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诱导的小鼠室旁核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FOS表达
1
作者 王淑敏 贾鹏 +4 位作者 任淑婷 吕思婷 张婷 杨彦玲 史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DM)不同状态下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FOS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溶媒或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对照组或糖尿病小鼠模型,根据机械痛测试区分糖尿病痛(DNP组)与非痛组(DWP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 目的:探索糖尿病(DM)不同状态下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FOS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溶媒或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对照组或糖尿病小鼠模型,根据机械痛测试区分糖尿病痛(DNP组)与非痛组(DWP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PVN内FOS、催产素(OXT)和加压素(V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双标情况,并进行计数和比较。结果:7 d时三组(Control组、DNP组和DWP组)小鼠PVN内均有较多的FOS表达,而28 d时DWP和DNP组FOS的表达几近于无,与7 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01)。与对照组相比,DNP组和DWP组动物的VP和OXT荧光染色同样存在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染色强度减弱的趋势(P<0.05)。VP、OXT与FOS的双标染色计数结果显示,在DWP 7 d组,VP/FOS双标细胞数为74.33±22.10,占VP阳性细胞数的(56.64±7.52)%,而OXT/FOS的双标率则仅为(10.44±3.14)%。在DNP 7 d组,OXT/FOS双标细胞数为51.00±31.80,占OXT阳性细胞数的(18.50±9.51)%,而VP/FOS的双标率仅为(9.34±3.27)%。与此相对,28 d组FOS的表达锐减,几乎无双标细胞。结论:下丘脑PVN内的VP和OXT阳性神经元在糖尿病痛与非痛,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明显不同的可塑性变化特点,理解这些变化对于揭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 下丘脑室旁核 催产素 加压素 小鼠
原文传递
室旁核硫化氢对高盐诱导高血压模型大鼠PI3K/Akt通路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东东 谷青芸 +7 位作者 尤清欣 金颖新 张嘉倪 王浩然 王凤月 陈淑月 苏嘉璐 梁衍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4168-4174,共7页
背景:室旁核是心血管调节中枢,其对外周交感神经和血压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其合成酶在室旁核存在表达,其在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室旁核H2S对高盐诱... 背景:室旁核是心血管调节中枢,其对外周交感神经和血压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其合成酶在室旁核存在表达,其在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室旁核H2S对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血压、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及室旁核PI3K/Akt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及中枢机制。方法:雄性Dahl盐敏感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干预组、高盐模型组和高盐干预组,2个高盐组大鼠给予高盐饲料喂养4周,每周用尾动脉血压测量仪监测大鼠血压。4周后,干预组大鼠双侧室旁核通过微型渗透泵持续注射H2S缓释剂GYY4137,正常对照组和高盐模型组均给予等量人工脑脊液。干预6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室旁核H2S水平,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室旁核中的PI3K-p85、p-Akt和t-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盐模型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高盐模型组相比,高盐干预组平均动脉压、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盐模型组室旁核中PI3K-p85和p-Akt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高盐模型组相比,高盐干预组室旁核中PI3K-p85和p-Akt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③以上结果表明,室旁核H2S在高盐诱导的高血压中具有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压的作用,其在降低血压时可明显抑制室旁核PI3K/Akt通路,这将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靶点,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高血压 室旁核 PI3K/AKT通路 去甲状腺素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谷氨酸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3
作者 李晶 刘羽承 +5 位作者 郭雨欣 张波 赵津璋 辛恬 贾琳琳 于海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5-908,共4页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谷氨酸(Glu)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人工脑脊液(ACSF)组、HF+ACSF组、HF+Glu组,麻醉状态下用细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成功建立HF动物...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谷氨酸(Glu)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人工脑脊液(ACSF)组、HF+ACSF组、HF+Glu组,麻醉状态下用细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成功建立HF动物模型后下丘脑PVN微量灌注Glu,灌流4 w检测心功能、血浆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下丘脑PVN miR-132的表达。结果 HF+Glu组、HF+ACSF组心功能各项指标除心率(HR)外,心肌肥厚指标与Sham+ACSF组相比差异明显(均P<0.05),HF+Glu组HR与HF+ACSF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下丘脑PVN Glu可通过影响下丘脑PVN miR-132的表达加速心功能损害和HF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 miR-132 心力衰竭 谷氨酸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miR-132对心力衰竭大鼠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
