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离子束定点诱变育种初探 被引量:26
1
作者 颉红梅 王浩瀚 +6 位作者 王菊芳 卫增泉 刘秦 李文建 周光明 李强 郝冀方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4-176,共3页
介绍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采用 75 Me V/u16O8+离子进行了贯穿与定点注入的实验 ,以及不同注入部位的种子在实验室萌发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与大田培育结果随剂量的变化情况 .经过 3年 5代 (南繁加代 )的系统选育 ,筛选... 介绍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采用 75 Me V/u16O8+离子进行了贯穿与定点注入的实验 ,以及不同注入部位的种子在实验室萌发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与大田培育结果随剂量的变化情况 .经过 3年 5代 (南繁加代 )的系统选育 ,筛选出增产、矮杆、抗 (锈 )病、抗干热风和早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 离子注入 离子贯穿 定点诱变 小麦 育种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下载PDF
蜂毒溶血肽基因的定点诱变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关林 李大力 方宏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从蜜蜂毒腺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蜂毒溶血肽前体蛋白的cDNA,再进一步通过定点诱变在蜂毒溶血肽序列前引入了羟胺裂解位点,构建了与β-半乳糖苷酶部分序列相融合的蜂毒溶血肽诱变蛋白表达载体,序列分... 从蜜蜂毒腺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蜂毒溶血肽前体蛋白的cDNA,再进一步通过定点诱变在蜂毒溶血肽序列前引入了羟胺裂解位点,构建了与β-半乳糖苷酶部分序列相融合的蜂毒溶血肽诱变蛋白表达载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地引入了目的密码子且与β-半乳糖苷酶部分序列构成正确的读码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诱变蛋白,为基因工程生产蜂毒溶血肽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溶血肽 定点诱变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的定点诱变和酶活力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德富 陈喜文 蔡宝立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9-114,119,共7页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AtzA)是一种对除草剂的生物降解和环境净化有重要意义的酶.采用定点诱变方法将假单胞菌ADP株的atzA基因第832位碱基(鸟嘌呤)诱变成腺嘌吟,然后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21b(+),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蛋白特性研究表明:A...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AtzA)是一种对除草剂的生物降解和环境净化有重要意义的酶.采用定点诱变方法将假单胞菌ADP株的atzA基因第832位碱基(鸟嘌呤)诱变成腺嘌吟,然后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21b(+),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蛋白特性研究表明:AtzA或AtzA-NK融合蛋白系水溶性蛋白,很容易通过Ni-NTA Magnetic Agarose Beads分离纯化.采用阿特拉津脱氯反应产生HCl而引起pH指示剂颜色改变的测定方法能方便地对其酶活力进行定量.酶活力结果表明,突变酶的比活力与假单胞菌ADP菌株的AtzA相比没有明显改变,暗示突变位点(第278位缬氨酸突变成甲硫氨酸)不是酶的活性中心或底物结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 定点诱变 酶活力测定
下载PDF
木聚糖酶基因克隆、表达与分泌及定点诱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相梅 祁蒙 曲音波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28-31,共4页
木聚糖酶专一性水解木聚糖分子中 β 1 4 糖苷键 ,在制浆造纸、食品、纺织、饲料、能源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木聚糖酶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仅克隆了许多不同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 ,研究了木... 木聚糖酶专一性水解木聚糖分子中 β 1 4 糖苷键 ,在制浆造纸、食品、纺织、饲料、能源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木聚糖酶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仅克隆了许多不同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 ,研究了木聚糖酶基因在同源和异源寄主中的表达和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基因表达 分泌 定点诱变 高效表达菌株
下载PDF
基于PCR的质粒快速定点诱变方法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凡 傅一勤 +1 位作者 林梅西 汪少芸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8,共8页
