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谱法与音乐客观现实的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武素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记谱法是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音乐是人类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乐谱是传播音乐的重要媒介。不管是简谱还是五线谱,都有着它们各自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我们应该承认记谱法与音乐客观现实的差异是存在的,并... 记谱法是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音乐是人类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乐谱是传播音乐的重要媒介。不管是简谱还是五线谱,都有着它们各自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我们应该承认记谱法与音乐客观现实的差异是存在的,并且应该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完善记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谱法 音乐客观现实 差异
下载PDF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音乐特色
2
作者 李花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153-154,共2页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把音乐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人物的情感变化,气氛的烘托都是通过音乐手法表现的,最后通过音乐手法揭露了苔丝的悲剧命运。小说中的人物都喜爱唱歌,他们唱的歌属于客观性音乐,自然界的声响也被音乐化了,这些客...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把音乐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人物的情感变化,气氛的烘托都是通过音乐手法表现的,最后通过音乐手法揭露了苔丝的悲剧命运。小说中的人物都喜爱唱歌,他们唱的歌属于客观性音乐,自然界的声响也被音乐化了,这些客观性音乐和自然界音响组成了哈代的音乐艺术。哈代围绕着苔丝的悲剧命运,将这些音乐和声响关联起来,由轻快向沉重转变,这个由悲剧性的文字构成的曲式结构形成了小说的文字音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丝 客观音乐 自然音响 音乐系统
下载PDF
音乐的构成与两种音乐——胡戈·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明辉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文章主要就胡戈·里曼关于音乐构成的三类要素及其主观性音乐与客观性音乐的界定两个方面,对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加以梳理和分析,并追溯其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而较为完整地呈现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面貌,揭示里... 文章主要就胡戈·里曼关于音乐构成的三类要素及其主观性音乐与客观性音乐的界定两个方面,对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加以梳理和分析,并追溯其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而较为完整地呈现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面貌,揭示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戈·里曼 音乐美学 基本要素 组织要素 联想要素 主观性音乐 客观音乐
下载PDF
“两种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4
作者 白洁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6期152-154,共3页
"两种音乐"是胡戈·里曼从音乐听赏的角度提出的两个调和绝对音乐与标题音乐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为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根据"两种音乐"的理论,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当区别对待主观和客观的音... "两种音乐"是胡戈·里曼从音乐听赏的角度提出的两个调和绝对音乐与标题音乐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为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根据"两种音乐"的理论,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当区别对待主观和客观的音乐欣赏内容,突出学生欣赏音乐的主体地位,并适当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音乐审美体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音乐 主观性音乐 客观音乐 欣赏教学
下载PDF
家国情怀下流动的“表情”与“达意”——以《满江红》为例看电影声音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魏薇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文章对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声音设计表达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探讨此部影片兼具艺术性和故事性的声音设计策略,探索影片如何通过可知可感的声音助推叙事、塑造人物形象和传递家国情感,为我国电影声音艺术的建构提出有益启示... 目的:文章对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声音设计表达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探讨此部影片兼具艺术性和故事性的声音设计策略,探索影片如何通过可知可感的声音助推叙事、塑造人物形象和传递家国情感,为我国电影声音艺术的建构提出有益启示,同时助力我国电影声音设计的学术领域发展。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电影的语言、音乐和音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电影如何在听觉艺术中践行东方美学,建构声音景观。结果:《满江红》这部影片,在语言方面,以诗词为主体,通过重复的朗诵词传递豪迈之情;在音乐方面,导演巧用客观音乐诉诸细腻情感,引起观众共鸣,同时使用主观音乐贯穿电影的声音表达,在杂糅创新中解构与重构戏曲元素,融合中西乐器;在音响方面,以兵器的声响暗示人物的性情,为影片增添悬疑色彩。结论:整体来说,《满江红》中的声音符号承载着“表情”与“达意”的双重效果,在坚守与创新中寻求新的平衡。从声音角度出发,窥探复诵诗词的悲壮,主观音乐与客观音乐互为补充,一方面丰富了观众原本单一的听觉体验,另一方面为电影画面与音乐的相辅相成提供了良好示范,传统豫剧透过虚拟时空的叙事改编代代拓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声音表达 主观音乐 客观音乐 家国情怀
下载PDF
《幻想交响曲》与《曼弗雷特》的音乐共性与个性
6
作者 邵申弘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同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不同阶段(初期、后期)题材、结构相似的两部经典相似标题交响音乐作品的艺术现象、社会背景、美学思想及作品所包含的标题交响音乐的涵义进行比较,分析了标题交响乐的必然产生... 本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同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不同阶段(初期、后期)题材、结构相似的两部经典相似标题交响音乐作品的艺术现象、社会背景、美学思想及作品所包含的标题交响音乐的涵义进行比较,分析了标题交响乐的必然产生及发展成长的过程;指出了标题交响音乐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及深远的影响,从而得出了人类的艺术永远是在共同与不同的统一中,得到永恒的发展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音乐 客观性标题交响音乐
下载PDF
托马斯·格鲁比音乐纪录片之“乐”——从《舞动柏林》到《亚洲之旅:寻觅和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洋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118,共5页
托马斯·格鲁比拍摄的《舞动柏林》与《亚洲之旅》是两部以经典音乐为题材的纪录片。影片将视角置于柏林爱乐乐团的两场演出活动,以及筹备、排演的全部过程,并关注了乐团在舞台下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文在分析音乐作品、剖析音乐纪录... 托马斯·格鲁比拍摄的《舞动柏林》与《亚洲之旅》是两部以经典音乐为题材的纪录片。影片将视角置于柏林爱乐乐团的两场演出活动,以及筹备、排演的全部过程,并关注了乐团在舞台下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文在分析音乐作品、剖析音乐纪录片音乐构成的基础上,分别就主观音乐、客观音乐的使用进行了讨论;揭示出以客观音乐阐明主旨、建构框架,以主观音乐刻画情、景的创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格鲁比 音乐纪录片 主观音乐 客观音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