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岁时节日里的饮食流动与“守望相助”
1
作者 成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共享”的情绪价值,是“守望相助”实现的社会基础;而节日饮食具有的趋吉避邪、祭祀祈福和欢乐团聚功能,则是“守望相助”实现的文化心理。宋代节日饮食的流动馈赠,从文人士大夫视角来看更是以传统的力量辉映践行了“修齐治平”的理想愿景。宋代节日饮食书写,可以洞视出宋韵文化的某些特质——烟火气和神秘性兼具,世俗性和高雅性并存,“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精神底蕴和意趣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节日 饮食 馈送 守望相助 宋代
下载PDF
何延华小说中乡土的书写与乡愁的守望
2
作者 彭文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于乡土的依恋、回忆、回归、守望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学书写中永不枯竭的源泉。甘肃籍藏族女作家何延华的小说无疑是新世纪以来乡土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风格、值得细读的佳作,其对乡土的书写与乡愁的守望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具有特殊的精神... 对于乡土的依恋、回忆、回归、守望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学书写中永不枯竭的源泉。甘肃籍藏族女作家何延华的小说无疑是新世纪以来乡土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风格、值得细读的佳作,其对乡土的书写与乡愁的守望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具有特殊的精神感召力。从乡土自然的书写、乡土女性的书写、乡土的温暖和悲凉三个角度对何延华小说的乡土书写与乡愁守望作出探析、阐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书写 乡土自然 乡土女性 乡愁守望
下载PDF
“守望相助”乃千百年积淀的海洋文化品质内核--以舟山渔民勇救英军战俘为例
3
作者 胡银平 唐洪森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1942年9月起,在中国香港被俘的英联邦军队官兵陆续分批被送往日本做工,第二批战俘1816人即搭乘“里斯本丸”赴日。10月1日,该船行驶至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击伤,次日拖航至东极岛海面沉没,由此演绎成一幕人间... 1942年9月起,在中国香港被俘的英联邦军队官兵陆续分批被送往日本做工,第二批战俘1816人即搭乘“里斯本丸”赴日。10月1日,该船行驶至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击伤,次日拖航至东极岛海面沉没,由此演绎成一幕人间悲剧。正当战俘们陷入绝境时,中国渔民船团突然驶入日本海军舰阵,不顾一切施救落水战俘,由此逆转整个局面,真实演绎了海洋人千古文化品质内核,亦即守望相助。此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个案,却深刻映衬着海洋社会文化的优秀品质,此系历经千百年来,渔民向大海讨生活,而积淀下来的海洋人特有的基因,经受得起任何特定惊涛骇浪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望相助 海洋人 舟山 英军战俘
下载PDF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意蕴
4
作者 王荣富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1期25-27,共3页
塞林格善于用他那寓言式的语言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从霍尔顿·考尔菲德期望在大都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他的西部情怀两方面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体现的生态意蕴,可以帮助青少年从自然中认识人生... 塞林格善于用他那寓言式的语言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从霍尔顿·考尔菲德期望在大都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他的西部情怀两方面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体现的生态意蕴,可以帮助青少年从自然中认识人生的真谛和自然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有益影响,从而使他们能够从自然中吸取健康成长的力量,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不安,并健康积极地融入成人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回归自然 和谐 生态境界
下载PDF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
5
作者 赵倩 金贞爱 崔文香 《叙事医学》 2024年第1期29-29,59,共2页
王开岭曾在《教师是教育的守望者》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不敢说我是一个教育家,但是在我心中,有这样一种信念,作为一个教育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自己负责。”我深以为然,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或谋生手段,还要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关键词 谋生手段 深以为然 守望 奉献精神 对自己负责 责任心 教育者 教育家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青春书写及成长叙事
6
作者 刘书畅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内心挣扎和成长历程。故事围绕霍尔顿的内心独白展开,通过逃避责任、寻找自我身份等系列书写,向读者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青年内心的纠结和迷茫,而这正是每个个体成长...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内心挣扎和成长历程。故事围绕霍尔顿的内心独白展开,通过逃避责任、寻找自我身份等系列书写,向读者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青年内心的纠结和迷茫,而这正是每个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文深度聚焦《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青春书写及成长叙事,围绕守望者的叛逆、守望者的彷徨、守望者的救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深度解析主人公根植于时代的心路变革、迷茫簇拥下的流浪之旅、回归内心探寻生命意义的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青春书写 成长叙事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多重叙事视角艺术性分析
7
