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义实存论伦理学”研讨会会议综述
1
作者 王薇 张道中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道义实存论伦理学研讨会”于2023年12月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探讨邓安庆教授在其10卷本《西方道德哲学...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道义实存论伦理学研讨会”于2023年12月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探讨邓安庆教授在其10卷本《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导论卷”中提出的道义实存论伦理学及其涉及的哲学基本问题,以期构建和强化中国学术共同体,形成中国学者对元哲学、元伦理学的自主阐释思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专业委员会、《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部、《伦理学术》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网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学会 哲学基本问题 元伦理学 实存 西方道德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共同体
下载PDF
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中“实存”概念的三重界定
2
作者 谢裕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
在“实存”(existentia)一词的概念发展史中,17-18世纪在德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的相关思考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围绕“实存”概念提出了“实存是本质的完成”“实存之物皆被通贯规定”和“实存是一种实在性”三... 在“实存”(existentia)一词的概念发展史中,17-18世纪在德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的相关思考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围绕“实存”概念提出了“实存是本质的完成”“实存之物皆被通贯规定”和“实存是一种实在性”三个命题,尝试从本质/实存之分中逐步深入地刻画实存概念的独特内涵。不过,相应理论手段的缺乏使得莱布尼茨主义形而上学对实存概念的理解始终附属于本质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 鲍姆嘉登 实存 本质 通贯规定
下载PDF
在“个体实存”与“角色共在”之间——重评萨特伦理学的构建理路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时中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4期67-73,共7页
萨特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建构的实存主义,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显赫动机;由实存主义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自我与他人正相冲突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理学的典型意义;但以此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 萨特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建构的实存主义,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显赫动机;由实存主义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自我与他人正相冲突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理学的典型意义;但以此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其理论基石的实存主义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致思路径,以此为视点无法与具体的伦理经验相兼容,而且必然陷入悖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存 共在 实存主义 伦理学 悖谬 践哲学
下载PDF
永恒在瞬间中存在——论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实存论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周兴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文章主要从海德格尔的尼采阐释出发,分析和解说尼采"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学说的形成、证明及意义,重点揭示该学说的实存论维度。文章认为,在以"神性"为标志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永恒"和"超越"思考... 文章主要从海德格尔的尼采阐释出发,分析和解说尼采"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学说的形成、证明及意义,重点揭示该学说的实存论维度。文章认为,在以"神性"为标志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永恒"和"超越"思考终结之后,尼采关注"如何安顿个体此在生活"这样一个实存论问题,不再主张任何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谋求永恒的超越论,而是采取了一条可以说"把瞬间永恒化"的路径——此即尼采永恒轮回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哲学 权力意志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瞬间 实存
下载PDF
法国现象学或实存与知识的张力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大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130,共9页
现象学在法国的引进与发展包含了主体哲学和概念哲学的共同努力。在主体哲学和概念哲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这意味着实存论与知识论之间巨大的张力。现象学在20世纪法国哲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现象学有着复杂多样的形态,出现了从意... 现象学在法国的引进与发展包含了主体哲学和概念哲学的共同努力。在主体哲学和概念哲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这意味着实存论与知识论之间巨大的张力。现象学在20世纪法国哲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现象学有着复杂多样的形态,出现了从意识现象学到身体现象学再到物质现象学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哲学 概念哲学 实存 知识 身体现象学 物质现象学
