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本科生“创新实验组”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冠忠 文思怡 +3 位作者 乔启城 杨念 胡志安 张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2期133-136,共4页
传统医学本科生培养教学模式具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理论知识不系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局限性,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第三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尝试"创新实验组"模... 传统医学本科生培养教学模式具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理论知识不系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局限性,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第三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尝试"创新实验组"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分为课程讲座阶段、文献导读阶段、课题实践阶段、总结答辩阶段四个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本科生,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综合能力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创新实验组 教学改革 科研创新 第二课堂
下载PDF
仿真模拟教学方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应用——基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浩 张京卫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公共关系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课堂理论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仿真模拟教学法"... 公共关系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课堂理论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仿真模拟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注意问题,并按照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案设计,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了仿真模拟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应用仿真模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拟教学 公共关系课程 教学效果 实验组 对照组
下载PDF
实验组与对照组率的多重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文海 万巧云 +2 位作者 郝恩柱 袁玉华 郭中锋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多重比较 对照组 实验组 医学统计分析 显著性水平 样本率 数据分析 率比 界值
下载PDF
到底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对初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再辨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荣香 石俊坤 徐波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年第7期36-37,共2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设有“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通过分析部分中考生物试题,结合“空白对照”的原理,可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类理解。再用具体探究实验...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设有“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通过分析部分中考生物试题,结合“空白对照”的原理,可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类理解。再用具体探究实验题目辨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从而明确了加入2mL唾液的试管中加入了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此为实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实验组 辨析
原文传递
例说实验组和对照组 被引量:1
5
作者 邓过房 《科学教育》 2012年第1期52-53,共2页
实验是生物科目的重头戏,而涉及到实验就会出现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搞不懂,什么是对照组,什么是实验组,甚至有些题目连老师都会弄混,可以说是迷雾重重,众说纷纭,现以一些经典例题,简述它们之... 实验是生物科目的重头戏,而涉及到实验就会出现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搞不懂,什么是对照组,什么是实验组,甚至有些题目连老师都会弄混,可以说是迷雾重重,众说纷纭,现以一些经典例题,简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组 对照组 判断依据 经典例子
下载PDF
浅谈生物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
6
作者 蔡文学 《新课程学习》 2010年第10期102-103,共2页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是有一定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手段主动控制、干预研究对象,或控制环境、条件,并在其中进行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实践活动。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是有一定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手段主动控制、干预研究对象,或控制环境、条件,并在其中进行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实践活动。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照性原则"。具体到分析实验时,则变为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判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辨别
下载PDF
AMD加入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组
7
《电子与电脑》 2004年第6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开放源代码 实验组 AMD Athton 64处理器 AMD公司
下载PDF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8
作者 左延柏 《中学生物学》 2016年第11期59-61,共3页
针对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对照实验 实验变量 对照组 实验组
下载PDF
AMD加入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组
9
《电子测试(新电子)》 2004年第6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AMD公司 开放源代码 开发实验组 AMD64
下载PDF
对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判断的思考
10
作者 陈寅 《大陆桥视野》 2016年第24期199-,共1页
