05);而对蜜蜂毒诱发的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爪体积、爪背腹厚度和蛋白渗出的增加)无显著影响。CompB(30nmol)可完全翻转10nmol孤啡肽对自发缩足反射的抑制作用。鞘内单次或重复注射孤啡肽(10nmol/10μl)对蜜蜂毒诱致的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的发生和维持均无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外源性孤啡肽在脊髓通过孤啡肽受体的介导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它可能仅对持续性自发痛有抑制作用,而对热和机械性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蜜蜂毒试验 持续性自发痛 痛敏 炎症 抗伤害作用 抗炎作用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及鞘内注射孤啡肽对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秀琳 朱崇斌 +5 位作者 许绍芬 曹小定 吴根诚 李默漪 崔大敷 戚正武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5-580,共6页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门肽,为阿片受体家族中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orphareceptor)的内源性配基。OFQ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与内阿片肽明显不同。本实验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ICV)及鞘...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门肽,为阿片受体家族中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orphareceptor)的内源性配基。OFQ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与内阿片肽明显不同。本实验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ICV)及鞘内注射(IT)OFQ对伤害性电刺激引起的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ICV及IT0.1μg(0.055nmol)OFQ对痛反应无影响,而1.0μg(0.55nmol)的OFQ可明显降低痛阈;但两种剂量的0FQ阴无论是脑室还是鞘内给药,均可对抗电针镇痛;采用反义核苷酸技术阻断OFQ受体合成,大鼠痛阈升高,此时再给予OFQ,则电针镇痛效应无明显改变。表明OFQ对基础痛阈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无影响,大剂量使痛阈降低。但无论对基础痛阈有无影响,OFQ均对抗电针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痛觉调制 针刺镇痛
下载PDF
急性低压低氧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与海马内孤啡肽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建雄 隋建峰 +1 位作者 罗峻 李希成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研究暴露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急性低压低氧环境中 ,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与海马内孤啡肽的关系。方法 :采用低压舱模拟 4 5 0 0m(中度 )和 75 0 0m(重度 )两种海拨高度 ,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 目的 :研究暴露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急性低压低氧环境中 ,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与海马内孤啡肽的关系。方法 :采用低压舱模拟 4 5 0 0m(中度 )和 75 0 0m(重度 )两种海拨高度 ,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结果 :①海马内孤啡肽mRNA表达在急性重度低压低氧 (8h/d ,连续 6d)后明显增加 ,然而在Morris水迷宫训练 (6counts/d ,连续 6d ,定位航行潜伏期逐渐缩短 )后则显著降低。②急性低压低氧后 ,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延长 ,而海马内孤啡肽mRNA表达较学习记忆训练组明显升高。结论 :海马内孤啡肽参与急性低压低氧降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孤啡肽 海马 学习记忆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对创伤大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莅娜 姜建伟 +1 位作者 吴根诚 曹小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侧脑室注射(icv)孤啡肽(OrphaninFQ,简称OFQ)和反义核苷酸(ASO)的技术,观察了OFQ对手术创伤应激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大鼠icvOFQ0.1μg(0... 采用侧脑室注射(icv)孤啡肽(OrphaninFQ,简称OFQ)和反义核苷酸(ASO)的技术,观察了OFQ对手术创伤应激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大鼠icvOFQ0.1μg(0.055nmol)和1.0μg(0.550nmol)NK细胞活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5.0μg(2.750nmol)明显抑制正常NK细胞活性(P<0.05),手术创伤后大鼠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0.1μg、1.0μg和5.0μg的孤啡肽(icv)均能明显地拮抗由创伤导致的NK细胞活性抑制(P<0.05),采用ASO技术阻断OFQ的合成后,再给予OFQ(1.0μg,icv)对创伤大鼠的免疫低下效应无影响。研究提示脑内OFQ在调整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低下效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创伤 自然杀伤细胞 反义核苷酸
下载PDF
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静脉血及脐血孤啡肽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电 古航 +3 位作者 洪新如 侯庆香 章青 熊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脐血孤啡肽(OFQ)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23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缺氧缺血组)静脉血及脐血OFQ的含量,同时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1.缺氧缺血组脐血OFQ(23.46±6.72)...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脐血孤啡肽(OFQ)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23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缺氧缺血组)静脉血及脐血OFQ的含量,同时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1.缺氧缺血组脐血OFQ(23.46±6.72)ng/L,对照组为(13.29±4.14)ng/L,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脐动脉血血气分析,pH 为(7.00±0.15),p(O2)为(1.70±0.42)kPa,p(CO2)为(8.80±0.69)kPa;OFQ与脐血pH、p(O2)呈显著负相关(r= -0.418,-0.437 P均<0.05),与p(CO2)呈显著正相关(r=0.442 P<0.05)。3.缺氧缺血组及对照组母血浆OFQ含量分别为(9.23±3.01)ng/L及(8.57±2.83)ng/L,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脐血OFQ含量与母血OFQ含量无显著相关(r=0.287 P>0.05)。结论OFQ与缺氧缺血导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脑缺血 脑缺氧 婴儿 新生 窒息
下载PDF
孤啡肽在大鼠脑内对抗吗啡镇痛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今华 许伟 +1 位作者 方圆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脑内全新的阿片受体样(opioidreceptor-like,ORL)受体(1994)及其内源性配体(orphaninFQ,OFQ)孤啡肽(1995)的发现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阿片/抗阿片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推动力。基于它们与阿片家族的高同源性及在脑内... 脑内全新的阿片受体样(opioidreceptor-like,ORL)受体(1994)及其内源性配体(orphaninFQ,OFQ)孤啡肽(1995)的发现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阿片/抗阿片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推动力。基于它们与阿片家族的高同源性及在脑内痛觉整合相关区域的丰富表达,本实验观察了OFQ在大鼠脑内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OFQ可以对抗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引起的镇痛,后者可能是一种由内源性阿片系统介导的应激镇痛。(2)脑室注射OFQ在很大的剂量范围(40fmol到50nmol)内能翻转吗啡镇痛。(3)用OFQ受体反义寡核苷酸阻断中枢ORL受体的表达,可加强吗啡的累加镇痛效应。提示孤啡肽在大鼠脑内很可能作为一种抗阿片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样受体 孤啡肽 吗啡镇痛 神经受体
