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盛乐考
- 1
-
-
作者
高鹰
孙永刚
-
机构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15-16,共2页
-
文摘
公元386年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在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的"盛乐"古城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但是"盛乐"在汉代是写作"成乐"的,根据文献上的相关记载",盛乐"应是《魏书》的讹写。
-
关键词
和林格尔
盛乐
成乐
土城子古城
定襄郡
-
分类号
K23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北魏金陵考索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张焯
-
出处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2期59-61,共3页
-
文摘
金陵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埋葬有若干代皇帝(或称可汗)的皇家陵园。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北魏当时的人们对于金陵似乎就讳莫如深,以至于史籍中没能留下任何具体地理位置和陵制的记载。今天我们研究金陵,在没有考古发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史书中那依稀的记说来进行考索。
-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考索
云中郡
迁都洛阳
具体地理位置
《魏书》
盛乐城
拓跋嗣
文明太后
定襄郡
-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两汉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建置和民族构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何天明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75-81,共7页
-
文摘
呼和浩特地区,自周秦以来就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行政区之一。全面、系统地搞清历代呼和浩特地区的行政建置和民族构成,是我们研究呼和浩特地方史、北方民族史和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对两汉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建置和民族构成予以初步探讨。
-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民族构成
云中郡
行政建置
中国古代史
地方史
民族史
骑将军
匈奴族
定襄郡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呼和浩特地区古城浅述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程永魁
-
出处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4年第2期53-57,共5页
-
文摘
呼和浩特地区古城浅述程永魁呼和浩特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它发展的过程中,真实地记录了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我们考查城市建立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史料。同时,对于探讨生息、活动在这一地区的诸多民族间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实物史料
文化类型
文化名城
定襄郡
考古材料
托克托县
白道城
俺答汗
板升
-
分类号
K872.2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赵国武城戈及其地望辨析
- 5
-
-
作者
张润泽
范文华
黄楠
-
机构
邯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
邯郸学院科研处
-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
基金
2012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赵国交通城邑研究>(项目编号:HB12LS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前辈学者认为两件赵国武城戈,地望分别指赵国两个武城。"十四年武城令戈"的武城指的是《汉书·地理志》属定襄郡的武城县;"七年武城相邦"即《史记》谓平原君封地"东武城"。经过考证确认,定襄郡的武城县非战国赵国武城城邑,而是汉代设置的,与先秦赵国武城无涉。"十四年武城令戈"的武城应该位于今河北磁县讲武城。
-
关键词
赵国
武城戈
东武城
定襄郡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西汉初期北部诸郡边界略考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朱郑勇
-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90,共8页
-
文摘
西汉初期,北部诸郡多为强大的匈奴帝国侵占,不能恢复秦郡之旧观。汉高帝时云中、定襄、代郡、雁门四郡只得秦郡之半。在汉惠帝至高后二年之前这段时间,云中、定襄二郡的北界推进至阴山南麓的赵武灵王长城下。代、雁门二郡经数十年的扰攘,终于在汉景帝时期将北界稳定在善无、武州、平城、参合、高柳一线。西北之上郡、陇西、北地三郡边界则退缩至秦昭王长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则以秦始皇长城为界。
-
关键词
西汉初期
匈奴
边界
长城
云中郡
定襄郡
雁门郡
代郡
-
Keywords
the early years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Hsiung-nu
boundaries
The Great Wall
Yun-chung Commandery
Ting-hsiang Commandery
Yen-men Commandery
Tai Commandery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内蒙古中南部出土汉代钱币初探
- 7
-
-
作者
周炜杰
李荣辉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国钱币》
2021年第2期53-60,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和林格尔土城子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8XJC770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内蒙古中南部是指西起宁夏贺兰山、东至河北与内蒙古交界的大马群山、北起阴山、南抵山西与内蒙古边界的广大区域,从今天的行政区划看包括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四市。两汉时期,在这一区域设立了上郡、五原郡、九原郡、朔方郡、云中郡、定襄郡等边郡。张郁[1]、崔树华、连吉林[2]等学者从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这一地区出土的汉代钱币和钱范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内蒙古中南部出土汉代钱币进行系统梳理,从钱币铸造和传播的角度探究两汉时期该地区的经济状况。
-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朔方郡
五原郡
云中郡
定襄郡
钱范
乌兰察布
宁夏贺兰山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名家临名帖——翁同龢节临颜真卿《争座位帖》(上)
- 8
-
-
作者
孙稼阜
-
出处
《书法》
2017年第11期58-59,共2页
-
文摘
释文: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转下期)翁同龢(一八三○—一九○四)是清末重臣,两代帝师,他的书法学习虽亦临过欧褚、米董。但终以颜真卿为归。翁同龢是近几百年间学颜最出色的书家,得了颜真卿书法的正大气象、庙堂之气,前人形容为"老羆当道",颇为形象。此节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写得端庄从容,相比颜原作,点画"留"处多一些,便多了翁同龢(一八三○—一九○四)是清末重臣,的书法点画厚而活,结体宽博,森森然不可近犯,上,如面正人君子。
-
关键词
翁同龢
争座位帖
颜真卿
书法学习
结体
帝师
宽博
书家
右仆射
定襄郡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盛乐古城的考古新发现
- 9
-
-
作者
陈永志
-
机构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
2012年第2期54-59,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的正北方,东西横亘着一条茫茫的青色屏障,它就是中国史书中经常记载的占"阴山",也就是现在的大青山。它东起晋北,西与河套地区的狼山衔接,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游牧与中原农耕地带的自然分界线。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在这里碰撞、对接、融合,留下了一幕幕千古传唱、可歌可泣、鲜活而又生动的历史故事,重耳流亡、苏武牧羊、昭君出塞。
-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盛乐城
农耕民族
中国史书
北方游牧民族
自然分界线
农耕地
正北方
定襄郡
苏武牧羊
-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