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丛何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及高职院校美育体系升级改造的需要,分析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意义,总结出“课程美育以现实美育为核心、用审美观照内心、课程美育的同而不统”的三条原则。基于此,提出在审美领域视角下... 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及高职院校美育体系升级改造的需要,分析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意义,总结出“课程美育以现实美育为核心、用审美观照内心、课程美育的同而不统”的三条原则。基于此,提出在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实施策略,即引导学生认识美育,构筑和谐审美观念;创设多元审美情境,营造不同审美氛围;纳入测评考试体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拓宽学生审美视野,从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实践。实践证明,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能够加强学生敏锐的审美领悟,健全其高尚的审美情感,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审美教育 审美领域 课程美育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兼及文艺学规范性之反思 被引量:4
2
作者 傅其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7,共8页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言的惯例,逃脱日常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之掌控。因而立足于现代审美领域的文艺学既拘宥于话语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应对"无言之美"的微妙灵韵,文艺学规范性基础的思考理应聚焦于这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审美领域 规范性基础 文艺学
下载PDF
把握中国人在审美领域隐藏的民族精神
3
作者 余秋雨 《大舞台》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57,共2页
1993年夏秋之交的一个傍晚,我和城北兄在大连棒捶岛的海边游泳。水有些冷了,我们不敢游远,就站在近岸的海水中说话,他突然谈到了正在写的《梅兰芳百年祭》。开始我不太在意,以为那只不过是在他一本本广受好评的专著后面再增加一本罢了,... 1993年夏秋之交的一个傍晚,我和城北兄在大连棒捶岛的海边游泳。水有些冷了,我们不敢游远,就站在近岸的海水中说话,他突然谈到了正在写的《梅兰芳百年祭》。开始我不太在意,以为那只不过是在他一本本广受好评的专著后面再增加一本罢了,但听着听着,觉得应该对眼前这位戴着眼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领域 现代阐释 古典艺术 梅兰芳 民族精神 中国人 百年祭 京剧 川端康成 大连
下载PDF
审美领域——自由而和谐的绝对境界
4
作者 王德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54-60,67,共8页
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时代。那时,自由既是精神世界的主导倾向,也是人们内心生活的迫切要求。适应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需要,黑格尔把高扬人的尊严、确认人的自由置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地位。他... 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时代。那时,自由既是精神世界的主导倾向,也是人们内心生活的迫切要求。适应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需要,黑格尔把高扬人的尊严、确认人的自由置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地位。他不仅从本体论上证明自由乃是绝对精神的本性,美本身便是自由,而且把审美关系理解为主客体和解的状况,把所谓和悦静穆的自由境界看作是美感不同于人类其他一切意识活动的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征,认为“无论就美的客观存在,还是就主观欣赏来说,美的概念都带有这种自由和无限”,这中间的谬说当然是一目了然。但也毕竟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审美领域 自由境界 美学 绝对理念 人民文学出版社 资产阶级 美的对象 1959年 外在世界
下载PDF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研究
5
作者 梁灵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154-0157,共4页
这项研究致力于深入了解古典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价值如何相互交融。通过深入研究古典园林的来源、其传统的文化成分、现代化的审美观点,再结合实际操作中的案例,我们揭示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互相补充的特性。探究设计的手法... 这项研究致力于深入了解古典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价值如何相互交融。通过深入研究古典园林的来源、其传统的文化成分、现代化的审美观点,再结合实际操作中的案例,我们揭示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互相补充的特性。探究设计的手法与策略有助于揭露融合实践过程中的核心要素,而这些融合实践所带来的成果和启示也为文化的互动和创新量提供了关键的参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式园艺 风景构思 传统的文明 当代审美观以及融合研究领域
下载PDF
艺术美与世情美:中国钢琴作品的双重审美领域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惊呐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在当代中国钢琴艺术发展进程中,许多钢琴艺术家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审美形态,并将这些形态逐步拓展到了其"艺术美"与"世情美"的双重审美领域。换言之,中国钢琴作品在当代的审美特征将会日趋多元,并由此在作曲、演奏... 在当代中国钢琴艺术发展进程中,许多钢琴艺术家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审美形态,并将这些形态逐步拓展到了其"艺术美"与"世情美"的双重审美领域。换言之,中国钢琴作品在当代的审美特征将会日趋多元,并由此在作曲、演奏、鉴赏等层面产生更多维度的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钢琴作品 审美领域 审美形态
