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诊断及治疗
1
作者 林志明 齐琦 +2 位作者 张静 王敏 许飞雪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产后3个月发生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产后3个月间断性阴道出血16 d”就诊于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 目的探讨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产后3个月发生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产后3个月间断性阴道出血16 d”就诊于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症状,伴下腹隐痛,3 d后出血量减少,淋漓不尽,于入院前3 d出现乏力、头晕、视物模糊等贫血症状。入院后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8×6 cm形态规则的囊实性肿物,肿物根部位于宫颈管内,子宫增大。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可见子宫内膜厚约23 mm,宫颈部可见85×71×63mm与子宫内膜界限不清的中高回声区,内可见血流信号;阴道镜检查可见宫颈内血块及大量坏死组织;全腹CT检查可见宫腔内混杂密度占位并异常强化、宫腔及盆腔少量积液;MRI检查可见子宫双角形改变,宫腔内混杂信号占位,血运丰富,与子宫纵隔分界不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子宫增大、双侧附件解剖位置改变、双侧输卵管增粗、子宫底凹陷、部分输卵管牵拉进子宫凹陷处,切除子宫可见子宫底完全内翻后脱出至阴道内,明确诊断为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产后4周出现阴道出血和阴道肿物,临床症状结合盆腔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此类患者诊断,术中探查发现宫低内陷可确诊,此类患者重在早期发现并治疗急性或亚急性子宫内翻患者,首选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选择手术复位,复位后预防复发,必要时切除子宫抢救患者生命。是否保留子宫要根据病情、出血量、并发症状和生育要求等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宫内 完全性子宫内 慢性子宫内 慢性完全性子宫内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同时合并直肠、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畅乾 卢娟 +2 位作者 张文 蒋玲 康旻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性腺外恶变的病例比较罕见,同时合并多部位发生恶变的病例尚未有相关报道。本病例为子宫内膜癌同时合并直肠、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该患者肿瘤组织基因检测存在PIK3CA、KRAS、PTEN、ARID1A的基因位点突变,这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性腺外恶变的病例比较罕见,同时合并多部位发生恶变的病例尚未有相关报道。本病例为子宫内膜癌同时合并直肠、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该患者肿瘤组织基因检测存在PIK3CA、KRAS、PTEN、ARID1A的基因位点突变,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病理过程。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提醒临床医生接诊此类患者时能够提高警惕,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癌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下载PDF
同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1例并文献回顾
3
作者 刘思园 王畅 袁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316-2321,共6页
报道并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例同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SEOC)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该例SEO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术前及术后病理。术后病理示:1) 子宫宫内膜样癌,侵达浅肌层(<1/2肌层),未累... 报道并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例同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SEOC)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该例SEO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术前及术后病理。术后病理示:1) 子宫宫内膜样癌,侵达浅肌层(<1/2肌层),未累及双侧宫旁组织,未累及宫颈管。2) 右侧卵巢宫内膜样癌。3) 右侧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SEOC临床较少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仍需要辅助治疗,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 宫内膜癌 卵巢透明细胞癌 卵巢宫内膜样癌
下载PDF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的影响
4
作者 吕婵 钱香平 郑晓红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妇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妇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屈孕酮组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各5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血液相关生化指标,以及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月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地屈孕酮组(P<0.05)。术后6个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月经天数显著少于地屈孕酮组(P<0.05),月经周期显著长于地屈孕酮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子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加(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各时间段显著小于地屈孕酮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均显著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P<0.05),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显著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血红蛋白(Hb)与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5),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显著高于地屈孕酮组(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1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地屈孕酮或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均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情况,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效果更好,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地屈孕酮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宫内膜息肉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放置对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向阳 赵一和 +1 位作者 李蕾 王成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放置对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法分为...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放置对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法分为试验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施行黄体酮胶囊治疗,试验组施行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指标和炎症因子等。结果:两组术后月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厚度降低,且试验组术后4个月、8个月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两组性激素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且试验组孕酮、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与基质金属酶-3(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放置用于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患者经期出血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性激素指标,并促进子宫内膜厚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厚度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性激素 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HDAC3抑制剂RGFP966通过下调TGF-β1/SMAD3/STAT-1信号通路抑制AIM2炎症小体活化和EMT缓解子宫内膜纤维化
