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水浒传》中燕青形象及其审美效果
1
作者 梁子婷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燕青是《水浒传》中一位有不少亮点的人物,其形象的复杂性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具体表现为:市民阶层对风流俊秀人物的欣赏;江湖游民对武艺高强人物的崇拜、对侠义精神的赞赏;士人阶层对忠义品格的推崇、对“无道则隐”行为的认可。燕... 燕青是《水浒传》中一位有不少亮点的人物,其形象的复杂性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具体表现为:市民阶层对风流俊秀人物的欣赏;江湖游民对武艺高强人物的崇拜、对侠义精神的赞赏;士人阶层对忠义品格的推崇、对“无道则隐”行为的认可。燕青复杂的形象既展现了《水浒传》高超的人物塑造技艺,也是小说深刻挖掘人性、融合多元文化理念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燕青 形象 审美效果
下载PDF
论散文翻译中审美效果的艺术再现——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玉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04,共3页
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审美效果如何在译文中再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文章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从散文的语体特征(如语言的简洁、句构的节奏、散文的意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散文的美学效果在译文里的艺术再现问题,从而指出... 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审美效果如何在译文中再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文章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从散文的语体特征(如语言的简洁、句构的节奏、散文的意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散文的美学效果在译文里的艺术再现问题,从而指出散文的翻译重在译出其艺术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审美效果 简洁 句构节奏 意境
下载PDF
热播IP剧审美效果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奕 梁煖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5-77,共3页
根据美国大众学者约翰·费西克的"文化经济"理论,电视作为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是由电视观众所决定的。电视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实质上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再现,是电视受众各... 根据美国大众学者约翰·费西克的"文化经济"理论,电视作为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是由电视观众所决定的。电视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实质上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再现,是电视受众各种欲求的主体体现。本文通过对走红荧幕的热播IP剧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从"世俗叙事""奋斗神话""美人计"三个层面来探讨热播IP剧是如何顺利实现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并"生产"和产生审美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播IP剧 审美效果 文本分析
下载PDF
电影艺术中色彩的叙事功能和审美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2-143,共2页
电影从黑白时代进入到彩色时代之后,色彩就成为电影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特有的叙事功能,表现出除色彩之外无法表现的审美效果。电影色彩中,除了色彩自身之外,这些文化意义也同样得到了彰显,从而起到了表情达意和深化主题的作... 电影从黑白时代进入到彩色时代之后,色彩就成为电影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特有的叙事功能,表现出除色彩之外无法表现的审美效果。电影色彩中,除了色彩自身之外,这些文化意义也同样得到了彰显,从而起到了表情达意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如主题的深化、氛围的营造和造型的参与等等。同时因为色彩的介入,影片本身也呈现出新的艺术效果。本文结合几部优秀的影片,就电影艺术中色彩的叙事功能和审美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色彩 叙事功能 审美效果
下载PDF
论对偶在古代文体中的审美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生龙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对偶产生的原因,对偶在骈文、骈赋、五七言律诗、排律及词曲中的运用及其审美效果,并指出其弊端。
关键词 对偶 文体 审美效果 骈赋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文体表演视觉审美效果研究——以历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开幕式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秀娣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为代表的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文体表演已由运动会的点缀发展成为运动会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评价运动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审视各届运动会大型文体表演,找出人们评价文体表演效果的核心因素,把感觉评... 以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为代表的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文体表演已由运动会的点缀发展成为运动会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评价运动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审视各届运动会大型文体表演,找出人们评价文体表演效果的核心因素,把感觉评价上升为具有美学和视觉传达理论基础的科学评价,为大型文体表演的节目编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开幕式 文体表演 视觉审美效果
下载PDF
关于审美场、审美效果及其旅游利用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管宁生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分别探讨了审美场、审美效果及其有关影响因素 ,并论述了它们在旅游中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审美 审美效果 旅游利用价值 审美能力
下载PDF
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 被引量:36
8
作者 胡安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通常是用来表达或增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的。文学译者在翻译处理这些"未定点"时就不能不顾及它们潜在的审美价值以及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与操纵。而采用化隐为显的办法往往会使文本的文体价值、诗学... 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通常是用来表达或增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的。文学译者在翻译处理这些"未定点"时就不能不顾及它们潜在的审美价值以及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与操纵。而采用化隐为显的办法往往会使文本的文体价值、诗学功能和审美效果丧失殆尽。对读者而言,实际上是被剥夺了原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像和反思就能获得的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和空白 文学翻译 影响与操纵 审美效果 读者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服装的诗意化表达及其诗性审美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兰宇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5期26-30,共5页
