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陶厂”新考——兼论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认知轨迹 被引量:1
1
作者 余金保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景德镇地区陶瓷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资料,本文先是对明清时期“陶厂”一词缘起及其含义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在前人有关明代御器厂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明清两代人所持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景德镇地区陶瓷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资料,本文先是对明清时期“陶厂”一词缘起及其含义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在前人有关明代御器厂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明清两代人所持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认知轨迹分为三个阶段,继而对每个阶段各方所持观点的主要依据进行了详细考述。就目前掌握资料来看,明嘉靖万历时期官方所持观点较为可信,其很有可能是以明永乐时期所诞生空间相对封闭且独立的官用瓷器生产建筑设施来作为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变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官用瓷器 陶厂 御器厂 窑厂性质
下载PDF
明洪武二十六年官用瓷器窑厂行移南京未遂原因考
2
作者 欧阳中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对以往研究中有关洪武二十六年官用瓷器窑厂行移南京未遂所提出各项因素进行了逐一辨析,除了制瓷原料运输成本会在行移南京后有所增加之外,并没有证据表明会在诸如“运输破损率”“建窑等设备成本”“工匠成本”等方面带来生产上成本显... 对以往研究中有关洪武二十六年官用瓷器窑厂行移南京未遂所提出各项因素进行了逐一辨析,除了制瓷原料运输成本会在行移南京后有所增加之外,并没有证据表明会在诸如“运输破损率”“建窑等设备成本”“工匠成本”等方面带来生产上成本显著增加,至于所谓行移南京后“生产缺陷”风险陡然增加也是纯属思之多余。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明洪武二十六年后饶州府和处州府两地官用瓷器烧造事宜行移南京未遂是受到了明洪武八年凤阳中都罢废事件的影响,即明洪武二十六年至明洪武三十五年之间朱元璋政府对大量征调人匠一直持有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官用瓷器 南京 行移未遂 原因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官用瓷器的赏玩趣味
3
作者 费利君 《艺术探索》 2014年第6期87-89,共3页
中国古代官用瓷器因深受帝王和宫廷的痴迷和扶持,表现出与民间用瓷很大的差异,它拥有掌握资源的优先性、制作的精美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官用瓷器集诸多优势于一身,可以烧制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这种对"善"、对"... 中国古代官用瓷器因深受帝王和宫廷的痴迷和扶持,表现出与民间用瓷很大的差异,它拥有掌握资源的优先性、制作的精美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官用瓷器集诸多优势于一身,可以烧制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这种对"善"、对"美"的追求必须处处符合帝王和宫廷的审美情趣和赏玩趣味,要满足帝王和宫廷在视觉、触觉、甚至听觉上的赏玩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用瓷器 权力符号 赏玩趣味
下载PDF
江西景德镇樟树弄窑址明初遗存调查与研究
4
作者 余金保 《文物春秋》 2024年第2期60-72,共13页
樟树弄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老城区西部偏北,南距樟树弄口约15米处。2022年,在太平巷南片区御窑厂景区周边配套停车场施工过程中,在靠近樟树弄口的区域出土了一批有红色纹饰的瓷片及相关窑业遗存。通过对窑址堆积分布的实地走访和调查... 樟树弄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老城区西部偏北,南距樟树弄口约15米处。2022年,在太平巷南片区御窑厂景区周边配套停车场施工过程中,在靠近樟树弄口的区域出土了一批有红色纹饰的瓷片及相关窑业遗存。通过对窑址堆积分布的实地走访和调查,并将出土瓷片与其他遗址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进行对比,可知樟树弄窑址出土的这批瓷器烧造年代大致为明洪武时期,可能为明廷令饶州府为各地藩王府烧造的日用瓷,也可能包括部分宫廷用瓷。结合中国古代官窑制度分析,明洪武时期樟树弄窑址可视作地方官窑,是这一时期景德镇地区诸多烧造官用瓷器的窑厂之一。该窑址的发现为明确景德镇官用瓷器生产方式,深入研究明洪武时期制瓷官样等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弄窑址 明洪武时期 景德镇 官用瓷器 云龙纹
下载PDF
龙泉青瓷大缸标本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纪东歌 李合 +3 位作者 翟毅 郭子莉 吴明俊 沈岳明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元明两代龙泉窑作为制作官窑瓷器的主要产地之一,以生产质量上乘的大型瓷器产品称著,而超大型的龙泉青瓷类缸产品目前只见少量残件而未见传世整器。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光学显微镜对1件于龙泉大窑岙底窑址群采集到的青瓷... 元明两代龙泉窑作为制作官窑瓷器的主要产地之一,以生产质量上乘的大型瓷器产品称著,而超大型的龙泉青瓷类缸产品目前只见少量残件而未见传世整器。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光学显微镜对1件于龙泉大窑岙底窑址群采集到的青瓷大缸标本和10件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出土的明早期官用青瓷样本进行检测分析,通过研究可知,青瓷大缸与枫洞岩官窑青瓷拥有相近的原料和配方,而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在烧造过程中最高烧成温度略低,加热保温时间更久。龙泉青瓷大缸与同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大型龙缸相比,体量相近但成型和烧制工艺有别,烧造难度更大。本文推测该类产品为官用瓷器的可能性较大,为岙底地区存在生产官用青瓷的窑址提供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窑 大缸 大窑岙底 官用瓷器 青瓷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