4
作者 刘羽承 郭雨欣 +5 位作者 张波 李晶 赵津璋 辛恬 于海波 贾琳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566-5569,共4页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灌注miR-132特异抑制剂对心力衰竭(HF)大鼠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下丘脑谷氨酸(Glu)含量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trl)+人工脑脊液(ACSF)组、HF+ACSF组、HF+miR-132抑制剂组。结扎...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灌注miR-132特异抑制剂对心力衰竭(HF)大鼠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下丘脑谷氨酸(Glu)含量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trl)+人工脑脊液(ACSF)组、HF+ACSF组、HF+miR-132抑制剂组。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HF动物模型,HF+miR-132抑制剂组侧脑室插管向PVN内灌注miR-132特异抑制剂,Ctrl+ACSF组和HF+ACSF组灌注等量ACSF,灌注后4 w进行心脏功能指标检测;镜下观察心肌结构变化;检测肾脏交感神经放电(RSNA)、HF标志物脑钠肽(BNP)和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标志物去甲肾上腺素(NE)在血浆中的含量;检测Glu在下丘脑PVN的含量。结果与Ctrl+ACSF组相比,HF+ACSF组心功能指标恶化、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下丘脑PVN Glu含量升高、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5);HF+miR-132抑制剂组与HF+ACSF组比较,HF大鼠上述检测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下丘脑PVN miR-132可影响HF大鼠的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 miR-132 心力衰竭 交感神经兴奋性 心脏功能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调控心血管活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宣宣 许驭 +2 位作者 王晨辰 綦振宝 韩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逐渐加快,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生理机能的调控有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其中下丘脑...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逐渐加快,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生理机能的调控有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其中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中神经元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控心血管活动,是心血管活动的关键性调节中枢。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近年来PVN在调控心血管活动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 交感神经 心交感传入反射 心血管活动
原文传递
丘脑室旁核在全身麻醉和睡眠觉醒神经通路中的作用
6
作者 顾芸菲 陈苏衡 +2 位作者 于恺华 鲍振星 李玉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436-1440,共5页
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ic nucleus,PVT)是觉醒的关键核团。PVT在正常睡眠的觉醒调节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但在麻醉中其作用可能随着所处麻醉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围绕PVT觉醒功能神经通路来综述其在睡眠和麻醉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丘脑室旁核 全身麻醉 睡眠 觉醒 意识
下载PDF
小鼠中缝背核至丘脑室旁核参与伤害性信息的形态学研究
7
作者 冯慧洁 薛美琪 +5 位作者 朱慧 张蓬鑫 彭霏 吕培源 阮彩莲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观察该通路在伤害性刺激下的激活情况。方法:将逆行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小鼠PVT,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DR内的分布,同时利用免...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观察该通路在伤害性刺激下的激活情况。方法:将逆行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小鼠PVT,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DR内的分布,同时利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技术观察DR内5-HT能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继而选用TAC1-ires-Cre小鼠结合RV逆标病毒,在DR观察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分布;最后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杂交小鼠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被激活的TAC1阳性神经元与5-HT能神经终末之间的关系。结果:(1)将FG注入PVT后,在DR的吻、中、尾段均可见FG逆标神经元,其分布以中段为主,吻、尾段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DR内观察到5-HT和FG的双标神经元。(2)向TAC1-ires-Cre小鼠的PVT内注射RV逆行跨突触三联病毒后,在DR内也可见RV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DR中段。(3)SNI模型下TAC1-Cre::Ai9杂交小鼠PVT内部分TAC1神经元被激活,且同时与5-HT能神经终末形成密切接触。结论:DR内5-HT能神经元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形成DR 5-HT+-PVT TAC1+神经通路,该通路可以被伤害性信息激活,提示其可能在伤害性信息传递/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 丘脑室旁核 5-羟色胺 速激肽-1 伤害性信息 小鼠
原文传递
室旁核TLR4阻断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伟 陈艳妹 +1 位作者 齐杰 康玉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5-871,共7页
