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直线位移测量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为例
1
作者 杨立娟 张西宁 +2 位作者 王保建 严如强 郭艳婕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2期71-75,90,共6页
为促进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建设,开发了一套多尺度直线位移测量实验系统,包括直线位移台、采集控制器、测量分析软件。直线位移台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丝杠移动检测板改变被测位移,设计了专用的传感器安装支架,可安装... 为促进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建设,开发了一套多尺度直线位移测量实验系统,包括直线位移台、采集控制器、测量分析软件。直线位移台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丝杠移动检测板改变被测位移,设计了专用的传感器安装支架,可安装多种位移传感器。设计了采集控制器,实现电机控制、数据采集、供电等功能。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位移测量分析软件,可以进行多种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和信号采集分析。该实验系统已用于实验教学,且教学效果良好,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测试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技术 多尺度直线位移 位移测量 实验系统开发
下载PDF
面向交通类专业创新人才的数字孪生实验系统
2
作者 王庞伟 王佳君 +2 位作者 何昕泽 张名芳 李振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该文首先通过分析交通类专业创新人才需求,建立了产教融合“双闭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在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整合路侧感知计算系统、驾驶模拟器等实验设备,并结合数字孪生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交通类专业的数字孪生实验系统;最后,从... 该文首先通过分析交通类专业创新人才需求,建立了产教融合“双闭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在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整合路侧感知计算系统、驾驶模拟器等实验设备,并结合数字孪生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交通类专业的数字孪生实验系统;最后,从学生专业认知程度、课程满意度、竞赛获奖等多个角度对实验系统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类专业 创新人才 数字孪生 实验系统
下载PDF
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热控设计及验证
3
作者 孙晋川 康昌玺 +3 位作者 谢永齐 马动涛 李生华 崔晓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820,共7页
中国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HTMSES)是中国新一代的可长期在轨运行的综合型多功能空间材料实验装置,其组成复杂、布局紧凑、实验温度高、部组件散热困难,使热控设计难度较大。基于液冷主动控温、辐射间接控温、结构热控一体化协同... 中国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HTMSES)是中国新一代的可长期在轨运行的综合型多功能空间材料实验装置,其组成复杂、布局紧凑、实验温度高、部组件散热困难,使热控设计难度较大。基于液冷主动控温、辐射间接控温、结构热控一体化协同优化设计等多种思路对热控组件进行设计,有效解决热控难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科学实验系统热设计的温度结果;然后开展加热实验对热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数据显示HTMSES在提供材料制备所需要的最严苛实验工况(1200℃)情况下,各关键部件处于友好的温度范围内,其中电机最高温度为42.2℃,编码器最高温度为40.6℃,丝杠最高温度为62.4℃,滑块最高温度为59.6℃,导轨最高温度为57.3℃,科学实验系统皮肤可触及部位最高温度为31.6℃,各温度结果均满足热控指标要求,表明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为同类型设备热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 热控设计 液冷主动控温 辐射间接控温 实验
原文传递
“双碳”背景下岩石力学教学改革——基于岩石实时高温剪切实验系统
4
作者 王斐笠 孟凡震 +3 位作者 杨勇 修占国 王在泉 韩建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双碳”目标,探索岩石力学中蕴含的“双碳”问题,该文基于岩石实时高温剪切实验系统,创新性地将“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地热资源开发、干热岩开采等问题融入岩石力学教学中。岩石力学课程中该实验系统的引入,... 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双碳”目标,探索岩石力学中蕴含的“双碳”问题,该文基于岩石实时高温剪切实验系统,创新性地将“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地热资源开发、干热岩开采等问题融入岩石力学教学中。岩石力学课程中该实验系统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热资源的特性和行为,熟悉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力学行为,掌握高应力环境下节理岩体的剪切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同时,以新的实验系统为载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岩石力学 教学改革 岩石实时高温剪切 实验系统
下载PDF
船岸标一体智能航行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牟瀚知 吴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3,共6页
针对船舶自主航行难题,设计与开发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船岸标一体智能航行实验系统,包括航路标识模块、船载感知载荷模块、航行器控制模块。该系统能实现船舶在每个航路转向点前,仿真预报船舶操纵运动轨迹,使用PID控制航模操舵,以... 针对船舶自主航行难题,设计与开发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船岸标一体智能航行实验系统,包括航路标识模块、船载感知载荷模块、航行器控制模块。该系统能实现船舶在每个航路转向点前,仿真预报船舶操纵运动轨迹,使用PID控制航模操舵,以提升转向控制精度。经船舶自主航行测试,验证了船岸标一体协同控制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新一代航运系统中船舶智能航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智能控制 船岸标一体 实验系统 STM32微控制器 PID控制
下载PDF
微通道内相变流动可视化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6
作者 朱赤 刘志春 +1 位作者 幸文婷 叶晓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期49-51,55,共4页
