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的超越 生命的超越——评《文学审美超越论》
1
作者 李定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学审美超越论》是一本卓有创见、富有个性的文艺理论专著。其个性与创见主要表现在选用极其边缘化的文本,在全新阐述了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审美超越性的同时,提出和阐发了一些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很有创造性的学术概念。
关键词 《文学审美超越论》 审美超越 贵族化审美意识 游戏
下载PDF
论审美超越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立元 刘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共11页
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共同面对着审美超越问题。审美超越的独特性质在于开启人生内在的心灵自由。文化研究只是对传统文艺研究在观念方法上的补充和改进,不足以取代后者,并且仍应以审美超越为终极追求。审美超越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在... 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共同面对着审美超越问题。审美超越的独特性质在于开启人生内在的心灵自由。文化研究只是对传统文艺研究在观念方法上的补充和改进,不足以取代后者,并且仍应以审美超越为终极追求。审美超越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在生成论意义上的有机统一,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活动对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审美只能超越合理性,却无法超越始终以存在的看护力量现身的理性,而是通过意识向自身的暂时缓解超越、个体意识向普遍意识超越、人的变化本性向一般自由本性超越等层次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超越 自由 个体性 理性 生成论
下载PDF
苏轼词对现实悲剧性的审美超越 被引量:15
3
作者 冷成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2,共7页
现实悲剧性是人的生命感知,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克服,但它可以被转化为价值形态,进行审美超越。在这方面,苏轼词表现为以诗酒生活进行审美超越,对历史悲剧意识的审美超越,对宇宙自然的审美超越和以心灵解脱的方式进行审... 现实悲剧性是人的生命感知,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克服,但它可以被转化为价值形态,进行审美超越。在这方面,苏轼词表现为以诗酒生活进行审美超越,对历史悲剧意识的审美超越,对宇宙自然的审美超越和以心灵解脱的方式进行审美超越;苏轼的这些词在更高的境界上观照现实悲剧性,对于不断提升现实悲剧性的品格,培养人性心理和塑造人格,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悲剧性 审美超越
原文传递
论审美超越——兼向邓晓芒先生请教 被引量:9
4
作者 章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6,共5页
后实践美学所说的审美“超越”不是指实践活动对物质现实 ,或实践的精神性对动物性本能的超越 ,而是指对人存在的终极目标的追求和生命的超验性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 审美超越 邓晓芒 实践美学 审美活动 人性 后实践美学 美感
下载PDF
生命体验和审美超越——论审美体验的由来与归趋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伯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审美活动的主干是审美体验,必须从生命活动与审美活动相贯通的观点来把握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源发于现实的生命体验,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现实的生命体验并不等同于审美体验,需要下一番提炼与纯... 审美活动的主干是审美体验,必须从生命活动与审美活动相贯通的观点来把握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源发于现实的生命体验,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现实的生命体验并不等同于审美体验,需要下一番提炼与纯化的工夫,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这一从生命体验向体验生命的转型,亦即审美体验的生成。生成后的审美体验更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衍化过程,即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而审美活动的总体功能便在体验生命以感发生命之中充分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审美超越 体验生命 感发生命
下载PDF
教学技术理性的审美超越 被引量:9
6
作者 辛继湘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共3页
本笔谈旨在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反思技术时代的教学。现代教学中技术的运用不仅改进了教学工具和手段,而且对于推动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完善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但需要保持警醒的是无处不在、过于强势的技术也给教学和教学中的人带来了无情... 本笔谈旨在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反思技术时代的教学。现代教学中技术的运用不仅改进了教学工具和手段,而且对于推动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完善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但需要保持警醒的是无处不在、过于强势的技术也给教学和教学中的人带来了无情的伤害,与技术的僭越相伴随的是严重的教学危机!辛继湘教授的《教学技术理性的审美超越》意在思考通过审美精神来解除技术理性对教学活动的控制和遮蔽,从而彰显教学的真义和教学人的特质与意义,并唤起人们对教学中人的特质与意义的重视;刘景超博士的《技术时代教学的价值审视》乃是从教学价值取向的角度重新审视技术时代的教学价值,即超越技术理性的价值理性;李巧平老师的《从技术到艺术:技术化教学的局限与超越》通过对技术化教学的反思,关注教学从技术走向艺术的人文旨趣,认为教学的魅力不是因为教师高超地运用了教学技术,而是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李卯博士的《教学“技术化危机”下教师何以“诗意地栖居”》重在从教师生命发展的视角思考教师如何在技术理性占据主导优势的教学危机时代里摆脱技术的单向束缚,走向“诗意地栖居”;郭宇博士的《技术时代音乐教学的意义缺失与回归》则运用技术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当下音乐教育的缺失,倡导以技术技巧培养为本位的音乐教育向为了人、体验人、感悟人与表达人的音乐教育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技术时代 技术理性 审美超越 教师生命发展 教学价值取向 诗意地栖居 积极意义
