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9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梳理与展望
1
作者 王冬冬 吕一昂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武举发源于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认为,百年中国武举研究经历了再启重构、迟滞迁转、承起跚行、兴盛合回四个时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力量群体... 武举发源于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认为,百年中国武举研究经历了再启重构、迟滞迁转、承起跚行、兴盛合回四个时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力量群体薄弱,后继支持不力;研究方法简单移植,史料考证不实;研究视域聚焦国内,国际眼光不足;研究成果脱离时代,应用价值不大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在群体上需涵养队伍,潜心治学;在方法上需考辨史料,学科融合;在视域上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成果上,需经世致用,服务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中国武举 科举制度 百年学术史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訄书·清儒》的学术史与思想史二重奏
2
作者 刘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1,213-215,共15页
重订本《訄书》所收《清儒》篇,是现代清学史的开山之作,已有研究大都采取单纯的学术史视角,而没有进入章太炎的思想体系之中,因此没有意识到,这篇文章不但体现了章太炎对清代学术史的敏锐洞察力,它更是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单讲学术史... 重订本《訄书》所收《清儒》篇,是现代清学史的开山之作,已有研究大都采取单纯的学术史视角,而没有进入章太炎的思想体系之中,因此没有意识到,这篇文章不但体现了章太炎对清代学术史的敏锐洞察力,它更是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单讲学术史,此前研究也忽略了《清儒》中隐含的文学与经学、文士与经儒的对立叙事,如果由此视角进入,既可以观察到乾嘉以后学术的独立性和学者的专业化倾向,更会发现,章太炎借由强调这种对立,完成了对儒学与经学的裂分。由此章氏解构了政治性的旧儒学,而创造了一种历史性的新经学。而这一工作进一步的思想方向则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再造问题。在这一意义上,章太炎是五四学人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清儒 学术史 思想史
下载PDF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机理与构想
3
作者 吴翔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8-108,128,共12页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彼此重构的学术史,其逻辑前提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确认,这就要求在知识学科化的框架内开掘出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生成机理。既然是学术史研究,就要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彼此重构的学术史,其逻辑前提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确认,这就要求在知识学科化的框架内开掘出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生成机理。既然是学术史研究,就要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学术编年、学术思潮和断代学术史的整合都是重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的方略。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具有批判性与建构性的双重特质,它既是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进程。现代汉语写作是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原点,对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革命史等大系统的区别与融通彰显了其本体价值。基于同源性的机制,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学术实践具有同一性,但也在学术现代化的过程中锻造了自己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儿童文学 学术史 内在机理 理论构想
下载PDF
学术史视角下的客家民间文学研究
4
作者 钟俊昆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客家民间文学作品需由空间地域、时间线性、讲述者与讲述内容等四个要素来界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的边界也由此而确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伴随客家历史文化研究而来,总体而言起步晚,除客家歌谣取得重要成绩外,客家神话、故事传说、民俗言... 客家民间文学作品需由空间地域、时间线性、讲述者与讲述内容等四个要素来界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的边界也由此而确定。客家民间文学研究伴随客家历史文化研究而来,总体而言起步晚,除客家歌谣取得重要成绩外,客家神话、故事传说、民俗言语等方面的研究很薄弱,成果较少。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有其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其研究视角多样化,重视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展开,有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已形成补正史之不足、闽台比较研究、民俗实证研究等学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文学 学术史研究
下载PDF
“十七年”现代文学史教材编纂的教学本位与学术史构建——以1957年朱彤先生所讲《现代文学讲稿》为视角
5
作者 张业松 张宝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文学学科处在初创期,全国各大高校中文系所使用的现代文学教材主要为内部自编的油印、铅印教材(讲义)。师范类高校在现代文学的教材编纂中发挥着突出的建设性作用,本文以笔者所见1957年南京师范学院朱彤先生编...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文学学科处在初创期,全国各大高校中文系所使用的现代文学教材主要为内部自编的油印、铅印教材(讲义)。师范类高校在现代文学的教材编纂中发挥着突出的建设性作用,本文以笔者所见1957年南京师范学院朱彤先生编纂的《现代文学讲稿》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朱彤先生的现代文学教学与教材编写实践,以及分析《现代文学讲稿》中的内容,指出“十七年”时期现代文学的教材编纂与以现代文学教学过程中问题生产紧密联系“,教学本位”促进着现代文学教材的编纂与使用,由此进一步探讨现代文学教材编纂史中的学人研究与学术史构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彤 学术史 南京师范学院 现代文学史 教材编纂
下载PDF
论古典目录学与学术史的关系
6
作者 王承略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古典目录学是用书目的形式反映学术发展源流的一门学问。古典书目是学术史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学术史的必读典籍。古典目录学对于学术史研究,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与学术史关系密切的四部古典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 古典目录学是用书目的形式反映学术发展源流的一门学问。古典书目是学术史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学术史的必读典籍。古典目录学对于学术史研究,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与学术史关系密切的四部古典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和《萃编续刊》的汇编整理出版,摸清了中国文献典籍的家底,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建立文献典籍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目 目录学 学术史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
