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柳 苏明权 +5 位作者 马越云 辛毅娟 韩若冰 张荣 文静 郝晓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涂片法、RT-PCR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疑似结核性脑膜炎以及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涂片法共检出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涂片法、RT-PCR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疑似结核性脑膜炎以及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涂片法共检出10例阳性,其中结核性脑膜炎7例(70.00%),疑似结核性脑膜炎3例(30.00%);RT-PCR法共检出46例阳性,其中结核性脑膜炎31例(67.39%),疑似结核性脑膜炎15例(32.61%)。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检测,涂片法阳性率(12.28%)低于RT-PCR法阳性率(5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检测,涂片法阳性率(2.91%)低于RT-PCR法阳性率(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涂片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12.28%,漏诊率为87.72%,RT-PCR法检测的灵敏度为54.39%,漏诊率为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CR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具有灵敏度好,准确度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紫琴 陆凤先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48-251,共4页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耐热DNA聚合 Green PCR) RQ-PCR 荧光标记引物 DNA嵌合剂 杂交探针 SYBR CHAIN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其在医学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雪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7期618-619,共2页
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应用中,由于PCR产物需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线检测.产物易污染造成假阳性,且只能做到定性检测。近年来出现的核酸定量PCR技术,尤其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应用中,由于PCR产物需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线检测.产物易污染造成假阳性,且只能做到定性检测。近年来出现的核酸定量PCR技术,尤其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实现了PCR由定性到定量的飞跃。FQ—PCR技术是在PCR定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定量和分析技术,该技术融汇了PCR的高灵敏性、DNA杂交技术的高特异性和光谱技术的高精确定量优点,且操作简便、污染少,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等许多研究及应用科学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生物监测 定量PCR技术 PCR产物 琼脂糖凝胶电泳 DNA杂交技术 医学 定性检测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 《系统医学》 2020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一组应用常规涂片检测方式,一组应...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一组应用常规涂片检测方式,一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灵敏度、漏诊率和特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阳性29例,阳性检出率为82.86%,其数据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01,P<0.05);实验组检测的灵敏度为82.86%,漏诊率为17.14%(6例),不存在误诊情况,特异度为100.00%,其灵敏度高于对照组(χ^2=20.901,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较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建议临床中结合多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结核性脑膜炎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开始用于临床常规基因诊断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8-778,共1页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聚合反应(PCR) 基因诊断 临床常规 聚丙烯酰胺电泳 致病基因分析 临床疾病 PCR产物 常规诊断
原文传递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
6
作者 邹先进 蔡兰 +3 位作者 刘颖 王梅 姚爱香 谢军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测 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原文传递
基于直扩RT-PCR技术的寨卡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李浪 古莉冰 +6 位作者 朱丽 何建安 叶颖 张然 李华文 李福缘 顾大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直扩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的寨卡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特殊功能的DNA聚合酶,以及优选PCR增强剂,以此建立直扩RT-PCR技术的寨卡病毒快速检测5种样本(全血、血清、唾液、咽拭子和尿)的方法。结果... 目的建立基于直扩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的寨卡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特殊功能的DNA聚合酶,以及优选PCR增强剂,以此建立直扩RT-PCR技术的寨卡病毒快速检测5种样本(全血、血清、唾液、咽拭子和尿)的方法。结果5种样本检测限分别为血清103 PFU/mL,尿、咽拭子和唾液102 PFU/mL,全血104 PFU/mL,标准曲线的拟合优度的可决系数均在0.98以上,扩增效率均在90%~110%;寨卡病毒核酸成功扩增,非寨卡病毒核酸均未能扩增;尿、全血和唾液样本的重复性实验中106 PFU/mL和102 PFU/mL两个浓度的6个重复Ct值的变异系数均<5%。该研究建立的直扩RT-PCR技术的寨卡病毒检测方法与常规RT-PCR技术的检测结果一致,8个寨卡病毒样本,均只检测出2个血清样本,其余62个非寨卡病毒样本及12个阴性样本均未得到扩增。结论成功建立基于直扩RT-PCR技术的寨卡病毒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且灵敏度高、特异度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直扩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技术 DNA聚合
下载PDF
应用FQ-PCR技术检测乌鲁木齐地区性病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余伍忠 仇东辉 +4 位作者 刘丽 张宇红 陈虎山 何江 桂俊豪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7期37-39,42,共4页
目的掌握本地区性病病原体的现行感染水平及发展规律,为控制该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测定病原体基因。结果连续4年对引起性病的5种主要病原体UU、HPV、HSV、NG及CT进行了检测,结果... 目的掌握本地区性病病原体的现行感染水平及发展规律,为控制该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测定病原体基因。结果连续4年对引起性病的5种主要病原体UU、HPV、HSV、NG及CT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①阳性率分别为45·84%、29·68%、21·45%、9·09%和7·10%,与国内已有文献比较,本组UU感染率最高,而NG、CT却较低。②UU、NG及CT在女性中的阳性率高于男性,但HPV和HSV却低于男性,其性别差异与通常的认识既相一致(如UU、CT),也有不同(如HPV、HSV、NG)。③4年间UU、HPV和NG感染逐年升高,CT感染逐年下降,流行趋势与国内外相关报道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乌鲁木齐性病病原体的感染现状显示明显的地区特点,深入研究并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该地性病病原体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加强性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痛原体 流行病学 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