微通道相变换热技术可较好地解决集成电路散热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传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满足国家“双碳”人才培养需求,增强本科生对新型换热技术的深入了解,研制一套微通道内相变流动可视化教学实验系统。实验系统由加热系统、... 微通道相变换热技术可较好地解决集成电路散热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传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满足国家“双碳”人才培养需求,增强本科生对新型换热技术的深入了解,研制一套微通道内相变流动可视化教学实验系统。实验系统由加热系统、可视化热沉室、测量系统以及相关管路和元器件组成,其中通道宽度为1 mm,既能形成微通道沸腾流动,又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通过调节水流量和加热功率来控制沸腾程度,以呈现独立气泡、塞状流、弹状流、环状流等典型气泡特征及其转变过程,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启发思考,可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学 微通道 沸腾换热 实验教学 实验系统
下载PDF
钻井液与含水合物地层热流交换模拟实验系统设计
7
作者 张杰城 谷同凯 +1 位作者 朱霄霄 胡志强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185-187,共3页
在冻土和海洋的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热流作用会扰动地层中原本稳定存在的水合物,导致水合物分解,造成地层力学性质劣化,进而引发井壁坍塌失稳。为保障钻井安全,需要针对环空内钻井液与含水合物地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开展室内模拟研究,... 在冻土和海洋的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热流作用会扰动地层中原本稳定存在的水合物,导致水合物分解,造成地层力学性质劣化,进而引发井壁坍塌失稳。为保障钻井安全,需要针对环空内钻井液与含水合物地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开展室内模拟研究,进而摸清水合物分解规律,揭示钻井液与含水合物地层的热流交换机理。然而,已有研究中尚未见到仅考虑钻井液与含水合物地层热流交换作用的模拟实验系统。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仅模拟上述作用的实验系统,并使用ANSYS-workbench进行了强度校核,同时提供了对应的实验方法,为揭示钻井液与含水合物地层的热流交换机理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合物层钻井 实验系统设计 热流交换 钻井安全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游戏的空间认知训练实验系统与验证
8
作者 文冬 凡亚李 +2 位作者 王少昌 万象隆 孟兆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空间认知能力被认为是人类正常生活所必备的重要能力,适当的训练可以帮助认知功能受损的老年人提高空间认知能力。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借助虚拟社区公寓游戏、脑机接口(BCI)和虚拟现实(VR)技术来提升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空间认知能力。研究... 空间认知能力被认为是人类正常生活所必备的重要能力,适当的训练可以帮助认知功能受损的老年人提高空间认知能力。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借助虚拟社区公寓游戏、脑机接口(BCI)和虚拟现实(VR)技术来提升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空间认知能力。研究方法包括基于空间认知理论、使用VR头戴设备HTC VIVE Focus的虚拟社区公寓游戏设计,以及对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分析。在行为数据分析结果中,随着实验者训练次数的增加,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明显减少。整个训练周期中,完成任务的时间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任务准确性逐渐提高。从而表明受试者经过训练后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利用功率谱密度提取脑电信号特征,并采用SVM和极线学习机(ELM)进行信号分类,发现在Alpha2频段,SVM的平均分类准确率逐步上升,这为游戏对空间认知有积极影响的观点提供了明确支持,受试者通过游戏训练显著改善了空间记忆和其他认知能力。研究结论表明,基于空间认知理论的VR训练游戏对提高老年人的空间认知能力具有显著效果。该系统结合科学理论和VR技术为认知障碍康复与个性化训练开辟了新途径,预期将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并推进医疗康复技术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训练实验系统 虚拟现实 脑机接口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建设与示范
9
作者 陈金华 沈雪莲 +1 位作者 谭力 秦子雄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空调冷热源系统、大型通风空调系统等成本高、危险性高、周期长的实验内容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共建设了空调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热水供暖系...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空调冷热源系统、大型通风空调系统等成本高、危险性高、周期长的实验内容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共建设了空调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热水供暖系统三个综合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实验建设紧密围绕建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坚持“能实不虚、虚实互补”原则,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综合型工科人才为目标。实验内容设置综合性的多工况虚拟实验、事故工况实验和科研创新实验,支撑了完整的实验教学过程,并建立了双向评价体系。实验采用Web端在线实验形式,提高实验的便捷性和共享性。2020—2021年,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除服务本校本科实验教学外,向4个高校超300名学生提供实验教学服务,获得校内外较高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建环专业 虚拟仿真 实验系统建设
下载PDF
独立学院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的规划设计分析
10
作者 陈瑞琰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独立学院在以往开展实验室教育的过程中,时常由于教育资金不足、各类资源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是基于虚拟技术之上打造的实验室场景,其可有效弥补独立学院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虚... 独立学院在以往开展实验室教育的过程中,时常由于教育资金不足、各类资源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是基于虚拟技术之上打造的实验室场景,其可有效弥补独立学院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虚拟和现实交互的场景促进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但独立学院在此方面的建设尚且相对滞后,还无法满足实际的网络专业实验教学需求,仍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鉴于此,本文以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作为切入点,指出网络专业实验教学不足之处,并基于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的优势,探索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网络实验 虚拟实验系统 规划设计
