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价值的系统发现和全面实现
1
作者 谷树忠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8-12,56,共6页
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目前,全社会对水价值的认识尚不充分,水价值实现亦不充分,迫切需要系统发现和全面实现水的价值。分析了水价值的内涵,刻画了水价值的多元性、空间差异性、时间变异性、可测... 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目前,全社会对水价值的认识尚不充分,水价值实现亦不充分,迫切需要系统发现和全面实现水的价值。分析了水价值的内涵,刻画了水价值的多元性、空间差异性、时间变异性、可测性与可控性等基本特征,从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解析了系统发现水价值的多个维度,并提出全面实现水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水价值实现 水价值发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丽 彭杨贺 +2 位作者 杨丽霞 潘江灵 石道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2543,共13页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较高、质量溯源机制欠缺、产品同质化等诸多现实困境,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了新机遇。从数字技术视角首次探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及路径,对完...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较高、质量溯源机制欠缺、产品同质化等诸多现实困境,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了新机遇。从数字技术视角首次探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及路径,对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发现:(1)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在于打通转化通道,构建“监测评价-资源开发-市场经营-支持保障”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机制,进而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来解决“森林生态资源变森林生态产品”、“森林生态产品变森林生态商品”两大核心问题。(2)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体现于: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四个基本环节,为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动能新活力;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业化经营,提升产品价值增值空间;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主体行为,激发更强“长尾效应”;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降低信息摩擦;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3)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即利用数字技术做好森林生态产品权属登记和信息普查、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数字化、搭建森林生态产品数字经济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数字技术强化森林生态产品质量追溯、健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和多方位完善数字人才体系建设。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理论阐释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数据分类分级确权对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费成 熊思玥 +1 位作者 孙玉姣 王文慧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4-12,共9页
数据确权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数据要素市场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支撑。研究梳理了数据确权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建立产权体系以实现数据确权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明晰了数据分类分级确权的具体方式,并基于价值链分... 数据确权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数据要素市场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支撑。研究梳理了数据确权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建立产权体系以实现数据确权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明晰了数据分类分级确权的具体方式,并基于价值链分析其对数据价值实现中各个环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数据采集环节数据分类分级确权制度能够激励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质量,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在数据组织环节,它细分了技术工作,保护隐私数据,并挖掘潜在价值;在数据流通环节,它能调节负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最后,在数据利用环节,它在数据合规监管和数据价值再开发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类分级 确权 价值链 数据要素 价值实现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应用场景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典型案例文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李冬青 张明雪 侯玲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26-2836,共11页
因地制宜选择实现模式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利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推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文本词频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析方法,从自然资本、生态服务和参与主体三个角度,实证总... 因地制宜选择实现模式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利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推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文本词频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析方法,从自然资本、生态服务和参与主体三个角度,实证总结了不同价值实现模式的应用场景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生态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是用于农地自然资本,通过市场手段激励农户等经营主体参与,提升农地供给生态产品的功能。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模式主要是用于林地自然资本,通过生态权益交易,协调公共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利益,以保护森林的调节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模式主要是用于水域自然资本,通过建立受益者和保护者之间的补偿机制,提升水域的调节和供给服务功能。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模式主要是用于废弃工矿用地自然资本,通过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联合开展修复整治,提升废弃工矿用地的文化服务和供给功能。研究结果为因地制宜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实现模式 机制分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燕妮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6,共14页
