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L9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黄卫清 杜婷婷 蔡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46-1048,1053,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心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清CXCL9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XCL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结论益气养心方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佳,可调低血清CXCL9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心律失常改善,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心方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血液流变学 CXC趋化因子配体9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刘智慧 徐艳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赤峰市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厄贝...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赤峰市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2组均治疗10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窦性心律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因子[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的77.97%(χ2=7.230,P=0.007);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正常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0周后,2组LVEF、CO、CI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BNP、MMP-9、AngⅡ、AL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8%vs.5.08%,P=1.000)。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HF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增加LVEF,降低BNP、MMP-9等心肌损伤因子水平,抑制RAAS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力衰竭、恢复窦性心律,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厄贝沙坦 胺碘酮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CMR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3
作者 吕静 朱永琪 +7 位作者 朱彦芳 何瑛 胡茜 邵九杰 王艺霖 王霈 刘云 朱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87,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的122例确诊HCM患者的CMR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24-hou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24 h DCG)结果将其分为合并VAs组(40例)与未合并VAs组(82例)。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受试者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效能。选择从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心室短轴未增强亮血电影序列,以舒张末期壁厚为基础,将HCM患者心肌分为肥厚区域与非肥厚区域。在左心室短轴各层面心肌的心室舒张末期进行全室壁心肌、肥厚区域心肌及非肥厚区域心肌的感兴趣区勾画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递归特征消除法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因素模型;并构建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采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使用列线图将联合模型可视化,并通过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正曲线评估联合模型拟合程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在训练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左心室肥厚区域联合模型(AUC值=0.98)、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4)、左心室肥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5)、左心室全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6)(P<0.05),亦高于临床因素模型(AUC值=0.81)(P<0.05);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的AUC值小于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及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5)的AUC值低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3)及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0)(P<0.05)。结论基于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所构建的模型在预测HCM者合并VAs风险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心脏磁共振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心外膜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4
作者 游斌权 喻荣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室速和室颤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术可治愈室性心律失常,大多数室性心律失...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室速和室颤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术可治愈室性心律失常,大多数室性心律失常经心内膜导管消融可获得成功,部分室性心律失常位点可能分布在心外膜区域,通常需要进行心外膜消融。本文就近年来心外膜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5
作者 徐锋 陆叶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基础治疗,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加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短期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24 h内均显著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缩短(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升高,内皮素-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髓过氧化物酶、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三水平五维健康量表中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24%比10.20%,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改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抑制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瑞舒伐他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室性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碎裂QRS波及左心室肥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许悦悦 吕聪敏 +2 位作者 张萌 李小妞 赵心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及左心室肥大对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61例PH住院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及左心室肥大对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61例PH住院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VA组(129例)和非VA组(132例)。比较和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等检验检查结果。将经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数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碎裂QRS波、左心室肥大与VA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结果V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碎裂QRS波阳性率、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非V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碎裂QRS波与左心室肥大是PH患者发生VA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碎裂QRS波与左心室肥大联合预测VA发生的风险优于单独预测效果。结论碎裂QRS波与左心室肥大是PH患者发生V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VA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优于单独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左心肥大 原发高血压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经冠状静脉系统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米利杰 张宏达 唐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起源于心外膜面和心肌深层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冠状静脉系统作为心脏血流的回流系统,其分支广泛覆盖于整个心脏表面及心肌组织之间,可能成为辅助标测和成功消融的替代途径,近年来出现多种依赖冠状静脉系统的新型... 起源于心外膜面和心肌深层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冠状静脉系统作为心脏血流的回流系统,其分支广泛覆盖于整个心脏表面及心肌组织之间,可能成为辅助标测和成功消融的替代途径,近年来出现多种依赖冠状静脉系统的新型消融方式,现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冠状静脉系统 左心summit区 心外膜消融 乙醇消融
