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岁以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消退状况研究
1
作者 徐海波 季进峰 姚涓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2-329,共8页
目的观察2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患者在随访24个月后的病变消退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筛查确认的540例CIN2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阴道镜检查,并配合活检,持续24个月。根据2... 目的观察2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患者在随访24个月后的病变消退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筛查确认的540例CIN2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阴道镜检查,并配合活检,持续24个月。根据24个月内患者CIN2病变消退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消退组(273例)和未消退组(267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影响CIN2病变消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配对卡方检验评估各因素/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24个月随访结束时,50.56%(273/540)的CIN2患者发生了病变消退。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镜印象≥CIN2、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细胞学检查提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吸烟是25岁以下CIN2患者病变未消退的危险因素(P<0.05);诊断年份较早是患者病变未消退的保护因素(P<0.05)。HPV16联合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对CIN2患者病变未消退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95%CI为(0.677,0.962)。结论25岁以下CIN2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能在24个月内自动消退,无需进行创伤性治疗。HPV16联合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对CIN2病变未消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医生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消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KRAS基因3'UTR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2
作者 郭妮 张承 +3 位作者 洪超 刘伟鹏 姚宇峰 严志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目的探究KRAS基因中3′U TR区域的rs712和rs7973450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CIN患者461例、CC患者961例及其健康对照983例,采用Taq... 目的探究KRAS基因中3′U TR区域的rs712和rs7973450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CIN患者461例、CC患者961例及其健康对照983例,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2个SNP位点与CIN及CC的相关性。结果rs7973450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CIN(P=0.004,OR=0.651,95%CI 0.487~0.871)与CC(P=7.00×10-4,OR=0.667,95%CI 0.529~0.844)发生的保护性因素。rs712位点在CIN组、CC组和对照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单倍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单倍型rs712Ars7973450G与更高的CIN(P=4.00×10^(-4),OR=1.714,95%CI1.269~2.314)和CC(P=3.84×10^(-5),OR=1.667,95%CI 1.305~2.131)发生风险相关;单倍型rs712A-rs7973450A则与更低的CC发生风险相关(P=0.012,OR=0.790,95%CI 0.658~0.950)。结论位于KRAS基因3U′TR区域的SNP位点rs7973450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CIN和C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云南汉族人群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阴道菌群构成变化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恶性转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价值
3
作者 金姣 刘云 +1 位作者 文志发 冯晓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恶性转归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12例CIN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IN恶性转归组(n=56)和CIN组(...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恶性转归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12例CIN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IN恶性转归组(n=56)和CIN组(n=56)。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分析阴道菌群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N恶性转归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转化为风险评分系统;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风险预测效能;采用10-折交叉法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CIN恶性转归组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嗜胨菌属、解脲脲原体及纤毛菌属的菌群丰度显著高于CIN组,其特征菌群为解脲脲原体和普雷沃菌属;两组研究对象高危HPV持续感染、病变面积/宫颈面积比值、腺体受累情况、解脲脲原体以及普雷沃菌群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1、9.190、17.308、4.356、4.323,均P<0.05);高危HPV持续感染、病变面积/宫颈面积比值≥2/3、腺体受累、解脲脲原体以及普雷沃菌属感染是CIN恶性转归的风险因素(均P<0.05);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24~0.877),P<0.001],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0.736~0.886),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数据显示模型组拟合度较好(χ^(2)=4.3283,P=0.2281),验证组拟合度较好(χ^(2)=6.3307,P=0.1758)。结论:基于阴道菌群构成变化构建的CIN恶性转归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宫颈癌的预防及干预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恶性转归 阴道菌群 预警模型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4
作者 唐伊蔓 陈力畅 +3 位作者 陈思思 金海红 孙咏梅 姜晓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行hr-HPV检查的体检女性志愿者1197例,其中hr-HPV阳性180例为阳性组、阴性1017例为阴性组;同时选取因宫颈筛查异常行阴道...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行hr-HPV检查的体检女性志愿者1197例,其中hr-HPV阳性180例为阳性组、阴性1017例为阴性组;同时选取因宫颈筛查异常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437例,依据阴道镜检查结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为非宫颈上皮内瘤变组237例(正常宫颈131例、慢性宫颈炎10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20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2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分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hr-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影响。