下载PDF
不忘本源,面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评《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高等教育研究》
7
作者 文雯 王嵩迪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产出了丰富的知识成果,特别是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开启了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篇章。从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看,我国都堪称高等教育研究...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产出了丰富的知识成果,特别是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开启了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篇章。从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看,我国都堪称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国,而这汗牛充栋的研究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开展学术史研究来寻求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专业目录 学术史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 二级学科 高等教育学 当代中国教育 问题与挑战
下载PDF
基于学案体文献的儒家学术史可视化分析与呈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林旭 杨浩 王军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学案体 儒家学术史 可视化 网络分析 学术传承
下载PDF
藏学学术史视域下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述论
9
作者 增宝当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7,共7页
藏文传记文学因其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特性与宝贵的文化价值,成为近百年汉藏文学翻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选材方向,备受译者青睐,产生众多翻译著作。文章试图在藏学学术史视域下梳理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的发展脉络与主要译本,以此全面呈现该... 藏文传记文学因其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特性与宝贵的文化价值,成为近百年汉藏文学翻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选材方向,备受译者青睐,产生众多翻译著作。文章试图在藏学学术史视域下梳理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的发展脉络与主要译本,以此全面呈现该领域的翻译成就。同时,也探讨译著产生的社会语境、文本特征和各种翻译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汉藏翻译史提供一定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传记文学 汉藏文学翻译 藏学学术史
下载PDF
喜马拉雅区域的人类学学术史研究——以欧美人类学著作为中心
10
作者 格藏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3,160,共10页
历史上西方传教士和殖民者对喜马拉雅的认知始于他们与我国西藏的接触,西方对喜马拉雅的研究也是从藏学研究开始的。喜马拉雅地区的人类学研究形成了欧美两种不同的研究传统,其中欧洲的人类学研究更注重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而美国的... 历史上西方传教士和殖民者对喜马拉雅的认知始于他们与我国西藏的接触,西方对喜马拉雅的研究也是从藏学研究开始的。喜马拉雅地区的人类学研究形成了欧美两种不同的研究传统,其中欧洲的人类学研究更注重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而美国的人类学更关注变迁和推动变革。同时,它们内部也存在不同的研究路径。随着喜马拉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土人类学者的学术贡献也变得日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区域 人类学 学术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中的四对关系范畴
11
作者 彭先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指向。本文试图用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对关系范畴来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史:一是知行关系范畴,能概括以“理论与实践...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指向。本文试图用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对关系范畴来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史:一是知行关系范畴,能概括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异质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二是源流关系范畴,能概括以“源头理论与流变理论之间的纵向传承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三是体用关系范畴,能概括以“后世各实践派理论之间的体同用异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四是一多关系范畴,能概括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互竞互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这种分类梳理考察有利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全貌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 知行关系 源流关系 体用关系 一多关系
下载PDF
党史研究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学术史回顾问题探赜
12
作者 吴志军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0-128,共19页
客观、科学、完整、准确的学术史回顾,既是党史研究学术论文写作的一种必备要素和基本规范,也极大地有利于研究者发现“新问题”“新维度”以及全面掌握学术进展,从而更好地明确特定历史问题研究的学术方位、意义和价值。但在近些年的... 客观、科学、完整、准确的学术史回顾,既是党史研究学术论文写作的一种必备要素和基本规范,也极大地有利于研究者发现“新问题”“新维度”以及全面掌握学术进展,从而更好地明确特定历史问题研究的学术方位、意义和价值。但在近些年的投稿论文中,学术史回顾的写作仍然存在很多难以尽述的弊端,不仅直接导致一大批学术论文无法正常发表和传播,而且给学术编辑工作带来很多无谓的负担和困惑。学术期刊及其编辑有必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仔细清理和科学总结一些问题与不足,从“负面清单”的角度分析如何改进学术史回顾的理念和写法,借此努力重塑党史研究的学术规范和写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研究学术论文 学术史回顾 学术规范 写作规范
下载PDF
文献、文化与知识:明代通俗类书学术史回顾
13
作者 张亦洋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9期5-13,共9页
通俗类书是考察明代民间知识与文化消费的典型个案,新近研究多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思路,着重考察知识的社会情境。文章爬梳20世纪中叶以来的通俗类书学术史,从新近研究对传统范式的质疑出发,搜检学界在民间文化、印刷文化视域下的探讨... 通俗类书是考察明代民间知识与文化消费的典型个案,新近研究多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思路,着重考察知识的社会情境。文章爬梳20世纪中叶以来的通俗类书学术史,从新近研究对传统范式的质疑出发,搜检学界在民间文化、印刷文化视域下的探讨。研究表明:通俗类书研究从文献本体转向书籍文化与消费活动,其研究范围、视角则存在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类书 学术史 知识社会学 民间文化 商业出版
下载PDF
