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安岳石窟玄应高僧探究
1
作者 孟瑜(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安岳石窟是中国中小石窟的代表,在安岳历代石窟营造过程中,营造者留下姓名的不多,唐代僧人玄应是其中一位,他在安岳几处重点石窟都留下了印记。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 安岳石窟是中国中小石窟的代表,在安岳历代石窟营造过程中,营造者留下姓名的不多,唐代僧人玄应是其中一位,他在安岳几处重点石窟都留下了印记。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安岳境内现有民国以前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摩崖石刻佛经40余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摩崖石刻 摩崖造像 四川盆地中部 石窟 玄应 民国以前 营造过程
下载PDF
安岳石窟经目塔5.12汶川大地震后抢救性修缮——兼论三维激光扫描、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荣 李贞娥 徐世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2期40-47,共8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安岳石窟所属的孔雀洞经目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本次勘察修缮设计目标是修复经目塔震后的直接残损,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减缓风化对塔体的影响,由于破坏的突然性及抢救工作的迫切性要求,从勘察...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安岳石窟所属的孔雀洞经目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本次勘察修缮设计目标是修复经目塔震后的直接残损,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减缓风化对塔体的影响,由于破坏的突然性及抢救工作的迫切性要求,从勘察到设计仅仅1个多月时间,勘察设计方在工作之初便决定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在评估及设计过程使用计算机模拟复原技术,力求准确翔实的得出经目塔震后的评估结论,及为震落构件找到准确的原有位置。作为最终修缮设计的依据。并通过结构计算,最终确定经目塔的修缮方案。本次勘察设计过程中引入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石质文物勘察设计中均具有突破性进展,为今后石质文物的科技保护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经目塔 5.12汶川特大地震 三维激光扫描 计算机模拟技术 抢救性修缮
下载PDF
安岳石窟造像元素在动漫创作及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
作者 高登明 李雅男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3期153-153,155,共2页
佛教石窟艺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受不同地域因素的影响,各具特色。这是石窟与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也是千百年来石窟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该文作者将安岳石窟造像特色化元素与动漫学科相结合,在教与学中把传统佛教艺术融入... 佛教石窟艺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受不同地域因素的影响,各具特色。这是石窟与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也是千百年来石窟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该文作者将安岳石窟造像特色化元素与动漫学科相结合,在教与学中把传统佛教艺术融入动漫创作,同时积极寻求传统艺术在当代动漫产业中的表现方式,开发安岳石窟造像经典样式的动漫文化作品,促进文创产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造像艺术 动漫创作 教学运用
下载PDF
论安岳石窟艺术菩萨璎珞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雪娇 袁恩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90-295,共6页
目的安岳石窟之古、多、精、美,是南方石窟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璎珞作为菩萨重要的装身饰物,提取和运用其造型和纹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安岳境内菩萨璎珞的造型及纹样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及分析,进一步与敦煌石窟... 目的安岳石窟之古、多、精、美,是南方石窟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璎珞作为菩萨重要的装身饰物,提取和运用其造型和纹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安岳境内菩萨璎珞的造型及纹样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及分析,进一步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的菩萨璎珞对比,最后提炼安岳石窟菩萨璎珞的造型及纹样并运用到首饰设计中,以发挥传统文化的余热。结论由于地域、民俗风情的不同,安岳石窟菩萨璎珞在各时代不断变化,璎珞在不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并融入地方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安岳石窟菩萨璎珞的价值,运用到设计中,使传统民族艺术转化为新的设计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菩萨璎珞 造型 纹样 现代设计