绘制血清25(OH)D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38.00(13.03,131.43)、41.73(13.40,236.70)nmol/L,两组比较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B为-0.013,SE为0.004,OR为0.987,95%CI:0.978~0.995,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非宫颈上皮内瘤变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0.8(34.9,47.3)、45.1(38.25,55.15)nmol/L,两组比较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LSIL、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3.5(37.1,50.5)、39.5(34.4,45.3)、30.6(21.3,37.8)nmol/L,两两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佳临界值为49.15 nmol/L,此时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41%、曲线下面积为0.628(95%CI:0.680~0.576,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可导致宫颈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升高,血清25(OH)D水平有助于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保妇康栓联合5-ALA光动力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R-HPV感染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任洁 邸曼 +2 位作者 张莉 王晶晶 王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评估保妇康栓联合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目的评估保妇康栓联合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R-HPV感染的患者87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年龄(40.58±3.87)岁,体质量(64.53±4.97)kg,病程(2.44±0.60)年,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Ⅱ级24例、Ⅲ级19例;观察组年龄(40.62±3.85)岁,体质量(64.57±4.95)kg,病程(2.49±0.66)年,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Ⅱ级27例、Ⅲ级17例。对照组接受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保妇康栓联合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凋亡抑制基因表达情况[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不良反应[灼热、疼痛、阴道红肿、阴道粘连]。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治疗1个月后,两组I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72.80±7.81)ng/L比(81.14±8.51)ng/L,t=4.764,P<0.001];两组IL-12、IFN-γ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2、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87±0.83)ng/L比(2.64±0.77)ng/L、(16.47±1.57)ng/L比(12.58±1.53)ng/L;t=7.162、11.701,均P<0.001]。治疗1个月后,两组生存素、Ki67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2.73%(10/44)比48.84%(21/43)、18.18%(8/44)比44.19%(19/43);χ^(2)=6.464、6.871,P=0.011、0.009]。观察组灼热、疼痛、阴道红肿、阴道粘连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36%(5/44)比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9,P=0.030)。结论保妇康栓联合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R-HPV感染患者,能改善其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生存素、Ki67阳性表达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病毒 保妇康栓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物理治疗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金格格 肖琳琳 孙江川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323-1327,共5页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及时诊断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以及防止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预防病变发展为宫...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及时诊断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以及防止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预防病变发展为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宫颈CIN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切除治疗,前者包括冷冻、激光、热消融、微波以及新兴的聚焦超声、光动力等治疗,后者包括冷刀锥切术、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激光锥切术等。在我国,切除治疗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研究表明切除治疗可能会出现术后阴道大量流血流液、颈管粘连等并发症,以及切除术后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引起的胎儿流产或早产率的增加。相较于宫颈切除治疗,物理治疗则可以减少以上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目前宫颈CIN发病逐渐年轻化,随着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及三胎政策,越来越多的大龄女性可能面临生育的问题。考虑到宫颈病变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符合物理治疗的、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物理治疗。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宫颈CIN物理治疗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机能不全 发展 胎儿流产 晚婚晚育 光动力 热消融 早产率
下载PDF
B7-H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杨晓飞 姚君霞 +1 位作者 杜建秀 代丽丽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组织B7-H6表达情况(H-score评分)及血清B7-H6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分析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0级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高于1级、2级患者,且1级患者高于2级患者(P<0.05)。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均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26、0.714、0.712、0.842和0.840,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的AUC分别大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预测的AUC(P<0.05)。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在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方面拥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且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也是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B7同源体6 浸润T淋巴细胞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宫颈LEEP术后接种HPV疫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朱华芬 张金兰 施庆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CIN患者76例,采用Excel表格建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8例观察组与38例对...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CIN患者76例,采用Excel表格建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8例观察组与38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LEEP术治疗,观察组术后按0/2/6程序接种二价HPV疫苗,对照组术后不接种HPV疫苗。对比两组患者HPV阳性率变化、术后CIN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及接种完成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PV阳性率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2个月、15个月及18个月CIN复发率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与术前对比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术后得分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CIN患者LEEP术后接种二价HPV疫苗,能够降低术后HPV阳性率及CIN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福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人乳头病毒 疫苗 宫颈上皮内瘤变 复发
下载PDF
基于“主客交”学说论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9
