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之际诗学阐释中的“为诗之方”及“习诗取径”探析
1
作者 薛宝生 刘聪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宋元之际诗学阐释中,诗论家基于对宋、金余绪的批判,尤其是对宋末晚唐体的批判,厘清了诗歌发展史上诗体的正变,从习诗方法路径上为时人及后世指出了门径。具体说来,以古体为正,以近体为变;以吟咏情性为正,以雕琢模拟为变。于为诗之法,... 宋元之际诗学阐释中,诗论家基于对宋、金余绪的批判,尤其是对宋末晚唐体的批判,厘清了诗歌发展史上诗体的正变,从习诗方法路径上为时人及后世指出了门径。具体说来,以古体为正,以近体为变;以吟咏情性为正,以雕琢模拟为变。于为诗之法,则讲求意先辞后、自然吟咏,反对求新求奇,反对锻炼删改,反对模拟。于习诗路径,则讲究自上而下,祖宗有别。此外,对为诗学诗过程也作了探究,注重创作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晚唐体 诗学阐释学
下载PDF
论宋元之际散文复古之风与表现形态
2
作者 邵丽光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南宋散文重道轻文、尖新、冗弱。宋元之际的程钜夫、戴表元、赵孟頫、方回、吴澄等散文家振衰起弊,掀起了散文的复古之风。他们重建了唐宋以来的文统体系,倡导文统与道统的融合,回归文道并重的观念,使散文复古取向与散文文风趋于多元化... 南宋散文重道轻文、尖新、冗弱。宋元之际的程钜夫、戴表元、赵孟頫、方回、吴澄等散文家振衰起弊,掀起了散文的复古之风。他们重建了唐宋以来的文统体系,倡导文统与道统的融合,回归文道并重的观念,使散文复古取向与散文文风趋于多元化。宋元之际散文的复古之风打破了南宋散文衰弊的局面,奠定了元代散文多元复古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散文 复古 多元性
下载PDF
宋元之际诗学阐释中的“经典诗史”构建与“典范”选择
3
作者 薛宝生 刘聪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宋元之际诗论家在诗学阐释中基于统绪论而重构诗史,也即在古代诗歌发展的自然史基础上,按一定标准拣择某些时段的诗作,加以勾连,从而建构起一个“经典诗歌史”。大体而言,是从《诗》到《骚》,到汉魏古诗,再到盛唐诗的这样一个经典诗歌史... 宋元之际诗论家在诗学阐释中基于统绪论而重构诗史,也即在古代诗歌发展的自然史基础上,按一定标准拣择某些时段的诗作,加以勾连,从而建构起一个“经典诗歌史”。大体而言,是从《诗》到《骚》,到汉魏古诗,再到盛唐诗的这样一个经典诗歌史,其实质就是对后世诗歌有无承传《诗三百》创作精神的价值判断。与“经典诗歌史”相匹配的“诗歌典范”选择则落实到“经典诗歌史”中的杰出诗人身上,于《诗》称里闾之人,于汉魏称苏、李,于盛唐称李、杜等。要之,总出于指导创作,振起其时诗道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诗学 阐释学
下载PDF
宋元之际江南李贺诗风的流衍 被引量:2
4
作者 史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1-65,共5页
对于李贺诗风的推崇和仿效,是宋元之际江南诗坛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对宋元之际李贺诗风在江南地区的流衍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流衍的方式、特点以及流衍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宋元之际 江南 李贺诗风 流衍
下载PDF
宝祐四年贡举与宋元之际文章学的嬗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戴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5,共7页
宝祐四年贡举是宋元之际文章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首先,吉州、庆元府等地士人群体应试活动兴盛,创造了地域举业的佳绩,它推广了时文技艺,扩大了科举学的社会基础,促进了文章学的体系化和理论化。其次,士人阶层向上流动、寻求晋升的现实... 宝祐四年贡举是宋元之际文章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首先,吉州、庆元府等地士人群体应试活动兴盛,创造了地域举业的佳绩,它推广了时文技艺,扩大了科举学的社会基础,促进了文章学的体系化和理论化。其次,士人阶层向上流动、寻求晋升的现实需求促进词科学的成熟,宝祐四年的词科取士推动了词学体系的完备,为骈体公文树立了写作范式。第三,宋元易代促使进士群体反思科举体制,突出了文人的价值担当,丰富了文章学的精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祐四年 贡举 宋元之际 文章学
下载PDF
论宋元之际的“三翁”散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傅德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宋末元初 ,巴蜀战事频仍 ,灾难深重。元蒙统治者重武轻文 ,文禁较松 ,禁锢薄弱 ,文化的发展得到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加上两宋“人文之显 ,莫盛于蜀”的余波 ,宋元之际的巴蜀散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三翁”(文及翁、家铉翁、家坤翁 ... 宋末元初 ,巴蜀战事频仍 ,灾难深重。元蒙统治者重武轻文 ,文禁较松 ,禁锢薄弱 ,文化的发展得到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加上两宋“人文之显 ,莫盛于蜀”的余波 ,宋元之际的巴蜀散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三翁”(文及翁、家铉翁、家坤翁 )的散文 ,富忠贞耿介之气和爱国恤民之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三翁” 散文创作
