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功能及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1
作者 吴昊晟 苏航 +3 位作者 朱超 吴生兵 崔帅 周美启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207-1214,共8页
目的 观察孤束核在电针肺经改善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45只BALB/c雌性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3组,每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致敏液2次,并利用1%卵清蛋白雾化7 d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电针组选用双侧太渊、列缺电针干预7 d... 目的 观察孤束核在电针肺经改善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45只BALB/c雌性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3组,每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致敏液2次,并利用1%卵清蛋白雾化7 d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电针组选用双侧太渊、列缺电针干预7 d。干预结束后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和支气管的病理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含量。应用Ani Res2005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记录呼吸阻力(resistance of lung, RL)和肺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应用Plexon在体多通道记录系统记录各组小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E染色表现为支气管挛缩,肺泡腔塌陷,肺泡隔增厚,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肺泡间隙有红细胞渗出和明显炎性细胞浸润,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小鼠孤束核神经元平均每秒放电频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支气管痉挛缓解,肺泡塌陷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缓解,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孤束核神经元平均每秒放电频率较模型组减弱(P<0.05)。以浓度递升的乙酰甲胆碱溶液激发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浓度RL均呈现显著增高(P<0.05)的趋势,且模型组RL呈现剂量依赖性增高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RL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浓度Cdyn均呈现显著降低(P<0.05),且模型组Cdyn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dyn均改善(P<0.05)。孤束核神经元平均每秒放电频率与IL-1β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RL呈正相关(P<0.05)。结论孤束核可能参与电针肺经太渊、列缺改善支气管哮喘作用的过程。电针肺经太渊、列缺通过抑制孤束核神经元平均每秒放电频率改善支气管哮喘,有效改善肺功能损伤,减少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哮喘 孤束核 肺经 肺功能 小鼠
下载PDF
呼吸波动度评估方法在电刺激大鼠孤束核对呼吸机能影响实验中的应用
2
作者 蒋广威 姜珊 +1 位作者 方智婷 王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1-5,F0003,共6页
目的:建立呼吸波动度评估方法用于评价脑核团对呼吸功能调控实验的自主呼吸状态。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孤束核(NTS)电极植入组(NTS-C)(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同心圆刺激电极置... 目的:建立呼吸波动度评估方法用于评价脑核团对呼吸功能调控实验的自主呼吸状态。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孤束核(NTS)电极植入组(NTS-C)(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同心圆刺激电极置入NTS),NTS电刺激组(NTS-E)(正常大鼠,气管插管法监测呼吸功能,同心圆刺激电极置入NTS并接受直流电刺激),每组6只。分别使用气管插管法经多导生理监测仪采集呼吸参数,采用呼吸频率、潮气量、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4个参数评估呼吸机能;依据呼吸气流量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建立呼吸波动度,以评估主动呼吸状态。结果:NTS电刺激后,与N组比较,NTS-E组平均血压均明显下降,心率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TS电刺激后经典呼吸参数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NTS后,NTS-E组呼吸增强波出现次数明显增多,与N组比较,NTS-E组和NTS-C组呼吸波动度均高于N组,且NTS-E组高于NTS-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波动度评估方法能有效评估主动呼吸变化,可用于气管插管法监测大鼠呼吸相关脑核团电刺激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波动度 电刺激 孤束核 实验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地塞米松、去甲肾上腺素及神经肽Y对急性分离的孤束核神经元延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明 葛光辉 王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孤束核(NTS)是中枢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第一个重要中继站,去甲肾上腺素(NA)及神经肽Y(NPY)在NTS内对心血管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的前期工作发现地塞米松(Dex)可通过非基因调控途径快速消除NA/NPY在... 孤束核(NTS)是中枢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第一个重要中继站,去甲肾上腺素(NA)及神经肽Y(NPY)在NTS内对心血管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的前期工作发现地塞米松(Dex)可通过非基因调控途径快速消除NA/NPY在NTS引起的心血管效应。