下载PDF
生命体验的审美超越──《人间词话》“出入”说索解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伯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共11页
关键词 《人间词话》 “境界”说 诗学 诗歌美学 生命体验 审美超越 忽略 相对 审美活动 审美本体论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与实践美学的新发展(专题讨论):新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答章辉先生 被引量:6
8
作者 邓晓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实践关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实践关学在与后实践关学的论争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新实践关学的确立已经成为无可否定的事实,新实践关学的坚持者、拥护者、赞同者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方式进行... 实践关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实践关学在与后实践关学的论争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新实践关学的确立已经成为无可否定的事实,新实践关学的坚持者、拥护者、赞同者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论述、阐发、驳诘,以更好地促进新实践关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推出几篇文章,它们代表了关于实践关学的一些新的思考、新的开拓和新的建议。其目的在于把实践关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构建多元并存的中国特色的当代关学作出一定贡献。同时,欢迎对中国当代关学研究和建设感兴趣的同人关注这一专题讨论,并参与其中,努力开创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关学 审美超越 新实践关学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审美超越——谢晋电影创作观念略论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春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1-96,共6页
中国电影传统观念的主要特征为 :以突出伦理教化和政治倾向的“载道”原则为基本特点的功能观念、以“影戏”的基本规律为本体的创作观念、以“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传统为核心的接受观念 ,以及注重探索适合大众审美情趣的电影艺术创作... 中国电影传统观念的主要特征为 :以突出伦理教化和政治倾向的“载道”原则为基本特点的功能观念、以“影戏”的基本规律为本体的创作观念、以“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传统为核心的接受观念 ,以及注重探索适合大众审美情趣的电影艺术创作方法等。谢晋电影创作观念 ,上承郑正秋、蔡楚生等创立的电影创作传统 ,下开中国传统电影借鉴并融合现代电影手法的先河 ,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实现了审美超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审美超越 谢晋 电影创作 电影审美接受观念 电影创作观念 电影功能观念 戏剧化形态
下载PDF
文艺审美超越论要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南珊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文艺审美超越是我国现代语境下文艺理论和美学新发展应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系统的关节点。文艺审美超越主要包括审美愉悦、审美和谐、审美自由三个递进层次,以及时空性超越、介体性超越、诗意性超越、灵应性超... 文艺审美超越是我国现代语境下文艺理论和美学新发展应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系统的关节点。文艺审美超越主要包括审美愉悦、审美和谐、审美自由三个递进层次,以及时空性超越、介体性超越、诗意性超越、灵应性超越四个构成维度,具有内在性、生成性、开放性、升华性、独特性五个基本特征。它是在形而下与形而上、经验性与超验性、有限性与无限性、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相度圆融中动态生成的,审美升华能力的提升对其有着关键性作用。文艺审美超越强调对现实超越和自我超越的一体化,其精神特质和价值指向在于个体自我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并以超越之美而为美立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审美超越 心灵自由 超越之美
下载PDF
审美超越辨正——兼答赵晓芳《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一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春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7,共6页
超越性是现代美学(包括中国的后实践美学)的基本范畴,它的根据在于存在的超越性。审美是超越的生存方式,它超越现实,也超越主客对立,从而实现了主体间性。赵晓芳对审美超越理论的批评,是建立在对审美超越的诸多误解之上的,从而也误解了... 超越性是现代美学(包括中国的后实践美学)的基本范畴,它的根据在于存在的超越性。审美是超越的生存方式,它超越现实,也超越主客对立,从而实现了主体间性。赵晓芳对审美超越理论的批评,是建立在对审美超越的诸多误解之上的,从而也误解了审美的性质。对审美超越范畴进行具体的论证,可以纠正对审美超越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超越 主体间性 后实践美学
下载PDF
审美超越——走出德育生态环境困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业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2,共4页
