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1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1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王祥 王野峰 向金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脱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
下载PDF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董向阳 翟波 李文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8例)。封堵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25±0.40)岁;修补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68±0.31)岁。封堵组行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修补组行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外科修补术,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心功能的差异。行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封堵组和修补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00%(49/50)和100.00%(4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封堵组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74.25±11.58)min比(133.69±28.78)min,(4.60±1.00)h比(6.82±1.23)h,(4.05±0.69)d比(7.03±1.25)d](均P<0.05),且其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修补组[0比(67.50±15.69)ml](P<0.05)。封堵组患儿术后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修补组低(均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年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残余分流、三尖瓣新发返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封堵组术后3、6、12、24个月的新发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较修补组低[10.00%(5/50)比27.08%(13/48)、6.00(3/50)比20.83%(10/48)、4.00%(2/50)比16.67%(8/48)、2.00%(1/50)比12.50%(6/48)](均P<0.05)。结论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手术治疗PmVSD远期随访效果良好,但相较而言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心肌损伤小以及切口更加微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儿童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研究
3
作者 胡伟 李金男 +3 位作者 杨伟 苏黎 喻卓 陈志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Cardi-O-Fix Plug封堵器治疗儿童肌部室间隔缺损(muscular ventricle septal defect,mV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5年7月至2021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4例mV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4... 目的探讨应用Cardi-O-Fix Plug封堵器治疗儿童肌部室间隔缺损(muscular ventricle septal defect,mV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5年7月至2021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4例mV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0例),实验组采用Cardi-O-Fix Plug封堵器进行封堵,对照组采用Cardi-O-Fix mVSD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1d以及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评价封堵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儿中22例成功封堵,2例封堵失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例),实验组成功率92.8%(13/14),对照组成功率90.0%(9/10)。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长(71.93±14.85)min,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时长(90.70±19.78)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的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肺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rdi-O-Fix Plug封堵器在经皮导管封堵心尖部及小梁部的儿童mVSD手术安全有效,短期及中长期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肌部 封堵器 国产 经皮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下载PDF
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功封堵1例
4
作者 罗豪 郑在勇 +2 位作者 易岂建 罗勇 岳荣川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7-227,233,共2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而肺动脉高压(PAH)是其常见并发症。普遍观点认为,一旦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不宜行室间隔封堵及修补手术,本文报道了1例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成功封堵的案例。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修补手术 常见并发症 巨大室间隔缺损 间隔封堵 合并
下载PDF
猫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的病例报告
5
作者 张秀丽 李玉杰 +1 位作者 王衡 张志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本文介绍1只14月龄雌性未绝育的苏格兰折耳猫因鼻炎来院就诊,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患猫存在孤立型室间隔缺损(VSD),缺口处呈双向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未发现狭窄,肺动脉扩张且伴有右心肥大,存在肺动脉高压。患猫自确诊后16个月内未... 本文介绍1只14月龄雌性未绝育的苏格兰折耳猫因鼻炎来院就诊,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患猫存在孤立型室间隔缺损(VSD),缺口处呈双向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未发现狭窄,肺动脉扩张且伴有右心肥大,存在肺动脉高压。患猫自确诊后16个月内未进行持续性医学治疗,生活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该报告表明,猫孤立型VSD对临床症状的影响不明显,与犬存在差异,可为小动物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双向分流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改良修补术的早中期疗效及并发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李迎 刘建国 +2 位作者 张德云 何飞 李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采用改良修补术后早、中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儿童间隔缺损患儿100例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改良修补术治疗。