每轮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时,老师们针对对照实验中如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总存在争议.本文将生物教师的不同意见概括为三种观点,通过追溯教材和查找专家对此问题的论述资料,对这几种观点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对于判断对照组和实验... 每轮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时,老师们针对对照实验中如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总存在争议.本文将生物教师的不同意见概括为三种观点,通过追溯教材和查找专家对此问题的论述资料,对这几种观点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对于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无法统一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并试着总结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对照实验 对照组 实验组
下载PDF
论以实验组织教材
11
作者 李晓兰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8年第11期4-5,共2页
理论依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碱酸盐》一章运用以实验组织教材是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精神、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根据元认知理论[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称反省... 理论依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碱酸盐》一章运用以实验组织教材是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精神、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根据元认知理论[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称反省认知,反审认知],元认知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 认知活动 认知过程 实验组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盐酸 碱性氧化物 指示剂 策略因素
原文传递
从日内瓦湖到查尔斯河畔——三访丁肇中教授领导的L3实验组
12
作者 顾迈南 《瞭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3期32-33,共2页
早春时节,我乘飞机从北京出发,一直向西飞行,10小时后到达苏黎世。随后又坐了3小时的火车,穿越瑞士绿色的原野到达日内瓦;尔后换乘汽车,转眼,CERN的标牌便映入了眼帘。
关键词 早春时节 L3 丁肇中 对我说 实验组 高能物理研究 CERN 正负电子对撞机 暮色苍茫 研究中心
原文传递
例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13
作者 赵德强 《中学生物教学》 2006年第5期32-33,共2页
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在分组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时不易区分,这里就依例谈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关键词 对照实验 判断 说服力 可信度 实验组 对照组 中学 生物教学
下载PDF
影像读片在人体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成 曹承亮 +1 位作者 单增强 沈龙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1-641,共2页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医学生后续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人体断层解剖学是一门新兴的形态学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形成'整体-断层-整体'的思维方式,学生往往...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医学生后续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人体断层解剖学是一门新兴的形态学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形成'整体-断层-整体'的思维方式,学生往往因难以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标本的机会,有利于断层的思维方式的建立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人体断层解剖学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所改变,但仍停留在依靠图片幻灯和标本的水平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学及影像技术发展的需要[1].因此,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影像读片教学,将断层解剖学的内容与临床影像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实验组 对照组 人体断层解剖学 断层标本
下载PDF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田德虎 张英泽 +3 位作者 赵峰 韩久卉 张继春 张经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3,i00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机制 实验研究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再生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分米波辐射 超微结构观 电生理检测 对照组 受损神经 空白对照 潜伏期短 功能恢复 实验组 术后 分析及 恢复率 显著性 轴突
下载PDF
食管胃分层吻合法的应用与实验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赵雍凡 解晨昊 +2 位作者 王允 寇瑛琍 刘伦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食管胃分层吻合法的临床应用结果及吻合口愈合质量。方法采用食管胃分层吻合法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1024例,同期用该手术方法做动物实验并观察吻合口情况。将24只犬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实验组:12只,采用食... 目的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食管胃分层吻合法的临床应用结果及吻合口愈合质量。方法采用食管胃分层吻合法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1024例,同期用该手术方法做动物实验并观察吻合口情况。将24只犬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实验组:12只,采用食管胃分层吻合法;对照组:12只,采用传统吻合方法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5d、8d、14d和42d测量两组大体标本的吻合口口径、瘢痕长度、瘢痕厚度,组织学观察炎性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并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eta1)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LsAB法)。结果临床结果:术后分别随访至3个月,1024例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仅6例发生轻度狭窄,经扩张一次缓解。实验结果:实验组黏膜对合良好、吻合口柔软、瘢痕薄,术后早期炎性细胞数和成纤维细胞数增多(P<0.05),术后第42d炎性细胞数和成纤维细胞数减少(P<0.05);对照组吻合口瘢痕厚、黏膜对合不齐、常有肌层暴露,早期炎性细胞数和成纤维细胞数较少,而术后8~14d明显增加,一直持续到术后42d仍有增加的趋势。实验组细胞因子早期活跃,高表达,至术后42d时仅有少量表达;而对照组早期表达低,术后第8d明显增加,第42d仍有较高表达。结论食管胃分层吻合法患者吻合口愈合质量高、瘢痕小,其细胞增生和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利于伤口正常愈合且达到了一期愈合的标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分层吻合法 实验观察 表皮生长因子(EGF) 转化生长因子β 愈合质量 细胞数 组织学观察 毛细血管数 LSAB法 无吻合口瘘 成纤维 实验组 对照组 临床应用 动物实验 手术方法 吻合方法 大体标本 瘢痕厚度 化学实验 免疫组织
下载PDF
流动性充填材料用于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17