这种作用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NA NPY DEX 孤束核神经元 钾电流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孤束核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健华 李江山 +3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林亚平 常小容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观察延髓孤束核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分布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电针“足三里”穴组 (n =10 )、电针“足三里”穴旁开 0 5cm组(n =10 )、空白对照组 (n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目的 :观察延髓孤束核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分布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电针“足三里”穴组 (n =10 )、电针“足三里”穴旁开 0 5cm组(n =10 )、空白对照组 (n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延脑组织SP免疫活性切片。结果 :孤束核内P物质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以膨体型纤维为主 ,呈点状和串珠状 ,其敞开部有少量阳性胞体。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 ,其余亚核内较为稀疏 ;电针“足三里”穴内侧亚核、连合亚核阳性纤维的光密度明显升高 ,其余亚核无明显变化 ;电针“足三里”穴外侧旁开 0 .5cm组与空白组相似 ,各亚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足三里”可能通过抑制NTS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SP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孤束核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述菊 孙国杰 +3 位作者 杜艳军 胡和平 吴绪平 孔立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障碍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障碍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并明显促进胃运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静脉注射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仍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且静脉注射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能明显促进胃运动。在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增加,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也不大,静脉注射胃复安后针刺"足三里"仍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而且静脉注射胃复安后针刺"足三里"更明显促进胃运动。结论针刺"足三里"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其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且针刺"足三里"引起孤束核相关神经元放电增加幅度不受周围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胃复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足三里 针刺 胃运动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头面部腧穴和胃扩张传入信息在孤束核的汇聚—c-fos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军锋 刘建华 +3 位作者 严洁 常小荣 李江山 王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大鼠头面部腧穴和胃扩张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的原癌基因c-fos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电针“四白”穴组、电针“四白”穴旁开组、电针“颊车”穴组、电针“颧髎”穴组、胃... 目的 探讨电针大鼠头面部腧穴和胃扩张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的原癌基因c-fos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电针“四白”穴组、电针“四白”穴旁开组、电针“颊车”穴组、电针“颧髎”穴组、胃扩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在NTS的表达。结果 电针“四白”穴组和胃扩张模型组NTS内均有较多的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神经元表达,且主要分布于内侧亚核(mNTS),并以延髓中尾段分布较多,其余亚核内较为稀疏,两组的FLI阳性神经元数目在mNTS比较,P>0.05;电针“颧髎”穴组和电针“颊车”穴组亦有一定数量的FLI阳性神经元表达;电针“四白”旁开组有少量FLI阳性神经元表达;空白组只有正常状态下的低FLI阳性神经元表达。结论 电针“四白”穴和胃扩张模型在mNTS内大量的FLI阳性神经元表达,两者的高表达提示来自电针“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的感觉传入可能会在NTS发生汇聚、整合,从而影响胃的机能状态;此外,亦在形态学上为经脉脏腑相关跨神经节的初级中枢联系机制提供部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四白 c—fos基因 孤束核 胃扩张
下载PDF
孤束核在针刺“内关”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述菊 孙国杰 +3 位作者 吴绪平 胡和平 杜艳军 孔立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内关"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内关"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内关"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针刺各组大鼠"内关"30 s,NTS神经元单细胞活动均比针刺前有明显增加,且这种神经元放电的激活均具有统计学的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论是在正常大鼠、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还是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针刺"内关"均能引起大鼠胃内压的显著升高,与针刺前相比,这种胃内压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内关"对不同胃运动状态的模型大鼠NTS神经元活动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针刺"内关"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针刺"内关"对胃运动的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内关 针刺 胃运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葡萄糖敏感神经元、胰岛素敏感神经元对耳甲电针的反应 被引量:30
8
