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六铁路六枝至茨冲段隧道岩溶地质选线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关学 付开隆 李峰 《高速铁路技术》 2019年第4期85-90,共6页
安六铁路六枝至茨冲段线路以隧道为主,岩溶及岩溶水问题较为突出。为合理确定线路平面位置及走行高程,降低隧道(涌)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开展了区域地质调绘及水文地质专题研究。文章分析了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规律及暗... 安六铁路六枝至茨冲段线路以隧道为主,岩溶及岩溶水问题较为突出。为合理确定线路平面位置及走行高程,降低隧道(涌)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开展了区域地质调绘及水文地质专题研究。文章分析了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规律及暗河系统补给、径流、排泄等地质问题,对线路方案进行比选,提出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的最优线路方案,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六铁路 岩溶隧道 分水岭 堕却-郎岱背斜
下载PDF
安六铁路六枝向斜隧道涌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关学 冯涛 曾诚 《高速铁路技术》 2020年第3期85-90,共6页
安六铁路岩脚至六枝南段穿越六枝向斜,长约14.07 km,该段岩脚、对门寨、大用、地宗等隧道施工中均出现较大的涌水,对铁路施工造成较大影响,且可能会为铁路后续运营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地... 安六铁路岩脚至六枝南段穿越六枝向斜,长约14.07 km,该段岩脚、对门寨、大用、地宗等隧道施工中均出现较大的涌水,对铁路施工造成较大影响,且可能会为铁路后续运营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地质机理进行研究,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提出了建议综合封闭洼地法、溶腔壁地下水位线痕迹法、井泉补给法及隧道内溶洞涌水量观测等多种方法来预测隧道涌水量,同时提出了在隧道来水侧设置泄水洞,并于泄水洞与正洞出水点设置集水廊道的涌水整治方案,确保隧道衬砌结构及后期铁路运营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六铁路 六枝向斜 试验研究 涌水分析 涌水量计算 整治措施
下载PDF
安六铁路岩脚隧道岩溶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关学 李峰 曾诚 《四川建筑》 2019年第5期73-76,共4页
安六铁路岩脚隧道DK32+396~DK32+343段位于烂泥箐至黑晒暗河下方约60 m,施工中掌子面揭示出溶洞,并出现涌水、涌砂卵石地质灾害,对铁路施工造成较大影响,也可能对铁路运营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研究小组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 安六铁路岩脚隧道DK32+396~DK32+343段位于烂泥箐至黑晒暗河下方约60 m,施工中掌子面揭示出溶洞,并出现涌水、涌砂卵石地质灾害,对铁路施工造成较大影响,也可能对铁路运营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研究小组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地质机理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封闭洼地、井泉补给等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隧道岩溶水采取截流、引排、疏导等措施,以设置泄水洞和集水廊道的整治方案。文章介绍了隧道岩溶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六铁路 岩脚隧道 岩溶水分析 涌水量计算 整治方案
下载PDF
安六铁路岩溶区桥梁桩基建设风险探究
4
作者 周关学 张广泽 付开隆 《铁道技术监督》 2020年第9期52-54,58,共4页
安六铁路六枝—冷坝段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行进,线路总长37.47 km,受区域特殊地质地貌及区域丰沛降水的影响,沿山间冲沟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发育串珠状溶洞及溶蚀破碎带。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2个方面研究地质发育机理,... 安六铁路六枝—冷坝段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行进,线路总长37.47 km,受区域特殊地质地貌及区域丰沛降水的影响,沿山间冲沟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发育串珠状溶洞及溶蚀破碎带。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2个方面研究地质发育机理,开展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认为桥梁桩基穿越串珠状溶洞及溶蚀破碎带施工风险很大。为降低岩溶施工风险,减少岩溶地质灾害,提出线路绕避、桥梁跨域岩溶强烈发育区的防灾减灾方案,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六铁路 岩溶区 桥梁桩基 建设风险
下载PDF
城际铁路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要点分析与探讨——以新建安六铁路分析为例
5
作者 陈婷 《区域治理》 2021年第1期0170-0171,共2页
工程环境监理对有效控制高速铁路施工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城际铁路在施工期具有施工点位多、呈线性分布、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涉及生态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振动环境影响... 工程环境监理对有效控制高速铁路施工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城际铁路在施工期具有施工点位多、呈线性分布、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涉及生态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振动环境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工程环保监理工作开展的启示作用,希望环境监理工作可以在更多的城际铁路项目中引入,有效地服务于工程建设,以更好地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环境监理工作资料将为下一阶段进行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依据,使工程建设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环境监理 工作要点 安六铁路
下载PDF
安六城际铁路对六盘水市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6
作者 李如海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5-59,共5页
随着安六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六盘水市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在城市旅游空间格局、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高铁开通对目的地接待能力、区域旅游均衡发展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高铁旅游时代,需把... 随着安六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六盘水市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在城市旅游空间格局、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高铁开通对目的地接待能力、区域旅游均衡发展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高铁旅游时代,需把握重大机遇,采取适当有效的应对之策:推动安六铁路设施与旅游设施建设融合;提高全域旅游对高铁旅游服务的支撑能力;加大特色高铁旅游产品开发;强化旅游宣传,谋划高铁旅游营销策略;加强合作,实现区域高铁旅游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六铁路 六盘水市 旅游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山间沟谷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结构措施选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关学 付开隆 李峰 《路基工程》 2019年第5期116-121,131,共7页
安六铁路DK62+955~DK63+305段位于山间岩溶沟谷地区,轨面至地面高差10 m,该段地下有发育暗河及“V”溶槽。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山... 安六铁路DK62+955~DK63+305段位于山间岩溶沟谷地区,轨面至地面高差10 m,该段地下有发育暗河及“V”溶槽。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山间岩溶沟谷地段具有沿断裂带上发育地下暗河,地面岩溶塌陷严重,溶槽内厚层软土沉降控制困难,岩溶注浆加固风险大等特征。通过地面塌陷机理分析,提出以桥梁工程跨越地面岩溶塌陷及地下暗河区,避开各种建设风险,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六铁路 山间沟谷 岩溶发育特征 工程结构措施 路桥选择
下载PDF
对门寨隧道DK34+164处隧底大型溶洞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曾诚 范圣明 周关学 《铁道建筑技术》 202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对门寨隧道DK34+164处隧底发育大型半充填型溶洞,溶洞深44 m,宽度38 m,纵向轴长189 m,容量超过30.0×10^4 m^3,溶洞规模宏大,整体呈条带状分布,溶洞大厅底部暴雨时为一水塘,溶壁可见明显水流痕迹。本文结合本溶洞规模、工程水文地... 对门寨隧道DK34+164处隧底发育大型半充填型溶洞,溶洞深44 m,宽度38 m,纵向轴长189 m,容量超过30.0×10^4 m^3,溶洞规模宏大,整体呈条带状分布,溶洞大厅底部暴雨时为一水塘,溶壁可见明显水流痕迹。本文结合本溶洞规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对比分析了"弃渣+C20砼"分层回填方案、混凝土圬工回填方案及桥梁跨越方案,经过综合比选,设计采用"弃渣+C20砼"分层间隔回填方案。"弃渣+C20砼"分层分隔回填方案既满足了沉降控制标准,又通过弃渣透水层与C20砼分层分隔回填较好地解决了地下水的引排及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导致有害裂缝的问题。在溶洞处理完毕经历了10个月放置期后,对本隧底大型溶洞段工后沉降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沉降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可满足施作二衬及铺设道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六铁路 对门寨隧道 大型溶洞 分层分隔回填 沉降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