国际话语权是国际关系较量和博弈的重要指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国际话语权有利于破除中国式现代化议题在国际舆论场域的话语困境,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世界意义。国际话语权是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交织叠加的结果... 国际话语权是国际关系较量和博弈的重要指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国际话语权有利于破除中国式现代化议题在国际舆论场域的话语困境,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世界意义。国际话语权是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交织叠加的结果,从内生机理来看,遵循话语供给—话语传播—话语认同—话语运用的递进逻辑;从外部机理来看,以综合国力、国家治理能力、文化自信为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坚持理论指导与文化传承,丰富话语供给内容;多方协作与多点互动,增强话语传播能力;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夯实话语认同;关注人类现代化全球性难题,树立话语运用示范,形成与中国大国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国际话语权 影响因素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推进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难题、破解路径与实践探索——基于数字赋能视角
6
作者 王晓丽 彭杨贺 石道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7,共8页
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两山”理念的呼应,其路径的探索是“两山”理念落地的关键。在明晰森林生态产品概念基础上,以排他性竞争性为线索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并厘清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产权界定、交... 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两山”理念的呼应,其路径的探索是“两山”理念落地的关键。在明晰森林生态产品概念基础上,以排他性竞争性为线索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并厘清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产权界定、交易成本、供需对接、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所面临的关键难题。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契机,基于数字赋能视角提出破解关键难题的基本路径:加强顶层设计为价值实现提供引领;数字赋能森林资源确权;数字赋能林权抵(质)押贷款低交易成本和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数字赋能林地流转低交易成本和供需有效对接。最后,以浙江龙泉市“益林富农”多跨场景应用为例,探讨了数字赋能推进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赋能 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大学情感治理:出场逻辑、价值表征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杨浩强 张家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当前,我国大学的内部治理多偏重于工具理性的治理,却相对忽视了情感的维度。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领域情感转向的影响下,学者们开始对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技术治理进行深刻反思,并基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情理特质,提出了情感治理的概念和理论。... 当前,我国大学的内部治理多偏重于工具理性的治理,却相对忽视了情感的维度。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领域情感转向的影响下,学者们开始对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技术治理进行深刻反思,并基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情理特质,提出了情感治理的概念和理论。对大学组织而言,情感治理意味着情感维度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回归,其价值在于柔化大学内部刚性的权力结构,重构多元主体间的人际关系,推动大学情感共同体的构建,彰显大学场域的人情温度。在大学内部治理实践中可通过建立情感秩序、加强情感互动、注重情感动员、运用人情规则等多重路径来推进与优化大学情感治理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情感治理 出场逻辑 价值表征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村庄社会结构视角下村域共富的实现路径
8
作者 聂建亮 赵腾 吴玉锋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意味着全国范围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阶段性,即首先要实现城乡各自内部共富,特别是村域共富,最终实现城乡共富。村域共富是实现城乡共富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城乡共富的瓶颈。村域范围内实现共富是村庄内驱动力与外...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意味着全国范围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阶段性,即首先要实现城乡各自内部共富,特别是村域共富,最终实现城乡共富。村域共富是实现城乡共富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城乡共富的瓶颈。村域范围内实现共富是村庄内驱动力与外嵌助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村庄社会结构不同,实现共富的内驱动力也不同,在面对自上而下的共富政策支持以及资源输入时,产生的回应也不同,因此,需要将村庄社会结构变量纳入推进村域共富的解释模型。基于已有研究,将村庄社会结构划分为团结型、分散型和分裂型三种基本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实现共富内驱动力与回应外嵌助力的差异,将村域共富实现路径归纳为高共富意愿—高共富能力的社会网络主导路径、低共富意愿—低共富能力的市场主导路径、较高共富意愿—较低共富能力的政府主导路径。从村庄社会结构角度理解村域共富的实现路径,对深化农村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关部门制定共富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社会结构 共同富裕 村域共富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的困境、实现逻辑与路径选择
9
作者 周加来 张晓凡 周慧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0,共12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剖析县域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的困境、实现逻辑和路径选择是探索城镇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研究显示:第一,县域城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剖析县域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的困境、实现逻辑和路径选择是探索城镇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研究显示:第一,县域城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演进,其演进过程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第二,新时期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需要认清理论误区、破除现实困境。认清理论误区在于既要更新县域城镇化概念,辨析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县域城镇化的区别与联系,也要坚持县域工业化发展,避免县域工业化与发展特色经济混淆。破除现实困境在于,一是破除县域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困境,收敛区域差异;二是破除中西部县域产业承接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趋同困境;三是破除县域人口结构失衡、教育养老资源供需失衡困境。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决定了县域城镇化的实现逻辑,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化意味着县域城镇化面临人口优势和结构失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县域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要求县域城镇化重视物质和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县域城镇化坚持绿色发展。第四,县域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制度保障、新型工业化发展、人口和服务供需均衡、文化传承和绿色发展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县域经济 实现逻辑
下载PDF
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理论框架及实现路径
10
作者 张建军 赵启兰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共13页