作者 梅志刚 朱兵 +3 位作者 李艳华 荣培晶 贲卉 李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7-92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耳针降糖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微电极胞外记录孤束核(NTS)神经元活动,将记录的细胞随机分为颈静脉注射葡萄糖组、胰岛素组及耳甲电针组,观察上述处理因素对各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NTS存在葡萄糖敏感和胰岛素敏... 目的:初步探讨耳针降糖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微电极胞外记录孤束核(NTS)神经元活动,将记录的细胞随机分为颈静脉注射葡萄糖组、胰岛素组及耳甲电针组,观察上述处理因素对各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NTS存在葡萄糖敏感和胰岛素敏感神经元,葡萄糖敏感神经元中抑制型占37.3%,兴奋型占10.9%;胰岛素敏感神经元中兴奋型占33.3%,抑制型占4.9%;电针耳甲,NTS神经元有49.3%(34/69)放电频率增加,4.3%(3/69)放电频率减少,34个耳针激活细胞中有18个对葡萄糖呈抑制反应,8个对胰岛素呈兴奋反应。结论:耳甲电针能兴奋NTS葡萄糖敏感神经元(抑制反应型为主)和胰岛素敏感神经元(激活反应型为主),耳针的降糖效应可能与调节上述神经元放电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电针 孤束核/针灸效应 神经元/针灸效应 葡萄糖/针灸效应 @葡萄糖敏感神经元 @胰岛素敏感神经元
下载PDF
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大鼠脑室旁核及孤束核c-fos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咏梅 张建福 +2 位作者 陈幽婷 阎长栋 周秀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电和化学刺激下丘脑室旁核 (PVN)对大鼠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I/RI)的影响及孤束核 (NTS)在其中的作用和GI RI后PVN、NTS内c fos表达的情况。方法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1h制备GI/RI模型 ,应用Fos免... 目的 :观察电和化学刺激下丘脑室旁核 (PVN)对大鼠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I/RI)的影响及孤束核 (NTS)在其中的作用和GI RI后PVN、NTS内c fos表达的情况。方法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1h制备GI/RI模型 ,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法 (ABC法 )观察GI RI后中枢神经系统内c fos表达的情况。结果 :①电和化学刺激PVN后 ,GI/RI减轻。②损毁双侧NTS后 ,能取消电刺激PVN对GI RI的影响。③GI RI能引起PVN、NTS等核团内c fos表达增加。结论 :GI RI的伤害性刺激影响了PVN、NTS的功能。PVN、NTS参与了对GI RI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缺血/再灌注损伤 室旁核 孤束核 下丘脑
下载PDF
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常小荣 严洁 +3 位作者 何军锋 李江山 刘建华 王超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4-237,248,共5页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及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和非经非穴点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TS)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四白”穴为刺激点,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非经非穴“四白”旁...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及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和非经非穴点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TS)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四白”穴为刺激点,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为对照,在刺激点上用手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激30 s,在NTS寻找对来自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结果:52只大鼠记录到资料完整的86个NTS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而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分别为50.00%、46.51%、34.88%、31.40%。统计表明,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极显著地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显著高于刺激“颧”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针刺上述穴和非穴区,NTS神经元主要是以兴奋为主。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比较,足阳明经穴与NTS的关系更密切;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腧穴均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放电 孤束核 “四白”穴 针刺刺激
下载PDF
三叉神经躯体传入成分向孤束核投射的间接途径—HRP跨节和逆行追踪技术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文斌 李继硕 李惠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3-259,共7页
用HRP跨节及逆行追踪的光镜和电镜技术探索了三叉神经(TGN)躯体性传入成分向孤束核(NTS)的间接投射通路。HRP微量注射于闩平面的NTS后,逆行标记细胞出现于与TGN尾侧亚核背外部邻接的脊束内的间质核。同时,此核又是TGN的舌神经和眶下神... 用HRP跨节及逆行追踪的光镜和电镜技术探索了三叉神经(TGN)躯体性传入成分向孤束核(NTS)的间接投射通路。HRP微量注射于闩平面的NTS后,逆行标记细胞出现于与TGN尾侧亚核背外部邻接的脊束内的间质核。同时,此核又是TGN的舌神经和眶下神经初级传入的投射部位。电镜观察发现,HRP标记的舌神经和眶下神经初级传入终末与间质核内神经元的树突形成较多的突触连接。有部分标记终末与向NTS投射的神经元的逆行标记树突和树突棘在间质核内形成突触连接。另外,本文研究证明,间质核和TGN尾侧亚核浅层的细胞构筑基本相同,且有些间质核的细胞团系由尾侧亚核浅层结构向脊束内突入而形成,故可将两者视为一个统一体。据此,本文作者认为,TGN和NTS之间存在着经间质核中继的两级神经元传入通路,经此通路传入的冲动应属于躯体性质。推测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的这个通路可能是针刺TGN领域体表穴位调控孤束核内脏机能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三叉神经支 间质核 HRP
原文传递
大鼠臂旁核向脊髓、孤束核的分支投射——体表内脏相关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景向红 李瑞午 +3 位作者 晋志高 孟卓 蔡虹 李翠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4-257,共4页