下载PDF
康德的实存问题与本体论批判——反驳当代几种典型的质疑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科政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8,共9页
康德对上帝实存的本体论证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批判,他的一个主要论据是"实存"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因而从上帝的纯然概念中不能分析推导出他的实存。近50年来,以穆雷·凯特雷、J·威廉·福吉、艾伦·伍德为代... 康德对上帝实存的本体论证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批判,他的一个主要论据是"实存"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因而从上帝的纯然概念中不能分析推导出他的实存。近50年来,以穆雷·凯特雷、J·威廉·福吉、艾伦·伍德为代表的许多学者,都对这个论据提出了质疑。但是,他们的理由和论证都包含着一些错误和混淆。同时,以塞西莉亚·魏与艾伦·伍德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康德的本体论批判不能一般地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本体论证明,特别是笛卡尔与莱布尼茨的证明。这种观点割裂了康德的认识论批判和本体论批判,没有意识到前者构成了后者的一个基础,因此其结论也是完全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存 本体论 上帝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兼谈文学行为的实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解志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所涉及的文学现象和某些作家,学术界并不陌生,但这一文学思潮的身份和来龙去脉却没有得到符合实际的定性和恰如其分的解释。除了对其所关涉的现象没有真正摸清弄透,还在于我们已经定型化的思维和概念体系使我... 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所涉及的文学现象和某些作家,学术界并不陌生,但这一文学思潮的身份和来龙去脉却没有得到符合实际的定性和恰如其分的解释。除了对其所关涉的现象没有真正摸清弄透,还在于我们已经定型化的思维和概念体系使我们失去了对"问题"存在的敏感。对这一文学思潮的分析、评价与思考,我们可以回到一个"朴素的原点",即"文学活动"是一种最具主体性的实存行为。由此观察,对其与时代或社会的关系,对其活动的得失,对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乃至对其偏颇,我们可能会有一种更逼近客观真实的认知。文学史家应该对业已存在的东西,作出其之所以"存在"的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味主义 文学思潮 文学行为 实存分析
下载PDF
嫌疑人X的实存——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哲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蓝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71,共12页
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被拍摄成中国背景下的故事,并不是简单地将个别元素改变成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中,从中段展开对傅坚案件的叙述,这个变化实际上造成了从原著以靖子-石神为中心... 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被拍摄成中国背景下的故事,并不是简单地将个别元素改变成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中,从中段展开对傅坚案件的叙述,这个变化实际上造成了从原著以靖子-石神为中心的叙事到中国版电影中唐川在明、石泓在暗的对立叙事这一转变,唐、石二人的对立恰恰对应于物理学可见性与数学可见性的对立。在结局时,陈婧的忏悔和自首,产生了与石泓计算的强奇点对立的另一个强奇点,即情感的帕索斯的强奇点。这样,真正的张力是石泓的逻各斯与陈婧的帕索斯之间的张力。无论是东野的小说,还是苏有朋的电影,都将天平最终倾向了帕索斯一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疑人X的献身》 中国语境 实存 东野圭吾
下载PDF
论实存与本质关系的历史性倒转——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重点 被引量:1
9
作者 雒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9-195,共7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是缘于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所面临的思想困境,当马克思认识到自己所敬信的黑格尔关于理性国家观的本质与社会实存相矛盾时,他在研究国家的历史中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国家法进行了批驳。马克思在文本中把政...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是缘于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所面临的思想困境,当马克思认识到自己所敬信的黑格尔关于理性国家观的本质与社会实存相矛盾时,他在研究国家的历史中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国家法进行了批驳。马克思在文本中把政治国家理念产生现实市民社会的不当关系倒转过来,在批驳中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中存在与本质关系的颠覆与创新,最终得出抽象的政治国家决定于市民社会的独创性观点,并指出只有在市民社会的发展中实行超越资产阶级政治的"真正的民主制",才能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现实矛盾而使二者达到同一。这一颠覆性的认识变革是马克思观念形成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存 本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历史性倒转
下载PDF
李鸿章在湘幕“不见知”的情况确实存在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飞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李鸿章在湘幕“不见知”的情况确实存在翁飞王尔敏先生在。《淮军志》的一段注释中,就淮军建立和李氏出山,引用了王阎运“李(鸿章)在(湘)军中不见知”的话,并认为:“运所言虽稍失实,而大致近情,①”对此,不少学者表示不能同... 李鸿章在湘幕“不见知”的情况确实存在翁飞王尔敏先生在。《淮军志》的一段注释中,就淮军建立和李氏出山,引用了王阎运“李(鸿章)在(湘)军中不见知”的话,并认为:“运所言虽稍失实,而大致近情,①”对此,不少学者表示不能同意。最有代表性者数贾熟村先生,他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曾国藩 胡林翼 沈葆桢 郭嵩焘 湘军 曾国荃 实存 左宗棠 异辞
下载PDF
