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4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审美分析的口腔美容修复分类诊疗方案(二):中式审美的内涵与分析方案
1
作者 于海洋 赵俊颐 孙蔓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欧美国家提出的口腔美感指标(简称欧美审美)与我国口腔美感指标(简称中式审美)存在差异,这些不同在正式修复方案的设计与修复效果评价中对医—患—技三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处理不当将直接弱化三方的合作效能、拉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 欧美国家提出的口腔美感指标(简称欧美审美)与我国口腔美感指标(简称中式审美)存在差异,这些不同在正式修复方案的设计与修复效果评价中对医—患—技三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处理不当将直接弱化三方的合作效能、拉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医疗纠纷。本文从做好我国口腔美容修复出发,介绍了口腔中式审美的内涵特征,讨论了口腔审美分析的诊疗价值,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采用改良中式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口腔美容修复期望值评估尺等进行审美分析评估的流程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容修复 中式审美 欧美审美 审美分析 改良中式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 口腔美容修复期望值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美语料库建设
2
作者 刘佳 尤西林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当代中国人审美感知方式,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语料库的当代审美经验构成古今中外美学理论研究的阐释学视野与问题背景,对原初的一阶审美经验的梳理,不仅是艺术社会学与审美心理学的爬梳,而且刺激审美形态与范畴理论的生长与发展。这是一项关乎美学全局的全新工程,它召唤美学界同仁的关注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语料库 当代中国审美感知 人工智能 审美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下载PDF
当代杂技节目的综合审美与文化表意——以上海杂技团《秦俑情——抖杠》为例
3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表意是中国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编创的主要趋势之一。这种趋势将传统杂技节目“技”的展示与现代舞台“艺”的审美进行高度复合,不仅强调单个杂技节目的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而且注重舞台、演员、观... 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表意是中国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编创的主要趋势之一。这种趋势将传统杂技节目“技”的展示与现代舞台“艺”的审美进行高度复合,不仅强调单个杂技节目的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而且注重舞台、演员、观众三位一体的“身”和“心”的统一展现,以创造审美化、艺术化的杂技审美体验与精神享受,展现当代杂技的视觉奇观和情境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节目 现代舞台 综合审美 审美创意 精神享受 视觉奇观 抖杠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浅析新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为例
4
作者 黄骁 《艺术家》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本文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例,在探寻南海大地艺术节中民族审美意义的同时,寻找技术引领下民族审美的多元发展规律。一、民族审美的内涵(一)民族审美的定义民族审美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审美角度、审美方式和审... 本文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例,在探寻南海大地艺术节中民族审美意义的同时,寻找技术引领下民族审美的多元发展规律。一、民族审美的内涵(一)民族审美的定义民族审美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审美角度、审美方式和审美能力的独特内容,由该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及理解能力等因素构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有审美认知上的不同。当个人或集体具备了某种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时,民族审美就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角度 广东南海 民族审美 审美认知 审美方式 多元发展 自然环境 因素构成
下载PDF
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审美趣味:内涵阐释、实践逻辑与发展路径
5
作者 金星 李如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31-36,共6页
教师审美趣味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美育的重要内容,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审美现象进行独立的审美判断,并综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观表现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判断与态度。教师审美趣味指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当前教师审美素养的良莠不齐与... 教师审美趣味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美育的重要内容,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审美现象进行独立的审美判断,并综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观表现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判断与态度。教师审美趣味指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当前教师审美素养的良莠不齐与审美教学实践水平之间的矛盾。构建教师审美趣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将教师个体化审美、社会性审美与专业化审美有机结合,以促进师生审美素养的跃升,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导向并提升课堂教学的审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教师审美 个体化审美 社会性审美 专业化审美 审美趣味 审美素养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评《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审美研究》
6
作者 王欢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音乐教育不仅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亦对大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由学者李梦婷...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音乐教育不仅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亦对大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由学者李梦婷编著的《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审美研究》一书,通过对美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系统性回顾,探讨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细节和具体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观点和应用理论,为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鉴赏能力 美育理论 高校美育 审美研究 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能力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素养