下载PDF
浅论安岳石窟之卧佛沟石刻经文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黎 林婥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8期143-144,共2页
安岳卧佛沟石刻经文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久远、雕刻精美,是中国石刻史上的一大奇迹。安岳卧佛沟石刻经文是古代先贤、高僧、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结晶,对研究我国宗教文化的流变、民族文化的推进、石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安岳卧佛沟石刻经文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久远、雕刻精美,是中国石刻史上的一大奇迹。安岳卧佛沟石刻经文是古代先贤、高僧、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结晶,对研究我国宗教文化的流变、民族文化的推进、石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其艺术、历史、研究价值颇高,是我国石刻经文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卧佛沟 石刻经文 书法艺术
下载PDF
四川省安岳石窟圆觉洞保护修补材料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盛 韦荃 +1 位作者 蒋成 付成金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80,共7页
四川省安岳石窟圆觉洞石刻区因长期受到自然环境、地质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风化、开裂、裂隙、脱落、缺失和非保护性修补等病害。为此,本研究从病害治理和提高石刻造像稳定性角度开展了保护修补材料的筛选工作。通过现场勘查、矿化分... 四川省安岳石窟圆觉洞石刻区因长期受到自然环境、地质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风化、开裂、裂隙、脱落、缺失和非保护性修补等病害。为此,本研究从病害治理和提高石刻造像稳定性角度开展了保护修补材料的筛选工作。通过现场勘查、矿化分析和岩石工程物理特性测试,完成保护修补材料配方的筛选和施工工艺的现场试验,并对修补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修补效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圆觉洞 病害机理 修补材料 实验室筛选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大足与安岳石窟某些造像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长久 胡文和 《四川文物》 1986年第S1期66-69,共4页
大足石窟,近年来随着旅游、宣传、研究工作的开展,已蜚声中外。而与大足接壤的安岳石窟,较之大足石窟无论在旅游、宣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差距都很大。加之安岳石窟的造像太分散,有些分布点交通又不方便,因此尽管数量多、分布广、内容... 大足石窟,近年来随着旅游、宣传、研究工作的开展,已蜚声中外。而与大足接壤的安岳石窟,较之大足石窟无论在旅游、宣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差距都很大。加之安岳石窟的造像太分散,有些分布点交通又不方便,因此尽管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雕刻精美,但在海内外却几乎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从造像的数目、分布点、开造年代、保护级别等方面来看:大足石窟约有摩崖石刻造像五万余尊,分布点有四十余处,最早开创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大足石窟 千手观音 卧佛 华严洞 菩萨 释迦牟尼 分布点 顶圆 观世音
下载PDF
安岳石窟与大足石窟的雕刻艺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树同 《四川文物》 1986年第S1期76-78,54,共4页
安岳,地处四川省中部。据最近初步统许,安岳全县石窟造像有数十处,其中列为保护单位的大型石窟已达十五处,几乎乡乡都有石刻造像。造像总数有数万躯,其中三米以上大像近百尊,如果把安岳县所有造像龛窟联接起来,总长达五千多米,约合十华... 安岳,地处四川省中部。据最近初步统许,安岳全县石窟造像有数十处,其中列为保护单位的大型石窟已达十五处,几乎乡乡都有石刻造像。造像总数有数万躯,其中三米以上大像近百尊,如果把安岳县所有造像龛窟联接起来,总长达五千多米,约合十华里长。 安岳石刻和大足石刻一样,都是以佛教造像为主的宗教艺术,但是前者的造像年代一般均早于大足石刻。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和碑文考证,安岳石刻造像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但主要以唐、五代、宋初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雕像 大足石窟 雕刻艺术 华严洞 大足石刻 千手观音 石刻造像 柳本尊 卧佛像
下载PDF
安岳石窟华严洞正壁造型因子提取与设计再生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顺智 《西部皮革》 2020年第6期113-114,共2页
