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永钧治疗IgA肾病的学术特点
1
作者 朱勤 陈洪宇 +2 位作者 曾佳丽 王曾 王永钧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王永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他遵循“审病辨证”,提出Ig A肾病“风湿致病”和“微观辨证”理念,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基于多种数据挖掘技术,选取王教授3年内诊治过的Ig A肾病原始病例,... 王永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他遵循“审病辨证”,提出Ig A肾病“风湿致病”和“微观辨证”理念,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基于多种数据挖掘技术,选取王教授3年内诊治过的Ig A肾病原始病例,挖掘并总结其治疗该病所用中药的药味、药性、归经及配伍规律,以期深入理解和传承其治疗Ig A肾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经王教授在杭州市中医院门诊治疗的Ig A肾病患者。Ig A肾病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3版)。1.2纳入标准:(1)经王教授门诊诊治的Ig A肾病患者;(2)患者年龄≥18周岁;(3)辨证资料完备,中药复方记录详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数据挖掘 学术特点 王永钧
下载PDF
当代中医妇科流派学术特点及代表名医学术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硕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29-1133,共5页
当代中医妇科流派十余支,传承千年,名医荟萃,在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病症诊疗中各具特色,善用道地药材、注重调理气血、药用轻省醇正,著书立说,提出“中医周期调治法”“治崩三法”“经间期学说”等,名医名方辈出,创制“滋肾育胎丸... 当代中医妇科流派十余支,传承千年,名医荟萃,在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病症诊疗中各具特色,善用道地药材、注重调理气血、药用轻省醇正,著书立说,提出“中医周期调治法”“治崩三法”“经间期学说”等,名医名方辈出,创制“滋肾育胎丸”“百灵育阴汤”“百灵调肝汤”等,收录于国家规划教材,促进了中医妇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人才的培养。通过整理、分析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共性特点与个性专长、当代妇科流派代表名医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以期揭示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规律,探讨传承发扬妇科名家学术技艺的方法途径,共同提升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妇科 学术流派 学术特点 学术思想 名医 名方 用药特色
下载PDF
韩来鹤《伤寒意珠篇》学术特点及价值探析
3
作者 张白雪 蔡永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6-719,共4页
《伤寒意珠篇》是韩来鹤撰写的一部《伤寒论》注释发挥类著作,汇集了韩氏数年研究伤寒的心得体会。经考证,韩来鹤是明末清初人,此书成书于1683年,晚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1643年。《伤寒意珠篇》的学术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伤寒意珠篇》是韩来鹤撰写的一部《伤寒论》注释发挥类著作,汇集了韩氏数年研究伤寒的心得体会。经考证,韩来鹤是明末清初人,此书成书于1683年,晚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1643年。《伤寒意珠篇》的学术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手经主出、足经主入的观点解释“伤寒传足不传手”论,首提“伤暑传手不传足”,并以汗、吐、和、下、温、凉、补七法重新分类编排伤寒113方,以法统方,以症为纲,实现症、法、方的有机统一。韩氏独特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伤寒学的内容,促进了伤寒的学术争鸣,为中医八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治疗伤寒诸证的经验,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意珠篇 韩来鹤 学术特点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文哲 许莉琴 +1 位作者 刘琼辉 高颖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 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挖掘《叶氏女科证治》的学术价值。方法 构建《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的“病–症–证–方–药”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归纳对比两书的学术特点。结果 《叶氏... 目的 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挖掘《叶氏女科证治》的学术价值。方法 构建《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的“病–症–证–方–药”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归纳对比两书的学术特点。结果 《叶氏女科证治》与《傅青主女科》比较具有以下6个特点:论述疾病,全而简略;详辨年龄,分时论治;处方周全,兼服丸散;用药轻灵,方加药引;煎制详细,服法各异;重视气血,调理脾胃。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展现了《叶氏女科证治》的学术价值,为研究其他中医著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氏女科证治 傅青主女科 学术特点 数据分析
下载PDF
薛己《口齿类要》学术特点探析
5