原文传递
从审美公共领域视角看《中国好声音》的民主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子骄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3期77-79,共3页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是继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之后又一档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真人选秀类音乐节目,二者包装、风格、内容都不相同,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档节目代表了中国电视真人秀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阶段。当《超级女声...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是继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之后又一档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真人选秀类音乐节目,二者包装、风格、内容都不相同,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档节目代表了中国电视真人秀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阶段。当《超级女声》风靡中国时,社会上曾就它的"海选""PK"等新奇的节目形式掀起过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它用"全民公投"票选的方式决定胜负,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这一点对促进中国社会的民主化建设似乎很有价值。相较于《超级女声》而言,《中国好声音》在促进民主方面是否还有价值,应该从公共领域的角度,尤其是从培育审美公共领域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公共领域 真人秀 中国好声音 民主
下载PDF
审美文化:范围、性质和操作方式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4期91-93,共3页
审美文化:范围、性质和操作方式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审美文化,我认为,指的是从建筑外观、室内布置、人体眼饰、新区布局、旅游景观到文学艺术等多层面审美领域的总和。因此审美文化是在学科细分基础上的综合理论。其综合手段... 审美文化:范围、性质和操作方式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审美文化,我认为,指的是从建筑外观、室内布置、人体眼饰、新区布局、旅游景观到文学艺术等多层面审美领域的总和。因此审美文化是在学科细分基础上的综合理论。其综合手段就是各领域所共有的形式法则。审美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形式分析 文艺复兴 审美文化理论 审美领域 纯形式 形式法则 操作方式 律诗 室内布置
下载PDF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3-86,共4页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张伟(复旦大学)卢卡契在晚年巨著《审美特性》中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运用于人的审美领域,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拟人化思想,用以说明艺术把握现实的审美特性。卢卡契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的最适当...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张伟(复旦大学)卢卡契在晚年巨著《审美特性》中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运用于人的审美领域,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拟人化思想,用以说明艺术把握现实的审美特性。卢卡契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形式,艺术通过塑造一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化 审美反映 审美特性 卢卡契 客观现实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审美反映论 审美领域 主体性 人的世界
下载PDF
《诗经》中的行旅活动与山水审美
10
作者 李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人类在前审美期(审美准备期)不同阶段的种种活动,都根植于农牧耕猎生产,体现着人类征服和利用大自然,向真善美迈进的不同深度,也体现着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确认的不同方式或手段。其中“行旅”作为单个主体本质力量确认的一种手段或方式... 人类在前审美期(审美准备期)不同阶段的种种活动,都根植于农牧耕猎生产,体现着人类征服和利用大自然,向真善美迈进的不同深度,也体现着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确认的不同方式或手段。其中“行旅”作为单个主体本质力量确认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在山水自然物人化——心灵化的全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上非常频繁的各种行旅活动,民族的山水审美意识不会健全地发展起来。本文拟就《诗经》中有关行旅对山水自然物的心灵化这一文化现象,做一探讨,以见行旅在山水审美意识的成熟及其文学表现形式(山水诗文)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山水自然物 山水审美 心灵化 主体本质力量 存在形式 思想情感 山水文学 感性显现 审美领域
下载PDF
略论中国审美之重建
11
作者 杜学文 《中国文艺评论》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突出的品格就是其开放性与包容性。正因为开放,所以能够包容,能够接纳不同的文化并加以扬弃,自觉地吸收其中与我有益的成分,使既有的文化蜕变,重新焕发出更为强劲的活力与生命力。从中国文化的形成而言,即是融合了...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突出的品格就是其开放性与包容性。正因为开放,所以能够包容,能够接纳不同的文化并加以扬弃,自觉地吸收其中与我有益的成分,使既有的文化蜕变,重新焕发出更为强劲的活力与生命力。从中国文化的形成而言,即是融合了内地农耕文化与塞外游牧文化,进而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这一特点也极为典型地体现在审美领域。仅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图案言,就是在坚守华夏地区文化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 审美领域 美学理论 民族复兴 文化形态 先发国家
