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方文学批评史重构——以评价范畴为依据的审美立场综观 |
彭宣维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2
|
黎族宗教文化的间性审美立场 |
亚根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1 |
2
|
|
3
|
“诗以识为主”——叶燮诗学中的贵识论思想与审美立场 |
宋烨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2
|
|
4
|
反抗与坚守:另一种价值取向与审美立场——评傅舒斌散文《白天黑夜》 |
刘骁帆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3 |
0 |
|
5
|
用“审美立场”优化阅读教学 |
孙婷
王国均
|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2018 |
0 |
|
6
|
“书写中心主义”袪魅与龙门书风成因的审美立场辩证 |
熊英凯
|
《书法教育》
|
2021 |
0 |
|
7
|
政治文化视角建构与文学审美立场的内在冲突——与朱晓进等先生商榷 |
刘锋杰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8
|
“披文入情”教学法的审美立场 |
张青云
|
《江西教育》
|
2022 |
0 |
|
9
|
山水审美:从“坐究四荒”到“坐穷泉壑”之变 |
陈谷香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0
|
“政治作家”的文学面孔:奥威尔与现代主义作家文学关系述评 |
骆守怡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中国现代审美语境与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转型——以1935—1936年伦敦中国国际艺术展览会为例 |
尚莲霞
何政龙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0 |
|
12
|
民族的、现代的“荷塘”--《荷塘月色》审美再探 |
赵文清
|
《中学语文》
|
2022 |
0 |
|
13
|
抒情传统与儒家诗教的结合——王夫之《古诗评选》选诗评诗论 |
马玉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
14
|
简单而粗暴的道德批评——我看葛红兵的《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 |
金汝平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5
|
“论语派”研究论纲 |
吕若涵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6
|
论蒋韵的文学追求 |
戴红稳
|
《琼州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7
|
中国书法理论研究的开启山林之作——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
王晓华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8
|
当代中国颓废主义研究的突破与路径 |
薛雯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9
|
老舍女性意识浅谈 |
张崇玲
|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20
|
“底层写作”如何现实主义 |
郭芳丽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