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Ⅲ类错畸形的致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允嘉 王豫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0,共3页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畸形 下颌前突 致病机制 遗传因素
下载PDF
垂直面型对安氏Ⅲ类错畸形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飞 周磊 +1 位作者 刘从华 肖珲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6期312-315,共4页
目的比较3种垂直面型的安氏Ⅲ类错畸形牙齿移动速度。方法随机选取3种垂直面型的安氏Ⅲ类错畸形各24例,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以上、下颌的第一磨牙做支抗,远中移动尖牙,对尖牙向远中移动和磨牙向近中移动的速度进行比较。结果高角型... 目的比较3种垂直面型的安氏Ⅲ类错畸形牙齿移动速度。方法随机选取3种垂直面型的安氏Ⅲ类错畸形各24例,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以上、下颌的第一磨牙做支抗,远中移动尖牙,对尖牙向远中移动和磨牙向近中移动的速度进行比较。结果高角型病例牙齿移动速度最快,为每28 d移动0.66~1.78 mm;低角型最慢,为每28 d移动0.18~1.12 mm;均角型居中,为每28 d移动0.44~1.52 mm。安氏Ⅲ类高角、均角、低角型错牙合畸形牙齿移动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垂直面型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牙齿移动速度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畸形 移动速度 正畸矫治设计 垂直面型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楠 汪隼 +3 位作者 郑为 陈敏 沈玉凤 闫红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利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利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SNA、S-Ptm、ANS-Ptm、Go-Po无显著改变(P>0.05)。ANB、ANS-Me、ANS-Me/N-Me显著增大(P<0.01),SNB、L1-NB角、L1-MP显著减小(P<0.05),MP-FH、Y轴角、U1-NA角、U1-NA距、U1-SN显著增大(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的位置发生了向下、向后的顺时针旋转,下切牙舌倾,上切牙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型矫治器 安氏ⅲ类错畸形 反 X线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博文 赵阳 +2 位作者 陈艳娜 刘奕 张扬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29名。无明显牙颌畸形的安氏Ⅰ类对照组250名,其中男性85名,女...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29名。无明显牙颌畸形的安氏Ⅰ类对照组250名,其中男性85名,女性165名,所有患者年龄范围18~36岁。头颅侧位片记录前4个颈椎融合和后弓缺陷的数据。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颈椎融合发生率为50.2%,而对照组仅为13.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的寰椎后弓缺陷的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为2.8%,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2%既有颈椎融合又有后弓缺陷,而对照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颈椎骨骼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畸形 颈椎 骨骼异常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策略
5
作者 史真 彭勤建 +2 位作者 安倩 苏玉兴 林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52-153,18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策略。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畸形21例,其中替牙列3例,恒牙列18例。使用固定矫治器,分别采用"2×4"技术、上颌前方牵引技术、MEAW技术及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技术等进行矫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策略。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畸形21例,其中替牙列3例,恒牙列18例。使用固定矫治器,分别采用"2×4"技术、上颌前方牵引技术、MEAW技术及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技术等进行矫治,疗程5~32个月。结果矫治后21例均达到Ⅰ类磨牙关系,面形有很大改善。结论对于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应根据其病因、发病机制,制订正确可行的矫治方案并选择相应的矫治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畸形 矫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