下载PDF
美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读何迈主编的《审美学通论》
12
作者 郭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美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本文通过读何迈同志主编的《审美学通论》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与论证,赞成《通论》所说的“实质上美学是审美学”等等论断;美学的研究范围应该是四大块,即哲学美学、技术美学,艺术美学和审美教育,亦或是哲学美... 美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本文通过读何迈同志主编的《审美学通论》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与论证,赞成《通论》所说的“实质上美学是审美学”等等论断;美学的研究范围应该是四大块,即哲学美学、技术美学,艺术美学和审美教育,亦或是哲学美学、环境美学、公关美学和人的美学。《审美学通论》所追求的、也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把美学推广、应用与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美学问题,本文还认为《通论》在拓宽审美视野和审美领域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而可贵的努力,在理论上颇具见解,颇有深度、颇富特色,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无论从体系、内容、文字那一方面而言,不失为一部较好的美学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何迈 《通论》 审美视野 技术美学 哲学美学 艺术美学 文艺美学 审美客体 审美领域
下载PDF
论喜剧写作的审美特征
13
作者 徐文湘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77-84,共8页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它虽然没有悲剧艺术那样庄重和崇高,但它却带着自身的可笑性进入审美领域,反映社会生活,成为一种肯定人类社会实践的美学种类。也就是说,喜剧艺术是社会生活矛盾冲突的反映...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它虽然没有悲剧艺术那样庄重和崇高,但它却带着自身的可笑性进入审美领域,反映社会生活,成为一种肯定人类社会实践的美学种类。也就是说,喜剧艺术是社会生活矛盾冲突的反映,它表现的形式是轻松愉快的,而悲剧则是严峻而深沉的。悲剧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矛盾冲突和描绘的悲剧人物命运,体现了人类争取自由和光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本体力量,而喜剧艺术则是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否定,也就是对客观世界中失去了存在价值的事物的否定。黑格尔认为:“喜剧只限于使本来不值什么的、虚伪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归于自毁灭。”鲁迅也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否定那些无价值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艺术 审美特征 悲剧艺术 审美范畴 升官图 悲剧人物 讽刺喜剧 审美价值 特有形式 审美领域
下载PDF
怎样看电影——谈谈影视鉴赏中的审美发现
14
作者 左孝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7-17,16,共2页
发现与审美《红高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之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争论之激烈,前所未有。褒者以为:《红高粱》『开拓了新的电影美学观念与新的审美领域,张扬了值得钦佩的、羡慕的、歌颂的敢爱... 发现与审美《红高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之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争论之激烈,前所未有。褒者以为:《红高粱》『开拓了新的电影美学观念与新的审美领域,张扬了值得钦佩的、羡慕的、歌颂的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生命自由解放的精神』。贬者认为,『影片投外国人所好,着力表现了中国的落后、愚昧、原始和野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鉴赏 《红高粱》 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审美领域 美学价值 言别 审美眼光 三拳两脚 妙语惊人
下载PDF
一个快乐和多彩的审美世界──评滕毓旭的儿童诗
15
作者 黄云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4-57,共4页
一个快乐和多彩的审美世界──评滕毓旭的儿童诗黄云生滕毓旭是一颗明亮的星,一颗闪耀在神圣的儿童诗歌天宇上的明星。但他不是辉煌一时便转瞬消逝的流星;他总是稳稳地闪亮着,放射出热情而又温和的光。别林斯基把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家... 一个快乐和多彩的审美世界──评滕毓旭的儿童诗黄云生滕毓旭是一颗明亮的星,一颗闪耀在神圣的儿童诗歌天宇上的明星。但他不是辉煌一时便转瞬消逝的流星;他总是稳稳地闪亮着,放射出热情而又温和的光。别林斯基把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家称作“儿童的福星”。他从五十年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 审美世界 大自然 儿童思维 诗创作 审美领域 儿童文学作家 抒情角度 儿童诗歌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从道德观念的更新看审美观念的变化
16
作者 谢泽生 《实事求是》 1988年第5期64-67,共4页
