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clin D1和FHI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喜英 冯育洁 +3 位作者 刘俊 孟健 高杰 薛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 探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yclin D1和FHIT在15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组织和40... 目的 探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yclin D1和FHIT在15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组织和4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IN和宫颈癌组织中Cyclin D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FHIT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0.05)。宫颈癌组织中,伴有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FHIT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clin D1与FHIT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086,P<0.05)。结论Cyclin D1过表达及FHIT低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 细胞周期蛋白D1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下载PDF
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miR-362对其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俊 曹作增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微小RNA(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4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微小RNA(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4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检查HR-HPV感染是否转阴分为未转阴组和转阴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222、miR-36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miR-36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组血清miR-222水平明显高于转阴组,miR-362水平明显低于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2、miR-362联合检测预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二者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78、2.675,P=0.002、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22、miR-362均为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miR-362水平与HR-HPV感染转归均有关,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微小RNA-222 微小RNA-362 转归
下载PDF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
3
作者 黄梅芳 刘用诚 +2 位作者 龚婷婷 林建龙 吴冬梅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首次行宫颈锥切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HSIL的63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阴道镜影像表征进行中医辨证,应用病理三维重建技术(PTDR)对宫颈锥切病理切片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首次行宫颈锥切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HSIL的63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阴道镜影像表征进行中医辨证,应用病理三维重建技术(PTDR)对宫颈锥切病理切片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病理三维成像特征。结果:63名HSIL患者中,脾虚湿困证17例,湿毒蕴结证16例,阴虚夹湿热证13例,湿热下注证10例,肾阳虚证7例。63名HSIL患者中病灶≥1 cm 22例,病灶<1 cm 41例;病灶累及腺体42例;病灶单一象限分布17例,病灶分布2个象限23例,病灶分布3个象限18例,病灶分布4个象限5例;切缘阳性15例,切缘阴性48例;单一病灶分布33例,多个病灶分布30例。HSIL患者中医证型与宫颈锥切病理切片三维特征有相关性,16例湿毒蕴结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0/16)、病灶分布象限>2个(13/16)、多病灶(12/16)的患者占比较高,13例阴虚夹湿热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2/13)、单病灶(11/13)的患者占比较高,17例脾虚湿困证HSIL患者病灶分布象限≤2个(15/17)的患者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累及腺体及病灶切缘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宫颈内上皮瘤变病灶呈现加重趋势,残留、复发风险因素增加。临床上,可以根据湿热程度,分层管控,及时进行中医药干预,促进湿热毒消退,以降低不良结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中医辨证 相关性 病理三维成像特征
下载PDF
miR-146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4
作者 师雨晗 柴江红 +4 位作者 许金美 林牧 姚宇峰 何凤权 严志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目的探究miR-146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57095329、rs6864584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软件随机收集96例CIN患者作为CIN组,225名健康个... 目的探究miR-146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57095329、rs6864584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软件随机收集96例CIN患者作为CIN组,225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对以上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CIN的相关性。结果rs57095329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相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IN组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OR=0.48,95%CI:0.32~0.70);在显性模式下,携带G等位基因(A/G-G/G)的个体CIN发生风险显著升高(P<0.001;OR=2.67,95%CI:1.64~4.37)。但rs6864584位点与CIN的发生风险无相关性。结论miR-146a基因rs57095329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CIN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宫颈上皮内瘤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血清sTNFR-Ⅰ、CEACAM6、BK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5
作者 王晓玲 刘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缓激肽(BK)在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癌变组,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缓激肽(BK)在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癌变组,104例CIN患者作为CIN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4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癌变组、CIN组、对照组,以及不同CIN分级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IN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与CIN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NFR-Ⅰ、CEACAM6、BK对CIN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危险度分析不同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患者发生CIN及宫颈癌的情况。结果癌变组、CIN组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癌变组均高于C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级和CINⅡ级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均高于CINⅠ级患者,且CINⅢ级患者均高于CIN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N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与CIN分级均呈正相关(r=0.711、0.683、0.70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NFR-Ⅰ、CEACAM6、BK联合检测诊断CIN及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0.922。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NFR-Ⅰ、CEACAM6、BK高表达患者发生CIN的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2.000、1.884、6.875倍;血清sTNFR-Ⅰ、CEACAM6、BK阳性表达患者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是阴性表达患者的5.077、4.783、4.818倍。结论CIN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均低于宫颈癌患者,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IN及宫颈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CIN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与CIN分级均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疾病、评估病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肿坏死因子受体Ⅰ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 缓激肽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及以下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武霄雯 郭学旺 徐燕颖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及以下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01—2024-06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INⅠ级及以下级高危型HPV阳性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特...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及以下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01—2024-06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INⅠ级及以下级高危型HPV阳性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66例患者中,49例(74.2%)6个月后HPV的再次检测结果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17例(25.8%)患者高危型HPV转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16/Ki-67细胞双染阳性(χ^(2)=5.051,P=0.025)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16/Ki-67细胞双染阳性(OR=4.097,95%CI=1.107~15.169,P=0.035)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p16/Ki-67细胞双染阳性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预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p16/Ki-67细胞双染 宫颈上皮内瘤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阴道镜引导下局部药物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复发率评估