下载PDF
粮食连续干燥工艺及过程控制模拟实验系统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峰 吴文福 +6 位作者 刘哲 张亚秋 王桂英 徐岩 金毅 陈俊轶 岳中芬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对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智能控制的研究是设计开发粮食干燥装备的重要内容,现有方法多采用模拟仿真、特性实验或现场实验等获取数据,与实际干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或实验过程费时费力,易受干扰。研究参考大型连续式粮食干燥生产设备工艺和结... 对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智能控制的研究是设计开发粮食干燥装备的重要内容,现有方法多采用模拟仿真、特性实验或现场实验等获取数据,与实际干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或实验过程费时费力,易受干扰。研究参考大型连续式粮食干燥生产设备工艺和结构,设计了一种连续式粮食干燥模拟实验系统,包括进粮设备、干燥机主体、排粮设备、余热回收、冷凝装置、热风设备和测控系统,可模拟粮食干燥作业过程,优化干燥工艺参数,在室内开展粮食干燥品质变化规律、能耗规律和生产效率等实验研究。该系统不仅可作为科研机构的实验研究系统,还可用于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干燥 工艺 过程控制 模拟 实验系统
下载PDF
仿工程条件锚杆轴向载荷应力波法测试实验系统研制与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传明 夏鑫 庞冬冬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轴向载荷是反映锚杆支护初期支护质量和后期支护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锚杆轴向载荷测试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机械式测试设备,有待开展新型无损测试实验系统和教学手段。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仿工程条件锚杆轴向载荷应力波法测试实验系... 轴向载荷是反映锚杆支护初期支护质量和后期支护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锚杆轴向载荷测试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机械式测试设备,有待开展新型无损测试实验系统和教学手段。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仿工程条件锚杆轴向载荷应力波法测试实验系统,通过设置轴向加载模块参数,并进行应力波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可将实验所得时域波形图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对应低、中、高三种轴向载荷,实现锚杆轴向载荷的判定。该套实验系统可将矿业工程学科前沿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开展模拟工程现场锚杆的轴向载荷无损检测实验,拓展了锚杆支护无损检测实践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载荷 无损检测 应力波 时域波形 实验系统
下载PDF
室内立式水环实验系统构建与研究
13
作者 蒋文明 海类游 +2 位作者 杨旭东 刘杨 唐建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0,共5页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水流量下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油水表观速度对成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立式水环中油水界面产生“蛇形波”形式的界面波,使得油相核心保持连续状态而不断裂;油水速度比在0.75~1.5范围内成环效果较好,当油水速度比过小时,输水量过大,界面张力不足以维持油相核心的稳定,油相核心发生破裂,分散为小油滴成为散状流;超过临界值时,油相核心在扰动作用下可能污染管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立式水环输送 实验系统
下载PDF
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实验系统设计及其教学实践
14
作者 王建晖 吴宇深 +3 位作者 张立 刘嘉睿 张春良 岳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6-210,共5页
将Simulink和可视化界面(GUI)相结合,利用GUI可视化调试界面,使得实验参数设置及动态特性观测方面更容易操作和实现。以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实验设计为例,逐步搭建系统虚拟仿真模型,再将仿真模型与GUI可视化界面结合,进行仿真实验,... 将Simulink和可视化界面(GUI)相结合,利用GUI可视化调试界面,使得实验参数设置及动态特性观测方面更容易操作和实现。以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实验设计为例,逐步搭建系统虚拟仿真模型,再将仿真模型与GUI可视化界面结合,进行仿真实验,可直接观察系统的输出特性。通过具体教学的实施,Simulink和GUI可视化界面相结合的实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控制 实验系统 逻辑无环流 可视化界面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实验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15
作者 强彦 刘富荣 +3 位作者 祁亮 宋兵 魏中英 魏列江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6期46-51,共6页
基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生理学知识,确定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根据人体健康、运动、心衰三种生理状态下各种生理参数的范围,确定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实验系统的设计要求及参数指标。依据血液循环系统主... 基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生理学知识,确定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根据人体健康、运动、心衰三种生理状态下各种生理参数的范围,确定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实验系统的设计要求及参数指标。依据血液循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征以及流体力学相似性理论,设计脉动流模拟循环系统。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类比为流体系统,应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脉动流实验系统的等效流体系统模型,模拟健康、运动、心衰三种生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系统的关键参数指标,如左心室压力、主动脉压力及脉动血流量进行对比,分析在各种典型参数下得到的仿真结果是否与真实人体生理参数吻合,以此验证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实验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脉动流实验系统 AMESIM仿真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光纤损耗谱工程全场景再现教学实验系统