作者 林雨晴 吴冬梅 陈秋燕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试从吴有性《瘟疫论》中“主客交”学说阐述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本文认为,“主”素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以致阴道微生态失衡,“客”乃湿热、阴虚、血瘀等致病因素,主客交浑而致宫颈上皮内瘤变。正愈虚,则邪愈盛,使疾病进... 试从吴有性《瘟疫论》中“主客交”学说阐述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本文认为,“主”素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以致阴道微生态失衡,“客”乃湿热、阴虚、血瘀等致病因素,主客交浑而致宫颈上皮内瘤变。正愈虚,则邪愈盛,使疾病进展,病邪久留,乘精血之衰而深入阴分和血脉之中,并与瘀滞之气血互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且最终发展为宫颈癌的重要病机。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上,应初起“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一以贯之;继而兼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病瘥后注重调护,维持阴道微生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主客交
下载PDF
p16INK4a联合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肖雪 王宇琦 +5 位作者 景尉 钟绍涛 赵翠柳 刘丹 谭荣韶 赖晓岚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p16INK4a蛋白、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检测效率,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39例住院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p16INK4a染色、人乳头... 目的分析p16INK4a蛋白、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检测效率,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39例住院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p16INK4a染色、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这些病例包括1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28例宫颈炎性疾病患者。比较三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筛查CIN病变的效能。结果在对CIN患者的检测中,p16INK4a、生物微流控芯片和宫颈细胞学检测CIN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91.89%、94.59%和78.20%,特异度分别为57.14%、17.86%和46.43%,AUC分别为0.75、0.56和0.66。而“p16INK4a+LCT”、“p16INK4a+hrHPV”、“LCT+hrHPV”以及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6.40%、97.30%、94.59%和99.10%,特异度分别为85.71%、92.86%、89.29%和92.86%,AUC分别为0.91、0.95、0.92和0.96。结论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从而使得能更早进行干预或治疗。通过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鉴别出低级别和高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为个性化的病患管理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生物微流控芯片 P16INK4A 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HPV检测联合TCT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陈丽娜 张惠菊 谢春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联合用于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联合用于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进行CIN筛查的416例女性,均进行过HPV检测与TCT检查,其中150例经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CIN,266例非CIN,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PV检测与TCT检查联合用于临床诊断CIN的价值。结果 联合诊断结果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877,高于HPV检测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0.749,也高于TCT检查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0.694。HPV检测、TCT检查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为96.00%(144/150)、特异度为93.23%(248/266)、准确度为94.23%(392/416)、阳性预测值为88.89%(144/162)、阴性预测值为97.64%(248/254),均高于HPV检测[87.33%(131/150)、88.72%(236/266)、88.22%(367/416)、81.37%(131/161)、92.55%(236/255)]、TCT检查[88.67%(133/150)、83.46%(222/266)、85.34%(355/416)、75.14%(133/177)、92.89%(22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PV检测与TCT检查在临床诊断CIN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两者联合可提升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下载PDF
Schiller试验及HPV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茹晓翠 李永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Schiller试验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诊治的92例宫颈... 目的探讨与分析Schiller试验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诊治的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Schiller试验检查与高危HPV检查,同时也给予病理检查,判断检查的相关性。结果在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病理判断为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54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24例,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级)6例,宫颈癌8例。Schiller试验总阳性率为45.65%(42/92),CIN1级、CIN2级、CIN3级、宫颈癌患者的Schiller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4.07%、66.67%、83.33%、10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HPV-18总阳性率为58.70%(54/92)、60.87%(56/92),CIN1级、CIN2级、CIN3级、宫颈癌患者的HPV-16、HPV-18总阳性率分别为24.07%、66.67%、83.33%、10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iller试验阳性患者的HPV-16、HPV-18阳性率分别为90.48%、95.23%,都显著高于Schiller试验阴性患者的32.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IN患者的Schiller试验阳性与HPV-16阳性、HPV-18阳性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Schiller试验在CIN的诊断阳性率有待提高,多伴随HPV-16、HPV-18阳性,CIN的Schiller试验与HPV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ller试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病毒 相关性 宫颈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13
作者 赵曦婷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期0116-011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诊断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病理学意义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7月我院诊断的12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接受子宫颈活检,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依...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诊断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病理学意义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7月我院诊断的12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接受子宫颈活检,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依据病变情况将其分为甲级组(CINⅢ级,33例)、乙级组(CINⅡ级,53例)、丙级组(CINⅠ级,43例),并选择40例非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参照组,研究指标为P16、Ki-67。结果: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病情逐渐严重,患者弱阳性、中阳性、假阳性不断增加,并且组间差异逐渐扩大。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判断P16、Ki-67抗体情况,能够筛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并对病变程度进行精准分级,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宫颈活检 病理学