下载PDF
论宋元之际江西遗民词人群之组成及群体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皓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2-76,共5页
宋祥兴二年 ,陆秀夫负宋幼帝赵曰丙 蹈海而亡 ,赵宋 32 0年的皇脉断绝 ,同时也揭开了大批宋文人遗民生涯的序幕。身为遗民 ,“立功”一途受阻 ,他们更自觉地担当起“立德”、“立言”之任 ,在文字著述中寄寓他们的亡国哀痛和存续传统的... 宋祥兴二年 ,陆秀夫负宋幼帝赵曰丙 蹈海而亡 ,赵宋 32 0年的皇脉断绝 ,同时也揭开了大批宋文人遗民生涯的序幕。身为遗民 ,“立功”一途受阻 ,他们更自觉地担当起“立德”、“立言”之任 ,在文字著述中寄寓他们的亡国哀痛和存续传统的苦心。而“诗词末技 ,存江山以不朽” ,于是宋元之际乱离易代的环境 ,既磨砺了一代封建士人的节操 ,又成就了一期遗民文学。宋遗民词即以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和文化内涵成为词在宋代发展的一个光耀而悲壮的终结。在宋末元初的遗民词坛 ,江西遗民词人虽没有如江西诗派成员一样的自觉的流派认同意识及共同尊奉的创作宗旨和词坛盟主 ,但他们因地缘关系、政治倾向、创作风格等方面的相近或相同 ,彼此间不仅有着密切的社会交往 ,同时也有着频繁的诗、词、文的酬赠活动 ,构成了一个以文天祥为轴心的相对独立的地域词人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江西遗民词人 群体组成 群体关系
下载PDF
论宋元之际江南书院对社会的教化
8
作者 胡青 简虎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103,共6页
宋 元之 际,民 族矛 盾 激化 ,官 学 衰退 ,书院 在社 会 教化 中 扮演 了重 要的 角 色。 元 政府 推行 “汉化 ”政策 ,又借助 书 院强 化了 社会 教 化功 能 ;书 院社 会 教化 有 许多 途径 ,如面 向 士庶 ,宣 传 民众 ;敦亲... 宋 元之 际,民 族矛 盾 激化 ,官 学 衰退 ,书院 在社 会 教化 中 扮演 了重 要的 角 色。 元 政府 推行 “汉化 ”政策 ,又借助 书 院强 化了 社会 教 化功 能 ;书 院社 会 教化 有 许多 途径 ,如面 向 士庶 ,宣 传 民众 ;敦亲 睦族 ,稳 定乡 里;祭 祀先贤 ,承 传精 神;培 养学 生 ,表率 社 会等 。这 一 切对 宋 元之 际的 社会 起 了重 大 的影 响,即 使对 于 今天 也 有一 定的借 鉴 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书院 社会教化
下载PDF
宋元之际的“诗史”观念与“崇雅”风尚探讨
9
作者 史伟 苗田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5期31-36,共6页
宋元之际"诗史"与"崇雅"是两个重要的、也是其时普遍流行的对诗学观念进行的考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史"观是遗民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遗民思想的体现;同时随着元政权的逐步建立和稳定,"崇雅... 宋元之际"诗史"与"崇雅"是两个重要的、也是其时普遍流行的对诗学观念进行的考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史"观是遗民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遗民思想的体现;同时随着元政权的逐步建立和稳定,"崇雅"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士人接受,而到延祐开科取士,"崇雅"就成为一时风气了。本文希望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诗学观念所呈现出的特定理论内涵,更重要的是,揭示理论内涵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诗史 崇雅
下载PDF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被清人的接受
10
作者 陈水根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9-82,共4页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是一个重要词人群,清人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可从统治者、词人诗人、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等方面看。清统治者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甚至对曾经抗击过元蒙贵族统治者的词人也在一定程度...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是一个重要词人群,清人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可从统治者、词人诗人、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等方面看。清统治者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甚至对曾经抗击过元蒙贵族统治者的词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清词人诗人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的接受较注重其气节、风骨。清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词作的评论,也注重其气节、风骨,同时有的注重词的艺术性。清词人、诗人、词评家注重这一词人群的气节、风骨,与他们自身的民族情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江西词人群 清统治者 词人诗人 词评家