基因突变对生命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质粒的DNA定点诱变技术也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质粒定点诱变的效率,本研究利用引物部分重叠的设计方案,使用Tm值相对固定的引物设计模式,将同一引物分为重叠区(T... 基因突变对生命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质粒的DNA定点诱变技术也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质粒定点诱变的效率,本研究利用引物部分重叠的设计方案,使用Tm值相对固定的引物设计模式,将同一引物分为重叠区(Tm=50±2℃)和非重叠区(Tm=60±2℃),并在严格控制模板用量(2 pg/kb)的基础上,通过20个PCR循环对目标质粒进行定点诱变扩增,随后取0.5μL产物直接用于转化。在Fast Pfu Fly酶系中,利用此法构建了6个含碱基替换、缺失和插入的质粒,均获得成功,突变效率可达96%以上,阳性克隆获得数达70个以上。此外,利用4种不同PCR酶系对该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突变效率均可达93%以上,阳性克隆获得数均在10个以上。通过适当增加PCR模板用量(10 pg/kb)并使用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转化,该法可适用于转化效率大于106(cfu/μg)的任意感受态细胞,对应的突变效率可大于91%,阳性克隆获得数大于20。根据本法的作用原理,该方案适合质粒中10~20 bp(因重叠区GC含量及碱基序列的不同而改变)以内的任意碱基替换和插入,以及任意长度的DNA片段缺失。且具有通用性强、耗时少、诱变成功率高、成本低、对感受态及转化效率无特殊要求等优点,适合各实验室的日常研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质粒 定点诱变 部分重叠
原文传递
PCR定点诱变方法构建BCR-ABL cDNA竞争性PCR内参照物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红 孙竞 +3 位作者 周小棉 周淑芸 徐兵 杨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实验通过合成与原有下游引物 (B)相似的一条新引物 (B′) ,经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出比原BCR ABLcDNA序列减少了 4个碱基的参照物 ,达到定点诱变的目的。经酶切分析证明 ,两型BCR ABLmRNA均可通过此方法... 本实验通过合成与原有下游引物 (B)相似的一条新引物 (B′) ,经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出比原BCR ABLcDNA序列减少了 4个碱基的参照物 ,达到定点诱变的目的。经酶切分析证明 ,两型BCR ABLmRNA均可通过此方法得到相应的cDNA参照物。参照物和待测模板的共扩增产物可通过毛细管电泳达到基线分离 ,证明了其可行性。该参照物可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 ABL融合基因的竞争性PC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CR定点诱变 BCR-ABL基因 竞争性PCR
下载PDF
大肠杆菌热敏毒素LT克隆基因的PCR定点诱变和重组表达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兴元 郑文云 +2 位作者 赵玉军 姜力 朱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31,共5页
为使大肠杆菌热敏毒素LT的毒素活性丧失的同时仍保留其较强的免疫原性 ,实验依据LT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并合成 5条引物 ,采用突出末端PCR法和重组PCR法 ,将克隆于质粒pEWD2 99上的LT基因 ,分别引入BamHI、Ndel和xhol等位点 ,扩增出带有上... 为使大肠杆菌热敏毒素LT的毒素活性丧失的同时仍保留其较强的免疫原性 ,实验依据LT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并合成 5条引物 ,采用突出末端PCR法和重组PCR法 ,将克隆于质粒pEWD2 99上的LT基因 ,分别引入BamHI、Ndel和xhol等位点 ,扩增出带有上述RE位点且含有m7和m112 突变点的约 110 0bp和约 80 0bp的DNA片段和不含突变点的约 30 0bp的DNA片段 ,使控制LT毒力活性中心的第 7位和第 112位氨基酸的碱基分别发生诱变 ,各DNA片段经分离、纯化、RE酶切和DNA连接酶连接后 ,插入经BamHI和Xhol双酶切的线性化的高效表达载体pGEX_4T_1的多克隆位点区 ,使LTm基因置于pTac强启动子下且与Thrombin蛋白基因融合表达 ,将连接产物转化入JM10 5菌株 ,挑出可疑阳性菌落 ,提取质粒 ,经酶切鉴定、PCR鉴定和DNA序列分析 ,证明读框正确 ,序列正确 ,获得了pGEX_4T_1(LTm7和pGEX_4T_1(LTm112 两个重组表达质粒。为运用基因工程手段大量生产人和动物大肠杆菌流行性腹泻的疫苗抗原和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粘膜免疫佐剂 ,完成了基因水平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热敏毒素 LT克隆基因 PCR定点诱变 重组表达 粘膜免疫传剂 基因工程
下载PDF
通过定点诱变法研究耐热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位点、耐热性和亲热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季朝能 张冰 +2 位作者 姜涛 盛小禹 毛裕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100-1107,共8页
