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音创作审美空间营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艺霏 付焱(指导) 《传媒论坛》 2023年第9期89-91,共3页
播音是有声语言艺术的一个形式,在广播电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播音创作所使用的有声语言能够让人们在鉴赏相应节目的过程中产生美的体验,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作过程中对审美空间的有效营造。因此,从播音创作的美学特征入手,对相关审美空... 播音是有声语言艺术的一个形式,在广播电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播音创作所使用的有声语言能够让人们在鉴赏相应节目的过程中产生美的体验,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作过程中对审美空间的有效营造。因此,从播音创作的美学特征入手,对相关审美空间营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创作 审美空间 营造方法
下载PDF
基于“艺术介入乡村”实践下的乡村公共审美空间逻辑与机制
2
作者 苏梦熙 田维玉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实践目的是以艺术为中介、乡村为中心构建新型公共审美空间。面对审美陈旧化、审美空间狭小、审美基础条件不足等现状,根据乡村公共审美空间的“内—外”逻辑,要求我们一方面由外向内,培植乡村的审美力量,形成乡村... 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实践目的是以艺术为中介、乡村为中心构建新型公共审美空间。面对审美陈旧化、审美空间狭小、审美基础条件不足等现状,根据乡村公共审美空间的“内—外”逻辑,要求我们一方面由外向内,培植乡村的审美力量,形成乡村本地的审美建设者团队;另一方面由内向外,使乡村的审美空间向城市敞开,形成城乡合一的文化本位发展模态。基于近十年“艺术介入乡村”的主流实践,通过以家、自然与城乡互助为中心的三种实践机制,促进人们家园意识的实现,重塑乡土生态文明的发展策略,切实加强乡村生活实践。同时,乡村公共审美空间建设的困境也昭示我们,乡村建设始终要以乡村文化为本源、以科学规划为导向、以乡村教育为基石,最终实现乡村公共审美生活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艺术介入 实践路径 公共审美空间
下载PDF
司空图“味”论中的诗之二维审美空间及其生成
3
作者 梁小悦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味”的理论范畴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诗学理论“韵味”说,并在深入论述“味”中延展出极具特色的二维审美空间。本研究在司空图论述“味”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从审美心理的视角重... 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味”的理论范畴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诗学理论“韵味”说,并在深入论述“味”中延展出极具特色的二维审美空间。本研究在司空图论述“味”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从审美心理的视角重点探究司空图“味”论中存在的诗之二维审美空间及其生成过程,并逐步揭示司空图诗论中“味”审美空间的构成要素、生成路径、审美鉴赏特点及呈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味” “诗味论” 二维审美空间 生成
下载PDF
红色影像的审美空间——以纪录片《惊涛》为例探讨视听语言的创新与突破
4
作者 韩波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0期185-188,共4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到电视,从互联网到自媒体,都纷纷推出建党百年重大主题的创作和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体量党史纪录片如何才能从海量的红色影像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此类纪录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到电视,从互联网到自媒体,都纷纷推出建党百年重大主题的创作和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体量党史纪录片如何才能从海量的红色影像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此类纪录片为了不损害党史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往往有意无意地规避掉很多故事与细节、情感与个性,以史实性、史料性为主要诉求。而《惊涛》的创作,则完全摒弃了党史类纪录片“以画面加解说”或“以解说贴画面”的传统手法,从“重构人物与故事、以青春为底色、注重氛围的营造”三个方面寻找突破点和创新点,有效拓展了纪录片的审美空间,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和辨识度。该文以《惊涛》为例,从创作者视角出发探讨小体量党史纪录片的创作方法,提出了多种创新思路,对党史纪录片的创作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影像 审美空间 青春底色 镜头语言 氛围与旋律
下载PDF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审美空间探究
5
作者 肖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大屏幕电视、高清画质、3D立体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节目的审美空间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审美空间不仅只是传递信息的手段,更成为了人们体...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大屏幕电视、高清画质、3D立体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节目的审美空间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审美空间不仅只是传递信息的手段,更成为了人们体验感官刺激、愉悦感、心理体验等多重审美需求的场所。探究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审美空间问题,有利于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管理和营销等环节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本研究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审美空间进行探究,分析了审美空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文化、技术、观众等因素对于电视节目审美空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节目 审美空间
