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萧涤非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成就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克昌 孙奇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08-215,共8页
萧涤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唐代文学专家。萧先生的杜甫研究,尤享誉海内外。他还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乐府诗词论薮》、《中国文学史》、《皮子文薮》等多种著述行世。他不轻易动笔,却篇篇掷地有声。
关键词 萧涤非 学术道路 学术成就
下载PDF
我的学术道路——邓正来教授访谈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正来 赵大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4-242,共9页
关键词 邓正来 学术道路 《三国演义》 小学三年级 《西厢记》 《红楼梦》 经典著作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孔子学术道路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剑康 《湖湘论坛》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地反映了孔子的学术道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学术道路上走过的重要环节;“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则是孔子学术经历的主要特征。孔子的时代虽已远去,但他的... 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地反映了孔子的学术道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学术道路上走过的重要环节;“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则是孔子学术经历的主要特征。孔子的时代虽已远去,但他的学术精神依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教 礼乐 《书》 《易》 学术道路 评析
下载PDF
论顾炎武的学术道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嘉荣 《江海学刊》 198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明清之际是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急剧地走向衰落的巨大变革时期。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的三位学术大师之一的顾炎武,他在猛烈抨击王学末流的过程中,大力倡导“经世之用”的“实学”,把学术研究与改革弊政、振兴社会紧密地联结起来,开... 明清之际是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急剧地走向衰落的巨大变革时期。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的三位学术大师之一的顾炎武,他在猛烈抨击王学末流的过程中,大力倡导“经世之用”的“实学”,把学术研究与改革弊政、振兴社会紧密地联结起来,开伪了有清一代的学风。他的学术道路,在批判继承中又有独创,时至当今仍然熠熠生辉。兹就其实学形成、特点以及依托于史学诸问题,初步探索于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道路 顾炎武 中国封建社会 “实学” 变革时期 明清之际 学术大师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浦江清先生的学术道路与词学交游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大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8期71-77,共7页
在20世纪学术史上,浦江清先生是一位少见的博学多能的人物。他一生从事“国学”,同时又推崇“西学”。在“国学”与“西学”之间,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用西方的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来审视“国学”,研究“国学”。他的学术道... 在20世纪学术史上,浦江清先生是一位少见的博学多能的人物。他一生从事“国学”,同时又推崇“西学”。在“国学”与“西学”之间,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用西方的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来审视“国学”,研究“国学”。他的学术道路与治词路子,为建设20世纪的新文学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清 生平事迹 学术道路 词学交游 治词经历
下载PDF
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与史学成就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炜民 《阴山学刊》 2006年第1期5-11,共7页
黎虎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纵观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依其研究重心的变化和主要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 黎虎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纵观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依其研究重心的变化和主要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集中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确立了学术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研究领域扩大到秦汉至唐代,完成了《汉唐外交制度史》《、汉唐饮食文化史》等多项开创性的力作,推进了学术发展。黎虎先生主编的《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是一部属于中国现代史范畴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著作,是一项特殊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虎 史学家 中国古代史 史学成就 学术道路
下载PDF
做两代学人之桥梁 立承前启后之功勋──张友伦教授的学术道路与成就
7
作者 原祖杰 秦珊 +1 位作者 张聚国 杨令侠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7期96-115,共20页
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尤其是美国史学界中,张友伦先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担任过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美国研究》编委、中华美国学著做出版补贴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还因他强烈的职... 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尤其是美国史学界中,张友伦先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担任过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美国研究》编委、中华美国学著做出版补贴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还因他强烈的职业责任心,以及为追求学术进步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奋斗历程。他在学术研究、梯队建设和学科谋略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老一代和新一代史学家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道路 承前启后 桥梁 美国史研究 评审委员会 成就 教授 世界近现代史