将荧光素PI和Bb分别注入一侧孤束核尾段 (一般内脏部 )和同侧脊髓背角 ,在臂旁核观察到PI单标、Bb单标及PI/Bb双标神经元。其中PI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中上 2 / 3段 ,Bb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的中下 2 / 3段 ,PI/Bb双标神经元... 将荧光素PI和Bb分别注入一侧孤束核尾段 (一般内脏部 )和同侧脊髓背角 ,在臂旁核观察到PI单标、Bb单标及PI/Bb双标神经元。其中PI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中上 2 / 3段 ,Bb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的中下 2 / 3段 ,PI/B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K F核的中 1 / 3段 ,占标记神经元总数的 1 6 .2 8%。双标神经元以多角形为主 ,直径 1 0~ 1 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核 脊髓 孤束核 荧光素双标记法 大鼠
下载PDF
损毁孤束核对电针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碧兰 黄华 +1 位作者 余良主 秦灵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U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应激组比较,EA+应激组UI明显减少(t=9.5071,P<0.01),SOD活性升高(t=3.8729,P<0.01),MDA降低(t=2.3578,P<0.05).NTS电损毁组分别与假损毁组和EA+应激组比较UI提高(t=4.4223,7.2579,均P<0.01),SOD活性降低(t=3.5625,3.7242,均P<0.01),MDA含量升高(t=2.9045,2.4960,均P<0.05).结论:电损毁孤束核后,电针足三里穴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电损毁 电针 应激性胃溃疡
下载PDF
损毁室旁核及孤束核对电针内关穴抗家兔心肌缺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泽斌 王述菊 +3 位作者 王亚文 吴绪平 王华 张红星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8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 N)及孤束核(N TS)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在研究证实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观察电损毁PV N及N TS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 N)及孤束核(N TS)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在研究证实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观察电损毁PV N及N TS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V N+N TS电损毁组分别与A M I组、PV N电损毁组比较,在各个时段的心电图ST段电位均有显著性升高,心肌细胞A PA、A PD50、A PD90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同时损毁家兔PV N及N TS后,更加减弱了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PV N及N TS均参与了内关穴心肌缺血保护的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下丘脑室旁核 孤束核 针刺效应 内关
下载PDF
针刺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江山 严洁 +1 位作者 何军锋 彭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阐明NTS可能是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延髓初级中枢。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结果(1)造成大鼠胃扩张模型后...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阐明NTS可能是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延髓初级中枢。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结果(1)造成大鼠胃扩张模型后,NTS内c-fos的表达增加,而电针足三里、内关穴组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NTS内FOS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NTS内FOS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2)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能显著升高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P<0.01),其胃内压升高程度高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经穴对脏腑的调控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足三里穴 孤束核 胃扩张 c—fos基因
下载PDF
孤束核组胺能受体参与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国卿 沈新娥 +2 位作者 孙万平 周希平 邹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能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一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能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一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特征参数 ,观察NTS注射不同HA受体拮抗剂对CSR的影响。结果 应激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调定点和最大增益时ISP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及最大增益减小 ;NTS内注射H1或H2 受体拮抗剂 (氯苯吡胺 ,CHL ,0 5 μg或西咪替丁 ,CIM ,1 5 μg) 2 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SR的上述改变 ,CIM减弱作用不如CHL ;NTS内注射CHL或CIM后 ,均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结论 应激引起CSR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HA能系统 ,NTS的H1和H2 尤其H1受体在应激引起CSR重调定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颈动脉窦 HA NTS 孤束核 组胺 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 氯苯 MAP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能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良为 施际武 饶志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4-247,T004,共5页