下载PDF
审美空间营造下的消费者主体性批判——以昆明实体书店为例
6
作者 曹宇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2期119-123,共5页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过程中,现代实体书店运用各类技术,由内而外进行商品美学包装,形成独特的审美空间。审美空间营造下,部分现代化商业实体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进行“感官技术操控”,视觉冲击、娱乐休闲、小资消费越来越成为书店...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过程中,现代实体书店运用各类技术,由内而外进行商品美学包装,形成独特的审美空间。审美空间营造下,部分现代化商业实体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进行“感官技术操控”,视觉冲击、娱乐休闲、小资消费越来越成为书店特色。精英化实体书店也在不断区分消费者的品位,建构消费者的主体性。该文以消费者主体性为视角,探讨现代实体书店在带给消费者精神与物质双重享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及现代实体书店作为一种特殊空间对于主体性、主体间性的培养,以及个体文化、审美、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并为现代实体书店转型提供一些方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书店 审美空间 感官操控 品位区分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西部电影:中国西部审美空间的盛与衰 被引量:9
7
作者 姚新勇 毛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98,共11页
本文以“西部审美空间”的建构与流变为焦点,对转型期中国电影近二十年来的演变过程做一探讨。力图清理中国电影西部片的“西部审美空间”建构的整体样貌与基本性质,并揭示它与转型期的中国意识变化之间的关联。全文除导言外由三部分构... 本文以“西部审美空间”的建构与流变为焦点,对转型期中国电影近二十年来的演变过程做一探讨。力图清理中国电影西部片的“西部审美空间”建构的整体样貌与基本性质,并揭示它与转型期的中国意识变化之间的关联。全文除导言外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分析20世纪80年代西部审美空间的发现与建构,及其与中国意识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分析突破西部束缚的审美影像创作意向。第三部分,分析90年代西部审美特征的美式西部片化、港台武打化的转变,并揭示这一转变对现实西部的遮蔽与掏空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中国西部 审美空间 全球化
下载PDF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被引量:48
8
作者 姚亦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127-7136,共10页
乡村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深层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乡村研究多注重经济和土地利用,而以现实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还是有待于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域中的自... 乡村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深层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乡村研究多注重经济和土地利用,而以现实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还是有待于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域中的自然地理性质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立足地理生态环境架构乡村审美空间,分析乡村生态景观和审美空间对应的元素,以多尺度景观层面探寻表现在与之相映的景观空间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进而构建审美空间,组合形成现实的美丽景观体系。将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的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景观网络。使得风景美的概念渗透在于城镇、乡村以至农田等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建设具有风景画境界的"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地理格局 生态景观 乡村审美空间
下载PDF
探索构建乡村“画意”审美空间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亦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乡村景观审美的深层次观念是人地关系,而非表层的“好看”,深刻地联系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传统乡村与山水画意境同脉同源,乡村审美空间有对应山水画的特质、结构和哲学目标,具有含蓄淡雅的美学风格,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以山水画作... 乡村景观审美的深层次观念是人地关系,而非表层的“好看”,深刻地联系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传统乡村与山水画意境同脉同源,乡村审美空间有对应山水画的特质、结构和哲学目标,具有含蓄淡雅的美学风格,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以山水画作为基点审视乡村景观的诗意栖居结构体系,分析乡村审美多尺度空间的关系以及脉络过程.现代中国大规模快速城市化发展,许多乡村传统的审美空间面临解构和重构,传统人文理念丧失.中国山水画是探索乡村审美传统以及现代空间构建的重要途径,希望以艺术的视角规划实现地区人类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 山水画 审美空间 景观格局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审美空间的形成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亦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乡村景观审美是人地关系深层次根本观念的空间显现,研究数千年乡村审美空间变迁轨迹可以使地区人类与自然景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运行。以人的存在作为基点审视乡村诗意的栖居,分析乡村审美多尺度空间的嵌套关系,以及特质和源流。中... 乡村景观审美是人地关系深层次根本观念的空间显现,研究数千年乡村审美空间变迁轨迹可以使地区人类与自然景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运行。以人的存在作为基点审视乡村诗意的栖居,分析乡村审美多尺度空间的嵌套关系,以及特质和源流。中国传统乡村淡泊韵味的美学境界反映出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和美学价值。在现代中国大规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人文理念的丧失,使得乡村审美空间所蕴含的地方象征与意义不断的解构和重构。探索乡村审美空间的延续,研究乡村文化复兴路径,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的整体景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 审美空间 景观格局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论审美空间 被引量:7