下载PDF
审美模式与环境美育——阿诺德·伯林特论作为审美过程的成功教育
7
作者 张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37,175,共9页
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 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将环境审美参与模式应用于教育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审美描述,不仅阐释了审美过程与成功教育过程的相似性及其应用价值,还为新时代建构可以涵盖各种审美对象的环境美育基础理论提供了“审美模式”的理论基石和“审美场域”的语境立场。这不仅统整了艺术、教育和社会过程审美的理论基础,还为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与评价、教育与社会过程的审美阐释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模式 环境美育 审美场域 审美过程 教育情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审美—审丑—新审美:论审美文学批评的演进
8
作者 曾艳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 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界与文学研究界也因此在去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去审美理性与审美理性批评等二元对立中不断摇摆。本文将梳理审美文学原理得以生成演变的学术史和学科史,分析从审美到审丑再到新审美主义的发展演进,揭示其所从出的历史文化语境与思想学术渊源,用辩证理性观在恢复传统美学的审美自主性和当代反审美主义的激进立场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从文学经典和大众文化研究中找到审美批评的共通之路,强化审美批评为“三大体系”建设提供纠偏机制的作用,为建构新的审美批评范式提供一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丑 审美主义
下载PDF
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鹧鸪”意象及其器乐音响特例
9
作者 武文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对于中国论域的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而言,“鹧鸪”是国人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一个经典审美意象。通过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相关器乐化音响的经典艺术表达,人们可管窥到“鹧鸪”的“远-中-近”三个审美意象层次的发展印迹,体味到主体间审美思... 对于中国论域的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而言,“鹧鸪”是国人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一个经典审美意象。通过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相关器乐化音响的经典艺术表达,人们可管窥到“鹧鸪”的“远-中-近”三个审美意象层次的发展印迹,体味到主体间审美思维和艺术接受中所达成的集约性。江南丝竹名曲《鹧鸪飞》是这种审美意象的音乐美学特例,在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作为整个审美过程学理核心的前提下,体现出娴雅、端秀、氤氲的接受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接受 审美意象 艺术哲学 《鹧鸪飞》
原文传递
康德美学如何耽搁了审美时机与审美时体?
10
作者 刘彦顺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9,共9页
审美生活作为感官愉悦感不具备回忆与反思能力,只能以感官直接感受对象,而且还只能是流畅的,回忆与反思会导致淤塞、梗阻,这就是审美时机的一次性与审美时体的流畅性。在整体上,康德笃信人类理性能力的至上、独大与专制,以此对科学、宗... 审美生活作为感官愉悦感不具备回忆与反思能力,只能以感官直接感受对象,而且还只能是流畅的,回忆与反思会导致淤塞、梗阻,这就是审美时机的一次性与审美时体的流畅性。在整体上,康德笃信人类理性能力的至上、独大与专制,以此对科学、宗教、道德、审美所使用的心智能力进行大一统解释,错把审美生活视为包含回忆与反思的判断,误称为审美判断力。康德美学弥漫性地存在着理性心智与感官愉悦感心智的抵牾,矛盾不已。一方面,他以具体描述的手艺,天才地呈现了诸如流畅时体、审美时位流畅接合、感觉位置记忆等精彩审美现象;另一方面,他又不相信感官愉悦感所具有的流畅接合审美时位的能力,以回忆、反思、反省、判断等理性心智或理性时间意识,长臂管辖审美时位接合,既造成了以普遍性耽搁审美时机,也使得流畅时体沦落为卡顿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审美时机 审美时体 审美时位 流畅时体 理性心智
下载PDF
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与救赎方案
11
作者 张泽鸿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展开恰当的批评,因而也导致艺术审美阐释的危机。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既涉及艺术概念本身,也涉及大众对艺术的期待。以显现美学、气氛美学等为代表的当代新美学突破了分析美学之藩篱,重回审美的“感性学”传统,以“显现”“气氛”“通感”等感性概念为解释框架,建构以身体为中心的感知经验,重新发现和阐释了当代先锋派艺术作品的诸感性特征,针对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提出了合理的感性救赎方案,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审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审美危机 审美 观念化 显现美学 气氛美学 审美回归
下载PDF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大学生心理健康审美疗愈策略探析
12
作者 崔晓艾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工具理性时代,人类面临巨大的精神困境,高校大学生也被裹挟其中,面临诸多心理困扰。审美体验疗愈可以让学生时刻活在当下;审美情感疗愈能够使学生懂得如何面对世界,实现精神的自我救援;审美重构疗愈则能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宣泄路径,在“... 工具理性时代,人类面临巨大的精神困境,高校大学生也被裹挟其中,面临诸多心理困扰。审美体验疗愈可以让学生时刻活在当下;审美情感疗愈能够使学生懂得如何面对世界,实现精神的自我救援;审美重构疗愈则能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宣泄路径,在“繁忙”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探索审美疗愈之路,使高校大学生能够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审美体验 审美情感 审美重构
下载PDF
音乐鉴赏与艺术审美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卜凡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音乐鉴赏,是个体接触、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个体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个体与集体、当下与历史、本土与全球文化对话的桥梁。艺术审美涵盖了多维度的感知与认知过程,为音乐鉴赏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框架。本文深入剖... 音乐鉴赏,是个体接触、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个体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个体与集体、当下与历史、本土与全球文化对话的桥梁。艺术审美涵盖了多维度的感知与认知过程,为音乐鉴赏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框架。本文深入剖析音乐鉴赏与艺术审美的交织关系,揭示二者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个体乃至群体的艺术素养与审美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鉴赏 艺术审美 感知能力 审美判断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感知艺术之美,激活审美体验——“艺术美育1+X系列教材”评介
14