用顺行演变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的双标技术,电镜下观察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5-HT-LI)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特别是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溃变)终末的关系。发现:1.5-HT-LI轴突终末和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 用顺行演变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的双标技术,电镜下观察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5-HT-LI)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特别是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溃变)终末的关系。发现:1.5-HT-LI轴突终末和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终止于同一个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5-HT-LI轴突终末与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5-HT-LI轴突终末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或非标记的轴突终未形成轴一轴相贴(axo-axonic-contact)。以上结果提示,孤束核内的5-HT能神经成分可能通过突触后、突触前机制调控经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迷走神经 初级传入 血清素
原文传递
针刺对胃运动低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述菊 孙国杰 +3 位作者 吴绪平 杜艳军 胡和平 孔立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20-1822,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放电 孤束核 胃运动 针刺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幼鼠延髓孤束核放电、海马谷氨酸受体及其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胜智 王景杰 +3 位作者 马庆久 何显力 南菁 邱建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幼鼠延髓内脏带(MVZ)中孤束核(NTS)电生理活动、海马中谷氨酸受体(NMDAR2)及其转运体(GLAST)的影响,为防治睡眠剥夺引起的中枢功能及学习、记忆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步实验,应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NTS神经元...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幼鼠延髓内脏带(MVZ)中孤束核(NTS)电生理活动、海马中谷氨酸受体(NMDAR2)及其转运体(GLAST)的影响,为防治睡眠剥夺引起的中枢功能及学习、记忆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步实验,应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NTS神经元放电的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组织中NMDAR2及GLAST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睡眠剥夺的第3天,NTS放电明显增加,睡眠剥夺的第7天,NTS放电明显增加更为明显,而在睡眠剥夺的第2周,NTS放电呈抑制状态。在海马组织中,睡眠剥夺第3天,NMDAR2和GLAST开始增加,睡眠剥夺第5天增加更为明显,睡眠剥夺第7天,NMDAR2和GLAST增加的程度有所降低,睡眠剥夺第14天,海马中NMDAR2和GLAST表达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睡眠剥夺对幼鼠睡眠诱导区的电生理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孤束核 电生理学 海马回
下载PDF
电针“合谷”和“四白”穴对大鼠孤束核胃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淑莉 晋志高 +6 位作者 景向红 张建梁 蔡红 逯波 蒋瑾 张璐 刘爱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6-49,61,共5页
目的:用电生理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四白”穴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内的汇聚。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首先寻找到孤束核内对胃扩张敏感的神经元,然后分别电针刺激“合谷”穴和“四白”穴,观察其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共记录到27... 目的:用电生理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四白”穴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内的汇聚。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首先寻找到孤束核内对胃扩张敏感的神经元,然后分别电针刺激“合谷”穴和“四白”穴,观察其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共记录到278个有自发放电的孤束核神经元,以10 s为时间段,统计处理胃扩张前后各2 min的神经元放电数目,频率改变超出25%确定为胃扩张反应神经元,132个神经元被确定为胃扩张反应(敏感)神经元,146个没有明显反应。对132个胃扩张反应神经元做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70个神经元的电活动被胃扩张刺激兴奋(70/132);62个神经元被胃扩张刺激抑制(62/132),其中36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被完全抑制。与胃扩张前(14.05±8.52 spikes/min)相比,兴奋性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34.84±22.68 spikes/min)极为显著;抑制性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也非常明显(由18.21±9.29 spikes/min变为7.30±6.20 spikes/min)。在132个胃扩张敏感神经元中,对电针“四白”穴和“合谷”穴均起反应的神经元有41个(41/132,占30.2%)。结论:电针“合谷”穴和“四白”穴和胃扩张可兴奋或抑制同一孤束核神经元的电活动,表明“合谷”穴和“四白”穴区的传入信息可汇聚到同一孤束核神经元上,提示孤束核很可能是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中枢机制之一,从而为经络理论中的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的特定联系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合谷”穴“四白”穴 孤束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