下载PDF
唐、宋诗在宋元之际接受状况探析——以方回与《瀛奎律髓》为核心
11
作者 胡正伟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8期92-95,共4页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是宋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重要成果。它们在宋、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宋元之际诗坛风貌。《瀛奎律...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是宋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重要成果。它们在宋、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宋元之际诗坛风貌。《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在宗宋、宗唐以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奎律髓 宋元之际 唐诗 宋诗 接受
下载PDF
宋元之际诗论家对诗与人之“处穷”关系的反思
12
作者 薛宝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2-77,共6页
宋元之际诗论家在阐释人之处穷与诗之关系时,除了延续前人"诗能穷人"的观点外,更多的则是对此进行反思性的阐释。在诸多阐释性的反思中,既有对"诗穷后工""诗能穷人"的理论进行反弹式思考的,也有从命数的... 宋元之际诗论家在阐释人之处穷与诗之关系时,除了延续前人"诗能穷人"的观点外,更多的则是对此进行反思性的阐释。在诸多阐释性的反思中,既有对"诗穷后工""诗能穷人"的理论进行反弹式思考的,也有从命数的角度进行反思的,也有从立论角度反思的,也有对诗人自身原因进行思考的,也有从宽慰的心态去看待"处穷"的,也有将"处穷"引向道的涵养,以求解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诗能穷人 穷而后工 反思
下载PDF
宋元之际诗论家的陶渊明论
13
作者 薛宝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8-53,共6页
与宋金诸人相较,宋元之际诸论家对陶渊明的讨论,在沿袭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延伸。其一,在肯定其气节时,流露出深闵其志的心态。其二,综合前人之言而称道其知道任真的生活态度及高逸情趣。其三,与前人相较,进行了一个新话题的讨论,即对后... 与宋金诸人相较,宋元之际诸论家对陶渊明的讨论,在沿袭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延伸。其一,在肯定其气节时,流露出深闵其志的心态。其二,综合前人之言而称道其知道任真的生活态度及高逸情趣。其三,与前人相较,进行了一个新话题的讨论,即对后世诗人"和陶诗"的讨论。此外,诸人也肯定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开枝散叶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陶渊明 和陶诗
下载PDF
宋元之际诗论家对“穷而后工”的阐释与反思
14
作者 薛宝生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90-95,共6页
"穷而后工"本是惯题,却在宋元之际这个特定的"时穷"阶段,引发了诗人的共鸣,更激起了不小的论争,诗论家们也争相对之进行阐释,从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在众多阐释中,不仅有对该理论外延的拓展,也有对原因的探析,更有... "穷而后工"本是惯题,却在宋元之际这个特定的"时穷"阶段,引发了诗人的共鸣,更激起了不小的论争,诗论家们也争相对之进行阐释,从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在众多阐释中,不仅有对该理论外延的拓展,也有对原因的探析,更有站在质疑的立场,从诗人"处穷"的根本原因及立论角度对该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且认为:持"穷而后工"观点者,多以诗人"所遇"定工拙,是因人"已然之穷达"而征验于诗所得出的结论,而"穷"在一定程度上与命、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穷而后工” 诗能穷人
下载PDF
人生境界与诗歌创作的多元选择——评李成文博士的《裂变与重生:宋元之际诗歌研究》
15
作者 谢林刚 《人文天下》 2020年第4期85-88,共4页