德育生态强调系统中的整体性原则,所以,学校德育应重视它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主张生活化。但是,德育生态环境的两大要素——"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在本质上存在着"无私性"和"自私性"的... 德育生态强调系统中的整体性原则,所以,学校德育应重视它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主张生活化。但是,德育生态环境的两大要素——"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在本质上存在着"无私性"和"自私性"的矛盾困境,即道德的超功利性和个体需要功利性之间的强烈矛盾这种内在价值尺度的深刻矛盾使得道德的个体实践者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乱,它使得道德言说苍白无力,这是目前德育生态环境研究的困境所在。审美对社会现实生存法则的超越和对现代存在式悲剧的超越,使人从日常功利的状态和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超越欲望躁动、超越极端物质的社会价值观念,最终与道德达成默契,在生命的自由开放状态中,二者形成和谐共振。这种超越是自主、自由、有序和无限的,它不仅弥合了德育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内在矛盾,还真正实现了德育最本质的意义,因此,它是德育生态环境中无限绵延的绿洲,是德育生态获取永恒生命力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超越 德育生态 高校教育
下载PDF
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奎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7,共7页
道与言的关系是道家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坚持道"自然无为"、"混成无形"。"道不可言",言不及道,二者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道家认为,要想超越道言悖反,一是要破除名言的人为性,使之成为自然的、&q... 道与言的关系是道家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坚持道"自然无为"、"混成无形"。"道不可言",言不及道,二者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道家认为,要想超越道言悖反,一是要破除名言的人为性,使之成为自然的、"无心"的语言;二是要破除名言的区分性,使之成为混整性的、象化的语言。前者可称为"言无言",后者可称为"言象言"。"言无言"开拓出审美化的"天地之境","言象言"创造出审美化的"大道之象",这使得道家语言哲学,无论在内在精神还是在外在形式上,都表现出审美化的倾向,并对中国诗学、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言悖反 审美超越 道家语言哲学
下载PDF
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首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64-67,共4页
本文从康德的想象作为中介的理论出发,对于艺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运作特征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艺术想象的中介性的见解。基于这种见解,作者进一步探讨了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表达了艺术想象在审美超越中的中介桥... 本文从康德的想象作为中介的理论出发,对于艺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运作特征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艺术想象的中介性的见解。基于这种见解,作者进一步探讨了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表达了艺术想象在审美超越中的中介桥梁作用的观点,深入论述这一观点则是作者所极力想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 中介 审美超越
下载PDF
论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宗志平 熊元义 《云梦学刊》 2007年第5期5-12,共8页
王元骧旗帜鲜明地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同当前中国文艺界一些恶劣思想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一位真正的文艺理论家的勇气和锋芒。王元骧的文艺批评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王元骧在克服粗鄙存在观的过程中... 王元骧旗帜鲜明地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同当前中国文艺界一些恶劣思想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一位真正的文艺理论家的勇气和锋芒。王元骧的文艺批评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王元骧在克服粗鄙存在观的过程中提出了审美超越论。但这种审美超越论却是从人类的某个绝对完美的状态出发的,是一种虚无存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政治批评 理论批评 审美超越 粗鄙存在观 虚无存在观 科学存在观
下载PDF
苏轼任扬州知州的日常世事与审美超越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自力 赵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扬州虽未列入苏轼“平生功业”的三州之中,但对其一生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苏轼多次到达和经过扬州,据考证多达11次,可见扬州与他有密切的因缘;二是苏轼曾任扬州知州半年有余,从日常政事和人际交往之中均可见其卓尔不群的人格品位;三是... 扬州虽未列入苏轼“平生功业”的三州之中,但对其一生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苏轼多次到达和经过扬州,据考证多达11次,可见扬州与他有密切的因缘;二是苏轼曾任扬州知州半年有余,从日常政事和人际交往之中均可见其卓尔不群的人格品位;三是苏轼在扬州留下了诸多逸事趣闻和传世经典,并开始追和陶诗,这既是他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超越的结果,也是其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对“文章太守”的价值认同和精神传统的继承发扬,是贯穿苏轼任扬州知州的日常世事和审美超越的一条主线。扬州经历堪称苏轼“平生功业”中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扬州 日常世事 审美超越 文章太守 平生功业