“兴趣”与“实存”:“行为的理由”与“直观的经验对象”——对康德美学第一契机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南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9,共7页
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一契机中的两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的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的愉悦感都与行为的理由联系在一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的对象变成一个直观的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 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一契机中的两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的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的愉悦感都与行为的理由联系在一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的对象变成一个直观的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的审美的愉悦感与行为的理由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愉悦感的产生在于想像力能够超出对象的“实存”创造出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与知性之机能协调一致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 实存 “形式”
下载PDF
“存在论差异”与“本质与实存之区分”——论海德格尔的两种“区分”思想之关联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柯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20,共6页
"存在论差异"和"本质与实存之区分"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两种区分思想,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主线作用,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因而值得一问。"存在论差异"与"本质与实存之区分"问题都"牵... "存在论差异"和"本质与实存之区分"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两种区分思想,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主线作用,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因而值得一问。"存在论差异"与"本质与实存之区分"问题都"牵系于"对"存在自身"问题的探问,但此二者的"牵系"方式是有差异的。"本质与实存之区分"只是思考了作为"在场状态"(ousia)的"存在者之存在"的自身分裂,还不是从"存在之为存在"而来的自身分裂。在这种意义上,"本质与实存之区分"问题根本地归属于"存在论差异",后者以自身的"被遗忘状态"决定了前者在形而上学中的历史性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论差异 本质与实存 在自身
下载PDF
面向品质提升的既有住区建筑类型量态及特有问题分析——基于大连20世纪80-90年代住区实存数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汀蕾 范悦 初梅 《住宅产业》 2020年第8期9-15,共7页
城市既有住区建筑的品质提升是当前建设模式转型期建筑领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对住区建筑实存状况的客观调查是品质体系化提升的首要环节,然而多数活动缺乏此前期阶段,对提升主体的类型、存量及状态等基础认知不足制约了提升的科学... 城市既有住区建筑的品质提升是当前建设模式转型期建筑领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对住区建筑实存状况的客观调查是品质体系化提升的首要环节,然而多数活动缺乏此前期阶段,对提升主体的类型、存量及状态等基础认知不足制约了提升的科学有效性,且地域差异还促生出较多影响提升的地方类型或特性,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城市展开综合的前期基础研究。文章以大连地区为例,通过多方数据整合,从区域分布、组群布局、建筑设计三个层面对住区建筑进行实存类型归纳、存量统计与状态分析,并总结了部分类型特有的品质问题,为体系化地提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有深度地聚焦探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住区建筑 品质提升 实存类型 数据统计 特有问题
下载PDF
马塞尔哲学中的实存和身体概念
14
作者 杨大春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7,共6页
马塞尔哲学强调实存对于知性的优先性,它被归属于神秘而不是问题之列。受法国精神论传统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马塞尔赋予了精神或意识新的含义。精神就是直接意识,这意味着个体经验的直接性,意味着本己身体的中心地位;人的实存就是... 马塞尔哲学强调实存对于知性的优先性,它被归属于神秘而不是问题之列。受法国精神论传统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马塞尔赋予了精神或意识新的含义。精神就是直接意识,这意味着个体经验的直接性,意味着本己身体的中心地位;人的实存就是精神或意识的独一无二的体验,因而围绕本己身体展开的实存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心身关系问题是观念论传统的产物,它在实存哲学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它只不过是精神活动的派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存 身体 知性 精神 心灵
下载PDF
萨特实存论马克思主义的致思取向与理论后果
15
作者 王时中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2,共5页
在系统论证了以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萨特展开了一种“实存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从实存主义到实存论马克思主义,虽然出现了两个萨特的形象,但萨特“把握具体”的致思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从萨特... 在系统论证了以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萨特展开了一种“实存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从实存主义到实存论马克思主义,虽然出现了两个萨特的形象,但萨特“把握具体”的致思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从萨特实存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后果来看,他以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努力并不成功,其实质还是一种意识哲学的历史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致思取向 萨特 实存主义 系统论证 理论话语 意识哲学 形象