在历史的发展中,服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服饰的起源与发展早于文学,而文学的兴起和繁荣又极大地推动了服饰的发展。在古代中国,诗歌是文学的主流,是最富于想象的艺术,充满了虚幻和空灵的美;而服饰是物质性的,首先它要完成为人遮... 在历史的发展中,服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服饰的起源与发展早于文学,而文学的兴起和繁荣又极大地推动了服饰的发展。在古代中国,诗歌是文学的主流,是最富于想象的艺术,充满了虚幻和空灵的美;而服饰是物质性的,首先它要完成为人遮身护体的职能,在超越物质层面的功用之后,服饰也就具有了精神审美的功能,这就使文学与服饰有了彼此互映、相得益彰的融合可能。在这方面,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服饰达到了默契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效果 古代中国 传统服装 中国古典文学 诗意化 传统服饰 诗性 物质层面
下载PDF
双关广告语的审美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瑞河 《学语文》 2011年第3期56-57,共2页
广告文案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者为了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最终实施购买行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在商品极度丰富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宣传推介客户的产品,广告的设计者们殚精竭虑,使出浑身解数,纷纷祭起了双关广告语... 广告文案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者为了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最终实施购买行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在商品极度丰富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宣传推介客户的产品,广告的设计者们殚精竭虑,使出浑身解数,纷纷祭起了双关广告语的大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 审美效果 双关 综合艺术 文案设计 购买欲望 购买行为 设计者
下载PDF
文学语言的特性及审美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英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5-87,共3页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特性 审美效果
下载PDF
论严歌苓小说《芳华》叙述视角的审美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花靖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1-111,113,共2页
严歌苓近期作品《芳华》描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性,故事内各个角色均对流逝的芳华所感怀。本文首先进行作者介绍,然后具体分析了《芳华》这部作品,最后重点从叙述角度探究其审美效果。
关键词 严歌苓 《芳华》 叙述视角 审美效果
下载PDF
辛词用典审美效果初探
13
作者 张岳伦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140-143,共4页
本文分析了稼轩词用典的审美效果。认为辛词用典不但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词人的思想情趣,而且可以使词章呈现出一种“典雅精致”、“含蓄蕴藉”和“言简意赅”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辛词 用典 审美效果
下载PDF
光线与服装的审美效果
14
作者 兰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2-46,共5页
光对于服装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作用,在美的显现中,两者又互为作用。没有光的照耀,服装的美无法显示出来;没有服装,光对于服装的美也无法发挥作用。服装的质料、色彩等因素,对服装美的展示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光使服装美的展示提供了必... 光对于服装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作用,在美的显现中,两者又互为作用。没有光的照耀,服装的美无法显示出来;没有服装,光对于服装的美也无法发挥作用。服装的质料、色彩等因素,对服装美的展示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光使服装美的展示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佩饰作为服装的附着物,对服装美起到衬托和渲染作用。光和服装共同完成了美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 服装 佩饰 审美效果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诗词翻译中的审美距离与含蓄的审美效果
15
作者 陈文慧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翻译 审美距离 含蓄 审美效果
下载PDF
“歌《诗》”艺术的审美效果
16
作者 杨钊 温景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37-39,共3页
《左传》中的"诗以言志",指西周至春秋时士大夫在朝聘、盟会、享燕、祭祀等场合中,常常或歌《诗》、或赋《诗》、或诵《诗》、或引《诗》言志,微言相感。考诸《左传》《国语》中所载的歌《诗》事例及二书中所载的音乐理论,歌... 《左传》中的"诗以言志",指西周至春秋时士大夫在朝聘、盟会、享燕、祭祀等场合中,常常或歌《诗》、或赋《诗》、或诵《诗》、或引《诗》言志,微言相感。考诸《左传》《国语》中所载的歌《诗》事例及二书中所载的音乐理论,歌《诗》艺术有三个方面的审美效果:"美其声";"‘礼’化了的诗的乐章之义";"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 艺术 审美效果
下载PDF
古诗文中声音联想的审美效果
17
作者 杨敬华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9-70,73,共3页
以声音联想来达到审美效果,在古代的诗文中应用得相当广泛。本文试梳理出其中方式的几种以供广大读者探讨。
关键词 古代诗文 声音联想 审美效果
下载PDF
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审美效果探析
18
作者 周淑宝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立体印刷源于19世纪,至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技术逐步完善与成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特别是在包装设计中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围绕立体印刷的概念,分析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立体印刷在包装... 立体印刷源于19世纪,至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技术逐步完善与成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特别是在包装设计中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围绕立体印刷的概念,分析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审美效果进行研究,以期让包括业内人士在内的更多人了解立体印刷的内涵,从而增强包装设计的审美效果与营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印刷 包装设计 审美效果
下载PDF
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及其审美效果
19
作者 张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与独特的个性,将汉字融入到标志设计中会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它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标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标志设计中的汉字运用,需要认真地去研究它认识它,...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与独特的个性,将汉字融入到标志设计中会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它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标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标志设计中的汉字运用,需要认真地去研究它认识它,只有掌握它在标志设计中的技巧方法,才能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标志设计 有意味的形式 审美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