观...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采用改良修补术后早、中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儿童间隔缺损患儿100例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改良修补术治疗。观察患儿围术期各指标、术前术后心功能情况。并对患儿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及未发生者各项参数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绘制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术前;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100例行改良修补术患儿共15例(15.00%)发生术后心律失常、85例(85.00%)未发生;对两类患儿进行分组观察临床各项参数显示,年龄、采用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术前肺动脉内径、术前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是导致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系数拟合所得出的联合数据进行ROC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AUC为0.980;预测敏感度93.3%、特异度98.8%。结论儿童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改良修补术后,心功能恢复较佳。术后早中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手术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临床对此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室间隔缺损 改良修补术 早中期 疗效 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下载PDF
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病人的救治与护理
7
作者 崔贝贝 顾赛男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90-792,共3页
总结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严重机械性溶血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护理要点:病人溶血症状发生后立即停用抗凝药物,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输血、抗变态反应、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复查心脏超声未见明显穿隔血流。围术期精心护理,入科... 总结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严重机械性溶血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护理要点:病人溶血症状发生后立即停用抗凝药物,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输血、抗变态反应、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复查心脏超声未见明显穿隔血流。围术期精心护理,入科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摆正病人体位,严密监测病人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做好基础护理、输血护理、生活护理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贯穿治疗全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人病情趋于稳定,于术后第6天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康复出院。围术期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机械性溶血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进展
8
作者 高植 李红昕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356-1365,共10页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根据解剖学位置,VSD可分为膜周部、双动脉干下型和肌部。近年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引导...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根据解剖学位置,VSD可分为膜周部、双动脉干下型和肌部。近年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引导下经皮或经胸封堵治疗VSD被广泛推广应用,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微创治疗VSD的主要手段。除了TEE引导下经股动脉途径的经皮介入,TEE引导下经胸途径又根据VSD病理解剖特点,分为经右胸、左胸和胸骨下段小切口三种途径。如何根据VSD解剖特点,在TEE引导下选择不同的封堵路径和封堵器,达到更安全、可靠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正是本文综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微创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对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9
作者 马盘龙 蔡豫 +1 位作者 杨淼 马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7-0040,共4页
以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6-2023.06我院120例小儿先心病VSD患儿,分组遵循双色球方式,黄色-60例-WK组-外科手术治疗,蓝色-60例-JR组-经导管介入治疗。比较2组... 以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6-2023.06我院120例小儿先心病VSD患儿,分组遵循双色球方式,黄色-60例-WK组-外科手术治疗,蓝色-60例-JR组-经导管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 ①手术成功率,WK组86.67%(52/60),JR组93.33%(56/60),差异较小(=1.481,P=0.224>0.05)。②术中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WK组>JR组(t=11.227/8.305/17.943/11.098/7.750,P<0.05)。③并发症发生率,WK组vsJR组=WK组60.00%(36/60)>JR组31.67%(19/60)(=9.701,P=0.002<0.05)。④术后心功能,右心室舒张前后期末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WK组>JR组(t=5.823/5.302,P<0.05)。结论 经导管介入与外科手术方式,在小儿先心病VSD患儿治疗中均具有理想效果,但前者可缩短操作时间,对患儿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更多有利条件,优势突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下载PDF
1例ECMO辅助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10
作者 唐石丽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3期0296-0298,共3页
作为心脏搭桥诊治治疗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心包填塞,将危害患者生命健康,通过早期识别预防以及及时解决才能够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总结1例ECMO辅助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包填塞患者护理。