6
作者 卢建军 张新悦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HDAC3抑制剂RGFP966缓解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6~8周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IUA模型组(即宫内粘连大鼠模型组)、RGFP966治疗组(IUA模型组给予HDAC3抑制剂RGFP966治疗),每组6只。建立IUA大鼠模型。EL... 目的探讨HDAC3抑制剂RGFP966缓解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6~8周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IUA模型组(即宫内粘连大鼠模型组)、RGFP966治疗组(IUA模型组给予HDAC3抑制剂RGFP966治疗),每组6只。建立IUA大鼠模型。ELISA测定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qPCR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α-SMA、Viment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TGF-β1、SMAD3、p-STAT-1、STAT-1、AIM2、IL-18、cleaved-IL-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IUA模型组大鼠子宫角壁变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0.05);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α-SMA、Viment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TGF-β1、SMAD3、p-STAT-1蛋白质表达水平增强(P<0.05);AIM2、IL-18、cleaved-IL-1β的表达水平增强(P<0.05)。与IUA模型组相比,RGFP966治疗组部分逆转(P<0.05)了上述指标。STAT-1和IL-1β的表达水平在上述3个分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DAC3的抑制剂RGFP966可通过下调TGF-β1/SMAD3/STAT-1信号通路抑制AIM2炎症小体和EMT,缓解子宫内膜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纤维化 宫内粘连 HDAC3抑制剂RGFP966 TGF-β1/SMAD3/STAT-1信号通路 AIM2炎症小体
原文传递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
7
作者 陈风玲 刘俊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及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利国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 目的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及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利国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TCRP治疗)和观察组(40例,给予TCRP+LNG-IUS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手术前及术后3、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缩短,术后感染率降低(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术后6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月经量均减少,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月经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血红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TCRP联合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明显减少月经量、改善贫血,更有利于抑制术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电切术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宫内膜厚度 月经量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CD138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王佩玉 杨海燕 +4 位作者 金聪聪 林佳 金武敏 李剑敏 黄学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55-362,共8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CD138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RIF患者332例(352个周期),行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化法查C...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CD138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RIF患者332例(352个周期),行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化法查CD138阳性细胞。根据检测结果分成CD138阳性组和CD138阴性组,并按照每20个高倍镜视野(20 HPFs)下CD138阳性的数量分成1~5个/20 HPFs组,6~20个/20 HPFs组和>20个/20 HPFs组。对部分CD138阳性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在352个周期中,181个周期CD138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1.42%。其中1~5个/20 HPFs组有72个周期(39.78%),6~20个/20 HPFs组有63个周期(34.81%),>20个/20 HPFs组有46个周期(25.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138阳性是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之一(OR=-0.474,95%CI=0.395~0.98,P=0.041)。CD138阳性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显著低于CD138阴性组(P<0.05)。当CD138阳性细胞数>20个/20 HPFs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低于CD138阴性组(P<0.05)。当C138个数少于5个/20 HPFs时,抗生素治疗和未治疗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8阳性患者抗生素治疗后持续阳性时,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初检阴性和治疗后转阴患者(P<0.05);治疗后转阴患者和初检阴性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的CD138阳性细胞数>20个/20 HPFs降低了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抗生素治疗后转阴可以改善妊娠结局,但持续阳性将影响妊娠结局。少量的CD138阳性(<5个/20 HPFs)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慢性子宫内膜炎 CD138阳性细胞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宫内儿科学的伦理审视与思考
9
作者 施敏 黄琦程 +1 位作者 潘曙明 周吉银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宫内儿科学是以胎源性疾病防治为主要目的,研究从配子、受精卵、胚胎开始序贯至儿童青少年、青春期乃至全生命周期的疾病早期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围产医学再发展的胎儿全科学。医学伦理学为这门学科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 宫内儿科学是以胎源性疾病防治为主要目的,研究从配子、受精卵、胚胎开始序贯至儿童青少年、青春期乃至全生命周期的疾病早期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围产医学再发展的胎儿全科学。医学伦理学为这门学科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概述了宫内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宫内儿科学服务主体的脆弱性,梳理了其在出生缺陷防控、胎儿宫内诊疗和多学科协作诊疗中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宫内儿科学应遵循母胎利益第一原则、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的医学伦理原则。最后,提出涉及宫内儿科学临床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的建议:加强伦理委员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咨询服务作用,适时推出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指导原则,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伦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儿科学 新兴学科 医学伦理 伦理审视