目的 聚焦于下丘脑室旁核(PVN)区域,研究中枢Toll样受体(TLR)4阻断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探讨相应影响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PVN vehicle)组、正常干预(NC+PVN TAK-242)组、糖尿病(DM+PVN vehicle)组... 目的 聚焦于下丘脑室旁核(PVN)区域,研究中枢Toll样受体(TLR)4阻断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探讨相应影响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PVN vehicle)组、正常干预(NC+PVN TAK-242)组、糖尿病(DM+PVN vehicle)组、糖尿病干预(DM+PVN TAK-242)组。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皮下植入室旁核微型渗透泵(28 d,输注速率0.11 L/h)给予TAK-242(一种TLR4特异性抑制剂)和人工脑脊液;各组大鼠监测体重、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试验(GTT)、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和丙酮酸耐量试验(PTT)评估体内糖代谢情况;肾交感神经放电检测交感神经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NOX)4、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F-κB通路激活标志物(TH)、谷氨酸脱羧酶(GAD)67蛋白表达;二氢乙淀(DHE)检测PVN中活性氧簇(ROS)水平;免疫荧光检测PVN中TLR4、TH阳性神经元表达数量;免疫组化检测PVN中神经元激活标志物(c-FOS)、NF-κB通路激活标志物(p-IKKβ)阳性神经元表达数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T2DM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FBG显著升高,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糖异生紊乱,肾交感神经放电显著增加,PVN内TLR4、TH、ROS、c-FOS、p-IKKβ阳性神经元表达数量显著增多,PVN内NOX4、TH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u-Zn SOD、GAD6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经TAK-242治疗的T2DM大鼠体重下降速度显著降低,FBG不断升高趋势被控制,体内胰岛素抵抗和糖异生紊乱显著改善,肾交感神经放电显著降低,PVN内TLR4、TH、ROS、c-FOS、p-IKKβ阳性神经元表达数量显著减少,PVN内NOX4、TH蛋白表达降低,Cu-Zn SOD、GAD67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PVN慢性输注TAK-242可有效阻断下丘脑PVN TLR4的表达,改善PVN内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改善PVN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失平衡,进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改善T2DM大鼠体内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丘脑室旁核 Toll样受体(TLR)4 糖代谢
下载PDF
丘脑室旁核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对大鼠焦虑样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莎莎 宋苗苗 +2 位作者 冯洁 王会生 王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丘脑室旁核(PVT)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在大鼠焦虑样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0.2 mg/kg LPS)的方法构建炎性相关焦虑行为大鼠模型。对照组(control)接受等量盐水注射。通过比较LPS组(n=6)和control组(n=6... 目的探讨丘脑室旁核(PVT)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在大鼠焦虑样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0.2 mg/kg LPS)的方法构建炎性相关焦虑行为大鼠模型。对照组(control)接受等量盐水注射。通过比较LPS组(n=6)和control组(n=6)动物在旷场中央区和高架十字开放臂停留时间的差异,评价LPS组动物焦虑水平的变化。将LPS注射建立的焦虑模型大鼠,分为普拉克索组(n=6)和生理盐水组(n=6),观察PVT内微量注射D2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6μg/μl)对动物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将D2特异性环化重组酶大鼠分为光敏感通道蛋白组(ChR2,n=6)和红色荧光蛋白组(mCherry,n=6)。采用470 nm光选择性刺激两组大鼠的PVT,观察两组动物焦虑水平的差异。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在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02),开放臂停留时间减少(P=0.00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普拉克索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减轻,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增长(P=0.008),开放臂停留时间增加(P=0.041)。与mCherry组比较,ChR2组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在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13),开放臂停留时间减少(P=0.018)。结论PVT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过度激活促进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样行为 多巴胺D2受体 丘脑室旁核 神经元 脂多糖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大鼠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Toll样受体4信号介导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珊 张琪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60-464,共5页
高血压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尽管其治疗和预防策略随着医学的深入探索而不断发展,但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且依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医疗负担。近年来,人们逐渐将治疗措施转向对交感神经的干预。现聚焦于下丘脑室旁核血管紧张... 高血压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尽管其治疗和预防策略随着医学的深入探索而不断发展,但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且依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医疗负担。近年来,人们逐渐将治疗措施转向对交感神经的干预。现聚焦于下丘脑室旁核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R)-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介导高血压的新进展,将近来对下丘脑室旁核AT_(1)R-TLR4信号介导高血压形成的研究进行汇总和回顾分析,以期为日后高血压的研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小胶质细胞 下丘脑室旁核