关键词 ECMO辅助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心包填塞 护理
下载PDF
不同介入治疗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吴晓 刘守印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进行不同介入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进行不同介入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患儿经导管介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心脏功能指标、心脏彩超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输出量(C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儿心脏功能表现正常(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脏彩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与经导管介入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应用中临床价值均较高,对患儿的心脏功能指标影响均较小,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安全有效,经导管介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介入封堵术,对患儿创伤较小,且临床疗效高于介入封堵术,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封堵术 经导管介入术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临床指标
下载PDF
1例室间隔缺损伴右心室流出道重度狭窄患儿的术后护理
12
作者 于芬好 明建青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7期0275-0277,共3页
目的:探讨一例室间隔缺损伴右心室流出道重度狭窄患儿的术后护理。方法:注重监测术后循环系统、呼吸功能,早期肠内营养、预防伤口感染、做好基础护理。结果:术后第四天转出ICU,第21天康复出院。心脏彩色显示右心室流出道通畅,右房水平... 目的:探讨一例室间隔缺损伴右心室流出道重度狭窄患儿的术后护理。方法:注重监测术后循环系统、呼吸功能,早期肠内营养、预防伤口感染、做好基础护理。结果:术后第四天转出ICU,第21天康复出院。心脏彩色显示右心室流出道通畅,右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结论:术后循环、呼吸等重点监护及护理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死亡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右心狭窄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1例
13
作者 林立龙 朱鹏 +1 位作者 侯玉清 郑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临床上较为少见,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缝合,国内外也有部分术者采用介入封堵的方法成功治疗创伤性室间隔缺损。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治疗心尖部创伤性室间隔缺损的病例,术后患者活动耐量好转,临...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临床上较为少见,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缝合,国内外也有部分术者采用介入封堵的方法成功治疗创伤性室间隔缺损。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治疗心尖部创伤性室间隔缺损的病例,术后患者活动耐量好转,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下载PDF
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自然病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4
作者 邹鹏 刘礼和 +8 位作者 刘琴 饶姣 黄景思 许伟滨 杨思慧 刘慧 徐昕韵 李虹 孙善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背景国内外鲜有报道从胎儿期至出生后对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长期随访研究。目的为单纯VSD产前咨询和预后判断提供数据支撑。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门诊咨询的确诊为单纯... 背景国内外鲜有报道从胎儿期至出生后对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长期随访研究。目的为单纯VSD产前咨询和预后判断提供数据支撑。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门诊咨询的确诊为单纯VSD,且生后规律随访并且有记录的患儿;排除孕母选择终止妊娠或引产、合并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经羊水或脐血穿刺发现)或失访>1年的患儿。基于我院常规随访表单,于门诊收集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孕妇的年龄、胎儿的孕周、室间隔缺损直径和部位、主动脉直径,并于门诊随访生后48 h内、3个月、6个月和每年的超声心动图,本研究随访资料截至2023年3月31日。以闭合方式分为自然闭合组、手术闭合组和持续缺损组。主要结局指标自然或手术闭合率及闭合时间。结果264例单纯VSD进入本文分析,男109例(41.3%)。自然闭合组154例(58.3%),手术闭合组78例(29.5%),持续缺损组32例(12.1%)。发现VSD时,胎儿孕周28.3(20~38)周;缺损直径2.6(1.0~7.5)mm;肌部75例(28.4%),膜周186例(70.5%),干下型3例;大型60例(22.7%),中型179例(67.8%),小型25例(9.5%)。264例随访时间7(0.1~69)个月,自然闭合组闭合时间8(0~48)月龄,手术闭合组闭合时间4(1~53)月龄,持续缺损组随访时间45(38~69)月。自然闭合组的肌部、小型VSD构成比均高于手术闭合组和持续缺损组;自然闭合组的膜周、大型VSD构成比、R值和缺损直径均低于手术闭合组和持续缺损组;自然闭合组的随访时间长于手术闭合组,短于持续缺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部VSD和膜周VSD的自然闭合率分别为92.0%和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中和小型VSD的自然闭合率分别为26.7%、63.1%和100%,小型VSD分别与中型、大型V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闭合组78例,至手术时,23例中型VSD(占中型VSD的12.8%)增大至大型VSD。结论胎儿VSD以膜周型最常见,肌部次之。58.3%的VSD可自然闭合,肌部VSD和小型VSD自然闭合率较高。12.8%的中型VSD可在出生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胎儿 室间隔缺损 肌部 膜周
下载PDF
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的治疗效果
15