7
作者 韩健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42-045,共4页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研究应用阴道镜引导下局部药物治疗对其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选取时间: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期间)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研究应用阴道镜引导下局部药物治疗对其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选取时间: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期间)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涉及2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阴道镜引导下局部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方式。对比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采用阴道镜引导下的局部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并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局部药物 宫颈上皮内瘤变 疗效 复发率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霍玉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49-052,共4页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宫颈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选择。方法 将魏县妇幼保健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宫颈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选择。方法 将魏县妇幼保健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情况及生理和心理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等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治疗效果 复发率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壳聚糖抗菌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术后效果观察及对TNF-α和hs-CRP的影响
9
作者 陈雅婷 林梅莺 甘秋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效果观察及对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LEEP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n=56例...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效果观察及对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LEEP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n=56例)及观察组(n=56例),常规组术后接受常规的预防感染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壳聚糖抗菌膜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术后临床疗效、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创面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93%(P<0.05);治疗前,2组的TNF-α及hs-CRP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阴道排液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7.86%(P<0.05)。结论:壳聚糖抗菌膜能够有效提高CIN患者LEEP术后临床效果,降低其炎症水平,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抗菌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电环切除术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及解脲支原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林震 李阳 《感染、炎症、修复》 2025年第1期22-24,29,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及解脲支原体(UU)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中心医院经阴道镜直视下取宫颈组织活检确诊为CIN患者15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分析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及解脲支原体(UU)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中心医院经阴道镜直视下取宫颈组织活检确诊为CIN患者15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因多个性伴侣、早年性行为、吸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长期口服避孕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史等因素就诊且经病理证实宫颈组织无病变的就诊者157例作为对照组。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组CT、NG及UU表达情况;比较CIN不同分级患者的CT、NG、UU单一及联合表达情况;分析CT、NG、UU单一及联合诊断CIN的诊断效能与病理活检的一致性。结果:观察组宫颈组织中CT、NG与UU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CT阳性率比较: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P<0.05);NG阳性率比较: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P>0.05),UU阳性率比较: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P>0.05),CT阳性+NG阳性+UU阳性的阳性率比较: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P>0.05);CT、NG及UU联合诊断CIN与病理活检的一致性为0.907,均高于CT、NG及UU单一检测的一致性。结论:宫颈分泌物中CT、NG及UU检测在CIN筛查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为CIN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解脲支原体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联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刘艳华 章凡 陈小欢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分析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联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LEEP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联合抗HPV生物凝胶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联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LEEP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联合抗HPV生物凝胶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HPV负荷量均低于对照组,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联合LEEP治疗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病毒增殖,促进高危型HPV转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感染 抗HPV生物凝胶敷料 LEEP
下载PDF
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许艳红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依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 目的研究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依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HPV复阳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HPV复阳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及HPV复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病毒
下载PDF
高频电波刀环切术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韩秀茹 郭文娟 杨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采用高频电波刀环切术(LEEP)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CIN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给予LEEP治疗,45... 目的:观察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采用高频电波刀环切术(LEEP)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CIN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给予LEEP治疗,45例)、观察组(给予LEEP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4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记录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阴道排液、上皮修复和脱痂时间均更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术后血清CRP、IL-4、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LEEP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CIN效果理想,能够促进宫颈上皮修复,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频电波刀环切术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 并发症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宫颈炎症和Th1/Th2平衡的影响
14
作者 王文娟 朱新倩 闫凤利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凝胶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宫颈炎症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焦作卫生医...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凝胶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宫颈炎症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HR-HPV持续感染低级别CIN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rhIFNα-2b组,每组各78例。常规组采用聚甲酚磺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rhIFNα-2b凝胶,持续治疗3个月。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常规组和rhIFNα-2b组患者治疗效果,TCT结果,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比值。结果治疗3个月后,rhIFNα-2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4%)高于常规组(88.5%)(P<0.05)。治疗3个月后,rhIFNα-2b组患者转阴降级率(98.7%)高于常规组(89.