将安岳石窟中可视化造型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注入文化内涵,实现石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交融。在研究安岳石窟艺术及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安岳华严洞正壁华严三圣像中造型、色彩进行整体特征分析;基于安岳石窟华严洞正壁的分析,提取造型因子... 将安岳石窟中可视化造型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注入文化内涵,实现石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交融。在研究安岳石窟艺术及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安岳华严洞正壁华严三圣像中造型、色彩进行整体特征分析;基于安岳石窟华严洞正壁的分析,提取造型因子、色彩因子,隐性的情感因子和历史文化因子。得出安岳石窟华严洞正壁造型因子的提取可以为现代设计拓宽思路并为安岳石窟艺术的传播拓宽了新路径。将安岳石窟华严洞正壁造型元素,适当运用形态位移生成新的造型设计图样并运用到现代产品中,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及价值源泉,同时也传播并推广了安岳石窟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华严三圣像 造型因子 形态位移 设计再生
下载PDF
安岳石窟典型造像的艺术美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西庆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9期31-32,共2页
安岳石窟作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宝库晚期的代表之作,有其独特之处。文章选择了安岳石窟造像中的典型造像加以分析、论述,探索其艺术美的特质。
关键词 安岳石窟 造像 艺术美
下载PDF
浅析安岳石窟毗卢洞之千佛洞的艺术特征
11
作者 刘佳 《西部皮革》 2020年第8期126-126,共1页
通过具体分析安岳县毗卢洞的4号千佛洞石窟的造像结构和内容来揭示其艺术特征。将千佛洞的小佛和四川陶俑进行对比挖掘其中的联系,并揭示其外在的艺术特征和内在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 安岳石窟 毗卢洞 千佛洞
下载PDF
安岳石窟藝術
12
作者 白中培 《当代美术家》 1986年第1期40-44,共5页
安岳,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東鄰大足,西靠樂至,距成都一百八十六公里,離重慶二百四十公里,現由一條平坦而寬闊的公路把他們連貫起來,這裏自古是成、渝最捷徑的通衢。在遠古的地質年代,四川盆地積水成湖,安岳位於湖盆腹部,經長期地殼運動變... 安岳,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東鄰大足,西靠樂至,距成都一百八十六公里,離重慶二百四十公里,現由一條平坦而寬闊的公路把他們連貫起來,這裏自古是成、渝最捷徑的通衢。在遠古的地質年代,四川盆地積水成湖,安岳位於湖盆腹部,經長期地殼運動變化,把縣境雕琢成千姿百態的丘陵和丘間平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四川盆地中部 大足
下载PDF
浅析安岳石窟中紫竹观音像的艺术特征
13
作者 罗静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5期37-37,共1页
安岳石窟摩崖石刻造像题材内容丰富,规模恢弘,技艺精湛,雕刻水平卓越,匠心独运,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安岳石窟造像始于南朝梁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唐、宋两代近400年的时间是其造像的鼎盛时期。毗卢洞的紫竹观音像是安岳石窟北宋时... 安岳石窟摩崖石刻造像题材内容丰富,规模恢弘,技艺精湛,雕刻水平卓越,匠心独运,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安岳石窟造像始于南朝梁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唐、宋两代近400年的时间是其造像的鼎盛时期。毗卢洞的紫竹观音像是安岳石窟北宋时期之精品雕像,被誉为"东方美神"。文章通过对紫竹观音像的造像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其和其他石窟造像特征的差异,对比学习紫竹观音像艺术特征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北宋 紫竹观音像 造像特征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安岳石窟佛造像服饰纹样研究
14
作者 李艾蔓 《西部皮革》 2022年第9期84-86,共3页
安岳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安岳县是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368处,造像10万余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具有上承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地位。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人文风情和佛... 安岳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安岳县是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368处,造像10万余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具有上承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地位。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人文风情和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安岳石刻始凿于唐,而胜于宋。研究安岳石窟对于研究巴蜀地区的摩崖石窟发展的历程、技术背景以及佛像的背景、服饰文化和服饰纹样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佛像服饰纹样 服饰纹样研究
下载PDF
中小型石窟基础研究和保护工作现状及问题——以安岳石窟为例
15
