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蛇传·情》中视听艺术的审美结构探析
1
作者 孙新婷 《东南传播》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美是一种感知,依赖于视觉呈现,亦依赖于听觉接收。对于美的探讨和追求从古至今仍未停歇。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视听艺术表达方面对审美的把握可圈可点。电影借助视听媒介手段,依托媒介技术,勾画出蕴含东方美学的视觉文化图景,... 美是一种感知,依赖于视觉呈现,亦依赖于听觉接收。对于美的探讨和追求从古至今仍未停歇。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视听艺术表达方面对审美的把握可圈可点。电影借助视听媒介手段,依托媒介技术,勾画出蕴含东方美学的视觉文化图景,同时辅佐听觉叙事,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论文从审美的三重结构具象、抽象、关系出发,探讨影片于视听方面的精彩呈现,从而完成从戏曲艺术到电影艺术的精彩转变。把握审美三重结构的系统性,使各部分相互协调、发挥作用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影片产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可为戏剧的影视化改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情》 视听艺术 审美结构 协调统一
下载PDF
先秦寓言的文体形态及其审美结构——对先秦文学史上一个重要创作现象的再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文锜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55-62,共8页
先秦寓言文体在总体上呈一种多样性、不均衡的状态。从先秦寓言产生的机制入手,对先秦寓言的文体形态作具体的区分和界说,是一项溯源披流、厘清条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文体形态的寓言的审美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 先秦寓言文体在总体上呈一种多样性、不均衡的状态。从先秦寓言产生的机制入手,对先秦寓言的文体形态作具体的区分和界说,是一项溯源披流、厘清条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文体形态的寓言的审美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阐说先秦寓言文体从初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的轨迹以及成熟的寓言文体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可由此探讨先秦寓言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和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寓言 文本形态 文体形态 审美结构
下载PDF
孙犁小说“荷花淀风韵”的审美结构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志远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孙犁小说对文学审美结构各层面的矛盾,诸如语言—结构层的风云线和人情线(结构)、写实和写意(语言),艺术形象层的合情与合理,历史内容层的生活折光和诗意表现,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并注意各层面的相互联系,一以贯之地倾心于风俗人情、写意... 孙犁小说对文学审美结构各层面的矛盾,诸如语言—结构层的风云线和人情线(结构)、写实和写意(语言),艺术形象层的合情与合理,历史内容层的生活折光和诗意表现,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并注意各层面的相互联系,一以贯之地倾心于风俗人情、写意、合情和诗意表现等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升华出深邃的哲学意味,实现了审美结构的整体优化。这便是孙犁荷花淀风韵的审美内涵。这种审美特征奠定了孙犁举足轻重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荷花淀风韵 审美结构 荷花淀派 乡土文学
下载PDF
文艺电视的后审美结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姚争 《当代传播》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我们无论从电视的节目形态特征比较还是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差异的角度考虑,文艺和新闻是电视迄今为止的两大"种子节目"形态.据1999年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统计,目前经常收看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基... 我们无论从电视的节目形态特征比较还是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差异的角度考虑,文艺和新闻是电视迄今为止的两大"种子节目"形态.据1999年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统计,目前经常收看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基本观众群占46.5%;①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每天收看各类电视节目中平均时长最长的是影视剧(74.8分钟),而收看娱乐综艺节目和时事新闻类节目的平均时长分别为46.3分钟和38.3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文艺节目 审美结构 娱乐节目 审美心态
下载PDF
体育审美结构的特性与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捷荣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4-28,共5页
体育审美结构是体育美和体育美学中运动主体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机制。体育审美结构的主要要素有体育审美对象、体育审美意识和体育审美欣赏。体育审美结构具有:动力、表象、理性、社会、愉悦和创造等功能。
关键词 体育美 体育审美结构 体育审美要素 体育审美要素功能
下载PDF
论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
6
作者 颜翔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19,共4页
艺术家和常人最重要的美学区别在于,艺术家必然是一个"诗性主体"。艺术家"诗性主体"的建构,首先取决于他的心理结构:恋美情结、超越之爱、人类良知。其次,取决于他的发达想象力和奇异的灵感、生命的诗意与智慧以及... 艺术家和常人最重要的美学区别在于,艺术家必然是一个"诗性主体"。艺术家"诗性主体"的建构,首先取决于他的心理结构:恋美情结、超越之爱、人类良知。其次,取决于他的发达想象力和奇异的灵感、生命的诗意与智慧以及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路程。最后是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天才感觉和传达技艺。这些要素逻辑地形成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决定着艺术文本的美学价值和精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 艺术家 审美结构