下载PDF
论历史文学的题材属性与作家的审美超越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秀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6-101,共6页
作为艺术大家族中的一个独特成员,历史文学有没有它“自我”的题材属性特点呢?这个问题迄今有不同的看法。我以为是有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优势”和“局限”两个方面。 所谓“优势”,可以抽象出这样三点:(1)知多度高。这是因为历史... 作为艺术大家族中的一个独特成员,历史文学有没有它“自我”的题材属性特点呢?这个问题迄今有不同的看法。我以为是有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优势”和“局限”两个方面。 所谓“优势”,可以抽象出这样三点:(1)知多度高。这是因为历史文学往往取材于历史上彰明昭著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它“从兴起之日起,表演的内容就是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问题——政权问题、各等级的相互关系问题、教会在国家中的作用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一整套具有纯粹政治意义的问题。例如莎士比亚的九个历史剧《理查二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学 审美超越 作家 历史题材 属性 对题 现实题材 史家 原型对象 刘备
下载PDF
体育教育审美价值与审美超越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祥荣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审美活动是一种感性活动,但它又超越感性,它是人的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的审美化阐释,考察体育教育作为审美活动的价值与超越性,以唤起对体育教育审美价值的关注。研究认为,体... 审美活动是一种感性活动,但它又超越感性,它是人的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的审美化阐释,考察体育教育作为审美活动的价值与超越性,以唤起对体育教育审美价值的关注。研究认为,体育教育实现审美化,体现为形象性与情感性统一、愉悦性和自由性统一、当前性与导向性统一的审美价值特征。学校体育应遵循情感育人、情境育人和艺术育人的教学原则,倡导有生命力、感染力与想象力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感化、个性化和人文化为内涵的教学评价。体育教育要注重创新与创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培育体育精神,感受生命活力,实现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审美价值 教学评价 审美超越
下载PDF
浅析审美超越的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研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24,共6页
潘知常先生的生命美学体系,是我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与实践美学的争论中所提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同时又超越于实践活动的超越性生命活动的论点,将生命推到了美学研究的前台,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提供... 潘知常先生的生命美学体系,是我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与实践美学的争论中所提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同时又超越于实践活动的超越性生命活动的论点,将生命推到了美学研究的前台,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值得思考的理论参照模式。但其生命超越理论却也把审美超越推向了"彼岸"的精神超越的领域。在我们看来,审美超越是对日常中的常规或者习惯性的状态(概念化状态)的超越。通过对日常进行一种"澄明"的处理,审美活动应当理解为一种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超越就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在的生存境界,进入一个全新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别于日常的概念化生活状态,在这里,人是真正自由的,而日常的生活世界也将被赋予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超越 审美活动 生命活动
下载PDF
功名人生的审美超越——诗人杜甫“人”“圣”之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轶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8-101,共4页
"人"与"圣"是诗人杜甫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人"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杜甫,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对杜甫的终生矛盾、心战不已就有了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那既是时代政治的结果,也是文化思想的产... "人"与"圣"是诗人杜甫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人"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杜甫,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对杜甫的终生矛盾、心战不已就有了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那既是时代政治的结果,也是文化思想的产物,更是人性的普遍存在。其"圣"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终生奔走避难,不只为身体得其所,更是为心灵求解脱,他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精神的家园,寻找一片"乐土",那里既是自家安乐处,也是黎庶苍生安乐处。杜甫的伟大可敬之处就在这里,他实现了个体的、名利的,以及时代的巨大超越,也实现了从"圣"到"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功名 审美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