下载PDF
化学遗传学调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神经元对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11
作者 马宏宇 郭鑫淇 +4 位作者 张荧 高璐 杜梓硕 王浩然 马会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8-2345,共8页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神经元对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大鼠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前交感神经元兴...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神经元对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大鼠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阐明交感中枢过度兴奋的可能神经环路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WKY和SHR。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明确WKY与SHR PVN CRF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借助免疫荧光实验观察WKY与SHR PVN CRF神经元与前交感神经元。通过将CRF启动子特异性Cre依赖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es,AAV)与化学遗传学AAV共同注入PVN,使得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仅由设计性药物激活的设计性受体(designer receptors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designer drugs,DREADDs),即WKY室旁核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与Gq亚基偶联的人M3毒蕈碱型DREADD(hM3Dq),SHR室旁核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与Gi亚基偶联的人M4毒蕈碱型DREADD(hM4Di),而叠氮平-N-氧化物(clozapine-N-oxide,CNO)作为配体可结合兴奋性hM3Dq或抑制性hM4Di,进而调控PVN CRF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后向脊髓中间外侧柱(intermediolateral column,IML)微量注入荧光示踪剂逆行标记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最后,我们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CNO(10μmol·L^(-1))对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EPSCs)和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SHR室旁核CR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WKY大鼠,SHR室旁核CRF神经元活动增强、数量增多。化学遗传学DREADDs可成功表达在PVN CRF神经元,同时,逆行荧光示踪剂可成功标记在向脊髓投射的PVN前交感神经元。用含CNO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预先在PVN CRF神经元表达hM4Di-mCherry的SHR脑片,可以引起PVN前交感神经元sEPSCs频率明显降低,但不影响其幅度。此外,用含CNO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预先在PVN CRF神经元表达hM3Dq-eGFP的WKY大鼠脑片,PVN前交感神经元sEPSCs的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差异。PVN CRF神经元表达有hM3Dq-eGFP的WKY大鼠脑片或表达有hM4Di-mCherry的SHR脑片用CNO灌流给药,PVN前交感神经元电流诱发动作电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PVN CRF神经元活动增强、数量增多,增强前交感神经元sEPSCs,室旁核CRF神经元与前交感神经元之间存在神经调控微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化学遗传学 室旁核 CRF神经元 前交感神经元 神经微环路
下载PDF
褪黑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室旁核机制
12
作者 张超 冯建宇 +4 位作者 杨金保 彭建勇 李婷 王海媛 陈文生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输注褪黑素通过下丘脑室旁核(PVN)调节交感神经活性对抗心肌I/R损伤的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褪黑素或者无菌生理盐水,24 h后建立C57BL/6J小鼠心肌I/R损伤模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用Evans blue/TTC双染色法测定再灌注24 ... 目的 探讨外周输注褪黑素通过下丘脑室旁核(PVN)调节交感神经活性对抗心肌I/R损伤的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褪黑素或者无菌生理盐水,24 h后建立C57BL/6J小鼠心肌I/R损伤模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用Evans blue/TTC双染色法测定再灌注24 h后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检测下丘脑室旁核(PVN)IL-10和IL-1β及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室旁核NF-κB水平;ELISA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外周给予褪黑素可抑制PVN区NF-κB水平(P<0.01),进而降低PVN区IL-1β水平(P<0.01),升高IL-10水平(P<0.01),降低NE及TH活性,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改善C57BL/6J小鼠心功能。结论 外周注射褪黑素,通过调控PVN区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心肌I/R损伤所致心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褪黑素 下丘脑室旁核 交感神经活性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丘脑室旁核及下丘脑室旁核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璐 唐敏峰 +1 位作者 李雷 韩群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54-457,共4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NS)后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VNS治疗癫中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NS前后PV、PV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VNS后,P...