16
作者 赵丽娟 卜洋 +1 位作者 徐志钮 杨志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97-201,共5页
光纤损耗特性是“光纤通信原理”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学习损耗谱知识,本课程将工程测量和标定方法植入到课程实验教学中,利用工程全场景再现的理念,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光纤损耗谱测量实验系统,系统测量光... 光纤损耗特性是“光纤通信原理”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学习损耗谱知识,本课程将工程测量和标定方法植入到课程实验教学中,利用工程全场景再现的理念,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光纤损耗谱测量实验系统,系统测量光纤在700~1750 nm波长范围内的损耗谱,学生通过光路设计、连接、计算机拟合、绘制曲线等多个操作步骤,融入到工程实测场景中,更好地掌握光纤损耗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损耗谱 插入法 教学实验系统 工程全场景再现
下载PDF
焊点压痕图像采集实验系统设计及图像预处理分析
17
作者 张旭强 万渤麟 于志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0,共6页
焊点压痕特征能够反映电极磨损和焊点质量的变化,然而压痕特征不规则且难以量化提取的特点制约了对压痕特征、电极磨损和焊点质量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因此该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方法实现对压痕特征的量化提取。首先,设计了压痕特征图像采集... 焊点压痕特征能够反映电极磨损和焊点质量的变化,然而压痕特征不规则且难以量化提取的特点制约了对压痕特征、电极磨损和焊点质量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因此该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方法实现对压痕特征的量化提取。首先,设计了压痕特征图像采集实验系统,包括CCD相机、镜头、光源等硬件设计;然后,标定图像采集系统;最后,基于采集的特征图像,对比分析了中值滤波、均值滤波与高斯滤波方法对压痕特征图像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值滤波对焊点压痕特征图像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点压痕 图像预处理 点焊实验系统
下载PDF
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
18
作者 张颜华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期69-71,共3页
实践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校最大限度地突破单一验证、简单综合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利用现代模拟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实战教学平台... 实践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校最大限度地突破单一验证、简单综合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利用现代模拟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实战教学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实战教学资源、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实战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构建虚拟仿真实践实训校局合作新模式等多种手段,将有助于实现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设计及其在实践实验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实践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学习、有助于拓展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改进现有教学模式、有助于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有助于解决当前实训实战教学中的难题,同时,也将为当前的实践实验教学技术手段的创新和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虚拟仿真 实验系统 开发设计与应用
下载PDF
掺铒光纤放大器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19
作者 赵丽娟 魏迎健 徐志钮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7期62-64,共3页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为了解决EDFA原理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连接方式、操作过程以及结果分析方法,并将关键可调器件外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为了解决EDFA原理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连接方式、操作过程以及结果分析方法,并将关键可调器件外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参数对EDFA放大效果的影响。学生通过自行搭建实验系统来测量数据,并绘制出EDFA的增益曲线和噪声系数曲线,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FA 教学实验系统 增益曲线 噪声曲线
下载PDF
农产品能源循环节能干燥工艺智能实验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桂英 韩峰 +5 位作者 刘哲 吴文福 许启铿 岳中芬 陆必发 潘礼萍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0-96,共7页
热风干燥是大宗粮食以及农产品加工的关键环节,当前农产品热风干燥节能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多限于实际作业跟踪和经验设计,通过传热传质理论进行数值计算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物模拟是一种潜在的比较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冷凝增效... 热风干燥是大宗粮食以及农产品加工的关键环节,当前农产品热风干燥节能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多限于实际作业跟踪和经验设计,通过传热传质理论进行数值计算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物模拟是一种潜在的比较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冷凝增效节能工艺过程中,开发了可以模拟实际热风干燥、能源循环利用的实验系统,具有多参数可调、图形化显示干燥状态、能耗监测等功能,可为农产品热风干燥节能工艺的研究提供有效手段。利用该系统开展的玉米干燥实验表明,能源循环节能干燥比普通开放式热风干燥节能3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节能工艺 能源循环 实验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