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比传统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淋 洪城 +1 位作者 孟新科 李颖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通过对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获得的病原体与实验室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NGS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入选的脓毒症患者的标本(肺泡灌洗液、痰液、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分泌物等)同时送... 目的通过对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获得的病原体与实验室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NGS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入选的脓毒症患者的标本(肺泡灌洗液、痰液、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分泌物等)同时送检mNGS和实验室细菌培养,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mNGS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mNGS的阳性率为78.9%;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0.4%(P<0.05)。通过mNGS共检出致病病原体57种,其中细菌31种,真菌16种,病毒7种,非典型病原体3种;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体24种,其中细菌18种,真菌6种。以培养结果为金标准,mNGS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29.8%,阳性预测值为42.3%,阴性预测值为64.8%。根据病原学结果的抗生素调整将患者分为三组:按mNGS调整为mNGS组、经验性调整为经验组、按培养结果调整为传统培养组。mNGS组ICU住院时间更短(P<0.05),培养组降钙素原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mNGS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诊断方面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时间更短,阳性率更高,在少见病原体、罕见病原体诊断方面有显著优势,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 微生物培养 脓毒症 感染 病原体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比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海瑛 谭国英 李爱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1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了解mNGS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不孕症患者共计500例,... 目的通过对比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了解mNGS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不孕症患者共计500例,同时取子宫内膜标本送检,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1份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体,另1份行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治疗前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与种类、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于治疗后对两种方法的复检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检出阳性率为20.80%;mNGS法的检出阳性率为79.40%,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共检出104例,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通过mGNS法共检出397例,除上述致病菌外,还检测出了细菌(阴道加德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在500例子宫内膜标本中,两组检测结果完全不一致的有105例(21.00%),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有241例(48.20%),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的有154例(3.00%)。经后续治疗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复检阳性率为13.46%,mNGS法复检阳性率为15.87%,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培养结果为金标准,mNG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58.92%、68.47%、61.09%。结论mNGS法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体的诊断方面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敏感度更高,对病原体检出能力更强,尤其在少见病原体诊断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 传统微生物培养法 慢性子宫内膜炎 阳性率 敏感度
下载PDF
《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21
3
作者 罗越 胡洋洋 +2 位作者 张兴 王亚东 赵彩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病原学诊断对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的价值至关重要。随着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普及推广,第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以其无偏倚、广覆盖、高通量、快速精准等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检测... 病原学诊断对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的价值至关重要。随着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普及推广,第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以其无偏倚、广覆盖、高通量、快速精准等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检测。尤其对于临床可疑、疑难复杂血流、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及局灶性感染,或免疫抑制患者继发感染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需要强调,mNGS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同样要求规范其应用范围和诊断标准,强调正确样本采集、分析解读和诊断客观评价,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从临床角度就mNGS的适用范围与诊断效能、样本采集与运输质量控制、结果判读与验证等方面分别对《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共识的认知和理解,全方位提升mNGS的临床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血液 病原体 基因组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在支气管扩张病原学诊断中的比较
4
作者 刘庆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在支气管扩张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7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测方法不...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在支气管扩张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7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mNGS组(65例)和实验室培养组(105例)。根据患者自我选择用药情况将需调整抗生素使用的43例患者分为mNGS1组(22例)、传统培养组(12例)及经验组(9例)。收集其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肺泡灌洗液的常规微生物检查结果,分离培养检查结果及临床宏基因学组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比较实验室培养与mNGS检测阳性率及不同用药状态下患者转归情况。结果mNGS检测阳性率高于实验室培养(P<0.05)。mNGS1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培养组、经验组,mNGS1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传统培养组、经验组(P<0.05)。结论mNGS在支气管扩张病原学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诊断阳性率更高,对患者经验用药具有一定帮助,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 实验室微生物培养 支气管扩张 诊断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高波 彭芳 +1 位作者 李诚 龚燕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在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后续对治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诊断为CE的不孕不育患者共1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子宫内膜标本微生物培养... 目的研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在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后续对治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诊断为CE的不孕不育患者共1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子宫内膜标本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测,分析两组的微生物阳性率和CE治愈率。结果组1微生物检测阳性患者17例,阳性率为20.00%;组2微生物检测阳性患者43例,阳性率为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后,组2的治愈率显著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子宫内膜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和CE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子宫内膜炎 基因组第二 治愈率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谢颖 郑志海 +2 位作者 曲双 廖丽昇 陈碧云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的患者23份外周血mNGS结果,与传统血培养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病原谱特征及... 目的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的患者23份外周血mNGS结果,与传统血培养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病原谱特征及抗感染的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通过外周血mNGS技术检出9例病毒感染、4例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3例病毒和细菌混合型感染、1例病毒和真菌混合型感染.传统外周血培养仅检出3例细菌感染,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出真菌及病毒.外周血mNGS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血培养(82.6%vs.13.0%,P<0.05).