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NS)后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VNS治疗癫中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NS前后PV、PV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VNS后,PV、PVNGFAP阳性纤维数量增多,染色加深,部分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粗变长。结论:VNS可以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提示PV、PVN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可能在VNS抑制癫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室旁核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激活丘脑和下丘脑室旁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敏峰 丁炯 +2 位作者 张璐 李雷 韩群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7,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后激活的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的神经元是否含谷氨酸能神经元。方法:利用FOS和谷氨酸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后PV、PVN的双标细胞。结果:VNS后PV、PVN中存在谷氨酸和FOS双标细胞。结论:...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后激活的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的神经元是否含谷氨酸能神经元。方法:利用FOS和谷氨酸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后PV、PVN的双标细胞。结果:VNS后PV、PVN中存在谷氨酸和FOS双标细胞。结论:VNS激活了PV、PVN的谷氨酸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FOS 谷氨酸 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室旁核
下载PDF
电针对焦虑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及其Ⅰ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奇志 彭晓华 +5 位作者 吴巧凤 余曙光 魏焦禄 徐海洋 王薇 尹海燕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系统的关键结构之一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及其Ⅰ型受体mRNA(CRHR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部分神经内分泌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3只...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系统的关键结构之一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及其Ⅰ型受体mRNA(CRHR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部分神经内分泌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不可预知的情绪应激刺激方法,建立慢性情绪应激焦虑模型。电针"百会""三阴交"穴,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疗21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CRH的表达,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室旁核CRHR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开臂停留时间(OT)和进入开臂的次数(OE)分别占进入两臂区停留总时间和总次数的百分比(OT%和OE%)与空白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电针能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OE%和OT%值(P<0.05,P<0.01),并接近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RH和CRHR1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CRH和CRHR1mRNA表达(P<0.05,P<0.01)。结论:抑制HPA轴的关键激活环节——下丘脑室旁核CRH及其受体表达,可能为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焦虑 下丘脑室旁核 CRH CRHR 1 mRNA
下载PDF
针刺胃扩张模型大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下丘脑室旁核相关神经元的反应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姝 雍春燕 +5 位作者 陈恒 初晓 张超 谭程 叶兰 李江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75-680,共6页
背景:既往有关针刺对胃功能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多以外周神经为主,涉及中枢,尤其是高位中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下丘脑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作用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背景:既往有关针刺对胃功能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多以外周神经为主,涉及中枢,尤其是高位中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下丘脑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作用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在大鼠胃扩张的基础上,找出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予以手针刺激"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各30 s,观察其对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60只大鼠共记录到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中与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有56个,56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针刺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分别是44,47,29,33,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的比例分别是78.57%,83.47%,51.79%,58.93%。结果表明下丘脑室旁核中存在同时对胃扩张刺激和针刺刺激起反应的躯体内脏汇聚神经元,且参与针刺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下丘脑室旁核 胃相关神经元 针刺刺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刺激室旁核及加压素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建福 张咏梅 +2 位作者 阎长栋 周秀萍 祁友键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1h的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astricischemia reperfu sioninjury ,GI RI)模型 ,观察了电或化学刺激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及外源性加压素 (arginine vasopres sion ,AVP)...