作者 涂洪强 陈苏江 +1 位作者 张盛 黄国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22-24,62,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20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9例;年龄(34.49±31.72)个月;体重(13.64±7.22)kg;干下型135例,... 目的探讨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20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9例;年龄(34.49±31.72)个月;体重(13.64±7.22)kg;干下型135例,嵴内型71例。患儿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经胸骨下端正中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置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206例患儿中,192例(93.2%)封堵成功;14例(6.8%)于术中转行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均成功,其中主动脉瓣反流加重或合并残余分流明显6例(2.9%),封堵器位置不稳定5例(2.4%),右室面隔膜样组织遮挡导致导丝通过困难3例(1.5%)。住院时间(11.57±2.56)d。随访3个月至4年,未见封堵器移位、瓣膜反流、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高位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而对于主动脉瓣膜脱垂明显或主动脉瓣骑跨明显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建议常规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封堵 食管超声 儿童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范悦 莫春镕 +3 位作者 杨柳山 曹辉庆 蒙裕国 罗磊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192-194,共3页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复杂性右心畸形心脏病。由于个体肺血管发育存在差异性,对体肺侧支生理功能、解剖分型等尚未完全认知,导致手术方法多,难度大,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PA/VSD的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外科...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复杂性右心畸形心脏病。由于个体肺血管发育存在差异性,对体肺侧支生理功能、解剖分型等尚未完全认知,导致手术方法多,难度大,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PA/VSD的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外科医师有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本文对PA/VSD解剖分型、诊断、手术治疗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PA/VSD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张玉龙 郭俊晓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356-356,共1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外科开胸手术,实验组行导管介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外科开胸手术,实验组行导管介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用时、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术 应用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行鹏 叶菁菁 +3 位作者 俞劲 张泽伟 尤海容 谈林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即左侧胸骨旁肋间超微切口长度≤1 cm)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流出道及膜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此类微创手...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即左侧胸骨旁肋间超微切口长度≤1 cm)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流出道及膜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此类微创手术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4例TEE下经胸骨旁左肋间超微切口行VSD封堵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SD的位置将其分为膜周部VSD和高位VSD两组,其中膜周部VSD组239例(239/344,69.5%),高位VSD组105例(105/344,30.5%);比较两种不同类型VSD的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资料。结果膜周部VSD组封堵成功229例(229/239,95.8%),高位VSD组封堵成功100例(100/105,95.2%),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周部VSD组手术时间[24~170(58.8±27.2)min]长于高位VSD组[20~98(48.8±1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SD直径均与封堵器直径呈正相关(P<0.05),但与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239例膜周部VSD患儿和105例高位VSD患儿中,分别有12例(12/239,5.0%)和5例(5/105,4.8%)经调整或更换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两组再次封堵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周部VSD组共10例封堵失败,包括术中导丝不能通过VSD 7例,封堵器脱落2例,发生室颤1例;高位VSD组共5例封堵失败,包括术中导丝不能通过VSD 1例,术中及术后封堵器移位各1例,主动脉瓣反流加重1例,血压明显下降1例。膜周部VSD组在术后1~4 d的随访中,发现1例新增二尖瓣轻度反流、4例新增三尖瓣轻中度反流,随访6个月后均情况稳定;高位VSD组在术后1~4 d随访中,1例出现右室流出道梗阻,随访6个月后发现流速下降。两组共发现残余轻微分流19例,心包积液19例,胸腔积液4例,均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自愈。结论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VSD成功率高且术后患儿恢复佳,其中高位VSD的手术耗时较膜周部VSD短,VSD直径并不是影响手术时间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间隔封堵装置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术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婴儿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锦纷 高伟 +2 位作者 祝忠群 陈会文 张玉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将手术和介入... 目的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肌部 镶嵌治疗 封堵器 婴儿 AMPLATZER封堵器 肌部室间隔缺损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 术中应用 小婴儿 关闭
下载PDF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唐 林丽(综述) 陈昭阳(审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室间隔缺损(室缺,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SD,pmVSD)最常见,约占70%。外科修补术是闭合VSD的“金标准”,但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 室间隔缺损(室缺,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SD,pmVSD)最常见,约占70%。外科修补术是闭合VSD的“金标准”,但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瘢痕明显。2002年,HIJAZI等[1]首次使用Amplatzer pmVSD封堵器进行经皮介入VSD封堵治疗,但后续的临床试验发现,使用该封堵器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发生率高达2.0%~5.7%[2-5],因而未获FDA批准[6]。国产封堵器针对其缺陷进行了改良,临床实践发现,应用国产室缺封堵器,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CAVB发生率为1%左右。然而,CAVB对心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将综述pmVSD封堵术后发生CAVB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室间隔缺损 封堵治疗 完全性房传导阻滞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