下载PDF
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李海玲 刘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81-84,103,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分为VA组(124例... 目的探讨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分为VA组(124例)与非VA组(181例)。比较两组T波峰-末间期(Tp-Te)、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血清CK-MB水平,分析AMI并发VA的影响因素,分析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对AMI并发VA的诊断价值。结果VA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例数占比、肌钙蛋白I、血肌酐、白细胞计数、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高于非VA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OR=2.832)、Tp-Te升高(OR=3.611)、Tp-Tec升高(OR=4.315)、血清CK-MB升高(OR=3.770)为AMI并发VA的影响因素(P<0.05)。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AMI并发VA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0、0.802、0.813、0.895(P<0.05),且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的AUC值(P<0.05)。结论心电图(Tp-Te、Tp-Tec)结合血清CK-MB水平诊断AMI并发VA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9
作者 杨强 徐亚菲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CHF合并VA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一组(n=32,胺碘酮治疗)与联合组(n=33,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功能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CHF合并VA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一组(n=32,胺碘酮治疗)与联合组(n=33,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CHF、VA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单一组,且QT离散度与心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CHF合并VA,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而且不会增加过多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美托洛尔 不良反应 心功能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稳心颗粒联合心脏康复策略治疗良性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徐凌云 顾迎春 +2 位作者 李征艳 刘璐 王东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64-1468,共5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稳心颗粒联合心脏康复策略治疗良性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及心脏康复科住院,且诊断为良性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稳心颗粒联合心脏康复策略治疗良性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及心脏康复科住院,且诊断为良性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及心律失常患病时长、初始心律失常情况等基线资料。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并且根据病人心率耐受情况个体化应用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理念管理如睡眠、心理管理;戒烟管理;营养管理;康复运动。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均再次行24 h动态心电图、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明确病人治疗的临床疗效、心肺运动耐量情况及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规范治疗后,对照组病人心前区不适症状缓解率为60%(24例),而观察组心前区不适症状缓解率为85%(34例),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31)。治疗后两组病人总心搏数、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心搏数、室性期前收缩总次数、室上性心律失常总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无氧阈相对摄氧量(AT VO_(2)/kg)、无氧阈代谢当量(AT MET)、峰值摄氧量(Peak VO_(2)/kg)、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美托洛尔、稳心颗粒联合规范化心脏康复策略可显著改善良性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减少心律失常次数,有效率相对较高,而且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康复 心肺功能 运动耐量 Β受体阻滞剂 稳心颗粒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11
作者 郑雁 胡飞 余国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78-148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84例CHF病人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269例)和验证组(115例)...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84例CHF病人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269例)和验证组(115例)。统计所有病人住院期间恶性MVA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F病人并发MVA的风险变量,并据此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中MVA发生率为41.64%,MVA组体质指数(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占比、红细胞宽度(RDW)均高于非MVA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钾水平及NYHA分级Ⅱ级、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占比低于非MV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BMI、NYHA分级、RDW升高以及LVEF、血清钾水平降低均是CHF病人并发MVA的危险因素(P<0.05),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模型组和验证组中预测CHF病人并发M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57,0.887),P<0.001]、0.810[95%CI(0.736,0.871),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均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CHF病人并发MVA率与实际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BMI、RDW、LVEF、血钾水平、NYHA分级及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均是CHF病人并发MVA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预测CHF病人并发MVA的风险,进而协助医护人员识别高风险病人,进行个体化干预,降低MVA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列线图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MR扩散张量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卢文杰 李品纯 黄小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采用MR DTI进行检查的65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纳... 目的分析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采用MR DTI进行检查的65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该院收治的65例AMI后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MR DTI影像数据,分析MR DTI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梗死区及边界区的FA值低于对照组,M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图,结果显示,MR DTI参数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估AUC均>0.7,评估效能较好。结论MR DTI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MR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匡红梅 彭志英 谭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6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3)和观察组(n=93),对...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6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3)和观察组(n=9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QRS时限、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S v1+R v5]、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6 min步行试验(6MWT)、室性早搏(PVCs)、非持续性室速(NSVT)、持续性室速(SVT)]和血清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B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差异。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0%和8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1.83%和7.