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是中蒙跨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须以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为载体,通过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充分协作,提高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效率和质量。结合供应链协作理论以及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特点,围绕中蒙农牧业跨... 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是中蒙跨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须以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为载体,通过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充分协作,提高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效率和质量。结合供应链协作理论以及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特点,围绕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目标、基础条件、协作机制以及协作模式,构建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三角形理论分析框架。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基础条件是两国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的前提,协作机制解决两国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的内在作用机理,协作模式解决两国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如何协作,三者共同服务于协作目标,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互促共融的完整理论框架。目前,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存在着跨境贸易供需不足、渠道单一、政策障碍、市场主体运营不规范、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障碍以及流通网络不健全等问题。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要适度扩大农畜产品贸易的种类和规模,重视边民互市贸易,扩大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加大草原保护及养殖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优质畜产品供给能力,加强农畜产品跨境电商合作、积极满足中蒙俄畜产品跨境贸易,优化贸易政策,制定统一的农畜产品标准和认证机制,重视品牌化战略、实现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的价值提升,完善中蒙农牧业跨境物流通道和物流网络以及培育大型物流服务企业,构建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信息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贸易 农牧业供应链 跨境供应链 供应链协作 实现路径
下载PDF
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杜春光 吕文昊 +1 位作者 周伟 李艳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3期124-127,共4页
自2020年起,教育部持续在高等学校师范生中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免试认定改革,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成为招收和培养教育类研究生和师范类专业学生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基于免试认定改革对高校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以... 自2020年起,教育部持续在高等学校师范生中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免试认定改革,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成为招收和培养教育类研究生和师范类专业学生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基于免试认定改革对高校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加强过程管理、简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保障数据准确为着力点,构建一套科学稳定、数据准确、高效简洁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管理系统,实现对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对其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能力考核 管理系统 免试认定改革 系统设计 模块实现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以喀斯特山区贵州省为例
12
作者 杜雪莲 常滨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3,222,共9页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运作机理,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的主要内容,构建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15个指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通过障碍度模型识...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运作机理,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的主要内容,构建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15个指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提升的障碍因子,并以喀斯特山区贵州省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综合效益值从0.2310增长到0.8197,年均增速约为15.11%;(2)经济效益增长显著,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长较慢;(3)影响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等。为推动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坚持生态优先,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效益评价 障碍因子
原文传递
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及试点设想
13
作者 钟小剑 卢顺发 +1 位作者 丁树芳 祁新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在界定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主体—要素—运行”多层次框架,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投入—全周期运行”的水土保... 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在界定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主体—要素—运行”多层次框架,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投入—全周期运行”的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以福建省龙岩市为试点示范区,系统梳理其试点基础及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试点策略,以期为龙岩市及类似地区实践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水土保持碳汇 “双碳”目标 试点示范 龙岩市
下载PDF
新形势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创新与实现途径的思考
14
作者 孙大光 赵辉 吕川 《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随着技术工艺水平的进步及管理要求的提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审核对象、审核模式、审核内容和审核结果应用四个方面的创新进行分析,梳理现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推进途径。审核对象范围的扩大,使审核工... 随着技术工艺水平的进步及管理要求的提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审核对象、审核模式、审核内容和审核结果应用四个方面的创新进行分析,梳理现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推进途径。审核对象范围的扩大,使审核工作层次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大,可从更高视角看待现有问题,并从全局角度解决问题;审核模式的创新,在保持审核工作延续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审核效率;审核内容上的创新,加入了“降碳”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审核绩效,提升了审核工作影响力和关注度;审核成果应用创新,使审核工作更好了融入现有管理体系,在与相关工作相辅相成的同时,提升自身重要性。审核工作的创新即是对自身的不断完善进化,更是为实现审核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审核 创新 实现途径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构建
15