下载PDF
孤啡肽(OFQ)的分布、特性及其可能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彦青 朱崇斌 +1 位作者 曹小定 吴根诚 《生命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孤啡肽是1995年底新发现的一种结构与内阿片肽类似的物质,它的发现引发了国际上相关研究的热潮。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基本阐明了孤啡肽在中枢及外周的分布及其生化与药理特性,并初步发现该物质参与痛觉调制、影响运动与行为、调控递... 孤啡肽是1995年底新发现的一种结构与内阿片肽类似的物质,它的发现引发了国际上相关研究的热潮。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基本阐明了孤啡肽在中枢及外周的分布及其生化与药理特性,并初步发现该物质参与痛觉调制、影响运动与行为、调控递质释放,还可能参与情绪反应与学习记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过程以及胃的活动等,但其确切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组织分布 生化特性 药理特性 生物作用
下载PDF
孤啡肽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曲丽辉 李玉荣 +5 位作者 田华 崔岚巍 金宏波 王伟 姚坤 王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孤啡肽(orphanin FQ/nociceptin,OFQ/N)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干扰学习记忆过程的离子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OFQ/N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K的作用。结果①OFQ/N明显... 目的研究孤啡肽(orphanin FQ/nociceptin,OFQ/N)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干扰学习记忆过程的离子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OFQ/N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K的作用。结果①OFQ/N明显抑制IK,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②0.1μmol.L-1OFQ/N使IK的电流-电压(I-V)曲线降低(n=8,P<0.01)。③0.1μmol.L-1OFQ/N使IK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k)分别由给药前的(-43.4±6.1)mV和(11.5±1.1)mV变为给药后的(-19.1±4.6)mV和(17.3±3.2)mV(n=8,P<0.01)。④0.1μmol.L-1OFQ/N使IK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k)分别由给药前的(-68.8±2.6)mV和(16.5±1.7)mV变为给药后的(-76.8±2.8)mV(n=5,P<0.01)和(15.7±3.1)mV(n=5,P>0.05)。结论OFQ/N可抑制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K,使IK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延迟整流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顶叶皮层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孤啡肽对痛和针刺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红 朱崇斌 +1 位作者 曹小定 吴根诚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新近发现的神经肽,结构与内阿片肽相似,但作用明显不同。本文采用脑核团内微量注射方法,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OFQ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对痛和针刺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PAG内微量...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新近发现的神经肽,结构与内阿片肽相似,但作用明显不同。本文采用脑核团内微量注射方法,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OFQ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对痛和针刺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PAG内微量注射OFQ可使大鼠痛阈降低,并明显对抗针刺镇痛;另外还发现,OFQ在PAG内还可以对抗μ受体激动剂羟甲芬太尼加强针刺镇痛的效应。本文结果提示,OFQ在PAG内加强动物的痛感受,对抗针刺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针刺镇痛
下载PDF
化浊解毒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史淑红 李佃贵 孟宪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0,共3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方(藿香、佩兰、半夏、陈皮、茯苓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疼痛患者经期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内异症无疼痛妇女(对照组)、31例内异症伴轻度疼痛妇女(轻度组)和29例内异症伴...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方(藿香、佩兰、半夏、陈皮、茯苓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疼痛患者经期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内异症无疼痛妇女(对照组)、31例内异症伴轻度疼痛妇女(轻度组)和29例内异症伴重度疼痛妇女(重度组)血浆孤啡肽、前列腺素的含量。对内异症疼痛组采用化浊解毒活血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孤啡肽、前列腺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疼痛患者经期血浆OFQ、PGF2a、PGE2、6-酮-PGF1a、TXB2含量均显著高于无疼痛患者(P<0.05),6-酮-PGF1a/TXB2比值显著低于无疼痛患者(P<0.05);内异症重度疼痛组血浆OFQ、PGF2a、PGE2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度疼痛组(P<0.05)。内异症疼痛组经化浊解毒活血中药治疗后,OFQ、PGF2a、PGE2含量显著下降,6-酮-PGF1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1、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水平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化浊解毒活血中药治疗可使患者的OFQ、PGF2a、PGE2含量显著下降,而6-酮-PGF1a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孤啡肽 前列腺素 化浊解毒活血中药
下载PDF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抑郁症模型行为学功能及孤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英凯 杨庆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252-325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治疗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慢性中等强度应激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运动组。应用Open-Field法测定各组行为学指标,ELISA法测定血浆和下丘脑孤啡肽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运动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治疗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慢性中等强度应激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运动组。应用Open-Field法测定各组行为学指标,ELISA法测定血浆和下丘脑孤啡肽水平。结果用药或运动后2周,实验动物行为学功能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及运动组下丘脑及外周血孤啡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氟西汀组及运动组比较,下丘脑及外周血孤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疗效与氟西汀类似,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运动疗法 行为学 孤啡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