原文传递
试论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和学术道路——纪念梁漱溟先生诞辰105周年
8
作者 钱宗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75-80,共6页
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以儒学思想改造中国社会的大教育观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应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梁漱溟解放后在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贡献应作科学的评价。他自学成才、学贯中西、古为今用的治学道路,关心国是、刚直不... 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以儒学思想改造中国社会的大教育观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应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梁漱溟解放后在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贡献应作科学的评价。他自学成才、学贯中西、古为今用的治学道路,关心国是、刚直不阿、知无不言的爱国情操,平等待人、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光明磊落的为人风范,求真求实、表里如一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教育思想 学术道路 儒学 乡村建设运动
下载PDF
时代·性情·家人与郝懿行学术道路的选择
9
作者 曹志敏 《晋阳学刊》 CSSCI 2019年第6期43-50,共8页
清代考据学兴盛,乾嘉学人埋头整理文化典籍,形成一种追求以立言著述为不朽的士林风气。作为训诂学家的郝懿行,成进士后无意于仕途进取,却因一意治经而著作等身,是乾嘉学者当中以著述不朽的典型代表。目前学术界关于郝懿行的研究,大多以... 清代考据学兴盛,乾嘉学人埋头整理文化典籍,形成一种追求以立言著述为不朽的士林风气。作为训诂学家的郝懿行,成进士后无意于仕途进取,却因一意治经而著作等身,是乾嘉学者当中以著述不朽的典型代表。目前学术界关于郝懿行的研究,大多以文献学方法来阐扬其训诂学成就,而对其学术道路选择的影响因素鲜有关注。事实上,郝懿行的学术道路是诸多乾嘉学者的缩影。郝懿行学术道路的选择与乾嘉时代风气、师友赞助、个人性情、家人支持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乾嘉学人精神世界的微观具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人 著述不朽 郝懿行 学术道路 时代风气 个性因素
下载PDF
学术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10
作者 张世晓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3-154,共2页
本刊编辑部自2007年9月推出"我与《改革》征文"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不少作者、读者朋友纷纷来信、来电,讲述自己的与《改革》一起成长的经历、看法和感受,表达对《改革》创刊20周年的殷切祝贺与祝福!《改革... 本刊编辑部自2007年9月推出"我与《改革》征文"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不少作者、读者朋友纷纷来信、来电,讲述自己的与《改革》一起成长的经历、看法和感受,表达对《改革》创刊20周年的殷切祝贺与祝福!《改革》2008年第2期至第12期将遴选征文发表,2009年1月公布征文获奖名单。本期推出华中科技大学张世晓、暨南大学宋小芬、山东大学常世旺的征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师益友 学术道路 《改革》 创刊20周年 华中科技大学 获奖名单 暨南大学 山东大学
下载PDF
王叔岷的学术道路与治学风范
11
作者 冯婵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王叔岷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在傅斯年、徐中舒和汤用彤的影响下,王叔岷洗掉才子气,由爱好文学走上朴学的道路。然而,如果以为王叔岷的学问只是考据,则是一个不小的误解。王叔岷做学问固然不轻言微言大义,但他也讲义理之... 王叔岷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在傅斯年、徐中舒和汤用彤的影响下,王叔岷洗掉才子气,由爱好文学走上朴学的道路。然而,如果以为王叔岷的学问只是考据,则是一个不小的误解。王叔岷做学问固然不轻言微言大义,但他也讲义理之学。他的治学领域以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为重点,主张学问要明大义,但学问大义离不开校雠基本功。王叔岷花大力气撰成的《庄子校诠》和《史记斠证》,堪称大手笔,其学术风范对于治学方法具有启示意义。王叔岷一生'不求闻达',他拒绝傅斯年为其作序,又婉辞钱穆的邀请。王叔岷为人平和,但对于不平之事和不良世风也有深刻的批判,体现了当代学者的真性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叔岷 傅斯年 学术道路 治学风范
下载PDF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学术道路——“鲁迅遗产与当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12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共4页
各位专家、朋友们:为纪念现代中国文化大师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在这里举办“鲁迅遗产与当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也迎来60周年馆庆纪念。我谨代表北京鲁迅博物馆向前来参会的国内外专家... 各位专家、朋友们:为纪念现代中国文化大师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在这里举办“鲁迅遗产与当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也迎来60周年馆庆纪念。我谨代表北京鲁迅博物馆向前来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鲁迅博物馆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中国 学术道路 遗产 专家学者 文化大师 现代中国
原文传递
董健先生的学术道路与学术思想
13
作者 胡星亮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47-59,共13页
董健先生1978年以来的学术之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从'天亮而梦未醒'走来,而去追寻'真理的阳光';中期,确立从人与戏剧(文学)现代化的总趋势去研究20世纪中国戏剧与文学的学术追求;后期,则体现出学术研究与社会... 董健先生1978年以来的学术之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从'天亮而梦未醒'走来,而去追寻'真理的阳光';中期,确立从人与戏剧(文学)现代化的总趋势去研究20世纪中国戏剧与文学的学术追求;后期,则体现出学术研究与社会批评、文明批评渗透,有思想的人文学者和作为社会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结合。贯穿三个阶段的主线,是董健先生坚持现代意识、启蒙理性、入文精神,在学术之旅中追求真实,追求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健 学术道路 学术思想 现代意识 启蒙理性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我的学术道路
14
作者 张世英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6期4-6,共3页