通过对耐热碱性磷酸酯酶TAPND27活性位点S(69)两侧的E(68)和S(70)的定点突变,得到了3个突变子E68S、S70A和E68SS70A。在蛋白纯化的基础上测定了3个变体的一些酶学性质,与TAPND27相比,E68S的比活力上升了8倍,Tm下降了3℃,最... 通过对耐热碱性磷酸酯酶TAPND27活性位点S(69)两侧的E(68)和S(70)的定点突变,得到了3个突变子E68S、S70A和E68SS70A。在蛋白纯化的基础上测定了3个变体的一些酶学性质,与TAPND27相比,E68S的比活力上升了8倍,Tm下降了3℃,最适反应温度上升了20℃;S70A的比活力上升了1部,Tm下降了2℃,最适反应温度上升了5℃;E68SS70A的比活力下降了50%,Tm下降了19℃,最适反应温度上升了5℃。说明活性位点S(69)两侧的氨基酸残基不仅和酶蛋白的催化能力,而且与酶的热稳定性和亲热性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该酶的比活力和研究其热稳定性及亲热性提供了突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碱性磷酸酯酶 定点诱变 热稳定性 亲热性
下载PDF
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SCN5A基因突变K317N的定点诱变及其载体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易绍东 孟素荣 +2 位作者 崔英凯 陈哲明 彭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对我们发现的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新的SCN5A基因突变K317N进行体外定点诱变研究,并构建携带有基因突变K317N的pRc/CMV-hH1的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根据突变位置附近的两个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AgeI/Sse8387I设计一对... 目的对我们发现的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新的SCN5A基因突变K317N进行体外定点诱变研究,并构建携带有基因突变K317N的pRc/CMV-hH1的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根据突变位置附近的两个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AgeI/Sse8387I设计一对定点诱变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通过PCR扩增,使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Rc/CMV-hH1载体中。结果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巳经发生突变,SCN5A基因在第317密码子由赖氨酸(K)突变为天冬氨酸(N),成功实现定点诱变。结论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pRc/CMV-hH1(K317N)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进行该突变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BRUGADA综合征 SCN5A 基因突变 K317N 定点诱变 载体构建
下载PDF
β珠蛋白基因5′远端新沉默子克隆及定点诱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宇 李厚敏 +1 位作者 杨友云 朱定尔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通过凝胶滞留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鉴定出人类 β珠蛋白基因 5′旁侧远端帽位上游 - 2 1 32~ - 1 82 2 bp间存在一个活性沉默子片段 (31 0 bp) ,将其亚克隆至p UC- T载体中 ,然后采用人工设计的突变引物 ,将经 DNA足纹分... 通过凝胶滞留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鉴定出人类 β珠蛋白基因 5′旁侧远端帽位上游 - 2 1 32~ - 1 82 2 bp间存在一个活性沉默子片段 (31 0 bp) ,将其亚克隆至p UC- T载体中 ,然后采用人工设计的突变引物 ,将经 DNA足纹分析确定的两个结合位点的核心基序 (β珠蛋白基因帽位上游 - 2 0 1 7~ - 2 0 1 1 bp间的“CTTCCGC”序列和 - 2 0 0 6~ -1 997bp间的“CACTTTATTT”序列 )分别定点诱变为“CTTAAGC”和“CACTTAAGTT”两个突变序列 ,从而构建成两种突变型 31 0 bp片段 ,可用于对活性沉默子位点的结构与功能及β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β珠蛋白基因 沉默子 定点诱变
下载PDF
结合单酶切位点的融合PCR技术对SCN1A基因的定点诱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跃生 蔡阳林 +1 位作者 赵绮华 廖卫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利用结合单酶切位点的融合PCR技术对癫痫相关基因SCN1A进行定点突变。方法:首先设计两对引物PF1/PR1和PF2/PR2,PF1和PR2均位于突变位点最近的单酶切位点处,而突变位点设计在第一对反向引物(PR1)和第二对正向引物上(PF2)。通过重叠... 目的:利用结合单酶切位点的融合PCR技术对癫痫相关基因SCN1A进行定点突变。方法:首先设计两对引物PF1/PR1和PF2/PR2,PF1和PR2均位于突变位点最近的单酶切位点处,而突变位点设计在第一对反向引物(PR1)和第二对正向引物上(PF2)。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第一次用PF1/PR1和PF2/PR2分开扩增,以扩增产物作模板,PF1/PR2作引物进行融合PCR,得到的扩增产物即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筛选阳性克隆。结果:DNA测序表明SCN1A基因所编码的第946位密码子由精氨酸(Arg)突变为组氨酸(His),再通过酶切和连接反应将重组质粒上的突变片段替换SCN1A表达质粒上的对应片段,成功构建了SCN1A突变载体。结论:与现在常用的长距离PCR定点诱导突变相比较,结合单酶切位点的融合PCR定点突变技术具备扩增距离短的优点,大大降低了自发突变的概率,适合于大肠杆菌中易自发突变的较大载体的定点诱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PCR 定点诱变 SCN1A 癫痫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60基因定点诱变导致其在细胞内定位的改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银 李云鸿 +7 位作者 滕鹏 成文静 张玉梅 苗珍花 蒲静 马娇 张楠 游丽琴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7期609-611,618,共4页