作者 赵金伟 张媛媛 李飞泽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承袭家学,学识渊博,在太医院任职多年,一生著述丰富,其中的《口齿类要》独具特色,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医口腔病专科书著。笔者通过阅读《口齿类要》,总结其学术特点:条理明晰,病案丰富;立足八纲,注重经络;治法多样,间夹...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承袭家学,学识渊博,在太医院任职多年,一生著述丰富,其中的《口齿类要》独具特色,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医口腔病专科书著。笔者通过阅读《口齿类要》,总结其学术特点:条理明晰,病案丰富;立足八纲,注重经络;治法多样,间夹祝由;善用古方,博采众长。笔者认为,该书因时代局限性,内容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外,由于历史变迁及史料讹漏等因素,关于薛己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齿类要 薛己 口腔病 学术特点
下载PDF
《西方子明堂灸经》灸法学术特点浅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何亚敏 刘密 +3 位作者 李铁浪 常小荣 阳晶晶 谢文娟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22-122,F0003,共2页
《西方子明堂灸经》是一部较为详尽、系统的专论灸法的古代医著,其灸法内容具有体例独特、图文并茂,承前启后、博采众长,专论灸法、灸治面广等特点,在针灸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特殊的学术特点做一简析。
关键词 西方子明堂灸经 灸法 学术特点
下载PDF
葛洪《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聪 于冰 张永臣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6期639-642,共4页
葛洪是东晋著名医家,其著作中以《肘后备急方》最具代表性,书中除记载大量急救医方外,对灸法亦有着独特的见解。葛氏关于灸法内容的发挥详尽而完整,主要有以下特点:施灸原则上,强调辨证论治与顺序施灸相结合,不同病证采用不同的灸法,并... 葛洪是东晋著名医家,其著作中以《肘后备急方》最具代表性,书中除记载大量急救医方外,对灸法亦有着独特的见解。葛氏关于灸法内容的发挥详尽而完整,主要有以下特点:施灸原则上,强调辨证论治与顺序施灸相结合,不同病证采用不同的灸法,并且多选用自上而下的艾灸顺序。取穴特点上,有但言分寸与重视四末互为补充,既突出取穴的准确性与方便性,又抓住了经络的根本而施灸。操作方法上,葛氏独创性地提出隔物灸法与采用缪灸之法,扩大了灸法的种类。在临床应用上又将灸法用于急症与内、外、妇、儿、男等各科疾病,拓展了灸法治疗各科疾病的范畴,为我国灸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肘后备急方 灸法 学术特点
下载PDF
管氏针刺方法学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祖红 李群 +2 位作者 叶建 王艳梅 管遵惠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2-44,70,共4页
从学术渊源、经络辨证、针法穴法、时间医学、舌针体系、热针疗法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管氏针刺方法的学术特点。总结名医经验,弘扬祖国医学。
关键词 管遵惠 学术特点 针刺
下载PDF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学术特点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章健 边玉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7,共2页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集体创作的成果 ,其学术特点及在中医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本书具备药典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所载方剂疗效卓著 ,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局方》的方书体...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集体创作的成果 ,其学术特点及在中医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本书具备药典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所载方剂疗效卓著 ,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局方》的方书体例决定了本书不能以议论病源为主要内容 ,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思想还是有规可循的。由于对《局方》的不同看法 ,导致诸多医学流派的出现 ,因此而引发的学术争鸣深化了对中医理论和方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学术特点 宋代 方剂
下载PDF
日本汉方医学的几个主要学术特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红斌 陈咸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6,共1页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日本汉方医学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在当今日本医疗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许多学术特点已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大不相同,今择其主要方面,阐述如下.
关键词 腹诊 排毒 日本 汉方医学 学术特点
下载PDF
《千金方》妇人卷学术特点浅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紫薇 陈慧娟 梁尚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2期48-50,共3页
《千金方》妇人卷涉及经、带、胎、产各类疾病,孙思邈认为:男女有别,倡导建立妇科;不孕之症,主张男女同治;妊娠期间,重视胎养胎教;临产必静,指导产后护理。孙氏用药灵活,善于化裁,善用矿石药、动物药及酒剂。孙氏月经病治法灵活,并首创... 《千金方》妇人卷涉及经、带、胎、产各类疾病,孙思邈认为:男女有别,倡导建立妇科;不孕之症,主张男女同治;妊娠期间,重视胎养胎教;临产必静,指导产后护理。孙氏用药灵活,善于化裁,善用矿石药、动物药及酒剂。孙氏月经病治法灵活,并首创不孕证序贯疗法,产后病注重散寒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思邈 《千金方》 妇科 学术特点
原文传递
宋代王执中的针灸学术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俊生 衣蕾 李巧如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65-1666,共2页
关键词 针灸资生经 王执中 学术特点 作者分析 宋代 医学贡献 祖国医学 疑难杂症
下载PDF