作者 秦满 夏斌 刘宏胜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 以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剂的方法为对照组,用体外实验的方法评价流动树脂、流动复合体在预防性树脂充填(preventiveresinrestoration ,PRR)治疗中的情况。方法 患小面积龋被拔除第三恒磨牙9颗,分别用流动树脂(A组)、流动复合... 目的 以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剂的方法为对照组,用体外实验的方法评价流动树脂、流动复合体在预防性树脂充填(preventiveresinrestoration ,PRR)治疗中的情况。方法 患小面积龋被拔除第三恒磨牙9颗,分别用流动树脂(A组)、流动复合体(B组)和传统的复合树脂材料+窝沟封闭剂(C组)的方法进行PRR治疗。5 0 %AgNO3 浸染法检查微渗漏;用SEM观察树脂与牙齿的结合情况。结果 ①渗透实验表明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渗漏;在微渗漏率方面,A组低于对照的C组(P <0 .0 5 ) ,在树脂渗透率方面A组低于B组和C组(P <0 .0 5 )。②SEM上显示A与B组相似,多数标本树脂与牙齿接触的界面上有结合良好的树脂突样结构,但树脂在和窝沟底部与牙体组织结合较差,特别在极细窝沟处;C组中结合良好的界面所占比例较少,复合树脂勉强压入窝洞后充填不实,在沟底部常见宽大裂纹。结论 在流动复合体和流动树脂在PRR治疗时更适用于沿窝沟走向侵润的窄长形态的窝沟内龋,而传统PRR法更适用于单个龋损直径在1 .5~2mm左右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面积龋,流动性充填材料在PRR治疗中可作为传统法的一种补充,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树脂充填 充填材料 流动性 实验研究 流动树脂 复合树脂材料 牙体组织 窝沟封闭剂 第三恒磨牙 AGNO3 复合体 R治疗 微渗漏 方法评价 体外实验 牙齿接触 最大限度 对照组 小面积 SEM C组 B组 浸染法 实验组 渗透率
下载PDF
生骨再造散对家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红专 张晓刚 吴佳奇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检验生骨再造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用42只健康家兔,做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仙灵骨葆)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生骨再造散、仙灵骨葆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术后第1、2、3、4周采... 目的:检验生骨再造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用42只健康家兔,做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仙灵骨葆)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生骨再造散、仙灵骨葆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术后第1、2、3、4周采血,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se)。术后第14天和第31天分批处死兔子取桡骨标本,摄X线片,作生物力学测试和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骨折后第14天和第31天,实验组的X线片计分显示骨折修复优于空白对照组,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痂组织形态学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与药物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ALPase在第1周和第4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2周3组ALPase都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无差异;第3周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的ALPase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生骨再造散能缩短骨折愈合过程所需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与仙灵骨葆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骨再造散 实验研究 家兔 ALPase 显著性差异 血清碱性磷酸酶 组织形态学观察 促进骨折愈合 仙灵骨葆 生物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性能 骨折愈合过程 对照组 0.05 实验组 治疗机制 灌胃给药 生理盐水 骨折修复 不同程度 愈合质量
下载PDF
戊聚糖减肥降脂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玉枝 王素敏 +2 位作者 王薇 刘文凯 符云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117-117,共1页
戊聚糖是谷类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戊糖(L-阿拉伯木糖和D-木糖)的聚合物,分子量为20~100KD。近年来的营养学研究显示,戊聚糖可明显降低鸡对脂肪尤其是胆固醇的吸收和利用。该结果揭示,戊聚糖可能具有减肥降脂作用。本实验以大鼠为实验对... 戊聚糖是谷类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戊糖(L-阿拉伯木糖和D-木糖)的聚合物,分子量为20~100KD。近年来的营养学研究显示,戊聚糖可明显降低鸡对脂肪尤其是胆固醇的吸收和利用。该结果揭示,戊聚糖可能具有减肥降脂作用。本实验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戊聚糖对实验性肥胖大鼠的减肥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聚糖 减肥降脂 实验研究 高脂饲料 医学科学院 实验组 实验性肥胖大鼠 正常对照组 甘油 石家庄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粘接固定骨折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子征 张键 +2 位作者 陈统一 刘昌胜 陈中伟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 MPC)粘接固定家兔胫骨平台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粘接和降解机理。方法:20只家兔分为两组,第1组15只,第2组5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建立家兔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第1 组:实验组用MPC骨... 目的: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 MPC)粘接固定家兔胫骨平台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粘接和降解机理。方法:20只家兔分为两组,第1组15只,第2组5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建立家兔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第1 组:实验组用MPC骨水泥固定,对照组用“L”形钢板固定。第2组:实验组也同样用MPC骨水泥固定,而对照组作空白对照。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电解质检查,探讨MPC骨水泥治疗骨折的效果、对体内电解质的影响、粘接和降解机理。结果:6周后实验组都获得稳定的骨折愈合,没有发现骨折错位及延迟愈合,MPC骨水泥逐渐被吸收,对体内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其对骨折的治疗和钢板固定组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空白对照侧均出现骨折错位、畸形愈合。通过对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其粘接机理为镶嵌固定,并通过溶解而逐步降解。结论:MPC骨水泥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能降解,对体内电解质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水泥,可以用于骨折的粘接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研究 骨水泥固定 磷酸镁骨水泥 胫骨平台骨折 治疗效果 降解机理 钢板固定 空白对照 MPC 电解质检查 组织学检查 实验组 骨折模型 骨折愈合 延迟愈合 畸形愈合 粘接强度 对照组 家兔 影像学 体内 错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