目的研究将热休克蛋白60(HSP60)蛋白序列中第70位的丝氨酸(serine)突变为丙氨酸(alanine)后,HSP60在细胞内定位的改变。方法将PrC/CMV-HSP60P1重组质粒中HSP60P1编码第70位丝氨酸的碱基定点诱变为编码丙氨酸的碱基序列,转染至小胶质细胞... 目的研究将热休克蛋白60(HSP60)蛋白序列中第70位的丝氨酸(serine)突变为丙氨酸(alanine)后,HSP60在细胞内定位的改变。方法将PrC/CMV-HSP60P1重组质粒中HSP60P1编码第70位丝氨酸的碱基定点诱变为编码丙氨酸的碱基序列,转染至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中表达。细胞经10h缺氧处理后,裂解细胞,应用差速离心方法分离细胞膜、细胞质和线粒体,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细胞器中HSP60的含量。结果在转染未诱变PrC/CMV-HSP60P1质粒的细胞中,正常情况下,HSP60大部分分布在线粒体,少部分在胞浆,细胞膜中未见表达;缺氧刺激后,HSP60在细胞膜、胞浆和线粒体中均有表达;然而70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只观察到HSP60在胞浆和线粒体中的表达,而在细胞膜上未见表达。结论作为磷酸化位点的Serine70对HSP60在细胞内的定位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60 定点诱变 细胞内的定位 磷酸化位点
下载PDF
Darier病ATP2A2基因A68E突变的定点诱变及其突变载体构建
13
作者 史丙俊 江阳 +3 位作者 薛梅 刁庆春 胡刚 冯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利用大引物PCR技术对发现的中国人Darier病ATP2A2基因A68E突变进行体外定点诱变,并构建携带有突变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首先设计三条引物(包括两条外侧正向和反向引物以及内部突变引物),通过2轮PCR扩增,扩增出含有所需突变位点... 目的利用大引物PCR技术对发现的中国人Darier病ATP2A2基因A68E突变进行体外定点诱变,并构建携带有突变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首先设计三条引物(包括两条外侧正向和反向引物以及内部突变引物),通过2轮PCR扩增,扩增出含有所需突变位点的片段(ATP2A2-A68E),然后将突变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通过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将目的片段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结果用大引物PCR法成功构建ATP2A2基因A68E突变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了ATP2A2基因上203位碱基C已变为A,此突变导致ATP2A2基因第68位密码子由丙氨酸变为谷氨酸。结论 pcDNA3.1-ATP2A2-A68E突变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进行该突变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引物PCR ATP2A2 毛囊角化病 定点诱变 PCDNA3 1
原文传递
巨型引物PCR法对抗CD3改型单链抗体的定点诱变
14
作者 刘晶 尹长城 +1 位作者 黄华梁 姜述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56-760,共5页
亲和力是影响改型单链抗体应用于临床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巨型引物PCR定点诱变方法 ,设计并化学合成出两组含多个突变位点的简并引物 ,在第一轮PCR中使用简并引物分别扩增出含突变碱基的两条特异性的DNA片段 ,即巨型引物 ,将其经琼脂... 亲和力是影响改型单链抗体应用于临床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巨型引物PCR定点诱变方法 ,设计并化学合成出两组含多个突变位点的简并引物 ,在第一轮PCR中使用简并引物分别扩增出含突变碱基的两条特异性的DNA片段 ,即巨型引物 ,将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后 ,作为 3′和 5′的两端引物应用于第二轮PCR反应中 .通过改变标准PCR反应条件 ,调整引物与模板的浓度 ,扩增出特异性较强的目的DNA条带 .PCR产物经回收后 ,进行DNA测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改型单链抗体 定点诱变 PCR 巨型引物 慢速退火
下载PDF
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秋华 杨翠兰 徐湘民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3年第2期57-60,共4页
PCR技术自问世以来发展迅速 ,现已成为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而基于 PCR的定点诱变技术又成为研究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相关关系的强有力工具。其中的大引物 PCR定点诱变技术因其简便高效而倍受... PCR技术自问世以来发展迅速 ,现已成为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而基于 PCR的定点诱变技术又成为研究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相关关系的强有力工具。其中的大引物 PCR定点诱变技术因其简便高效而倍受研究者欢迎。本文从该技术的每一层面入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引物 PCR 定点诱变技术 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聚合酶键式反应