11
作者 颜翔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6,共6页
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 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主体置身于审美空间,感受和体验它的有限和无限、实在和虚幻;另一方面,主体想象和创造一种神秘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直觉它们的逼真和诡异、绚丽和恐怖的氛围。现代电子技术营造的赛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于逼真而虚幻的审美空间的渴求。然而,现代生命对审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失落了古典主义的诗性精神,主体只有在现代历史语境重构审美空间才使生活世界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活动诞生美感和诗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审美空间 诗性 生活世界
下载PDF
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后的审美空间——以金庸小说改编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文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23,共2页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不但使名著的艺术思想更加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而且视听媒介本身蕴含着的艺术因素,使影视剧兼有原著和自身双重的艺术空间。影视审美空间以逼真的形象特征,改变着人们对原著的朦胧感受,既改变传统的美感体验方式...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不但使名著的艺术思想更加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而且视听媒介本身蕴含着的艺术因素,使影视剧兼有原著和自身双重的艺术空间。影视审美空间以逼真的形象特征,改变着人们对原著的朦胧感受,既改变传统的美感体验方式,又创造出新型的艺术接受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著 影视剧 审美空间 金庸
下载PDF
艺术生态批评的审美空间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5-169,共5页
艺术生态批评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空间,它从整体关联的审美视角发现和揭示生态美,批评非生态、非审美的存在状态。艺术生态批评以生态和谐美为审美理想,以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存在状态为最高目的。艺术生态批评还借鉴生态美学的... 艺术生态批评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空间,它从整体关联的审美视角发现和揭示生态美,批评非生态、非审美的存在状态。艺术生态批评以生态和谐美为审美理想,以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存在状态为最高目的。艺术生态批评还借鉴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与生态艺术创作合力,重塑社会的审美观,培养受众的新的审美意识,塑造生态人格。艺术生态批评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理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空间,构成对传统美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态批评 审美空间 整体关联 生态和谐美
下载PDF
论宋代女性文学的审美空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舒红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7-99,共3页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空间狭小、幽深而封闭,文学创作意象大多集中在闺房之内,呈现出以闺房为轴心向外辐射的空间结构模式。这既反映了审美主体特定空间内管中窥豹的审美特征,又再现了她们内心深处对幽闭空间交织的爱恋与厌弃的矛盾情绪。...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空间狭小、幽深而封闭,文学创作意象大多集中在闺房之内,呈现出以闺房为轴心向外辐射的空间结构模式。这既反映了审美主体特定空间内管中窥豹的审美特征,又再现了她们内心深处对幽闭空间交织的爱恋与厌弃的矛盾情绪。幽闭空间给宋代女作家认识外部世界带来局限,然而她们通过闺阁门窗这只特殊的心灵"眼睛",观察和认识着她们生存的世界,感受着女性独有的痛苦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性文学 审美空间 幽闭
下载PDF
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中国传统小说的审美空间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兵 马正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常常通过诸多矛盾两极的流动逆转,借助儒、道、释精神的对立互补,加之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有机统一,拓展出深广的审美空间,这往往是内蕴着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独特而深远的审美意味寄寓其中。遗憾的是,传统...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常常通过诸多矛盾两极的流动逆转,借助儒、道、释精神的对立互补,加之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有机统一,拓展出深广的审美空间,这往往是内蕴着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独特而深远的审美意味寄寓其中。遗憾的是,传统小说的这种成功经验,却极少为我国现、当代小说所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小说 张力空间 审美空间