下载PDF
宫内刨削系统对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10
作者 马孟云 何娟 庄雅丽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83-286,291,共5页
目的 探讨宫内刨削系统(IBS)对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室治疗的106例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信息,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电切组和IBS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 探讨宫内刨削系统(IBS)对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室治疗的106例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信息,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电切组和IB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率及复发率,并分析复发相关因素。结果 IBS组的病理平滑肌组织报告率4.9%低于电切组患者的27.7%(P=0.003);IBS组较电切组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相对更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复潮时间和卵泡后期内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术后妊娠率较电切组高,复发率较电切组低(P均<0.05);术后联合药物辅助治疗组与未用药组复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术后内膜厚度、多发息肉、剖宫产史、PCOS史均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宫内刨削系统能提高妊娠率,更安全有效地治疗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联合术后药物辅助疗法可降低复发率。在术后随访管理中,建议肥胖、有剖宫产史、PCOS史、多发息肉、术后内膜较厚的患者加强随诊,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息肉 宫内刨削系统 育龄期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血管成像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周毛毛 刘玮 +2 位作者 杨洋 陈宥艺 刘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检查子宫内膜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21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检查子宫内膜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21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为CE组(n=119)和无CE的对照组(n=91),比较两组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情况,以及3D-PDA检查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VI、FI、VFI对CE的诊断价值。结果 CE组子宫内膜厚度、Ⅱ型及Ⅲ型血流占比、VI、FI、VFI均小于对照组,内膜回声不均匀占比、Ⅰ型血流占比均多于对照组(t/χ^(2)值介于-2.831~89.249之间,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均匀性、VI、FI、VFI五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42,灵敏度87.90%,特异度为79.50%。结论 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检查子宫内膜对CE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临床诊断方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子宫内膜炎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 宫内膜Applebaum分型
下载PDF
颅脑超声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12
作者 邱敬涛 王晨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行颅脑超声及常规MRI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脑损伤情况分为脑损伤组(n=46)和无脑损伤组(n=100),分析比较2组新生儿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行颅脑超声及常规MRI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脑损伤情况分为脑损伤组(n=46)和无脑损伤组(n=100),分析比较2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1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中46例存在影像学异常征象,阳性检出率31.74%(46/146),其中MRI的检出率为91.30%(42/46),明显高于颅脑超声的65.22%(30/46,χ^(2)=9.200,P=0.002)。缺氧缺血性脑病(12.33%比5.48%,χ^(2)=4.222,P=0.040)、硬膜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4%比0,χ^(2)=4.056,P=0.044)的MRI检出率明显高于颅脑超声(P<0.0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颅脑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MRI(11.64%比4.79%,χ^(2)=4.540,P=0.033)。脑损伤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PSV、EDV小于无脑损伤组,RI大于无脑损伤组(P<0.05)。ROC曲线显示,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PSV、EDV和RI诊断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0.786、0.625和0.740、0.819、0.613。结论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宫内窘迫新生儿脑组织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I,但脑损伤诊断效果不如MRI,临床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窘迫 新生儿 颅脑超声 脑损伤 磁共振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下载PDF
多种组织学类型混合性子宫内膜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卢常裕 韩侠慧 姚勤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513-2517,共5页
混合性子宫内膜癌(mixed endometrial carcinomas)是一组独特的具有诊断挑战性的子宫内膜肿瘤。本文报道1例包含多种组织学类型的混合性子宫内膜癌病例,并结合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将有助于提高研究者对... 混合性子宫内膜癌(mixed endometrial carcinomas)是一组独特的具有诊断挑战性的子宫内膜肿瘤。本文报道1例包含多种组织学类型的混合性子宫内膜癌病例,并结合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将有助于提高研究者对于混合性子宫内膜癌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恶性肿瘤 混合性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亚临床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陈飞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破膜孕周、阴道检查次数及期待治疗时间等多种因素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亚临床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入院的80例PPROM孕妇,根据是否发生亚临床宫内感染分为研究组(40例,发生亚临床宫内感... 目的:研究破膜孕周、阴道检查次数及期待治疗时间等多种因素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亚临床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入院的80例PPROM孕妇,根据是否发生亚临床宫内感染分为研究组(40例,发生亚临床宫内感染)与对照组(40例,未发生亚临床宫内感染)。比较两组PPROM孕妇的一般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孕妇破膜孕周、阴道检查次数、期待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孕周、阴道检查次数和期待治疗时间均为PPROM孕妇出现亚临床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PPROM与亚临床宫内感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且相互影响,出现亚临床宫内感染的孕妇,其PPROM发生风险高于无亚临床宫内感染孕妇,而期待治疗时间>168 h、阴道检查次数过多、破膜孕周过小是PPROM孕妇并发亚临床宫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亚临床宫内感染 破膜孕周 阴道检查 期待治疗时间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15