下载PDF
PCR定点诱变改造低效价抗胶质瘤单克隆抗体的初步报告
16
作者 董军 黄强 +2 位作者 兰青 周丽英 王爱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 抗胶质瘤单克隆抗体建株初期效价为 1∶10 5,经长期传代培养后效价下降至低于 1∶10 4 ,为探索其分子机制并将其改造为有活性的单链抗体 ,为构建靶向基因转移载体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RT PCR克隆该单抗可变区基因 ,发现轻链可变区... 目的 抗胶质瘤单克隆抗体建株初期效价为 1∶10 5,经长期传代培养后效价下降至低于 1∶10 4 ,为探索其分子机制并将其改造为有活性的单链抗体 ,为构建靶向基因转移载体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RT PCR克隆该单抗可变区基因 ,发现轻链可变区CDR1区出现一终止密码子 ,为此利用PCR定点诱变技术将其突变为该亚组相应的氨基酸 ,进一步构建单链抗体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结果 改造后的单链抗体能高效表达 ,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证实能与相应的膜抗原特异结合。结论 成功地改造并构建单链抗体 ,可用于胶质瘤靶向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单链抗体 定点诱变 聚合酶链反应 抗胶质瘤单克隆抗体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应用PCR定点诱变技术修正水蛭素Ⅲ(HV_3)化学合成基因
17
作者 谭树华 吴梧桐 刘景晶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5-88,共4页
对水蛭素 (HV3 )化学合成基因克隆 No.4 2测序发现其编码区 12 5位碱基胞嘧啶 C缺失 ,采用 PCR定点诱变技术插入了缺失碱基胞嘧啶 C,恢复了正确阅读框架。修正基因经测序鉴定 ,其序列与设计的完全一致。
关键词 水蛭素 PCR 定点诱变 多肽 化学合成 基因修饰
下载PDF
定点诱变技术制备血型等位基因检测对照品
18
作者 王攀 叶璐夷 +1 位作者 郭忠慧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定点诱变技术 对照品 上海市血液中心 标准品 扩增产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 引物扩增 血液样本 DNA 质粒载体
原文传递
利用体外定点诱变技术构建人突变型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19
作者 于洪枫 曾瑞萍 +1 位作者 葛春喜 林群娣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构建突变型α L 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IDUA)cDNA ,为体外表达、鉴定突变的性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野生型pcDNA3 IDUA为基础质粒 ,采用双引物法体外定点诱变技术 ,引入突变E40 4X。【结果】突变区域经PCR SSCP和测序证实诱... 【目的】构建突变型α L 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IDUA)cDNA ,为体外表达、鉴定突变的性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野生型pcDNA3 IDUA为基础质粒 ,采用双引物法体外定点诱变技术 ,引入突变E40 4X。【结果】突变区域经PCR SSCP和测序证实诱导突变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突变型IDUAcDNA ,可用于下游的体外表达 ;此定点突变技术具有简便、诱变效率高等优点 ,是体外构建突变型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诱变 α-L-艾杜糖醛酸酶 基因 IDUA 体外表达 基因突变
下载PDF
SARS相关冠状病毒Spike蛋白定点诱变
20
作者 刘利东 涂洪斌 李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确定SARS-CoV Spike蛋白序列中对SARS-CoV的感染能力相关性较强的位点,并进行定点诱变。方法比对不同来源株SARS-CoV的Spike蛋白的序列,计算其相应位点的突变墒值和突变几率,结合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经预测可能影响Sp... 目的分析确定SARS-CoV Spike蛋白序列中对SARS-CoV的感染能力相关性较强的位点,并进行定点诱变。方法比对不同来源株SARS-CoV的Spike蛋白的序列,计算其相应位点的突变墒值和突变几率,结合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经预测可能影响Spike蛋白与其受体结合进而导致SARS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膜融合侵染能力的7个位点,对各个位点用重叠延伸PCR法或直接PCR法进行人工定点诱变,获7个突变片段,之后将各片段亚克隆至克隆载体PSP72中。结果经PCR和测序确认各片段点突变成功,并正确插入克隆载体PSP72中。结论成功实施Spike蛋白的定点诱变,获得7个突变片段的重组子,这些突变体可为研究这些突变位点在Spike蛋白与受体结合中的意义,进而可为阐述Spike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揭示Spike蛋白变异与SARS病毒侵入(染)细胞能力的相关性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SPIKE蛋白 定点诱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