下载PDF
传统审美结构说的理论建树及实践意义
7
作者 任遂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传统审美结构说的理论建树及实践意义●任遂虎关于审美结构组合问题的讨论,早在先秦文献中已见端倪,后经历代积累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结构说。当我们站在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来反观传统的审美结构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卓越的理... 传统审美结构说的理论建树及实践意义●任遂虎关于审美结构组合问题的讨论,早在先秦文献中已见端倪,后经历代积累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结构说。当我们站在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来反观传统的审美结构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卓越的理论建树和可行的实践意义。心物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审美 结构 实践 组合问题 审美结构 先秦文献 美学理论 反观
下载PDF
“以理制情”与“忠奸对立”——建国初期文学审美结构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戚学英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2期66-68,共3页
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中国全面铺开,代表着社会主义最高文学形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点之一。事实上,在建国后的短短十年时间里确实出现了一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意志同时也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中国全面铺开,代表着社会主义最高文学形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点之一。事实上,在建国后的短短十年时间里确实出现了一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意志同时也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奇怪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阶级斗争对于中国来说,都是相对陌生的概念,那么这些作品何以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呢?读者的喜爱恐怕不能仅仅用政治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仔细阅读文本,就不难发现,吸引广大读者的恰好是这些文本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传统审美质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文学形态正是建立在中国读者熟悉的传统审美结构之上,并对其进行改造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审美结构 建国初期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读者 文学形态 阅读文本
下载PDF
论文学人物心理世界的审美结构──兼论小说在影视时代的审美优势
9
作者 陈文忠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5期47-53,共7页
论文学人物心理世界的审美结构──兼论小说在影视时代的审美优势陈文忠中外小说史显示:欧洲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不断深化人物内心世界刻划的历程;同样,五四以来,我国小说艺术的现代化,也与在深度和广度上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 论文学人物心理世界的审美结构──兼论小说在影视时代的审美优势陈文忠中外小说史显示:欧洲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不断深化人物内心世界刻划的历程;同样,五四以来,我国小说艺术的现代化,也与在深度和广度上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密切联系。然而,文学人物心理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描写 影视时代 人物心理 审美结构 心理小说 心理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人物 小说家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创造新的审美结构——林风眠对绘画形式语言的探索 被引量:8
10
作者 郎绍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20,共18页
林风眠是20世纪的同龄人。五四运动那年冬赴法留学,1925年返国,旋即任国立北京艺专校长,两年后,应蔡元培之聘荐出任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又受命创建国立艺术院并任院长。1929年。
关键词 林风眠 北京艺专校长 绘画形式 艺术教育 蔡元培 五四运动 20世纪 大学院 形式语言 审美结构
下载PDF
论汉藏神话的审美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延良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6-63,共8页
“拜物意识”、“类比联想”是原始神话得以形成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的产生是建立在远古人类生存欲望的基础之上的,那么,生存欲望反映在神话中就是远古人类的目的。神话就是这一目的的形式和载体。
关键词 汉藏 审美结构 “生” 远古神话 “福” 蚩尤 神话时代 “美” 黄帝 “丑”
下载PDF
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荻 曹宇薇 《旅游论坛》 2018年第5期64-69,共6页
突破了美学与传统心理学视角下对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研究范式,从空间结构、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的视角构建旅游景观审美结构,并将元素与格局、情趣与情怀概念引入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研究领域,通过阐述各个结构的内涵及层次间互动关系,梳理... 突破了美学与传统心理学视角下对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研究范式,从空间结构、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的视角构建旅游景观审美结构,并将元素与格局、情趣与情怀概念引入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研究领域,通过阐述各个结构的内涵及层次间互动关系,梳理出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架构起一种"客观—主客相融—主观"的旅游景观审美结构框架体系,以期为旅游景观的审美与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 审美结构 生成机制