作者 张晓 陶素萍 俞宇东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在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宫腔镜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浙江省荣军医院和嘉兴市第一医院治疗的68例EP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宫腔镜手术,...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在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宫腔镜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浙江省荣军医院和嘉兴市第一医院治疗的68例EP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宫腔镜手术,术后A组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B组放置LNG-IUS。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术前、术后12个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γ干扰素(IFN-γ)、总胆固醇(CHO)、载脂蛋白A1(LAA1)、性激素水平,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低于术前;且术后6、12个月,与A组比较,B组子宫内膜厚度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血清IFN-γ、VEGF、CHO、LAA1水平均降低,且与A组比较,B组更低(P<0.05)。治疗期间,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将LNG-IUS应用于EP患者宫腔镜术后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调整患者血清IFN-γ、VEGF及血脂指标水平,其对患者性激素的影响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息肉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性激素
下载PDF
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情况及其与IVF助孕结局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郭丽萍 刘娟 李思佳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子宫内膜息肉(EP)发生情况及其与体外受精(IVF)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行IVF助孕的130例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EP分为伴EP组(n=63)和... 目的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子宫内膜息肉(EP)发生情况及其与体外受精(IVF)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行IVF助孕的130例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EP分为伴EP组(n=63)和不伴EP组(n=67),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及临床数据的差异,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伴EP组CE重度占比高于不伴EP组,基础雌二醇(E_(2))水平高于不伴EP组,取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不伴EP组(P<0.05);伴EP组生化妊娠率高于不伴EP组(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宫外孕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础E_(2)水平、CE程度是伴EP的CE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E伴EP的风险较高,在行IVF助孕前经宫腔镜治疗可与不伴EP患者的IVF助孕结局相似;基础E_(2)水平、CE程度可能会影响伴EP的CE患者的助孕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子宫内膜炎 宫内膜息肉 体外受精 助孕结局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多西环素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鄂友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77-81,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CE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CE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多西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子宫内膜情况、免疫组化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白细胞分化抗原138(CD138)阳性率及胚胎种植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免疫组化CD38、CD138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提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组化CD38、CD138阳性率均降低,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胚胎种植成功率(46.67%)高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E患者以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免疫组化CD38、CD138阳性率,提高患者胚胎种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子宫内膜炎 中药保留灌肠 多西环素 宫内膜厚度 胚胎种植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18
作者 刘义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EMS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曼月乐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曼月乐组予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EMS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曼月乐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曼月乐组予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治疗组予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性激素指标[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曼月乐组(93.33%vs.70.00%,χ^(2)=5.454,P=0.019)。治疗6个月后,2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曼月乐组(P<0.01);2组血清E2、FSH、LH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曼月乐组(P<0.05或P<0.01);2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曼月乐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曼月乐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26.67%,χ^(2)=2.783,P=0.096)。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EMS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卵巢功能,减轻炎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卵巢功能 炎症
原文传递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效果
19
作者 董燕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对...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VAS评分、性激素[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超声结果、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不良反应,以及随访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3个月后,2组非经期疼痛、经期疼痛、性交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血清P、E2水平及WHOQOL-100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囊性包块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22.50%,χ^(2)=2.296,P=0.130)。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00%vs. 25.00%,χ^(2)=6.275,P=0.012)。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缩小囊性包块,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性激素水平,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异位症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