作者 解燕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运用多重视角进行叙事,为作品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主题探索提供了广阔丰富的空间,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并深入思考人性、成长、真实性等深刻主题。从不可靠视角、接受者视角、另类视角三个...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运用多重视角进行叙事,为作品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主题探索提供了广阔丰富的空间,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并深入思考人性、成长、真实性等深刻主题。从不可靠视角、接受者视角、另类视角三个方面阐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多重叙事视角,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内聚焦叙述、非人格化叙述等维度研析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多重叙事 不可靠视角
下载PDF
大雪中的守望——读关中乡愁散文集《守望终南》有感
8
作者 赵东科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近日得到李亚军散文新作《守望终南》,隔天就遇到一场畅淋漓的大雪。整整一天,漫天飞雪,洋洋洒洒,像极了书中的文字。一个沁入土壤,一个嵌入人心,雪花与乡愁就这样融在了一起。
关键词 终南 乡愁 守望 大雪 李亚军 散文
下载PDF
时间与空间契机下“角色的反演”——以《守望》为例
9
作者 刘艳敏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2,146,共4页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行动由许多动作组成,而动作则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展现,利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选择符合规定情境中人物的动作,是表演的重要环节之一。“角色的反演”需要演员作为角色时放弃“已知”打破惯性,筛选出有条件进行反演的“契机...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行动由许多动作组成,而动作则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展现,利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选择符合规定情境中人物的动作,是表演的重要环节之一。“角色的反演”需要演员作为角色时放弃“已知”打破惯性,筛选出有条件进行反演的“契机”,并选择准确的体现手段从人物现在进行时出发。研究细化“反演”这一关键词的行动办法,为演员表演留出恰当的时间、空间来选择更准确、更出彩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与空间理论 角色的反演 守望 话剧艺术
下载PDF
回归人性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解读
10
作者 雷梓璇 张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69-73,共5页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异化青年霍尔顿这一经典角色。在战后的美国社会中,异化存在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通过回溯霍尔顿在迷茫中“守望”的经历,反思异化...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异化青年霍尔顿这一经典角色。在战后的美国社会中,异化存在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通过回溯霍尔顿在迷茫中“守望”的经历,反思异化的负面影响,并从物质和精神领域解读小说中的异化元素,发掘异化在这两个领域间的关联和互动,以期纾解社会的“异化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弗洛姆 马克思 人的本质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下载PDF
守望乡村阅读
11
作者 赵国彬 《教育家》 2024年第4期70-71,共2页
从1993年9月初登讲台至今,我扎根乡村教育已有30年。一路走来,我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与自己的成长。30年的坚守与实践,都写在了这片乡土之中,如果只讲一件事,那便是对阅读的守望。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守望 教育的发展 阅读 讲台
下载PDF
一棵树的深情守望
12
作者 蒲光树 《人民周刊》 2024年第8期91-92,共2页
一棵荔枝树,长在三苏祠,为了一个“约定”,深情守望了千百年。人们来三苏祠,总要站在这棵荔枝树下,站在荔枝树鲜活的时光里,去读一首诗,想一个人,回味一段情。今天,我再次来到三苏祠,站在了这棵荔枝树下。这棵荔枝树生长的影像里,曾经... 一棵荔枝树,长在三苏祠,为了一个“约定”,深情守望了千百年。人们来三苏祠,总要站在这棵荔枝树下,站在荔枝树鲜活的时光里,去读一首诗,想一个人,回味一段情。今天,我再次来到三苏祠,站在了这棵荔枝树下。这棵荔枝树生长的影像里,曾经也有一棵荔枝树,它栽在三苏祠,长在苏轼的心坎上,枝枝叶叶间挂满了一缕缕乡愁,人们亲切地叫它“苏荔”。经年累月,那棵“苏荔”已经远去,眼前的这棵荔枝树是十多年前补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树 三苏祠 补栽 守望
下载PDF
“蜀道明珠”翠云廊:穿越千年的守望
13
作者 王意迦 《绿色天府》 2024年第4期62-63,共2页
盛夏时节,万物欣荣,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踏访剑阁蜀道翠云廊。许多人都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却不曾想与蜀道相伴相生,历史悠久的人工行道古树群举世无双。总书记漫步其中,驻足树前,久久凝望,嘱咐:“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 盛夏时节,万物欣荣,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踏访剑阁蜀道翠云廊。许多人都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却不曾想与蜀道相伴相生,历史悠久的人工行道古树群举世无双。总书记漫步其中,驻足树前,久久凝望,嘱咐:“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北有巍巍长城墙,南有蜀道翠云廊始先秦,经蜀汉,至明朝龙蛇蜿蜒山缠互,穿越千年仍青苍被寓“国之珍宝”“世界第一古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难 翠云廊 难于上青天 古树群 守望 穿越
下载PDF
守望深刻,吐故纳新
14
作者 《粤海风》编辑部 《粤海风》 2024年第1期4-5,共2页
读者朋友们:又到时间的渡口。南风冲上海岸,驱散迷雾,融化坚冰,带来春天的讯息。过去这一年,变动加剧不安,我们被寒冷围困,被生活紧迫,被时间扭曲。凝眸注视深渊,似乎也害上了精神上的虚无病。但,每每到了关键时刻,总会有力量出现。
关键词 吐故纳新 守望 关键时刻
原文传递
守望鼓浪屿
15
作者 马力 《今日中国》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每天傍晚时分,厦门鼓浪屿笔架山上一栋别墅里都会传出悠扬的小提琴声。这座别墅名为“春草堂”,建于1933年,是鼓浪屿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房子的主人许多康多年坚持拉琴,他说,“拉小提琴、弹钢琴是鼓浪屿原住岛民的生活习惯”。而在... 每天傍晚时分,厦门鼓浪屿笔架山上一栋别墅里都会传出悠扬的小提琴声。这座别墅名为“春草堂”,建于1933年,是鼓浪屿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房子的主人许多康多年坚持拉琴,他说,“拉小提琴、弹钢琴是鼓浪屿原住岛民的生活习惯”。而在鼓浪屿龙头路298号的林秉记馅饼店里,“新鼓浪屿人”林聪海正在橘黄的灯光下与面点师傅交流制作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 历史风貌建筑 春草堂 弹钢琴 守望 笔架山 生活习惯 别墅