我首先向今天出席的每一位学者、朋友致以衷心的谢意和敬意。下面,我讲讲我的学术道路。如果说我还有一点学术成就的话,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做出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就字数来讲,这三十多年来我写的文字,大... 我首先向今天出席的每一位学者、朋友致以衷心的谢意和敬意。下面,我讲讲我的学术道路。如果说我还有一点学术成就的话,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做出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就字数来讲,这三十多年来我写的文字,大概统计一下,是前三十年的六七倍。就内容来讲,近二三十年我的学术思想主要是思考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 十年 西方思想文化 中国士人 吟诗作赋 主体性思想 等级森严 心在魏阙 世界文化发展
下载PDF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道路
15
作者 王文兵 杨继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2-46,共5页
费孝通先生所走过的长达70余年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学术历史的一个缩影,生动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费先生的思想早已超出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范围,而成为影响众多人文社会科... 费孝通先生所走过的长达70余年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学术历史的一个缩影,生动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费先生的思想早已超出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范围,而成为影响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先生 学术道路 学术自觉 文化自觉
下载PDF
王运熙先生的学术道路与治学风格
16
作者 归青 《阴山学刊》 1995年第3期98-105,共8页
王运熙先生的治学历程有三个阶段。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文学史与批评史两大领域。他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创获。实... 王运熙先生的治学历程有三个阶段。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文学史与批评史两大领域。他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创获。实事求是是他治学的基本特色,在治学方法上,他注重实证,注意微观与宏观、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运熙 学术道路 治学风格
下载PDF
李迪先生的学术道路
17
作者 汤彬如 赵粤民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8-49,共2页
李迪先生(1927-206)是中国数学史、科学史界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科学史家。他走过的学术道路是:矢志不移、锲而不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专题起步、纵向开拓;扩大战果、横向开拓。这条道路对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 李迪先生(1927-206)是中国数学史、科学史界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科学史家。他走过的学术道路是:矢志不移、锲而不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专题起步、纵向开拓;扩大战果、横向开拓。这条道路对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普遍的、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迪 学术道路 数学史
原文传递
吴文治先生的学术道路及其治学特点——纪念吴文治先生学术生涯60周年
18
作者 蒋成德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2-65,共4页
吴文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不仅在韩柳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也成绩斐然。他著作等身,从194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60年间,已出版著作23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超过3000万字。纵观... 吴文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不仅在韩柳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也成绩斐然。他著作等身,从194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60年间,已出版著作23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超过3000万字。纵观吴文治先生60年来的学术道路,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治学的显明特点。这就是一"勤"二"通"三"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治 学术道路 治学特点
下载PDF
我的学术道路
19
作者 刘承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我于1953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的一个教师家庭.1959年上小学,1965年入中学,初中一年级尚未读完,文革开始.在无所事事中,学起二胡,参加学校和公社的文艺宣传队,经常排练、演出.也是在这段时间,我从上海的叔叔寄来的宣传材料中,开始了... 我于1953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的一个教师家庭.1959年上小学,1965年入中学,初中一年级尚未读完,文革开始.在无所事事中,学起二胡,参加学校和公社的文艺宣传队,经常排练、演出.也是在这段时间,我从上海的叔叔寄来的宣传材料中,开始了课外的阅读,印象最深的是一套很厚的唯物辩证法学习材料,竟然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又从父母同事那里得到一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书,接受了最早的文学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道路 中国现代文学 1959年 初中一年级 文艺宣传队 唯物辩证法 宣传材料 学习材料
下载PDF
王鸿祯的学术道路及治学特点
20
作者 杨光荣 《中国地质教育》 1995年第2期4-6,13,共4页
今年1月12日,我国科技界、教育界迎来了一件盛事,24位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由香港四位银行家出资设立,由海内外著名学者评选产生的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和‘‘基金奖”。李鹏总理等到会祝贺,并亲自为获奖人颁奖。著名地质学家... 今年1月12日,我国科技界、教育界迎来了一件盛事,24位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由香港四位银行家出资设立,由海内外著名学者评选产生的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和‘‘基金奖”。李鹏总理等到会祝贺,并亲自为获奖人颁奖。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院士获“优秀奖”,王鸿桢院士获“基金奖”,表彰他们以自己的卓越成就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鸿祯 治学特点 学术道路 古生物 地史学 地质科学 优秀奖 黄汲清 教授 金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