下载PDF
文本的审美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红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4-45,共2页
对于文本研究的重视,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倾向之一,从英美新批评开始,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阐释学都不同程度地从不同的角度涉及了文本的研究课题。现代西方美学之所以致力于文本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从文学... 对于文本研究的重视,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倾向之一,从英美新批评开始,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阐释学都不同程度地从不同的角度涉及了文本的研究课题。现代西方美学之所以致力于文本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从文学的内部揭示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真正奥秘,即所谓的文学性究竟是什么?同时也回答文学的文学性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创作满足怎样的条件才可能达到文学性?而文学性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因素来判定并体现出来的?要回答好这些问题,仅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认识是不够的。诚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语的结构在一定的意义上体现着作品的特色,但是文学不是语言,文学还有更多的内涵。所以,对文本的研究要力图透过文学的语言,以文学的根本特性——审美特性为突破口,拨开迷雾,找到文学真正产生美感的结构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审美结构 作品 文学性 英伽登 现代西方美学 审美特性 韦勒克 语音形式 英美新批评
下载PDF
深层意境与表层意境:《蒹葭》的审美结构层次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用武 罗帆 《益阳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3-74,共2页
中国优秀古典诗词一般具有微言大义的美学特征。《蒹葭》的表层意境具有个性化、稳定性特征 。
关键词 深层意境 表层意境 《蒹葭》 审美结构 层次分析 微言大义 《诗经》 中国古典诗词
下载PDF
在依恋和欲望之间──张欣小说的审美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宇春 姚明今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张欣 小说 语义方阵 个体精神 审美结构 欲望 二元对立 乌托邦 文本 自我
下载PDF
猎手的终结——论《北障》多重叙事空间的审美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4,共5页
《北障》是作家老藤新近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书写了一个"最后的猎人"的故事。如果说小说咀嚼不尽的隽永意味可能来源于各种元素,诸如情节的起伏交错、人物的生动鲜明、语言的个性化、现实感的透彻或疏离等,那么《北障》富... 《北障》是作家老藤新近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书写了一个"最后的猎人"的故事。如果说小说咀嚼不尽的隽永意味可能来源于各种元素,诸如情节的起伏交错、人物的生动鲜明、语言的个性化、现实感的透彻或疏离等,那么《北障》富有魅力之处则在于作者在多重叙事空间中搭建起猎手与猎物、禁猎者的矛盾冲突,并引领着读者感悟和深思人与自然、现代性与地方性、文化传统和政府治理的博弈关系等复杂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叙事 人与自然 博弈关系 老藤 生动鲜明 矛盾冲突 现实感 审美结构
下载PDF
美:一种意象性审美结构
17
作者 方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审美关系 意象性 “美” 审美选择 基本结构 审美结构 审美活动 美的本质 主客观统一 审美过程
下载PDF
从《知音》篇看刘勰的文学作品审美结构
18
作者 杨晓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7-69,75,共4页
从审美学的角度切入《文心雕龙·知音》,通过对知音式鉴赏过程的考察发现刘勰在文中提出了"玩绎"美学观,并由此得出刘勰的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其审美结构表现为逐层推进式,分别为语言层、情感层和意蕴层。
关键词 知音 玩绎 审美结构
下载PDF
苗族服饰剪纸的神话审美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义群 《凯里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65-69,共5页
苗族服饰剪纸是刺绣艺术的派生物。在制作苗族刺绣时,首先在绣面上将图案制作出来,然后用不同的绣制方法来完成。由于剪纸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又不弄脏绣面,给苗族刺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而苗族妇女一般喜欢使用剪纸图案作为... 苗族服饰剪纸是刺绣艺术的派生物。在制作苗族刺绣时,首先在绣面上将图案制作出来,然后用不同的绣制方法来完成。由于剪纸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又不弄脏绣面,给苗族刺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而苗族妇女一般喜欢使用剪纸图案作为制作刺绣的“蓝本”。苗族服饰剪纸苗语叫“给亩”,本地汉语叫“剪花”。苗族古歌《跋山涉水》曾这样唱:“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可见苗族服饰剪纸历史之久远,以及与苗族生活的息息相关。这些古朴的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蓝本”被装饰在衣服的胸襟、肩、袖、围腰上,世代传承,成为苗族区别于他民族的族徽。苗族支系复杂,服饰亦是不同宗支的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服饰 苗族刺绣 民间剪纸 “生” 审美意象 苗族妇女 图案 审美结构 黔东南 “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