作者 韩明 刘建辉 +2 位作者 许东 刘渊 郭建波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中小型石窟数量多、分布广,长久以来社会关注度较低,基础研究和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导致这类石窟基础研究缺失,价值挖掘不足,保护工作欠缺,大多中小型石窟面临环境侵蚀、生物破坏、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安岳石窟属于典型的区域性中小型石... 中小型石窟数量多、分布广,长久以来社会关注度较低,基础研究和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导致这类石窟基础研究缺失,价值挖掘不足,保护工作欠缺,大多中小型石窟面临环境侵蚀、生物破坏、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安岳石窟属于典型的区域性中小型石窟群,通过系统梳理安岳石窟的基础研究和保护现状,分析出中小型石窟当前面临着价值和保护研究缺乏、石窟安全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价值和保护研究基础工作,开展必要的文物安全保护和文物本体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石窟 安岳石窟 基础研究 石窟保护
原文传递
安岳毗卢洞石窟浮雕观音救难图像分析
16
作者 齐庆媛 《美术大观》 2023年第9期110-115,共6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详细考释了安岳毗卢洞观音造像窟主尊两侧四组浮雕图像,并且探讨了其粉本来源与时代特征。这四组图像分别是火坑难、刀杖难、雷电难、毒药难,与明代版画、写绘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救难图像的表现尤为接近,...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详细考释了安岳毗卢洞观音造像窟主尊两侧四组浮雕图像,并且探讨了其粉本来源与时代特征。这四组图像分别是火坑难、刀杖难、雷电难、毒药难,与明代版画、写绘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救难图像的表现尤为接近,应为明代补刻,反映了观音救难思想持续流行及其图像不断发展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毗卢洞石窟 浮雕观音救难图像 明代补刻
下载PDF
安岳石窟观音造像造型艺术探析
17
作者 袁恩培 吴云 《大舞台》 2015年第2期249-250,共2页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岳石窟佛教观音造像年代久远,题材丰富,雕刻技法多样,造像写实逼真、精细优美,集现实与浪漫于一身,堪称佛教石窟艺术精品。本文从安岳观音造像龛形、雕刻技艺、形象特征等方面探析安岳观音造像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质。
关键词 安岳石窟 观音造像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唐宋安岳石窟菩萨像璎珞艺术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卓克难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135,共2页
安岳,古称普州,是古巴蜀的交通要冲,西与乐至县接壤,东边毗邻大足县。据史料记载,其石窟造像艺术开始于东汉晚期,历经隋唐五代,兴盛于宋,延续至明、清,是我国南方佛教艺术成就最大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石刻之乡"。璎珞是安... 安岳,古称普州,是古巴蜀的交通要冲,西与乐至县接壤,东边毗邻大足县。据史料记载,其石窟造像艺术开始于东汉晚期,历经隋唐五代,兴盛于宋,延续至明、清,是我国南方佛教艺术成就最大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石刻之乡"。璎珞是安岳石窟菩萨造像中的重要服饰之一,就其形态结构与美学特征方面来看,兼容了佛教艺术与世俗文化的多元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安岳石窟 隋唐五代 世俗文化 石窟造像 东汉晚期 璎珞 交通要冲
原文传递
四川安岳石窟孔雀洞经目塔与法宝崇拜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献超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8,共13页
安岳石窟孔雀洞经目塔上所刻经目的底本极有可能是当时所能见到的某部大藏经的目录。塔上经目的刊刻顺序在与大藏目录大体上保持一致的趋势下,通过对单部佛经名称进行微调、将两部佛经名进行组合的手段,使不同刻经面的刻经字数达到整齐... 安岳石窟孔雀洞经目塔上所刻经目的底本极有可能是当时所能见到的某部大藏经的目录。塔上经目的刊刻顺序在与大藏目录大体上保持一致的趋势下,通过对单部佛经名称进行微调、将两部佛经名进行组合的手段,使不同刻经面的刻经字数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这种打乱经籍内在逻辑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追求外观的严整效果。进一步说明经目塔在寺院中取代了经藏的位置,是将供养佛塔与供养佛经结合起来的一种手段,是供信众瞻仰礼拜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经目塔 大藏经 经目 法宝崇拜
原文传递
试论安岳石窟刻经的发端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晶鑫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105,共10页
四川安岳地区自盛唐之后直至两宋时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中心之一,至今保存有石窟造像地点220余处。目前安岳境内现存已发现的最早两处纪年题记为"开元十年""开元十一年",另有十余处"开元"年... 四川安岳地区自盛唐之后直至两宋时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中心之一,至今保存有石窟造像地点220余处。目前安岳境内现存已发现的最早两处纪年题记为"开元十年""开元十一年",另有十余处"开元"年间的题记,可知安岳石窟大致始凿于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刻经是最先出现的题材之一,通过石窟材料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认识安岳刻经出现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刻经 发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