吴崑针灸学术特点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爱芸 王爱菊 +1 位作者 贾红玲 张永臣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1期85-87,共3页
吴崑,明代医家,所著《医方考》《针方六集》对针灸贡献颇大。在腧穴方面对取穴体位极为讲究,取穴少而精并注重特殊疗法的记载;在针法方面有毫针法、笔针法和放血法等;在灸法方面对灸量把控精确,治疗病证广泛;在针药结合方面,提出"... 吴崑,明代医家,所著《医方考》《针方六集》对针灸贡献颇大。在腧穴方面对取穴体位极为讲究,取穴少而精并注重特殊疗法的记载;在针法方面有毫针法、笔针法和放血法等;在灸法方面对灸量把控精确,治疗病证广泛;在针药结合方面,提出"针药一理说"及"经络与脏腑理论结合的病机说";在外治方面善用涂抹外敷法、搐鼻法、熏法、洗法和熨法等,体现出简便、廉效的特点。本研究就上述5点对吴崑针灸学术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崑 针方六集 医方考 学术特点
下载PDF
吴鞠通治疗内科病学术特点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寨华 杨威 +1 位作者 马艳华 于峥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2期17-19,共3页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内科病 学术特点 痹证 痢疾 疟疾 痉证
下载PDF
窦汉卿及其《通玄指要赋》学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永臣 贾红玲 张学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57-359,368,共4页
窦汉卿曾从师于山东滕县名医李浩,《通玄指要赋》为其继承李浩经验写成的赋文,总结了颈项强痛、腰腿疼痛、呆痴等50余种病证的治疗取穴,常用腧穴有太冲、人中、神门、风府、风池、听会、合谷等49个,其中足三里、后溪各2穴次。本赋文辞优... 窦汉卿曾从师于山东滕县名医李浩,《通玄指要赋》为其继承李浩经验写成的赋文,总结了颈项强痛、腰腿疼痛、呆痴等50余种病证的治疗取穴,常用腧穴有太冲、人中、神门、风府、风池、听会、合谷等49个,其中足三里、后溪各2穴次。本赋文辞优美,行文流畅,突出显示了窦汉卿深谙《内经》经典理论、重视特定穴、选穴少而精的学术特点,丰富了金元时期针灸治疗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汉卿 通玄指要赋 学术特点
下载PDF
古代巴蜀地区针灸学术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楠 印帅 +1 位作者 兰颖 周建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62-1664,共3页
巴蜀地区作为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针灸医学的发展中占有先机,探寻巴蜀地区针灸学术发展的源头、总结提炼学术特点对理解针灸发生、发展渊源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巴蜀地区相关出土文物及部分医家的针灸学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 巴蜀地区作为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针灸医学的发展中占有先机,探寻巴蜀地区针灸学术发展的源头、总结提炼学术特点对理解针灸发生、发展渊源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巴蜀地区相关出土文物及部分医家的针灸学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表明四川针灸置身于针灸医学的发展中占有先机,川籍医家通过总结中医经典及历代针灸学家学术思想,不断实践创新形成学术特点。其学术特点主要可以从针灸体系颇具特色,由博返约、惠泽后学,针药一理、针医汇通,针推灸焠、丰富临床,善治危症、针起沉疴5个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针灸 发展源头 学术特点
下载PDF
《外科真诠》学术特点试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冷德生 姜德友 李富震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124-126,共3页
文章主要对《外科真诠》一书的学术特点进行阐析,分理论、辨证、用药和外治等四个方面论之,以期为中医学者研究此书提供便利,进而引起学界对此书的重视。
关键词 《外科真诠》 学术特点
下载PDF
论王清任活血化瘀系列方剂的学术特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温长路 温武兵 《河北中医》 2006年第8期592-593,共2页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王清任 学术特点
下载PDF
论张山雷治学临证学术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雪梅 夏丽娜 +3 位作者 陈姝 赵杨梅 付帝钧 徐海榛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74-75,共2页
近代中医名家张山雷以经典为本,师古不拘,在治学临证中创立了独特的学术观点。他博古通今,融汇中西;深研脉诊,察识脉源;选方有道,用药严谨;精于辨证,推陈出新,将理论和实践反复印证,以求得真解。张山雷为近代中医学术的发扬光大及中医... 近代中医名家张山雷以经典为本,师古不拘,在治学临证中创立了独特的学术观点。他博古通今,融汇中西;深研脉诊,察识脉源;选方有道,用药严谨;精于辨证,推陈出新,将理论和实践反复印证,以求得真解。张山雷为近代中医学术的发扬光大及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山雷 学术特点 中医学家 近代
下载PDF
论经学的性质、学科地位与学术特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林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中华文化的各个分支无不浸润其中。经学研究不能洞明,则中国学术文化难有真正的飞跃。经学兼综文史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术,关注的是社会现实,是经世的学术,这是经学的... 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中华文化的各个分支无不浸润其中。经学研究不能洞明,则中国学术文化难有真正的飞跃。经学兼综文史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术,关注的是社会现实,是经世的学术,这是经学的灵魂。也正是由于经学的这种特性,我们理应给经学以应有的学科地位和必要的尊重。经学研究至为“繁难”,无捷径可走,非勤勉读书、刻苦钻研无以得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性质 学科地位 学术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