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研究
1
作者 卢知娟 赖锦星 +3 位作者 刘华石 黄靖茹 李俊达 赖朝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行定量化脑电图检测,包括(θ+δ)/(α+β)比值(DTABR)、大脑对称指数(BSI),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基础资料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化脑电图预测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89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61例预后良好为预后良好组,28例预后不良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DTABR、BSI为(0.84±0.11)、(0.09±0.02),低于预后不良组的(1.35±0.16)、(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ABR、BSI为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高危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DTABR、BSI及联合检测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33、0.965,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结论定量化脑电图在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术后预后中具有较高价值,且操作简单、更为客观,可作为早期必检项目推广,以便于完善脑梗死的早期救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 血管重建术 定量化脑电图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定量化脑电图检查在大脑中动脉大面积梗死预后价值
2
作者 李亚 弥婉军 袁晓冬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95-97,107,共4页
目的主要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出现大面积梗死的患者运用定量化脑电图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的预后... 目的主要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出现大面积梗死的患者运用定量化脑电图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指标(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同型半胖氨酸、梗死半球)、定量化脑电图相关参数(包括aEEG上边界、下边界、各频率绝对频带能量、95%频谱边缘频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30例,其中存活组70例,死亡组60例。存活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死亡组(t=2.468,P=0.01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存活组患者的95%频谱边缘频率(t=3.546,P<0.01)显著高于死亡组,而其δ(t=2.834,P<0.01)和θ(t=2.114,P=0.014)绝对频带能量均低于死亡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定量化脑电图检查结合GCS评分对于出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的患者的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化脑电图 大脑中动脉 大面积梗死 预后
原文传递
QEEG在大面积MCA供血区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3
作者 吴卫红 张戈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QEEG在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神级内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大面积MCA供血区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时间分为近期随访(发病后1月...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QEEG在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神级内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大面积MCA供血区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时间分为近期随访(发病后1月)和远期随访(发病后3月)。近期随访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远期随访根据预后(CPCs分级方法)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比较组间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信息(包括患者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常规脑电图检测及QEEG相关参数等,并对患者的年龄、GCS评分及QEEG参数对于患者的预后价值分别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对于近期预后,生存组患者的GCS评分(t=2.348,P=0.019)和SEF95%(t=3.446,P<0.01)均高于死亡组,而δ绝对频带能量(t=2.814,P<0.01)、θ绝对频带能量(t=2.104,P=0.018)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远期预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t=2.951,P<0.01)、δ绝对频带能量(t=2.434,P<0.01)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而良好组患者的GCS评分(t=2.963,P<0.01)、SEF95%(t=2.725,P<0.01)和aEEG上界(t=2.310,P<0.01)显著高于不良组;患者年龄、GCS评分及QEEG数据三者联合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91.02%,明显优于三者单独对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论:QEEG参数(如SEF95%、aEEG上界及δ绝对频带能量等)结合脑梗患者的年龄和GCS评分对于大面积MCA脑梗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化脑电图 大脑中动脉 脑梗塞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