“线上-线下”交互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分析
14
作者 易魁 傅玘瑞 朱凤娇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1期28-31,36,共5页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交往方式,由此延伸出的线上与线下互动模式也越发复杂多样。对2001—2023年发表在中外核心期刊中有关“‘线上-线下’交互”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从发表趋势与热点演进等方面呈现...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交往方式,由此延伸出的线上与线下互动模式也越发复杂多样。对2001—2023年发表在中外核心期刊中有关“‘线上-线下’交互”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从发表趋势与热点演进等方面呈现研究概况,结合重要文献揭示互联网技术发展给社交模式与商业模式带来的创新规律。研究显示,线上-线下交互正成为一种新常态,将持续涉及更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合作与创新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持续演变,该领域研究正推动更多领域的合作与创新,线上-线下交互将为学术研究的未来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交互 互联网+ 学术史研究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前后看——从《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说起
15
作者 王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162-167,共6页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下展开。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出发,对华夏传播研究进行反思,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现实意义在于:从向后看中找华夏传播研究应遵循的学术传统,关注先秦文化,从联系中把握“做”,保持中国学术传统赓续,保持华夏传播研究特色;从向前看中望未来,将历史作为中介,用一种整体观、共同体观照见华夏传统、关注当下,进而从历史中把握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 华夏传播 中西比较
下载PDF
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
16
作者 成运楼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经由《礼记·玉藻》提出、《汉书·艺文志》阐发的“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公案。在传统语境下,经学家利用左史、右史与太史、内史的跨文本阐释,普遍维护《礼记》说而否定《汉书》说,但脱离经学政教的影响,《汉书》说实... 经由《礼记·玉藻》提出、《汉书·艺文志》阐发的“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公案。在传统语境下,经学家利用左史、右史与太史、内史的跨文本阐释,普遍维护《礼记》说而否定《汉书》说,但脱离经学政教的影响,《汉书》说实则更加深入人心,冠名《礼记》而实取《汉书》的文化现象更为常见。不过伴随着经学反思意识的觉醒以及近代学术思潮的发展,以章学诚为代表的诸多学者,对左史、右史官制有无和记言、记事是否二分提出各种质疑和批评,严重冲击了这一学说的合理性。但这些批评与质疑并未引起近现代学者的充分注意与积极回应,坚持旧有经说并力证“左史右史”者依然大有人在。这一境遇主要是由于近现代史学史学科的兴起与其他相关人文研究的发展,需要借助“左史右史”说作为学科建设与理论阐发的起点,故而保守地承认甚至维护“左史右史”说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史 右史 记言 记事 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工作的学术史回顾与思考
17
作者 段文健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健康是民生之福祉,关乎民族昌盛与国家安宁,关乎现代化发展进程。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疫病问题,历来备受关注。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治理能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实现由卫生防疫到疾病防控再到“健康中国”的阶段性跨越... 健康是民生之福祉,关乎民族昌盛与国家安宁,关乎现代化发展进程。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疫病问题,历来备受关注。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治理能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实现由卫生防疫到疾病防控再到“健康中国”的阶段性跨越,取得卫生治理的实质性突破。学界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研究重点各具特色、研究视角更为多样,但现有研究宏观上缺乏体系化论证,微观上缺少精细化分析,研究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展。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工作研究成果,以全方位视角回眸卫生防疫工作发展历程,以学理性分析论证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将防疫历史与现实诉求相结合,乃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卫生防疫 学术史 未来展望
下载PDF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欧美汉学家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杭召开
18
作者 夏钰清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2024年4月28日上午,由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李庆本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欧美汉学家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杭州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开题论证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2024年4月28日上午,由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李庆本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欧美汉学家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杭州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开题论证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张江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南京大学周宪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德胜教授、浙江大学王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兰州大学程金城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史研究 扬州大学 南京大学 周宪 王德胜
下载PDF
理解侯外庐史学的力作——《侯外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史价值
19
作者 王兴 《华夏文化》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和侯外庐曾被誉为新中国史学“五老”。就师承渊源、个人才情、思想深度、理论修养、学术贡献而言,“五老”各有特点、各具风格。1987年9月14日,侯外庐逝世,是“五老”之中最...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和侯外庐曾被誉为新中国史学“五老”。就师承渊源、个人才情、思想深度、理论修养、学术贡献而言,“五老”各有特点、各具风格。1987年9月14日,侯外庐逝世,是“五老”之中最后一位辞别人世的。侯外庐的逝世,标志着第一代马克思史学大家群体走进了“历史”。侯外庐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从1928年开始翻译《资本论》,至1960年完成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学术贡献 翦伯赞 思想深度 学术史价值 史学大家 吕振羽 多卷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