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内外宋明新儒学的概念意义与研究路径 |
连凡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2
|
禅宗对宋明新儒学的影响研究 |
李曼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1
|
|
3
|
宋明新儒学本体论的思想来源与特征 |
吴丹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4
|
戴震与儒学哲理化进程的终结 |
陶清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5
|
翻译、流传与阐发——冯友兰与“Neo-Confucian(ism)”概念 |
连凡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6
|
“宋明新儒家(学)”概念的流变及其反思 |
连凡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7
|
王船山哲学定位问题重探——以《读四书大全说》为中心 |
廖晓炜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8
|
简析张君劢的儒佛关系论 |
李昶
|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9
|
朝邑学派初探 |
刘宗镐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0
|
道统的建构与朱子在宋明理学中地位的衡定 |
刘述先
|
《朱子学刊》
|
2009 |
2
|
|
11
|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史定位 |
连凡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2
|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近代流变及其思想史意义 |
连凡
|
《基督宗教研究》
|
2022 |
0 |
|
13
|
泛性善论及其反思——读李存山关于传统“性善论”研究札记 |
郭美华
|
《国际儒学(中英文)》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