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移动混合现实教育可供性的继续教育学习空间重构
1
作者 翁克山 李青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受继续教育重心变迁和公共卫生危机蔓延的深刻影响,继续教育发展面临学习时空受限、实体操作匮乏、培训实境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寻求课堂、网络和现场之外的第四维学习空间成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移动终端和混合现实技术(MR... 受继续教育重心变迁和公共卫生危机蔓延的深刻影响,继续教育发展面临学习时空受限、实体操作匮乏、培训实境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寻求课堂、网络和现场之外的第四维学习空间成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移动终端和混合现实技术(MR)的融合体,移动混合现实技术(MMR)具有高度的原真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泛在性等重要属性,因而具有构建多种新型学习空间,甚至替代实境的潜能。充分解析继续教育发展动态和MR优势与不足,挖掘MMR教育可供性与继续教育学习空间重构的聚合点,以情境化学习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为理据,尝试为继续教育学员构建一种贴近实境的第四维继续教育学习空间,促使继续教育从传统模式向深度混合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混合现实 教育可供性 继续教育 学习空间重构
下载PDF
ChatGPT背景下的学习空间重构:可为与难为
2
作者 代乐梅 王永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学习空间是学习者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主要分为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网络学习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虚拟网络学习空间不断拓展。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的最新代表,具有高通用性、强认知性、多情境性等诸多特点,理论上有... 学习空间是学习者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主要分为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网络学习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虚拟网络学习空间不断拓展。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的最新代表,具有高通用性、强认知性、多情境性等诸多特点,理论上有利于交互性学习空间和个性化学习空间的重新构建。在教育实践中,ChatGPT的高通用性有利于教育各主体协同构建交互性学习空间。此外,ChatGPT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具有强认知性,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构建。新技术的出现,给教育实践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难为之困。开发者在引入ChatGPT类学习工具时,要特别注意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虚拟学习空间对真实物理学空间的挤压问题以及教育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重构
下载PDF
中小学校学习空间重构助力育人方式变革——“上海市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行动研究”课题成果
3
作者 竺建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14期1-5,共5页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行动研究”课题,阐述如何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以适应学校育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围绕形成一批典型的学习空间重构案例、形成学习空间功能的三个共识、形成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及策...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行动研究”课题,阐述如何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以适应学校育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围绕形成一批典型的学习空间重构案例、形成学习空间功能的三个共识、形成学习空间重构的一般范式及策略三个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空间重构 学习者为中心 育人模式
下载PDF
重构学习空间,培育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
4
作者 蔡文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69,共6页
培育生态文明素养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有助于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学校的学习空间格局难以支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上海市E中学依托区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为特色办学目标,探索重构基于生... 培育生态文明素养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有助于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学校的学习空间格局难以支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上海市E中学依托区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为特色办学目标,探索重构基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布局。指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重构路径包括:打造三个生态圈的学习空间结构,建立学习空间与自然世界的深度连接;注重生态科技校园学习空间重构;依托生态学习空间,推进课程与教学的协同创新;基于学习空间重构,探索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重构学习空间,整合优质生态资源,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普通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育人方式转变 学习空间重构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
原文传递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行为逻辑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瑞强 胡军华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1,I0006,I0007,共11页
全域信息化时代复杂性社会问题跨界特征要求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实现"教学-科研-实践-工作"的有机关联。本研究基于重建知识关联和重构学习空间视角,深入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拓展学习-文化沉浸-知识涌现"... 全域信息化时代复杂性社会问题跨界特征要求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实现"教学-科研-实践-工作"的有机关联。本研究基于重建知识关联和重构学习空间视角,深入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拓展学习-文化沉浸-知识涌现"行为逻辑,在实践基础上探索涵盖门槛概念、师生互动、拓展合作、价值实现体验的研究生科研能力TTEV培养框架,进一步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建设全域化学习空间、关注可雇佣能力提高和完善柔性化评估体系等支持要素,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拓展学习 学习空间重构 科研能力 柔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