下载PDF
当代西方非存在研究视域中的“存在”与“实存”
16
作者 宋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当代西方非存在研究中,"存在"与"实存"这两个范畴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哲学家罗素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而迈农在其对象理论中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三种存在模式,这种传统理解引发了相关术语用法上的分歧;... 在当代西方非存在研究中,"存在"与"实存"这两个范畴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哲学家罗素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而迈农在其对象理论中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三种存在模式,这种传统理解引发了相关术语用法上的分歧;英语存在句的独特表达体现了对非实存对象进行言述的可能性;否定存在句的逻辑分析表明了非实存对象论断的可理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在”问题 在” 实存 英语“在句” 英语“否定在句”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尼采阐释与实存哲学的基本形象
17
作者 马小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4,共9页
海德格尔在阐释尼采的过程中,动用了阐释形而上学的新模式——"本质"(essentia)与"实存"(existentia),或"什么存在"(Was-sein)与"如此存在"(Daβ-sein)。这一新模式有助于海德格尔实存哲学的建... 海德格尔在阐释尼采的过程中,动用了阐释形而上学的新模式——"本质"(essentia)与"实存"(existentia),或"什么存在"(Was-sein)与"如此存在"(Daβ-sein)。这一新模式有助于海德格尔实存哲学的建构,但是,就实存哲学而言,海德格尔的尼采阐释仍有不充分的地方。通过重读尼采和希腊哲学,我们发现,倘若在肉身性、个体性和创造性方面增添质料性和操作性的内容,实存哲学的基本形象才会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主义 实存哲学 肉身性 个体性 创造性
下载PDF
是实存性抑或功能性?——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辨识
18
作者 李火林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3-58,共6页
众所周知,“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世界的特有的范式,主体性问题也不是马克思首先予以关注和揭示的,前马克思的哲学对主客体问题作了多方探讨。如果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追问和沉思是对主客体... 众所周知,“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世界的特有的范式,主体性问题也不是马克思首先予以关注和揭示的,前马克思的哲学对主客体问题作了多方探讨。如果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追问和沉思是对主客体混沌不分的原始思维的否定,那么,普鲁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则表达了古希腊智者对人之主体性的弘扬。如果说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以神人对立、思有对立、精神与肉体对立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主客体问题,以上帝的形式虚幻地折射了人们超越现存、摆脱自然和社会的奴役的愿望,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主客体问题是随着欧洲人从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长期冬眠中的觉醒,伴随着文艺复兴以来的两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思想 马克思主义 功能性 客观在性 实存 马克思恩格斯 创造性 对象性关系 主客体关系 社会历史性
下载PDF
发现自身之存在——拉特克利夫的“实存感受”与海德格尔
19
作者 梁家荣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35-48,195,共14页
当前对情感的哲学研究可以分为感受理论和认知理论两大阵营。英国学者拉特克利夫近年提出的"实存感受"概念,试图将两者加以折中,同时兼顾情感之意向性与身体性,颇受学者重视。拉特克利夫的想法深受海德格尔影响,其"实存... 当前对情感的哲学研究可以分为感受理论和认知理论两大阵营。英国学者拉特克利夫近年提出的"实存感受"概念,试图将两者加以折中,同时兼顾情感之意向性与身体性,颇受学者重视。拉特克利夫的想法深受海德格尔影响,其"实存感受"概念之特点以及其与海德格尔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身体感受 意向性 实存感受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实存与现存-当下及其问题
20
作者 周健勇 《宁夏党校学报》 2004年第2期60-64,共5页
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只有经过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找到认识存在问题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讨论人的存在问题必须先于关于一般存在的问题。也许正好相反。因为从原始意义说,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般存在者存在,即使... 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只有经过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找到认识存在问题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讨论人的存在问题必须先于关于一般存在的问题。也许正好相反。因为从原始意义说,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般存在者存在,即使是人成为本质自我的存在,他仍然以一般存在者的这种先在的存在形式作为自在的根据。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认识人的存在又与存在问题有何关系呢?似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提出了著名的存在主义命题:存在先于本质。因此,我们准备沿着一般存在者存在的性质、人的存在、主体的存在及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等这样的思路展开我们的讨论。其实,这样做的一个最基本的理由就是,我们尚不能像伟大的思想家那样“思”:追问“存在”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存 当下 此时 此在 世界 可能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