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组和rhIFNα-2b组患者IL-2、IFN-γ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治疗3个月后,rhIFNα-2b组患者IL-2、IFN-γ水平高于常规组,IL-4、IL-10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组和rhIFNα-2b组患者IL-2/IL-4、IL-2/IL-10、IFN-γ/IL-4、IFN-γ/IL-10细胞因子比值均升高,治疗3个月后,rhIFNα-2b组患者IL-2/IL-4、IL-2/IL-10、IFN-γ/IL-4、IFN-γ/IL-10细胞因子比值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和rhIFNα-2b组患者瘙痒、局部刺激、阴道干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FNα-2b凝胶能够提高HR-HPV持续感染低级别CIN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值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联合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薇 洪志群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收治的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且检查结果异常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按照苏木精... [目的]探究与分析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收治的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且检查结果异常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按照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组(n=19)、CINⅠ组(n=15)、CINⅡ组(n=12)、CINⅢ组(n=10)、宫颈癌组(n=4),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宫颈阴道镜活检、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并配合采用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半定量评分,以判断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结果]随着宫颈CIN病变程度的升高,CINⅢ组分别与CINⅠ组、CINⅡ组相比,CINⅡ组与CINⅠ组相比,P16表达阳性程度及Ki-67表达阳性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组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半定量评分与HE染色CIN分级诊断结果相符,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诊断结果相符率为94.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呈阳性表达时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HPV-16、HPV-18、HPV-35、HPV-39、HPV-51在P16表达阳性与阴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分级与P16、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且P16与患者HPV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 P16 KI-6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宫颈人乳头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HPVL1蛋白、TRIM22、HER-2联合检测在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16
作者 庄新荣 高秀娟 张雅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I(HPVL1)蛋白、三结构域家族蛋白22(TRIM2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检测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I(HPVL1)蛋白、三结构域家族蛋白22(TRIM2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检测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62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异常且HPV阳性的CIN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组织的138名对象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并比较不同分级CIN患者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组织中HPVL1蛋白及TRIM2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4.57%、32.7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64%、71.01%),HER-2阳性率为60.49%,显著高于对照组(1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级、CINⅡ级和CINⅢ级HPVL1蛋白和TRIM22阳性率呈下降趋势,HER-2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及HER-2表达均为CIN的影响因素(OR=5.110、5.231、9.652,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PVL1蛋白表达诊断CI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敏感度为65.43%;TRIM22表达诊断CIN的AUC为0.691,敏感度为67.28%;HER-2表达诊断CIN的AUC为0.748,敏感度为60.49%。三者联合诊断CIN的AUC为0.814,显著高于单独诊断的AUC(P<0.05)。结论 宫颈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及HER-2表达影响CIN的发生、发展,三者联合对CI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病毒LI蛋白 三结构域家族蛋白2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联合检测SOX4、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黄琳玲 吴娟 黎艳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究SOX4、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病理科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2例为观察组,依据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病变程度分为两组,其中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为低级别组(n... 目的探究SOX4、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病理科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2例为观察组,依据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病变程度分为两组,其中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为低级别组(n=16),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为高级别组(n=16),另选取同期收入10例子宫肌瘤至我院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正常宫颈组织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上述患者均开展SOX4、P16、Ki67检测,分析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中SOX4、P16、Ki67阳性率分别为50.00%、68.75%、68.75%,对照组均为0例(0.00%),观察组整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SOX4、P16、Ki67阳性分别为7例(43.75%)、11例(68.75%)、11例(68.75%),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分别为10例(62.50%)、13例(81.25%)、10例(62.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4、P16、Ki67阳性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P<0.05。结论SOX4、P16、Ki67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联,参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在后续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决定区Y框4 抑制基因蛋白16 原癌基因细胞增殖核抗原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
下载PDF
25岁以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消退状况研究
18
作者 徐海波 季进峰 姚涓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2-329,共8页
目的观察2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患者在随访24个月后的病变消退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筛查确认的540例CIN2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阴道镜检查,并配合活检,持续24个月。根据2... 目的观察2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患者在随访24个月后的病变消退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筛查确认的540例CIN2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阴道镜检查,并配合活检,持续24个月。根据24个月内患者CIN2病变消退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消退组(273例)和未消退组(267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影响CIN2病变消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配对卡方检验评估各因素/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24个月随访结束时,50.56%(273/540)的CIN2患者发生了病变消退。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镜印象≥CIN2、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细胞学检查提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吸烟是25岁以下CIN2患者病变未消退的危险因素(P<0.05);诊断年份较早是患者病变未消退的保护因素(P<0.05)。HPV16联合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对CIN2患者病变未消退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95%CI为(0.677,0.962)。结论25岁以下CIN2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能在24个月内自动消退,无需进行创伤性治疗。HPV16联合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对CIN2病变未消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医生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消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HE4、LH、FSH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19
作者 王衡 高湛 +1 位作者 王蕊 冉繁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1期1900-1903,1908,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9例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宫颈病变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宫颈癌51例、CIN 38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E4、LH... 目的探究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9例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宫颈病变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宫颈癌51例、CIN 38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E4、LH、FSH水平,分析宫颈癌患者与CIN患者血清检测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法评价HE4、LH、FSH在疾病鉴别中的价值。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清HE4、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CIN患者(P<0.05);宫颈病变患者血清HE4与LH、FSH水平呈正相关(γ=0.357、0.39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E4、LH、FSH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均较低,三者联合诊断效能较单一指标更高,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59,诊断敏感度88.24%、特异度71.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E4>62.84 pmol/ml是宫颈癌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HE4、LH、FSH水平异常升高,且指标间呈正相关,三者联合用于鉴别诊断宫颈癌和CIN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附睾蛋白 促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