李成文博士的《裂变与重生:宋元之际诗歌研究》一书已经出版。这是他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修改后完成。当初答辩的时候,博士论文以视野宏通、材料翔实、观点新颖博得答辩老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并获得南京大学2006年... 李成文博士的《裂变与重生:宋元之际诗歌研究》一书已经出版。这是他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修改后完成。当初答辩的时候,博士论文以视野宏通、材料翔实、观点新颖博得答辩老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并获得南京大学2006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老师们也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他不仅吸收了答辩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而且独立拓展该专题的研究范围,这就使得专著的篇幅不但比学位论文多出一倍,而且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升,观点更加稳妥、新颖,材料更加充实,论述的内容更加丰富,显示了他对这一专题研究的深刻思考和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学位论文 南京大学 博士论文 人生境界 诗歌研究 答辩 李成文
下载PDF
论宋元之际风雅词派的居所词
16
作者 谭辉煌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6-88,共3页
宋元之际风雅词派居所词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与宋元之际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士人的尚雅心理起着关键作用;咏物词的发展使然等等。宋元之际风雅词派词人描写的居所主要有故居、现居、友人居。居所词都包含着风雅词人独... 宋元之际风雅词派居所词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与宋元之际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士人的尚雅心理起着关键作用;咏物词的发展使然等等。宋元之际风雅词派词人描写的居所主要有故居、现居、友人居。居所词都包含着风雅词人独特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他们以清幽为主要特征的居住环境的喜好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和他们对"清"和"雅"的艺术追求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风雅词派 居所词
下载PDF
宋元之际山水画风之变——马远与倪瓒山水画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西峰 《科教文汇》 2010年第13期148-148,共1页
中国历代山水画经典之作随时代变迁、画风迥异,然其精神不移,中华文化的内蕴仍在承传。本文阐述了南宋到元代山水画的各自特点,力图通过对比两位代表画家的作品来发现两代画风的区别和联系,并以此说明南宋画风在过渡中对元代画风的影响。
关键词 宋元之际 山水画风
下载PDF
祖陶与宗杜——宋元之际遗民诗歌创作的两大范式
18
作者 刘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35,共6页
宋元之际遗民诗歌呈现出祖陶(陶渊明)与宗杜(杜甫)两种鲜明的基本创作形态。这既是特殊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诗学理念大力弘扬和诗歌实践自觉追步所结出来的硕果。而对其进行的文化解读表明,"祖陶"与"宗杜"... 宋元之际遗民诗歌呈现出祖陶(陶渊明)与宗杜(杜甫)两种鲜明的基本创作形态。这既是特殊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诗学理念大力弘扬和诗歌实践自觉追步所结出来的硕果。而对其进行的文化解读表明,"祖陶"与"宗杜"都基于"吟咏情性"的创作动机而得以勃发;在创作层次上既有所区别又密切相连;就创作功用而言,二者又互为补充,共同起到了调节、平衡诗人心理的功效。另外从创作实绩上看,它们不仅救治了宋季凋敝的诗风,奠定了元诗的方向,还因其理论的高屋建瓴和创作的成就斐然深深影响着后代遗民诗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遗民 诗歌 祖陶 宗杜 范式
原文传递
宋元之际─—异质文化流感与交孕的温床─—元曲盛因新探之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养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宋元之际 礼教文化 中原文化 文化流 异质文化 夷狄 戏曲 反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类型
下载PDF
出必孔明,处必渊明:论宋元之际士人理想范式的生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雍佳丽 裘江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8-31,59,共5页
仕与隐的矛盾向来存在,宋元之际尤为突出,入仕机会的缺失进一步激化这种矛盾。陶渊明所象征的隐士风骨与“不书甲子”之忠为士人心态中的“隐”提供了寄托,诸葛亮忠臣与儒生的形象又为士人树立了“仕”的典范。诸葛亮与陶渊明形象的相... 仕与隐的矛盾向来存在,宋元之际尤为突出,入仕机会的缺失进一步激化这种矛盾。陶渊明所象征的隐士风骨与“不书甲子”之忠为士人心态中的“隐”提供了寄托,诸葛亮忠臣与儒生的形象又为士人树立了“仕”的典范。诸葛亮与陶渊明形象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形成一种进退皆有道的理想模式,二人的并称也随之定型于宋元之际,“出必孔明,处必渊明”为此时的士人提供了消解仕隐矛盾的精神范式,也影响着后世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诸葛亮 仕隐矛盾 宋元之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