下载PDF
围术期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评价
14
作者 余翠娥 高申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苏城医院选取的19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5例,采用宫颈... 目的探讨围术期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苏城医院选取的19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5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和研究组(96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和术后3个月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术后3个月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时间、血性白带消失时间、腰骶酸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宫颈灌洗液中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CD8^(+)百分比、宫颈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或恢复占比进行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围术期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阴道微生态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干扰素 宫颈环形电切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程亚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试验组25例,采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 目的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试验组25例,采用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康复效率高,并发症低,可以作为常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利普刀宫颈锥切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完带汤加减对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转归及局部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丽 刘京 +3 位作者 李艳青 褚键子 杨子娇 陈贤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完带汤加减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转归及局部炎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常... 目的:探究完带汤加减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转归及局部炎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完带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HPV转阴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炎症相关指标阴道灌洗液防御素[β-防御素-2(HBD-2)及防御素-5(HD-5)]及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HPV转阴率分别为77.50%,55.00%及75.00%,高于对照组的37.50%,30.00%及47.50%(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阴道灌洗液防御素、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积分及阴道灌洗液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带汤加减在HPV感染合并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转归及控制局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完带汤加减 HPV感染 疾病转归 阴道灌洗液 局部炎症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新荣 马杏莲 +2 位作者 高秀娟 张雅丽 张桂香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34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CIN合并VAIN,585例CI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CIN合并V...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34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CIN合并VAIN,585例CI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CIN合并VA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IN合并VAIN组患者的中位年龄56岁,绝经后患者占85.7%,CIN组患者的中位年龄38岁,绝经后患者占1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合并VAIN组中,95.9%的患者具有HPV感染,其中多重HPV感染占57.1%,多重HPV感染率明显高于CIN组(35.4%)(P<0.05)。两组患者均以HPV16型感染最常见,CIN合并VAIN组中感染最多的依次为HPV16、52、66、58、53型,CIN组依次为HPV16、58、52、33、18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CIN合并VA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5,P<0.05)。VAIN3患者的TCT较多为HSIL和ASC-H,VAIN1较多为ASCUS和LSIL。CIN分级与VAIN分级具有一致性(Kappa=0.294,P<0.05),随着宫颈病变分级升高,阴道病变的分级相应升高。结论:CIN合并VAIN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对于年龄较大尤其是绝经后、多重高危HPV感染、细胞学异常的患者,阴道镜检查宫颈时应重视对阴道的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阴道病变,早期干预,避免漏诊漏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上皮内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病毒
下载PDF
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彩霞 郭宝芝 +3 位作者 周新华 刘爱珍 方明珠 蔡海瑜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分析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CIN患者,随机分为LEEP组(n=52)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n=56)组,比较两组转阴率、复发率、妊娠率、妊娠结局、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 目的分析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CIN患者,随机分为LEEP组(n=52)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n=56)组,比较两组转阴率、复发率、妊娠率、妊娠结局、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结果LEEP组、CKC组高危型HPV转阴率、CIN转阴率、复发率、术后24个月内妊娠率经统计学分析,呈相近趋势,P>0.05。LEEP组、CKC组妊娠例数分别是42例、47例,所有妊娠妇女均接受随访,比较两组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显示:LEEP组早产率高于CKC组(P<0.05);LEEP组宫颈机能不全率(3.85%)、CKC组宫颈机能不全率(5.36%);LEEP组、CKC组流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经统计学分析,呈相近趋势,P>0.05。结论将LEEP和CKC应用于CIN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相近;但与LEEP比较,CKC术后宫颈机能不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P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生育功能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巧云 杨慎瑜 薛慧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1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症状改善情况,术前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出院时评估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出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6%(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优质护理 手术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