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1h的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astricischemia reperfu sioninjury ,GI RI)模型 ,观察了电或化学刺激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及外源性加压素 (arginine vasopres sion ,AVP)对GI RI的影响 ,并对PVN的调控通路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电或化学刺激PVN后 ,GI RI显著减轻 ;损毁双侧孤束核 (nucleustractussolitarius,NTS)或一侧NTS内注射AVP V1受体阻断剂 ,均能取消电刺激PVN对GI RI的效应 ;去除脑垂体后不影响PVN的作用 ;切断膈下迷走神经或切除腹腔交感神经节 ,则能加强电刺激PVN对GI RI的影响 ;PVN内注射不同剂量的AVP同样能减轻大鼠GI RI损伤。结果提示 :PVN及AVP对大鼠GI RI具有保护作用 ;PVN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因电或化学刺激后 ,激活了其中的加压素能神经元 ,经其下行投射纤维释放AVP作用于NTS神经元的AVP V1受体 ,并通过迷走和交感神经介导 ,从而影响GI RI;而似与PV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室旁核 加压素 大鼠 胃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孤束 脑垂体
下载PDF
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大鼠脑室旁核及孤束核c-fos表达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咏梅 张建福 +2 位作者 陈幽婷 阎长栋 周秀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电和化学刺激下丘脑室旁核 (PVN)对大鼠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I/RI)的影响及孤束核 (NTS)在其中的作用和GI RI后PVN、NTS内c fos表达的情况。方法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1h制备GI/RI模型 ,应用Fos免... 目的 :观察电和化学刺激下丘脑室旁核 (PVN)对大鼠胃缺血 /再灌注损伤 (GI/RI)的影响及孤束核 (NTS)在其中的作用和GI RI后PVN、NTS内c fos表达的情况。方法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 30min ,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 1h制备GI/RI模型 ,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法 (ABC法 )观察GI RI后中枢神经系统内c fos表达的情况。结果 :①电和化学刺激PVN后 ,GI/RI减轻。②损毁双侧NTS后 ,能取消电刺激PVN对GI RI的影响。③GI RI能引起PVN、NTS等核团内c fos表达增加。结论 :GI RI的伤害性刺激影响了PVN、NTS的功能。PVN、NTS参与了对GI RI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缺血/再灌注损伤 室旁核 孤束 下丘脑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损伤中下丘脑室旁核内阿片肽的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华 涂乾 +2 位作者 王亚文 刘又香 吴绪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纳络酮对照组10只;电针加脑脊液组10只;电针加纳络酮组10只。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纳络酮后电针“内关”...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纳络酮对照组10只;电针加脑脊液组10只;电针加纳络酮组10只。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纳络酮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超微结构、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VN纳络酮微量注射对正常家兔心肌功能无影响,对缺血心肌功能影响轻微,在结扎(缺血)60min时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被PVN注射纳络酮所削弱(P<0·05),但不能完全阻断。结论(1)PVN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PVN内阿片肽参与介导了“内关”穴抗心肌缺血的针刺效应;(3)除PVN及其内阿片肽外,PVN内的其他递质和中枢其他核团也可能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肌缺血/针灸疗法 阿片样肽类/针灸效应 下丘脑室旁核/针灸效应 内关
下载PDF
大鼠视上核、室旁核肠三叶因子表达与实验性胃溃疡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靖芳 史宝林 +3 位作者 张静 郑慧娥 张耕 任君旭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肠三叶因子(ITF)在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的表达及其与实验性胃溃疡愈合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溃疡组(42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下丘脑和血清及ITF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肠三叶因子(ITF)在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的表达及其与实验性胃溃疡愈合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溃疡组(42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下丘脑和血清及ITF的表达及含量变化,RT-PCR检测ITF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 ITF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视上核和室旁核大细胞部。溃疡1d视上核和室旁核ITF积分吸光度略增高,2d、4d和6d逐渐升高,6d达高峰(P<0.01),10~23d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血清ITF的变化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相似;溃疡组ITF/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吸光度比值在溃疡2~23d均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结论胃溃疡自愈期间可能通过下丘脑和血清ITF的高表达参与溃疡愈合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视上 室旁核 实验性胃溃疡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