道德观念与审美观念同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道德观念从善恶的对立中认识和解释世界,审美观念从美丑的对立中感受和把握世界。但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两者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道德观念的现实价值在于协调人... 道德观念与审美观念同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道德观念从善恶的对立中认识和解释世界,审美观念从美丑的对立中感受和把握世界。但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两者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道德观念的现实价值在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着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被社会道德观念确认为善的事物一旦进入审美领域(并非所有善的事物都能进入审美领域),往往被审美观念判定是美的,反之亦然。虽然说善不等于美,美不等于善,但两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般地说,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美的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念 道德观念 审美领域 不等于 现实生活 社会生活实践 人与自然 艺术风格 观念支配 审美活动
下载PDF
论审美观照中的形象幻觉
17
作者 申自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9-26,共8页
如果说,科学的要旨最终在于缩小人同自然的间距,那么在艺术和审美领域则不仅不回避这种间距,相反,由于心灵和情感的介入,主体倒是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夸张、变形乃至于形象幻觉扩大了这一间距。对于审美观照中的夸张、变形,笔者已有文... 如果说,科学的要旨最终在于缩小人同自然的间距,那么在艺术和审美领域则不仅不回避这种间距,相反,由于心灵和情感的介入,主体倒是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夸张、变形乃至于形象幻觉扩大了这一间距。对于审美观照中的夸张、变形,笔者已有文章论及,本文专事讨论形象幻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照 文章论 审美领域 艺术描写 心理变态 太虚幻境 贾母 里奇 观照对象 贾宝玉
下载PDF
传统审美文化与语文的情感教育
18
作者 邓嗣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88-95,共8页
语文课,负载着传统文化、认知水平和情感层次的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成为“个性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一门重要课程。因而,就目标而言,它除了认知的甄陶之外,还须进行情感的塑造。而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进行情感领域的各项指标... 语文课,负载着传统文化、认知水平和情感层次的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成为“个性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一门重要课程。因而,就目标而言,它除了认知的甄陶之外,还须进行情感的塑造。而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进行情感领域的各项指标及其教育规律的研究。这种研究,只有在对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解构和认同中才能完成。 我国传统审美文化,极其看重人文价值和人格涵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被界定为人们审美活动在不同审美领域所呈现出来的人文性总体特征。具体地说,由于人类的审美本质上是人的自由生命的感性外化,所以,传统的审美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不同审美领域被感性外化时所呈现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是一种“他律性”,正如叶朗先生所言:“从总的情况看,中国古代美学强调审美文化的他律性是主导倾向,这最典型的反映在儒家美学中。依照儒家美学的看法,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关系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社会行为。”鉴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文化特征 审美情感 情感方式 传统审美 个性全面发展 审美活动 儒家美学 审美领域 他律性
下载PDF
通向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文学性”——吴晓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晓东 罗雅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一重新思考审美主义罗雅琳:吴老师,在您即将出版的著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商务印书馆,即出)中,第一章修改自您1999年发表的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这也是您在2003年获得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 一重新思考审美主义罗雅琳:吴老师,在您即将出版的著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商务印书馆,即出)中,第一章修改自您1999年发表的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这也是您在2003年获得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一等奖的论文。您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审美领域具有难以被一元化的现代性理念所整合的异质性、复杂性乃至颠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义 青年文学 吴晓东 商务印书馆 审美领域 现代主体 审美形式 开放性
下载PDF
东晋南朝时人对南方山林的地理认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然 夏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1,共9页
汉魏以前,中原人将南方视为畏途,其地理认知十分粗疏。这一状况在永嘉南渡后发生很大改变。本文从认知主体和载体两个层面,着重分析作为南渡北人及其后裔的文人、僧侣以及地方官员在认知重点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进而论述对各区域的认知... 汉魏以前,中原人将南方视为畏途,其地理认知十分粗疏。这一状况在永嘉南渡后发生很大改变。本文从认知主体和载体两个层面,着重分析作为南渡北人及其后裔的文人、僧侣以及地方官员在认知重点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进而论述对各区域的认知特点。文章认为,对南方山林认知的提升开阔了以原先北方为主体的观念世界,为文学审美拓展了新途径,并触及了生物气候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南渡 地理认知 山林景观 审美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