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RS时限、QTc、QTd和S v1+R v5优于对照组;SVT例数和NSVT例数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VCs次数、人均SVT次数和人均NSVT次数低于对照组;LVEF、LVEDD和6MWT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SCr、BUN、BNP和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功能、运动耐量和心肌损伤,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冯粉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心率变异性指标[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心搏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SDNN、SDANN和RMSSD值均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T-1、Hcy、cTnI、CK-MB及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能改善其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抑制心室重构,促进心律恢复正常,还能减轻血管内皮功能、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美托洛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胺 美托洛尔 室性心律失常 血管内皮功能 重构 心肌损伤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刘雪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8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8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两个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全部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水平、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NN50、RMSSD、SDNN、SDAN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NF-κB、MMP-9、s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门冬氨酸钾镁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 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16
作者 王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22-0025,共4页
研究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在治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在2020年2月-2023年12月抽取病例,病情为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共计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组。治疗方案为单纯应用美托洛尔者为... 研究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在治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在2020年2月-2023年12月抽取病例,病情为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共计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组。治疗方案为单纯应用美托洛尔者为对照组(50例),治疗方案为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者为治疗组(50例)。结果 治疗后复发率、心功能、血压、心率、C反应蛋白、脑钠肽、总有效率等指标,在数据方面的表现,以治疗组更佳,且组间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虽略有升高,但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期间,以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为用药方案,可更好控制心率、血压、C反应蛋白,改善心功能,防止病情复发,提高总有效率的同时,不会使不良反应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室性心律失常 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原文传递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在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廖伟伟 钟俭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早期评估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IVA)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心...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早期评估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IVA)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心功能正常的IVA患者106例,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将患者分为频发室性早搏组(PVCs组)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组(NSVT组),并选取同时期行CMR检查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利用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室常规功能参数和心肌应变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左心室3个方向的心肌应变峰值及峰值应变率参数等。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NSVT组、对照组比较,PVCs组LVESVI值增加,而LVEF值减低(P<0.05)。IVA患者各组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LS)、收缩期径向应变率峰值(Systolicradialstrainratepeak,SRSR)、收缩期周向应变率峰值(Systolic 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 peak,SCSR)均低于对照组(P<0.05),PVCs组与NSVT组的GRS、GCS、GLS、SRSR、SC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VCs组的舒张期径向应变率峰值(Diastolic radial strain rate peak,DRSR)较NSVT组、对照组减低(P<0.05)。左心室整体应变GRS、GSC、GLS与LVEF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相关性最强的是GRS(r=0.586,P<0.01);左心室应变参数与心律、LVESVI、LVSIV轻度相关(P<0.05)。左心室多项应变参数联合诊断对PVCs与NSVT患者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AUC=0.822,敏感度87.2%,特异度75.5%)。结论:CMR-FT技术能够早期发现IVA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评估疾病进展程度,可为疾病危险分层和临床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功能 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
下载PDF
探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18
作者 朱薇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73-0076,共4页
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8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基础组,各41例。基础组行基础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不良反... 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8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基础组,各41例。基础组行基础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水平优于基础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胺碘酮能够提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心功能水平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19
作者 陈云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8-0091,共4页
探讨胺碘酮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80例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比较疗效。结果 试验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心... 探讨胺碘酮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80例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比较疗效。结果 试验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心功能、心电图指标改善效果较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采取胺碘酮可获得较高疗效,改善心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预后效果
下载PDF
炙甘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20
作者 郝知音 赵伟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67-0070,共4页
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炙甘草汤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精选86例,在2021年7月~2023年7月中的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比较疗效。结果 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更优,差异存在,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气... 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炙甘草汤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精选86例,在2021年7月~2023年7月中的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比较疗效。结果 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更优,差异存在,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气虚血瘀证和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选择炙甘草汤作为主要药物能够显著缓解病情,同时减少病人体内的炎性因子。这种药物不仅能保证病人的疗效,还能减少副作用,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因此,炙甘草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气虚血瘀型 治疗效果 炙甘草汤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