根据外周血mNGS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3.6%vs.25.0%,P<0.05).结论外周血mNGS技术在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病原学诊断上较传统血培养具有更高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抗感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外周血基因组技术 发热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升 齐立明 +3 位作者 张耀 马睿 张强 史宗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手术治疗3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收集术前血液标本和术中病灶区组织标本(髓核、软骨终板、黄韧带、纤维环),采用Giemsa染色、试管凝集试验(SAT)、血培养、多重聚...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手术治疗3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收集术前血液标本和术中病灶区组织标本(髓核、软骨终板、黄韧带、纤维环),采用Giemsa染色、试管凝集试验(SAT)、血培养、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和mNGS评估不同组织样本。另选取3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静脉血的mNGS、SAT、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的mNGS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的mNGS检测阳性率均大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P<0.05)。髓核中多重PCR和mNGS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静脉血、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P<0.05)。敏感性、阴性预测值:mNGS均高于Giemsa染色、血培养和SAT(P<0.05);mNGS与多重PCR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一致性mNGS最好,多重PCR和SAT较好,Giemsa染色一般,血培养较差。结论mNGS可以作为布鲁菌脊柱炎的有效检测手段,其敏感性和准确率高,尤其适用于术前无法明确诊断且术后病理结果为阴性但需确诊的患者,可为布鲁菌脊柱炎的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性脊柱炎 基因组技术 病原诊断
下载PDF
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于海东 朱东 +1 位作者 高麟 李海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拟诊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两周后由3位神经外科专家共同判断是否确诊为颅... 目的分析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拟诊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两周后由3位神经外科专家共同判断是否确诊为颅内感染。18例患者均进行常规脑脊液细菌培养和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和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诊断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12/12)、83.3%(5/6)、94.4%(17/18);脑脊液细菌培养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6.7%(8/12)、50.0%(3/6)、61.1%(11/18);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脑脊液细菌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第二技术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 脑脊液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胸内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齐齐 蔡青山 +2 位作者 陈园园 周丽红 周建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胸内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2例疑似胸内淋巴结结核...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胸内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2例疑似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穿刺标本同时进行mNGS、Gene Xpert MTB/RIF(简称“Xpert”)、PCR-荧光探针法(简称“RT-PCR”)、RNA恒温扩增荧光实时检测技术(简称“TB-SAT”)、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全自动快速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和涂片抗酸染色(简称“涂片”),比较6种方法对胸内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诊断标准,122例疑似患者中,最终89例诊断为胸内淋巴结结核,33例为非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以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m NGS对胸内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89.9%(95%CI:81.7%~95.3%)、特异度为87.9%(95%CI:71.8%~96.6%)、准确率为89.3%(95%CI:82.5%~94.2%),AUC值为0.889(95%CI:0.819~0.939),明显高于Xpert、RT-PCR、TB-SAT、MGIT 960和涂片对胸内淋巴结结核检测的敏感度(68.5%、61.8%、33.7%、49.4%和11.2%)、特异度(93.9%、97.0%、97.0%、100.0%和100.0%)、准确率(75.4%、71.3%、50.8%、63.1%和35.2%)和AUC(0.812、0.794、0.747、0.653和0.556)。结论:m NGS检测对胸内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在其他结核病相关检测均阴性时,该技术可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但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手段相比较,特异度仍偏低,尤其在鉴别疾病良恶性时,需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 结核 胸内淋巴结 诊断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肺新生隐球菌和卡氏肺孢菌混合感染一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苗苗 许传军 +3 位作者 陈伟 史茜 池云 胡志亮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9-110,共2页
1例存在艾滋病基础且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肺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入院时考虑为肺孢子菌肺炎,但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新生隐球菌与卡氏肺孢菌序列。经过联合抗肺孢子菌和抗隐球菌治疗,... 1例存在艾滋病基础且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肺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入院时考虑为肺孢子菌肺炎,但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新生隐球菌与卡氏肺孢菌序列。经过联合抗肺孢子菌和抗隐球菌治疗,患者逐渐恢复。提示艾滋病患者需要警惕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该类人群病原学诊断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隐球菌病 肺孢子菌肺炎 同时感染 基因组第二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蒋宇欣 陈梦琳 石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肺炎诊断中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标本并实施mNGS与常规检测,对比和分析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在BALF及... 目的探讨在重症肺炎诊断中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标本并实施mNGS与常规检测,对比和分析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在BALF及血标本中的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BALF中mNGS及常规检测方法的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一致性检测结果表明BALF mNGS检测结果及常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低(Kappa=0.271)。一致性检测结果表明血标本mNGS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77)。BALF中mNGS细菌、病毒以及真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常规检测(P<0.05)。结论mNGS技术可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病原体检出率,有助于提高重症肺炎病原学诊断灵敏度,可作为微生物检测手段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基因组技术 重症肺炎 微生物检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中的诊疗价值
12
作者 李水文 黄俊平 宁耀贵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的26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mNGS检测微生物结果,与传统...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的26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mNGS检测微生物结果,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相对比,比较二者在革兰阳性球菌方面的检出率,以及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mNGS对重症肺炎中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高于院内培养的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NGS检测结果将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调整为目标性抗感染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生命体征好转,心率(HR)由(116.1±14.5)次/min降至(84.9±14.8)次/min、呼吸频率(RR)由(27.6±4.0)次/min降至(19.2±2.7)次/min;炎症指标下降明显,C反应蛋白(CRP)由88.0 mg/L降至36.0 mg/L,降钙素原(PCT)由13.4 ng/ml降至3.6 ng/ml,白细胞介素-6(IL-6)由83.5 pg/ml降至32.0 pg/ml;呼吸系统指标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_(2))由(59.2±7.0)mmHg升至(88.2±7.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由44.0 mmHg降至28.0 mmHg,氧合指数PaO_(2)/FiO_(2)由154.0升至284.