下载PDF
安娜:守望成长,收获无与伦比的快乐
16
作者 何兰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8期18-19,共2页
安娜在教育路上已经走了20年。20年间,她不断更新理念、丰富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教育案例、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20年间,她对孩子的喜欢始终如一,对教育的热爱与日俱增。从教师到副校长,工作日益忙碌的她,一直坚... 安娜在教育路上已经走了20年。20年间,她不断更新理念、丰富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教育案例、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20年间,她对孩子的喜欢始终如一,对教育的热爱与日俱增。从教师到副校长,工作日益忙碌的她,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只因教育带给她无与伦比的幸福和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校长 教育案例 更新理念 教学设计 守望成长 提升教学能力 快乐 教学一线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精神污染”
17
作者 胡冰 陈千谦 刘宇茜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刻揭示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迅猛发展与价值观剧变时期民众所面临的精神困境。本文基于鲁枢元的“精神污染”理论,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遭遇的精神“真空化”、存... 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刻揭示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迅猛发展与价值观剧变时期民众所面临的精神困境。本文基于鲁枢元的“精神污染”理论,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遭遇的精神“真空化”、存在“疏离化”与行为“无能化”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文本细读,本文认为霍尔顿遭受的精神污染分别表现为信仰危机、社会疏离与自我压抑。其中,价值观的堕落与信仰的资本化引发其信仰危机;科技当道、人际隔阂与自我冲突造成其与自然、他人及自我的疏离;自主性、自为性与选择性的丧失导致其自我压抑。基于此,本文指出当今时代的个体乃至社会需倍加关注精神污染问题,共同寻求疗愈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精神的真空化 存在的疏离化 行为的无能化
下载PDF
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
18
作者 谢旭平 《湖南农业》 2024年第2期45-45,共1页
他,扎根基层,二十一年如一日,在田野里忙碌;他,情系农业,解农民之所难,成为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他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沱江分站站长李昌文。想农民之所想。农民的理想就是增产增收,但是没有正确的生产规划和农业技术做... 他,扎根基层,二十一年如一日,在田野里忙碌;他,情系农业,解农民之所难,成为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他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沱江分站站长李昌文。想农民之所想。农民的理想就是增产增收,但是没有正确的生产规划和农业技术做支撑,往往事与愿违。江华瑶族自治县青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50亩,种过甜玉米、蔬菜、烟草等,因为技术掌握不到位,管理不善,年年种年年赔,可自从有了李昌文的技术指导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华瑶族自治县 生产规划 守望 流转土地 生态农业发展 管理不善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增产增收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迷惘的成长
19
作者 罗咏勤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4年第5期43-48,75-77,共9页
About the author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美国杰出作家。塞林格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5岁时,加入一个军事学院学习并获得文凭。1942年,他开始军旅生涯,亲历二战,1946年退伍之... About the author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美国杰出作家。塞林格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5岁时,加入一个军事学院学习并获得文凭。1942年,他开始军旅生涯,亲历二战,1946年退伍之后,开始文学创作。他于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引起世界性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军事学院 军旅生涯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 犹太商人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青春的反叛与教育的反思——读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文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塑造了霍尔顿这一青春叛逆的典型形象。霍尔顿渴望真诚、友谊、爱情,追求所有的美好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因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感受不到师长的真诚与指导,无法抗拒社会的极度诱惑,从而陷入困惑、孤独、痛苦、绝...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塑造了霍尔顿这一青春叛逆的典型形象。霍尔顿渴望真诚、友谊、爱情,追求所有的美好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因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感受不到师长的真诚与指导,无法抗拒社会的极度诱惑,从而陷入困惑、孤独、痛苦、绝望,进而随波逐流,逐渐堕落。霍尔顿这一艺术形象,具有代表性的表征意义。面对青春叛逆的少年,脆弱敏感的内心,矛盾混合的综合体,引发我们关于教育的反思与自省,学校,应当成为真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青春叛逆 学校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