作者 田婧媛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美育即审美教育,自然也是围绕“美”而展开的一类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很清晰——提升审美感知力,积累审美经验,养成独立的品格与境界。因为对“美”的认知的模糊性与差异性,我们在设定感知对象与寻找感知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困... 美育即审美教育,自然也是围绕“美”而展开的一类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很清晰——提升审美感知力,积累审美经验,养成独立的品格与境界。因为对“美”的认知的模糊性与差异性,我们在设定感知对象与寻找感知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困难的选择,它又直接关乎教育效果,应该说教育界迄今并没有形成共识。美育究竟如何实施?它的课程怎么设置?教材有着什么样的形态?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怎样展开?教学效果如何评估?针对以上现实问题,由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总主编的“艺术美育1+X系列教材”试图解决其中教材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知力 艺术美育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之美 审美体验 感知对象 教学效果 审美经验
下载PDF
民间文艺的审美法则与优势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建中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民间文艺活动开展的动机,首先在于它是美的,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参与其中,也主要在于可以获得审美享受。我们在强调民间文艺特殊价值的时候,不能忽视其作为文艺的审美特征。[1]而此种审美特质还没有被完全揭示。一、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审美... 民间文艺活动开展的动机,首先在于它是美的,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参与其中,也主要在于可以获得审美享受。我们在强调民间文艺特殊价值的时候,不能忽视其作为文艺的审美特征。[1]而此种审美特质还没有被完全揭示。一、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审美状态艺术家作品是社会分化的结果,而成为一种相对专门和独立的美学活动。艺术精英主义的意义在于它表达了人类精神升华的理想。但是,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其视野的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化 审美特质 审美享受 审美状态 审美特征 审美活动 审美意识 审美趣味 审美客体 审美期待
下载PDF
古诗词,为审美教学赋能
16
作者 宋月琴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的自然审美元素与语文学习紧密相关。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接受的审美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进行赏析,对古诗词优美的意境进行...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的自然审美元素与语文学习紧密相关。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接受的审美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进行赏析,对古诗词优美的意境进行深入感知,同时开展综合训练,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由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 审美元素 综合训练 审美教学 审美教育 小学阶段
下载PDF
大学生审美素质提升的思考
17
作者 耿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8-12,共5页
审美能力伴随人的认知活动不断建构与发展,人的认知活动是在生产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审美认知是建立审美意识的心理基础。审美素质是审美实践的产物,只有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官、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 审美能力伴随人的认知活动不断建构与发展,人的认知活动是在生产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审美认知是建立审美意识的心理基础。审美素质是审美实践的产物,只有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官、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才能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因生命需要的多样性,构成了感知对象的多样性,表现为审美实践的丰富性,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知”的审美实践,更具有审美的深刻性。审美理想的建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美育具有育德、启智、健体、促劳的普遍意义,这是美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而且也是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形式与内涵所体现的尚美树人的特征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审美素质 审美认知 审美意识 审美理想 审美境界 审美实践
下载PDF
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18
作者 曾丽晴 《广东教育(职教)》 2024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以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历代的诗词歌赋、园林建设乃至工艺品都起着广泛的审美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以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历代的诗词歌赋、园林建设乃至工艺品都起着广泛的审美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审美意识和需求逐渐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教育 诗词歌赋 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功能 园林建设 精神文化生活 六艺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动态海报的审美价值
19
作者 周雨缙 《文化产业》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审美是人类独有的欣赏活动。海报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审美创造活动,海报承载着设计者的审美观念。海报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 审美是人类独有的欣赏活动。海报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审美创造活动,海报承载着设计者的审美观念。海报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时代背景下,海报设计的手法应不断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报已经由过去的平面与静态转变为当前的多元与动态。随着海报设计手法的变化,其承载的审美价值也必然发生改变。因此,现主要分析数字媒体发展背景下海报设计中的动态表现手法,并探讨其具有的时代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赏活动 数字媒体技术 信息获取渠道 海报设计 审美创造活动 审美价值 时代审美 动态海报
下载PDF
浅论审美机制在动物玉雕创作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永强 《理财(经济)》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数千年来,玉雕艺术家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探索玉石的极限,创作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特别是动物玉雕,以其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技艺和丰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数千年来,玉雕艺术家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探索玉石的极限,创作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特别是动物玉雕,以其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审美观念的多样化和艺术创作技术的发展,动物玉雕的创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 审美机制 玉雕 精湛的技艺 审美价值 审美观念 象征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