作者 周申蓓 李颖 +1 位作者 孙晓文 李嘉欣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围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和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厘清水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的12个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三段式编码过程提炼出52个初始概念、18个基本范畴和3个... 围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和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厘清水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的12个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三段式编码过程提炼出52个初始概念、18个基本范畴和3个主范畴,构建了解释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运行机理和路径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以“强化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根本,通过资源修复、摸排和整合建立资源优势;以补链、延链和强链“打造水生态产品产业链”为手段,打通价值变现通道;“构建多元联动体系”进行保障,为价值转化进行制度赋能和形成合力释能的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扎根理论 路径模型
下载PDF
网络文明建设的时代语境、重要特征和实现路径
16
作者 燕道成 陈海明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网络文明是伴随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施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话语格局、风谲云诡的社... 网络文明是伴随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施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话语格局、风谲云诡的社会思潮持续威胁我国网络文明建设进程。基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语境,网络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网络文明建设应深刻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价值特征、技术驱动性与发展融合性统一的发展特征、共建性与共享性统一的实践特征和系统性与前瞻性统一的战略特征。为了高质量建设网络文明,须从顶层设计优化、内容生态建设、网络道德建设、网络法治建设和聚力科技赋能五个维度精准把握,坚持制度引领、政治导向、以德促管、依法治网和强化智治支撑,凝聚强大发展合力,构筑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与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明 时代语境 重要特征 实现路径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1 位作者 梁雨萩 丁娇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9,共13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考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仍然稳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各系统层面融合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基于环境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东部和中部板块城乡融合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西部板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城乡融合 环境效应 就业效应
下载PDF
政策衔接:政策有效性的一种实现机制
18
作者 衡霞 吴培豪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政策衔接作为公共政策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是不同政策间相互连接和协调的政策过程,旨在确保关联政策的连贯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呈现结果与行动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融合的特征。在现实场景中,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公共政策常常... 政策衔接作为公共政策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是不同政策间相互连接和协调的政策过程,旨在确保关联政策的连贯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呈现结果与行动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融合的特征。在现实场景中,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公共政策常常面临一定程度的分立与冲突,导致政策执行者往往面临工具不统一、目标不一致等难题。为了提升政策制定和执行效能,在多重任务导向下,政策衔接成为政策有效性的一种实现机制。首先,在政策衔接功能上,关联政策的目标弥合有助于提升政策执行方向的明确性、工具组合使用有助于提升政策执行手段的合理性、资源整合有助于提升政策执行资源的匹配度。其次,在政策衔接过程上,通过政策转译实现与上级政策的衔接,延展政策的情境适用性;通过政策协同实现与同层级政策的衔接,提高政策的系统整合性;新政策通过政策接续实现与旧政策的衔接,增强政策更迭的稳定性。最后,在政策衔接的结构保障上,为消除治理结构中的不利干扰,采取赋能正向行动的可行性建构,提升政策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政策的合意性与稳定性;借助程序与结果的合法性建构,确保政策衔接过程符合制度规范和社会规范、衔接结果获得内部认同和社会认同,避免政策制定者的偏离行为破坏政策有效性。总之,政策衔接的三种样态及其相互交叠,有助于缓和科层体制与有效治理的张力、缓和专业治理与整体治理的张力、缝补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的裂隙,共同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与时间命题,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衔接 政策有效性 实现机制
下载PDF
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困境与对策
19
作者 杨林 沈春蕾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洋碳汇产品具备正外部性、稀缺性、差异性、竞争性与排他性特征,其价值实现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利用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实现海洋碳汇产品经济、生态和社... 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洋碳汇产品具备正外部性、稀缺性、差异性、竞争性与排他性特征,其价值实现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利用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实现海洋碳汇产品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过程。当前,我国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面临制度不明、标准缺失、效率低下、支撑乏力、补偿缺位等困境。鉴于此,促进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应推进顶层设计,抢占海洋碳汇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健全海洋碳汇产品交易机制,探索蓝色金融创新产品,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海洋碳汇产品 价值实现 碳交易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构与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20
作者 孙建军 巴志超 夏义堃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加快推进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与关键部署。通过剖析当前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瓶颈与挑战,本文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特殊性,提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加快推进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与关键部署。通过剖析当前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瓶颈与挑战,本文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特殊性,提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一体两翼”“三基”“七要点”的总体架构思路,以及战略布局、结构布局和空间布局相统一的总体布局方案,并从市场体系建设新特征、内在结构与运行模式解析、数据要素市场与传统要素市场一体化联动机理揭示与场景应用示范等方面探索促进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从而为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的可持续运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市场体系架构 价值实现路径 运行模式 联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