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可以提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重症肺炎的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革兰阳性球菌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抗感染方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陈伟光 魏彩萍 桂水清 《海南医学》 2025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抗感染方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8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及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 目的观察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抗感染方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8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及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正规操作留取患者肺泡灌洗液,常规检测后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后进行抗生素方案调整并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70±4.72)d、(14.44±2.70)d、(9.70±4.63)d、(16.47±2.6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36±5.30)d、(25.47±3.52)d、(17.76±5.64)d、(28.94±4.35)d,住院费用和病死率分别为(4.62±1.04)万元、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3±1.51)万元、1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抗感染方案治疗重症肺炎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肺部感染 基因组 基因组 病原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凯 白俊萍 +1 位作者 张正良 蔡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发作突然, 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漏诊、误诊, 病死率高。本研究报道1例以高热、头痛、乏力起病的患者,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后, 经血清学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确诊为普氏立克次...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发作突然, 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漏诊、误诊, 病死率高。本研究报道1例以高热、头痛、乏力起病的患者,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后, 经血清学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确诊为普氏立克次体感染, 单用多西环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立克次体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斑疹伤寒 基因组第二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内脏利什曼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增祥 安康 李双庆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9期1628-1630,共3页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又名黑热病(Kala-azar),是由趋内脏的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白蛉为传播媒介[1]。我国内脏利什曼病致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发病率...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又名黑热病(Kala-azar),是由趋内脏的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白蛉为传播媒介[1]。我国内脏利什曼病致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发病率最高的3个地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和四川省[2]。临床表现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高球蛋白血症等。及时、正确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经治疗后整体预后良好,但若因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则有可能危及生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基因组第二 感染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Q热1例
16
作者 张冬梅 李婷 +1 位作者 陈素玲 胡丽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25-826,共2页
Q热是贝纳柯克斯体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难以诊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1]。本文报道1例Q热患者,该患者因发热待诊入院。
关键词 Q热 贝纳柯克斯体 基因组技术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宇杰 侯卫坤 +3 位作者 许珂 杨明义 万贤杰 许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780-784,共5页
骨感染因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是临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故早期准确诊断骨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检测方法速度慢、阳性率低,因此急需找到更好的检测技术来确定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因其准... 骨感染因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是临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故早期准确诊断骨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检测方法速度慢、阳性率低,因此急需找到更好的检测技术来确定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因其准确、快速、高效,具有全面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优势,已经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其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诊断骨感染的工具。本文主要就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骨感染诊断应用中的优势、不足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骨疾病 感染性 诊断 基因组第二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联合X-pert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8
作者 曾中华 盛翠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26-29,34,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联合X-pert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NGS、X-pert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分析X-pert、mNGS单独与联合...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联合X-pert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NGS、X-pert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分析X-pert、mNGS单独与联合诊断肺结核的价值。结果98例疑似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50例(51.02%),非肺结核48例(48.98%);mNGS联合X-pert诊断肺结核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mNGS相同,均为100.00%;mNGS联合X-pert诊断准确度为87.76%,敏感度为76.00%,高于X-pert的72.45%、52.00%和mNGS的79.59%、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X-pert、mNGS联合诊断肺结核与临床诊断存在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6,P<0.05),而单一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不佳(Kappa=0.454、0.595,P<0.05)。结论mNGS联合X-pert诊断可提高肺结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基因组技术 X-pert 一致性
下载PDF
快速现场评价技术指导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肺部疑诊结节病中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俊丽 张志远 +3 位作者 刘秋实 卜金龙 李百宁 马德宾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1期41-43,64,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指导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肺部疑诊结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至12月经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存在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且临床疑诊结节病而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指导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肺部疑诊结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至12月经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存在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且临床疑诊结节病而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ROSE技术将患者分为ROSE组(n=42),非ROSE组患者(n=54),分析两组患者的穿刺针数、mNGS送检率、mNGS阳性率、非合格标本占比、诊断率等。结果ROSE组穿刺次数为(2.73±1.15)次,略高于非ROSE组的(2.44±1.06)次,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mNGS送检率为83.3%(35/42),明显低于非ROSE组的98.1%(5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非合格标本占比为11.9%(5/42),明显低于非ROSE组的31.5%(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的诊断率为81.0%(34/42),明显高于非ROSE组的59.3%(3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mNGS阳性率为34.0%(12/35),高于非ROSE组的26.0%(14/53),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疑诊结节病需行EBUS-TBNA患者中,通过ROSE技术指导是否送检mNGS,可以降低mNGS送检率,降低非合格标本占比,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现场评价 基因组技术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结节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