下载PDF
彼得·杰克逊奇幻电影的多重审美空间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东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8-70,共3页
奇幻电影是彼得·杰克逊的长项,也是反映其艺术精神最重要的电影类型。审美空间理论是梳理杰克逊奇幻电影不可忽视的角度,就电影给人的视觉感受而言,奇幻电影最大的特色和魅力首先就在于场面的视觉冲击力,其次才是情节的戏剧性。而... 奇幻电影是彼得·杰克逊的长项,也是反映其艺术精神最重要的电影类型。审美空间理论是梳理杰克逊奇幻电影不可忽视的角度,就电影给人的视觉感受而言,奇幻电影最大的特色和魅力首先就在于场面的视觉冲击力,其次才是情节的戏剧性。而这样的或神奇优美,或宏大壮阔的场面正是导演从文本的信息之中构建并具象化的。本文从叙事情节中的审美空间、叙事结构中的审美空间以及人物塑造中的审美空间三方面,分析了彼得·杰克逊奇幻电影的多重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杰克逊 奇幻电影 审美空间
下载PDF
意境与审美空间的营造──中国美学“意境论”新探之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兴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50,70,共9页
意境是人生理想与审美境界的艺术表现,是情与景在一定审美空间的交融契合,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情往兴来新形成的空间境象。它在未被艺术形式物态化之前,作为“胸中之境”存在于创作主体的意识中,当“胸中之境”放物态化为艺术意境时... 意境是人生理想与审美境界的艺术表现,是情与景在一定审美空间的交融契合,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情往兴来新形成的空间境象。它在未被艺术形式物态化之前,作为“胸中之境”存在于创作主体的意识中,当“胸中之境”放物态化为艺术意境时,因艺术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诗歌以语言为媒介,描绘对时空境象的审美感受,诗境的创造要善于选取能寄情寓意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象。中国绘画的构图与造境分不开,诗画互渗,“即诗即画,即面即诗”的观念是中国美学的优秀传统。国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在意境创造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园林艺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把诗、画意境综合体现出来,在对审美空间的营造中把精神品格提到首位。造园以艺术匠心入于天然,以天籁之美为最高标准。借景、隔景、对景、框景、点景是营造园林意境的主要方法。意境创作的核心就是要展现一个与理想人生相契合的审美空间,使这个空间境象成为意境的物质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境界 审美空间 胸中之境
下载PDF
“审美空间”——艺术意境的现代界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芝芸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各种各样的意境内涵现代界说中,主要有"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情感氛围"说、"审美空间"说和"哲理意蕴"说这六大界说,各学说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它... 在各种各样的意境内涵现代界说中,主要有"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情感氛围"说、"审美空间"说和"哲理意蕴"说这六大界说,各学说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意境内涵的界说系统。艺术意境的"审美空间"说强调意境是生于象外的"艺术空间"、"想象空间",注重意境生成时的心理想象特征,注重中国古代审美心理超越"象外"的艺术趣味,切合中国艺术审美实践的感性经验。"审美空间"说的提出,在建构意境范畴的内涵系统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范畴 现代界说 审美空间 理论价值
下载PDF
反讽张力与小说审美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斌 杨思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反讽要求在表象与真相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往往能有效拓宽作品的审美空间。小说叙述中的反讽,既要以事实表象欺骗人,又要暗示出事实真相,这常常是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叙述话语促成的;小说的命运反讽主题,... 反讽要求在表象与真相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往往能有效拓宽作品的审美空间。小说叙述中的反讽,既要以事实表象欺骗人,又要暗示出事实真相,这常常是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叙述话语促成的;小说的命运反讽主题,常将消极低落的结局与积极高扬的过程矛盾交融,这往往是通过提前预示低落结局的情节建构实现的;小说的总体反讽视角,关键在于移情卷入与超然反观的矛盾统一,这常常是依靠预示或发现真相以及对比性的视角并置形成的。中国当代文坛匮乏这样张力充盈的反讽,多属言语层面的话语反讽,而且常常是浅白直露的讥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反讽张力 审美空间
下载PDF
诗词翻译审美空间的构建——以李煜《浪淘沙》许渊冲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文慧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91-94,共4页
许渊冲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标准,即分别从音、形、意等不同侧面来呈现原文在译作中的美。以李煜《浪淘沙》许渊冲译本为例来分析诗词翻译中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等不同维度形成的审美空间的构建,... 许渊冲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标准,即分别从音、形、意等不同侧面来呈现原文在译作中的美。以李煜《浪淘沙》许渊冲译本为例来分析诗词翻译中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等不同维度形成的审美空间的构建,以期从另一种不同的视角来诠释以及赏析诗词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翻译 审美空间 审美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